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4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是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收官之年。11月13日,廣東省掃黑除惡辦、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以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擊成果及「六清」行動情況。
//
打掉惡勢力集團191個
//
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副組長、省掃黑除惡辦公室主任張慶宏介紹,今年1至10月,全省打掉涉黑組織51個,惡勢力犯罪集團191個,破獲刑事案件4167宗,刑拘涉黑涉惡犯罪嫌疑人10007人,查封凍結扣押涉案資產280.51億元,收繳入庫涉黑涉惡財產20.53億元;起訴涉黑涉惡案件538件3484人;一審判決涉黑涉惡案件705件4974人、二審判決涉黑涉惡案件436件3196人;立案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人員2816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102人,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374人。中央督導組重點交辦和直接交辦線索辦結和初步辦結率100%。
//
立案查處涉黑涉惡
腐敗和「保護傘」7299人
//
省紀委常委、秘書長曾風保介紹,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定不移「懲腐打傘」。截至2020年10月,全省共立案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7299人,其中廳局級幹部11人、縣處級幹部205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749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1172人。
曾風保表示,通過深入推進「懲腐打傘」,一方面維護了黨的威信和公平正義,淨化政治生態;另一方面規範了市場秩序,保障一方平安,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顯著提升。
//
審結涉黑惡案件1141件4974人
//
省法院副院長楊正根介紹,今年以來,全省法院「案件清結」「黑財清底」成效明顯。今年1-10月,全省法院共審結涉黑惡案件1141件4974人,判決財產刑近27億元,涉黑案件重刑率56.2% ,審結了一批全國掃黑辦重點督辦案件。廣東法院一審判決涉黑惡案件數排名全國第一,涉黑惡案件判處財產金額排名全國第二。
全省法院開展「百日攻堅」行動,「雷霆行動」「南粵執行風暴」專項執行行動,制定涉黑惡案件財產處置的工作指引,突出庭前財產審查、庭審舉證質證、財產甄別認定,精準「打財斷血」。截至10月份,我省涉惡案件財產刑執行到位率和追繳、沒收違法所得執行到位率排名全國第一。
//
以涉黑惡批捕1547人
//
省檢察院副檢察長來向東介紹,省檢察院建立對涉黑及重大涉惡案件統一嚴格把關制度。今年以來,省檢察院共對175件涉黑及重大涉惡案件同步審查,重點審查涉黑惡定性問題。在確保質量前提下,加快涉黑惡案件辦理進度,建立「周清月結」「每周一研判」制度。1-10月,共以涉黑惡批捕388件1547人,以涉黑惡起訴538件3484人,受案總數居全國第1,清案總量位居全國前列。
//
目標逃犯到案率99.7%
//
省公安廳副廳長林偉雄介紹,今年以來,廣東公安緊盯十大重點行業領域,重點打擊四類突出的黑惡犯罪,連續開展了3輪集中統一收網行動。截至今年11月12日,我省314名目標逃犯已到案313名,到案率99.7%,304名境內逃犯全部到案、10名境外逃犯到案9名,2名A級通緝犯全部到案。廣東公安撒下「全警動員網」「智慧追逃網」「宣傳發動網」「安全抓捕網」四張大網,取得顯著成績。
在推進省內打擊的同時,省公安廳今年繼續開展粵港澳「雷霆2020」聯合打擊行動。期間,我省共破獲刑事案件920起,抓獲嫌疑人1350多人,查處治安案件950起,處罰治安案件違法人員1750人,有力淨化了社會治安環境、促進了粵港澳持續穩定發展。
//
掛牌整治自然資源管理亂象
//
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張英奇介紹,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全省自然資源系統以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問題整治、自然資源領域行業治理等工作為抓手,深入開展線索摸排。今年以來,共排查問題線索612條,辦結514條,移交公安機關32條,配合公安機關刑拘或逮捕130人。
今年6月和9月,省自然資源廳分別對河源市土地管理亂象和清遠市非法採礦亂象進行掛牌整治;茂名化州市、雲浮羅定市、汕尾陸豐市被省掃黑辦列為「壟斷農村資源的黑惡勢力問題」「違法用地、徵地導致的矛盾糾紛、非法開採背後的黑惡勢力問題」後進地區掛牌整治。經多方共同努力,掛牌整治地區行業管理秩序逐步好轉。
//
生態環境信訪總量下降18%
//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何國森介紹,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切實將專項鬥爭工作要求與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主要任務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強化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制度,以粗放管理的傳統行業、資源富集的壟斷行業作為重點,加快補齊危險廢物及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能力短板,統籌規劃建設39個相關重點工程項目。今年1-9月,我省生態環境系統信訪總量同比下降了18%,也反映了群眾的認同感在增強。
來源:廣東發布
原標題:《掃黑除惡即將收官,今年廣東戰果如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