老一輩長沙人記憶中的「燙飯」,你吃過嗎?

2020-12-13 小毛在株洲

在長沙學習、工作將近10年,可以說到目前為止,自己將近一半的時間都留在了長沙。今天,閒暇時看到關於長沙「燙飯」的一篇文章,感覺很少奇妙,於是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個關於老長沙的可口美味:

長沙一夜入冬,相比起前些日子裡令人汗顏的「冬日高溫」,降溫天帶來的雨水攜著凜冽的寒風,在長沙的大街小巷橫行霸道。

人們紛紛拋棄了平日不肯撒手的雪糕冰沙,轉而去尋覓一些「燙嘴」的食物。

溼冷的初冬,一鍋冒著熱氣的燙飯送到面前,紅辣椒和肉片裹挾油亮的醬汁佔據飽滿圓潤的米飯。榨菜和四季豆作為配角登場,只需稍稍拌開,鮮辣的味道就止不住地往鼻子裡鑽。

此刻還有什麼更能代表冬日裡的幸福?

燙飯是幾代長沙人的回憶,遙遠的年代裡,冬天比現在冷得多,而與氣溫同樣降至冰點的,還有家長們搞飯菜的熱情。

這時候,燙飯成了家長們「應付」一餐的首選,但在小孩子眼裡,爐子上煮得咕嚕咕嚕的燙飯就是「災難」的開始。

燙飯滾燙,尤其剛出鍋的時候,軟爛的米飯裹著略微黏稠的湯汁,一個不注意就吃得嘴巴「傷痕累累」。而它介於粥和米飯間的形態,實在難以令大多數人接受。

該如何在這道老長沙食物的基礎上做出創新,並且做出讓年輕人都能接受的燙飯?藏在五一廣場的這家小店或許能夠給你答案。

IFS對面的小巷裡,從來不缺草根美食,這些市井氣息十足的食物,味道總能一秒將人帶回遙遠的童年,而價格卻讓你有種置身學校食堂的良心。

質樸的食物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來堆砌招牌,光是老長沙燙飯這五個字,就足以讓寒風中的碌碌飢腸本能地掀起一陣食慾。

燙飯店的主人是一對夫妻,匠醬福是他們以前烤肉店的名字,後來開了燙飯店,這名字索性就加在了燙飯的前面。

燙飯是老闆小時候吃過的,但是為了迎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他將燙飯改良。

摒棄了飯裡面的湯汁,讓燙飯看起來爽利不少,以前放在烤肉店當作主食賣,沒想到反響不錯。

烤肉店雖然沒能挺過疫情,但留下了燙飯的好口碑。今年八月,夫妻倆重拾原本深受食客們喜愛的燙飯,讓燙飯在這個冬天在年輕人裡面又火了一把。

高山辣椒經過高溫蒸汽洗禮後,削弱了自身強勢辛辣,變得相對溫和適口。雖然在賣相上套著嗜辣者專屬的濾鏡,但卻是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辣度。

切成薄片的去皮五花肉肥肉均勻,單吃瘦肉太幹,單吃肥肉太膩,五五分的結構恰到好處地中和了口感。

拌勻後口感更豐富,米飯混著高山辣椒,越嚼越香。

香辣牛肉據說是店裡的最叫座的一道,畢竟牛肉誰能不愛?秉承了老長沙的家常做法,牛肉切得小且薄,入味的同時又能和米飯完美融合在一起。

混合了牛肉湯汁的米飯,呈現出誘人的醬油色,紅辣椒圈和翠綠的四季豆分擔配角。

光是這一勺就能讓人忘記所有的卡路裡,埋頭乾飯就完事了。

菜單上在紅三剁的名字後面特意做了注釋,西紅柿、紅豬肉和紅辣椒。

西紅柿的帶來的酸甜一下就擊中了胃口的閥門,手上的飯勺就跟安了永動機似的,一口接一口,完全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至於紅豬肉,感知並不強烈,與其說紅三剁,不如說是一碗開胃的西紅柿燙飯或許更加貼切。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為什麼會掀起一陣奶茶熱潮?其原因就是在突變的氣候面前,大家都在尋找身體和心靈上的慰藉。

只不過這種慰藉,有時是喝得,有時也可以是吃的。嚴寒刺骨,燙飯卻為腸胃迎來了高光時刻,天氣越來越冷,不如約好一起吃燙飯吧。【來源:在長沙】

相關焦點

  • 腊味飯吃得多,但是承載老一輩甜蜜愛情的腊味飯你吃過嗎?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兩人小吵小鬧在所難免,但從不言離棄。每當他們吵架後,爺爺就會做腊味飯哄奶奶開心,但爺爺不會做腊味飯的配料,只會下米和控制飯的水分。而奶奶做得一手好的腊味飯配料,卻不懂得如何放水下米,水不是放多了就是放少了。每當爺爺開始下米做腊味飯時,奶奶就會上前做腊味飯的配料,經過兩人的通力合作,一道美味的腊味飯大功告成,兩人也重歸於好。
  • 舌尖上的中國:兒時的美味——燙飯,你吃過嗎?
    燙飯是源于于北京等部分地區的一種泡飯。其做法簡單方便,原料可繁可簡,用些手邊現有的剩飯、剩菜來製作。沒得吃,就吃燙飯吧。北京叫燙飯,其實就是剩菜加水和米飯煮一下,熱熱乎乎的挺好吃。上海也有燙飯,但是叫鹹泡飯,做法就比北京講究多了,一般是火腿絲青菜和蝦仁什麼的,湯也講究。
  • 屬於晉江人記憶中的古早味早餐,你現在還吃過嗎?
    俗話說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忽略了它,不吃早餐已成為大多數人的習慣……但是!你知道嗎?不吃早餐容易發胖、影響容貌、加速衰老……你怕了嗎?作為土生土長的晉江人,小編想和大家分享記憶中的古早味早餐,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品味童年的記憶…… 晉江人的早餐,是從一碗麵線糊開始的。在晉江的大街小巷都有「面線糊」的身影。糊狀的面線清而不濁、糊而不爛,吃起來鮮美爽滑。
  • 在江西上饒,鉛山燙粉,風味獨特,你吃過嗎?
    在江西上饒,在老一輩人的故事裡,最好吃的東西,往往在小巷深處。比如鉛山燙粉。鉛山米粉的吃法以燙粉為主。在上饒和周邊縣市都可以看到打著「鉛山燙粉」招牌的小吃店,我在福建南平、浙江溫州也看到過賣鉛山燙粉的小店。而事實上,就是在鉛山本地,現在也很難吃到正宗的鉛山燙粉了。
  • 燙飯·泡飯·炒飯
    來吃飯的都是附近街坊,五六十歲的居多,也偶有80後、90後帶著媳婦兒、女朋友來吃一口,在老食客眼裡,這些人都是鄰居家小孩。老闆在附近幾條胡同混了一輩子,據說曾經是專門管發糧票的,沒別的,就是對誰誰家的事兒都熟。我這種沒在附近住過的,踏進來好像闖進私人聚會,弄得自己有點尷尬。好在老闆終究是買賣人,生客熟客一般對待:您吃什麼?菜單給您,點好叫我。
  • 燈芯糕、麻棗、胡椒餅...長沙糕點原來有這麼多種,你都吃過嗎?
    每個長沙人的記憶長河中都有一家南食店,裡面除了玲琅滿目的各種玩具、糖果以及菸酒,還會各式各樣的南貨,而這些南貨大多都是產自這些百年老店。三吉齋開創於1827年脫口而出的可能就有桂花糕、燈芯糕、綠豆糕等但作為沙碼子你確定你都呷全了嗎?
  • 這種樹葉做出來的飯你吃過嗎?
    在東安地區很多人家都習慣在三月三做黑米飯,本地俗稱「黑飯狗」,「黑飯狗」這名字雖然有些俗氣,但卻不失這種飯的香氣。記憶中,每逢三月三,母親就會早早的起來做豆腐,做好豆腐讓,煮好「黑飯狗」就拿去外婆家,這也許是沙頭三月三的習俗吧!但那記憶中的習俗,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已經慢慢地淡出我們的生活,只有留在記憶中,銘記在心中。
  • 美食「潮」起來 | 你不能錯過的長沙「土味」小吃!
    是很老土很low的小吃嗎?NO!今天要說的是那些你從小吃到大的市井味道平價且大眾雖然歷經久遠,但任然熱愛!一起來看看長沙最具「土味」的小吃是哪些?燙飯這東西,可能對於零零後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詞了吧,確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
  • 騰衝人記憶中的泡飯配鹹菜,你全部吃過嗎?
    對於騰衝人來講,沒有鹹菜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一口平凡到極點的泡飯,配上自家自製的鹹菜,是多少騰衝人的獨家記憶!醃菜簡直就是騰衝人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在騰衝醬也是分為很多種的,有的是肉醬,有的是素醬,肉醬就數牛肉醬最好吃了,素醬就是用辣椒、麵粉(豆粉)做成的,經過醃製的辣椒醬,辣味會降低,特殊的味道讓人食慾大增!蘿蔔乾是騰衝比較普遍的鹹菜,吃起來十分爽脆,簡直是與牙齒共奏歡樂頌,小時候家裡醃了就帶去學校下飯,這種記憶現在都還很深。
  • @龍巖人 溫泉燙空心菜,您吃過了嗎?
    現燙現吃,菜地到進口零距離。  江南江北白雪皚皚,然而,閩西龍巖市新羅區白沙鎮營鬥村前邦洋自然村溫暖如春,村民卻吃著長在鄉間田野,田埂地頭,隨手抓的空心菜,開心菜,在溫泉邊,現燙現吃,不用電磁爐,不用煤氣灶,不用生火燒柴,溫泉水邊,捧碗拿著筷子而吃。  該村與新羅區萬安鎮毗鄰,古村落的風貌與萬安中國古村落名村竹貫相似,天然恩賜的溫泉,為村裡吸引境內外遊客增加幾分吸引力。
  • 看看,這還是你記憶中的長沙嗎?
    每一個初來長沙的人總想去嶽麓山、橘子洲頭、五一廣場這些赫赫有名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是長沙的地標,去過這些地方就意味著你到過長沙。而在老長沙人眼裡,那些彎彎繞繞的街巷才是記憶裡的長沙味兒。它還有一個俗稱——「亮殼子街」,亮殼子即舊時長沙人對燈籠的習慣叫法。現在這登隆街在優化原有建築空間,保留傳統建築元素的基礎上,融合現代裝飾性的整修,提升了街巷的傳統生活氣息,已完全舊貌換新顏,散發著濃濃的「老長沙」味道。
  • 老一輩人眼中最經典的「下酒菜」,如今鮮為人知,你吃過嗎?
    老一輩人眼中最經典的「下酒菜」,如今鮮為人知,你吃過嗎?喝酒怎麼能沒有點下酒菜呢?您家裡一般用什麼來做下酒菜呢?網友們紛紛留言,排名比較靠前的幾種是:花生米、皮蛋豆腐和醬牛肉。不過曾經還有一種特別受歡迎的下酒菜,我們的父輩經常吃,它就是豬肉頭。
  • 村裡有一句俗話,窮吃燙飯,死吃泡飯,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農村的俗語,中華文字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文字之一,儘管漢字的數量並沒有太多,常用的漢字甚至只有3500個,但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這些漢字甚至能組成一首首瑰麗的詩歌,在我國的農村中,流傳著很多由不同漢字組成的俗語,它們大多言簡意賅,並且內含深意,大家聽說過哪些俗語呢
  • 老一輩人「最喜歡」吃的小零食,很多年輕人都不喜歡,你吃過嗎?
    可以說不管哪個年代的人都是非常都喜歡吃零食的,而且每個年代的人吃的零食也都是不同的,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老一輩人們「最喜歡」吃的幾種小零食,有很多的年輕人看到的話,都不會喜歡,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呢?1、豬油糖。
  • 合江的傳統小吃 老一輩合江人記憶中的味道
    在老一輩合江人的心目中有幾款小吃,絕對夠分量。可惜有的已經徹底消失,有的八九十年代後就漸漸銷聲匿跡,今天把其中幾個文字記錄如下,不知道是否是他們當時的味道。萬抄手:真名萬青山,瀘縣人。民國十八年(1929年)來合江城內定居。先在學坎上陳家院巷口賣抄手、素麵,張小桌一根擔子。他的抄手製作方法是:選用鮮豬肉肥四瘦六:上等麵粉扞抄皮,每兩麵粉十六至十八張。
  • 海南的「飯」,你都吃過嗎?
    海南的「飯」,你都吃過嗎? 海南的「飯」,你都吃過嗎? 1、椰子飯
  • 長沙人的早餐,你吃過哪幾種呢?
    作為米粉愛好者,以下這些湖南各地米粉,你吃過哪幾種呢?1常德米粉起源:常德米粉是常德地區的漢族風味小吃,早在清光緒年間,常德就有了生產米粉的店坊,生產的米粉又細又長。製作:常德米粉之所以備受青睞,是精細的製作工藝—「三漂三熟」幫了大忙。
  • 湖南長沙正在慢慢消失的小吃零食,是許多人的回憶,看看你吃過嗎
    今天的這一期致力於告訴朋友這些正在消失或消失了的長沙小吃,並和每個人一起回憶記憶中的味道。凍米糕名字在長沙是這麼叫的,其他地區不知道怎麼稱呼,小時候,當我和家裡的大人一起去市場時,總會有一個擺滿小吃和炒貨的攤位,其中會有凍米糕。看起來很像切蛋糕(不要慌,價格很親民),但是味道不一樣。
  • 湛江有一種特色美食,叫做「蛤蔞飯」,你吃過嗎?
    蛤蔞飯的原料叫蛤蔞葉,而蛤蔞葉,是一種野生低矮植物,分布於廣東湛江各地,尤其是丘陵地勢明顯的灌木叢中。蛤蔞葉是一種在南方廣為使用的美味的調味品,地方諧音又叫蛤螻、合流、鴿佬、金勾、嘎嘍、噶樓、蛤荖等,有一股幽香,人們常常用它的葉子來做菜,它的美味經常和紫蘇葉相提並論。
  • 記憶中的味道!內江這幾家老店的美食你都吃過嗎?
    記憶中的味道!內江這幾家老店的美食你都吃過嗎?熗鍋面源自山東,引進內江後經過改進,更符合內江人的口味,這裡的熗鍋面色香味俱全,開店已有22年,因做出來的熗鍋面味道正宗,麵館贏得了不少回頭客,每到飯點,店內都坐滿了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熗鍋面,滿足顧客對食物需求的同時,也讓顧客重拾美味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