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再造「海上森林」有多難?

2020-12-10 騰訊網

近年來,由於沿海地區開發強度加大,加之近海海水汙染、過度捕撈,我國紅樹林面積銳減。今年8月,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明確將對現有紅樹林實施全面保護。但紅樹林生態系統脆弱,修復難度大,保護與修復仍期待更多科技突破。

潮漲時沒進海裡,潮退時浮出水面——長在陸地和海洋過渡地帶的紅樹林,是一種奇特的生態系統。

「海岸衛士」「海洋綠肺」「海上森林」……作為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紅樹林能防風消浪、淨化海水、固碳儲碳,還能維持生物多樣性,也因此擁有許多譽名。

近年來,由於沿海地區開發強度加大,大規模圍填海造成濱海溼地喪失,加之近海海水汙染、過度捕撈等,我國紅樹林面積銳減。

生態文明建設的號角下,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今年8月,我國首個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出臺,明確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現有紅樹林實施全面保護。

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日前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表示,目前,五省份正在制定紅樹林保護修復具體實施方案。

但紅樹林生態系統脆弱,修復難度大,保護與修復仍期待更多科技突破,「紅樹林+」的生態產業模式,也正被積極探索。

10月底,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內遊客不多。

與其他海濱公園不同,這裡沒法一眼看到大海,「海上森林」自成一景。大片大片的紅樹林沿著海岸線蔓延,招潮蟹在淺泥灘裡鑽洞,不時能聽到水鳥在鬱鬱蔥蔥的樹林裡撲騰的聲音。

自2011年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建立以來,已實施紅樹林生態恢復、修復工程360多畝,新種植紅樹林36畝。目前這裡生長著白骨壤、桐花樹、秋茄等19種紅樹,鳥類也由136種增長到了171種。

「金海灣紅樹林的生態修復,也是北海紅樹林修復的一個縮影。」從2011年到2020年,北海紅樹林面積增長1150公頃,10年的平均增長速率達到3.8%。

相關焦點

  • 再造「海上森林」有多難? 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
    「海岸衛士」「海洋綠肺」「海上森林」……作為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紅樹林能防風消浪、淨化海水、固碳儲碳,還能維持生物多樣性,也因此擁有許多譽名。近年來,由於沿海地區開發強度加大,大規模圍填海造成濱海溼地喪失,加之近海海水汙染、過度捕撈等,我國紅樹林面積銳減。生態文明建設的號角下,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
  • 我國紅樹林保護修復有了路線圖
    科技日報訊 (記者操秀英)我國紅樹林保護修復有了具體規劃和路線圖。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聯合印發《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 羅源灣紅樹林海岸公園:荒草叢生變為「海上森林」
    工人們正在修建新的入海棧道,幾個月後,置身「海上森林」,近距離觀察溼地生物的夢想就將實現。但你能想像到,這片被稱為福州最大的人工紅樹林,7年前是什麼樣子嗎?羅源灣紅樹林海岸公園抓緊建設,修建入海棧道通往海上紅樹林,這是北山村紅樹林棧道效果圖。
  • 紅樹林 急需保護的「海上森林」
    這是被人們譽為「海底森林」的紅樹林。紅樹林是生長在一般植物無法生存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岸灘涂的常綠喬木和灌木,剝去樹皮後木呈紅色。由於其葉茂枝密,根系發達,在防潮護堤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6月下旬,記者在廣西合浦英羅港的馬鞍嶺腳下,看到有一條長1400米的海堤,堤外灘涂上生長著1200畝高大的紅樹林,正因為有了這片紅樹林,近百年來,颱風暴潮始終未能把大堤和堤內2400畝良田衝垮和淹沒。紅樹林是海岸溼地生態系統中唯一的木本植物初級生產者,它為海洋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餌料。
  • 羅源灣建紅樹林海岸公園 棧道入海穿行海上森林
    羅源灣建紅樹林海岸公園 棧道入海穿行海上森林 2018-04-18 07:46:58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管澍
  • 「海上森林」歡迎你,面積超大的紅樹林公園來啦!
    >灘涂上的招潮蟹從洞穴中鑽進鑽出……曾經的淤泥荒灘變成了生機勃勃的「海上森林」21日上午在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裡4.2公裡長、蜿蜒入海的歷經9年的人工修復和管理養護,如今,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樹、木欖、白骨壤、無瓣海桑等紅樹林連綿成片,鬱鬱蔥蔥,白鷺等鳥類林間飛翔覓食,魚兒水中嬉戲,這裡成為景色宜人的「海上森林」。
  • 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發布
    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了2020年~2025年紅樹林保護修復的基本原則、行動目標和任務安排。近年來,我國採取多種措施加強紅樹林保護,建立了52處有紅樹林分布的自然保護地,大力推進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成為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但是,紅樹林總面積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外來生物入侵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區域整體保護協調不夠,保護和監管能力還比較薄弱。
  • 我國紅樹林保護修復有了路線圖:5年營造和修復1.88萬公頃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我國紅樹林保護修復有了具體規劃和路線圖。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聯合印發《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嶺頭島保護小區。
  • 美麗「海上森林」歡迎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四大主題展館開館迎客
    下潭尾紅樹林公園2011年啟動建設,歷時9年,如今已成為景色宜人的「海上森林」。(廈門日報記者 張奇輝 航拍器攝)(廈門日報記者 張奇輝 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曾嫣豔 通訊員 餘慶東)各色的水鳥在紅樹林中棲息覓食,成群的魚兒在海中暢遊嬉戲,灘涂上的招潮蟹從洞穴中鑽進鑽出……曾經的淤泥荒灘,變成了生機勃勃的「海上森林」。  11月21日,位於翔安區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四大主題展館正式開館迎客。
  • 到2025年,我國將營造和修復紅樹林18800公頃紅樹林保護有了「路線...
    日前,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印發《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提出將嚴格保護與科學修復相結合,劃定了未來5年紅樹林保護修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25年,我國將營造和修復紅樹林18800公頃,其中,營造紅樹林9050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9750公頃……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旨在嚴格保護現有紅樹林,科學開展紅樹林生態修復,擴大紅樹林面積,提高生物多樣性,整體改善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
  • 漫步「海上森林」!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明年5月底完工
    白鷺等鳥類在紅樹林裡棲息覓食、翩躚飛舞退潮時的招潮蟹探頭探腦,好不愜意4.2公裡長的木棧道蜿蜒著向大海延伸「海上森林」觸手可及>漫步在4.2公裡的木棧道上行走在鬱鬱蔥蔥的紅樹林中打卡「海上森林」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位於翔安區火炬大橋兩側,這裡曾是淤泥灘涂,無序的海上養殖破壞了這裡的生態環境
  • 營造修復1225公頃!福建出臺7項措施保護修復紅樹林
    近日,福建省自然資源廳與省林業局共同編制並印發《福建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到2025年,營造紅樹林675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550公頃,並將實施七大重點行動:行動一:實施紅樹林整體保護。優先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嚴格紅樹林地用途管制。
  • 關於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都在這裡了
    二是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要清退現有自然保護地內的養殖塘,並新建一批紅樹林自然保護地。三是強化對生態修復的規劃指導,落實生態保護修復任務。四是組織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增加修復工作的科學性,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瀕危的紅樹物種。五是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科技攻關和標準體系建設。六是加強監測和評估,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動態監測能力和生態修復跟蹤評估水平。
  • 我省開展七大重點行動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
    近日,省自然資源廳與省林業局共同印發《福建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開展七大重點行動,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其中明確將現有紅樹林和經科學評估確定的紅樹林適宜恢復區域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到2025年,我省營造紅樹林675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550公頃。
  • 「海上森林公園」,海南八門灣紅樹林綠道,詩與遠方的盡頭
    海南島海岸線資源豐富長達1585公裡,全島森林覆蓋率達50.2%,紅樹林溼地等生態資源豐富,空氣清新,海水碧波無垠,海沙白如銀軟如棉,是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省份,生態文化旅遊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清瀾紅樹林保護區不僅有面積廣大(面積達3萬畝)的紅樹林溼地,還幾乎匯集了文昌市主要河流,被稱為「海上森林公園」的美譽。海南在1981年,審批後建立了文昌縣清瀾港紅樹林保護區。先後經歷清瀾省級自然保護區、清瀾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名稱,總面積為4.3567萬畝,根據紅樹林的自然保護級別,保護區範圍內分設核心區1.3萬畝、緩衝區1.4665萬畝。
  • 廈門:海上「長」出紅樹林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這是人們對廈門的一個形象比喻。經過不懈努力,如今廈門已經是「城在海上那片森林中」。站在廈門海邊,放眼望去不再只是一片蔚藍而空曠的大海,白浪輕拍灘岸,白鷺信步閒庭,鬱鬱蔥蔥連綿成片的紅樹林猶如一塊綠毯鑲嵌在海岸邊,在輕拂海風中,更令人心曠神怡。廈門海岸線長達194公裡,灘涂面積廣闊,位於九龍江出海口,適宜紅樹林的生長。
  • 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啟幕 百組家庭玩轉「海上森林」
    、海洋文化嘉年華同步啟幕之後,兩日來,嘉年華系列互動性強、體驗度高的活動陸續上演,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也讓他們在玩轉這片「海上森林」的同時,更深入地了解紅樹林,進一步提高了關注海洋、熱愛海洋、保護海洋的意識。
  • 世界海洋日:立法保護紅樹林 修復典型海洋生態系統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據了解,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紅樹林資源保護修復力度,全面恢復提升紅樹林溼地生態功能,20年來紅樹林面積增加7000公頃,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 提起紅樹林,許多人並不了解其與海洋生態的關係。
  • 紅樹林保護修復行動計劃發布:5年營造和修復1.88萬公頃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紅樹林保護修復行動計劃發布:5年營造和修復1.88萬公頃8月28日,澎湃新聞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
  • 海南紅樹林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建議
    海南紅樹林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建議(B類) 吳亞瑛、陳明澤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海南紅樹林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一、 關於退塘還林   近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