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好「中國糧」 端穩「中國碗」

2020-12-21 微觀北大荒

北安分公司(管理局)

糧食生產紀實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2018年秋,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墾區視察,手捧裝滿糧食的飯碗深情囑託黑龍江。自那時起,北大荒集團北安分公司決心主動將糧食生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通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在穩定糧食產量、堅持綠色生產、發展糧食經濟上發力,努力端出一碗有分量、有品質、有效益的「中國糧」,堅決履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

科技賦能 農業

讓「中國飯碗」更有分量

農機標準化是農業現代化發展提速的關鍵。「在極端氣候增多的特殊年份,北安分公司的糧食產量能取得新突破,主要得益於農業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信息化的科技體系。」在剛剛結束的北大荒集團北安分公司2020年農業生產謀劃大會上,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宏忠強調。

2019年5月~8月,受短時強對流、超強降水、低溫寡照等極端天氣影響,北安分公司農業生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可秋收後一算帳,全局大豆平均畝產170公斤、玉米平均畝產800公斤。其中:受災較為嚴重的趙光農場玉米畝產510公斤,就連土質差、積溫低的錦河農場都出現了玉米畝產830公斤的地塊,讓種植戶喜出望外。

「大馬力機車的深耕作業深松深度超過30釐米,可以打破犁底層、打破因降雨導致板結的土壤結構,使土壤恢復最初的肥力和生態結構,能達到增產的目的。」2019年12月初,錦河農場主管農業的副場長王元林將農業科普課堂搬到了職工家中。農機標準化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一部分有經濟實力的種植戶還謀劃著購入新機械。

近年來,北安分公司圍繞分層定位定量施肥、封閉滅草、玉米秸稈還田等農業生產技術,重點加強了以雙軸施肥機、進口滅茬機、自走式噴藥機為重點的農機配套工作。2016年至今,累計投資5.13億元,更新農用機械2133臺(套),使農機總動力達到76萬千瓦,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8.8%,居全國前列。

北安分公司在向標準化農機作業要產能的同時,其農業數位化在提高產量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快幫我看看這地塊明年應該下啥肥、下多少。」還沒到備春耕階段,長水河農場種植戶李慶軍就來到農場數字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諮詢2020年農業生產相關事宜。這個農場率先應用的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臺積累了所有地塊歷年的農作物種肥使用、產量、氣候條件、作業層次等相關數據,經過科學分析,可以為下一年度農業生產提供科學、高效的指導。

除了在種植領域應用數位化外,北安分公司還充分發揮物聯網、網際網路的積極作用,在氣象服務等各環節融入數字概念。各農場不斷創新氣象為農服務體系,氣象服務做到了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基礎數據適時傳輸,氣象趨勢推測更加智能、精準、科學,可為農事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這種提前預警,將事後補救前移到事前預防,有效規避了因天氣因素給種植戶帶來的損失。

探索推進數字農業,通過數字賦能,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智慧農業正成為顛覆北安分公司傳統農業模式的生力軍。

堅守綠色「底色」

讓「中國飯碗」更有品質

在剛閉幕的第二十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上,北大荒集團北安分公司北大荒親民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有機酸菜、長水河糧油加工有限公司生產的有機大豆油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

「多打糧是政治任務,打好糧更是政治任務。」在問及北安分公司有機酸菜、有機大豆油能夠在眾多參展產品中脫穎而出,榮獲金獎背後的原因時,分公司(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柳毅給出了答案。

九牛爬坡、個個用力。為了「打好糧」,北安分公司各農場在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上的生動實踐層出不窮。紅星農場轉變農業生產固有思維,在追求農產品產量的同時,更多的關注品質。這個農場在20多年間,通過給予種植戶補貼、設立專項資金等方式,共投入有機耕地補貼資金達3000多萬元,對部分開發較晚、無汙染的地塊進行有機食品基地的轉換和建設。

如今,4萬畝有機種植基地通過了日本、美國、歐盟三個國際標準和國內標準的有機認證,10萬畝耕地成為國家級綠色食品大豆標準化生產基地,21萬畝耕地順利通過國家級綠色食品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的驗收。趙光農場早在2004年就對4萬畝有機食品種植地塊進行了歐盟、美國有機食品認證,並建立了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錦河農場強化農產品生產、加工等環節的監管,使有機食品基地認證面積達到總耕地面積的40%。

目前,北安分公司國家級百萬畝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示範區面積已達到160萬畝,有機種植基地認證面積達39.4萬畝,擁有綠色食品種植基地439萬畝。發展綠色有機農業,不但為分公司建成「綠色智慧廚房」提供原料保障,還推進農產品由「量」向「質」的飛躍,讓分公司的農業實現了華麗轉型。

品牌興農 戰略

讓「中國飯碗」更有效益

2019年12月初,北大荒集團北安分公司錦河農場天運山產品公司傳來好消息,這家公司加工的雜糧雜豆系列產品收到來自福建的合作訂單,呈現出產銷兩旺的好勢頭。近年來,這家公司建立了追溯信息採集、查詢、監督系統,實現生產可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的全程質量控制標準化生產。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品控溯源體系,不但讓「好質」看得見,成為輔助消費者選擇優質產品的有力幫手,還提升了北安分公司產品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從而帶來好效益。

近年來,北安分公司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圍繞發展綠色產業思路,從提高食品、農產品品質入手,大力推進品牌建設,通過「走出去」打品牌、「轉方式」推品牌、「網際網路+有機」創品牌、「挖掘文化」塑品牌的方式,推進品牌創建,提高市場競爭力,用條條「生態鏈」串起「黃金鍊」,實現生態和增收的雙贏。

在品牌創建過程中,北安分公司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線上做品牌起到宣傳作用,推動線下銷量;線下做體驗,提升線上銷售可信度」的線上線下互相融合、相互促進模式,培育品牌價值優勢,努力實現「產得出、銷得暢、賣得好」的良好局面。在線下,採取「掃街式」鋪貨的銷售模式,在全國各地設立代理商,借船出海,迅速佔領市場。目前,北安分公司的綠色、有機農產品已經打入全國KA類商超店3000多家,銷售網絡已覆蓋15個省市,擁有穩定經銷商近400個,銷售門店達3700多家,產品出口到美國、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在線上,龍頭企業在淘寶、京東、1號店等網絡平臺開設了多家旗艦店,擴大了品牌的知名度。目前,「親民」「年輪」「知青」等一大批地域特色濃鬱的商標品牌,已成為北安分公司綠色有機農產品的代名詞,這個分公司生產加工的農副產品也因綠色有機的金字招牌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相關焦點

  • 《中國糧的奇蹟》第一集丨北大荒拓荒、鹽鹼地改造……「中國碗...
    《中國糧的奇蹟》第一集聚焦於70年來,中國人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挖掘潛力、釋放活力,提高糧食產量,從而勝利解決了中國人吃飽飯、吃好飯的奮鬥歷程。「中國碗」裝滿「中國糧」△視頻「中國碗」裝滿「中國糧」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的糧食安全發展之路令世界驚嘆,共和國糧食之基更牢靠、發展之基更深厚、社會之基更穩定。當初5億多人吃不飽,到現在近14億人吃得好。70年間,中國用佔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
  • 中國石化江蘇石油:穩崗、擴就業,讓飯碗端穩端好
    應屆高校畢業生招聘人數較往年增加39人、社會用工人數較往年增加186人、推動江蘇施工工地開工、復工,帶動農民工就業人員超過340人……一組組實實在在的數據,展現了中國石化銷售江蘇石油分公司在穩崗、擴就業方面一攬子精準計劃的實施。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讓飯碗端穩端好,社會才能更加穩定和諧。
  • 【地評線】南方網評:種好「中國糧」守好「飯碗田」
    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不斷為端牢中國飯碗不斷增添信心和力量。   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
  •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河南著力建設「中國糧谷」科技新高地
    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指示精神暨建設『中國糧谷』研討會」在鄭州舉行。該活動主題為「打造糧食科技高地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旨在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 四平市:繃緊穩糧之弦 端牢百姓飯碗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事關國運民生,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洪範八政,食為政首。」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中國優質玉米之都,四平市積極探索科學技術,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擴大畜產品和蔬菜生產規模、抓好糧油肉等重要生活物資儲備供應。
  • 各國文化對比:韓國人吃飯不能端碗,日本人一定要端碗,中國呢?
    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很多傳統的民族文化,就拿其中的飲食文化來說,受影響的並不僅僅只是我們中國人,甚至連韓國與日本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 韓國人吃飯不能端碗,日本人吃飯要端碗,我們中國人吃飯端碗嗎?
    但即便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日本和韓國也對美食進行了本土化改良,一些文化習俗隨之改變,比如說吃飯要不要端碗這個問題,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見解。 日本的飯碗體型小,碗底有凸起,手端著也不會被燙到。喝湯的時候,要端起碗來喝,不用湯勺,只用筷子將裡面的湯料夾起來吃。但吃拉麵的時候就不用將碗端起來了,因為面碗體型較大,分量較重,只在吃完麵條和湯料之後,可以直接端起碗來喝。
  • 中國無毒糧·清淨無垢放心糧 大健康從這裡開始
    這裡是瀋陽因果教育教學講堂,熱烈慶祝第二屆2019年中國無毒糧·清淨無垢放心糧農民豐收節·向世界糧食日獻禮·大乘佛法-因果教育環城繞佛·佛教大科學實驗田秋收感恩聖典的現場!今天,佛光普照,一片祥和。祖國各地的親人們回家了,全民行動,全民參與和劉玉珍老師一起歡天喜地慶豐收!
  • 中國力保糧食安全:穩面積,八方攜手齊發力
    儘管中國農業早已告別了靠天吃飯,但是,春播之際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糧食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中國的糧食夠吃嗎?」「咱們的飯碗能否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走,鄉野春和景明,且隨記者做一番深度調研。糧食生產,面積為「王」——穩面積就是穩民生黨中央高瞻遠矚,對糧食生產高度重視。糧農動起來了,幹部動起來了,新型經營主體動起來了。截至發稿,全國早稻插秧已基本結束。「針線需要密密縫,邊邊拐拐的地都要用上。」
  • 建設「中國糧谷」研討會在鄭州舉行
    人民網鄭州11月23日電(智泓)11月21日至22日,由河南工業大學、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辦的建設「中國糧谷」研討會在鄭州舉行。研討會以「打造糧食科技高地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為主題。
  • 4集專題片《中國糧的奇蹟》將播
    據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餘俊傑)糧豐天下安。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用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歷史性成就背後靠的是什麼?從當初5億多人吃不飽,到現在近14億人吃得好,秘笈又在哪裡?
  • 日本人吃飯要端碗,韓國人吃飯卻不能端碗,那中國人吃飯端碗嗎?
    亞洲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很大程度上,韓國和日本的飲食文化歷史受到了中國很大的影響,以至於當我們談論亞洲的食物文化時,我們總是把這三個國家放在一起比較。但是即使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日本和韓國也改善了當地的飲食文化,一些文化習俗也發生了變化,例如吃飯要不要端碗這個問題,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意見。韓國人們吃飯時不能拿碗,在韓國的人們看來,端碗是一件非常不禮貌和自私的事情,沒有人和你搶飯吃,你為什麼要端碗?所以在韓國的人們眼中,端碗就像「乞丐吃飯」。
  • 零陵:「用心才能種好糧!」
    「用心才能種好糧!」1986年出生的張華利,山東省棗莊市人。從中國地質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廣東從事安防設計,從沒種過水稻。七年前他和一名永州珠山籍同學巧遇閒聊後,便做起了「田園夢」。為此,他先後走訪了湖北、江西、湖南等地,最終把落腳點放在了永州珠山鎮。「這裡土地肥沃、產糧多,是湘南的魚米之鄉,氣候風險小,種植水稻大有前景。」
  • 中國人吃飯把碗端到嘴邊,中國網友評論令人欣慰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唯一文明沒有滅亡的國家,幾千年的文明史給中國抹上一層厚厚的歷史感。曾經中國很封閉,其他國家的人很難了解中國,對中國文化只是輕描淡寫的了解,如今很多外國人喜歡到中國遊玩,喜歡到這個神秘的國度走上一走。
  • 湖南新田:豆稻輪作 穩糧增效
    「由於大豆有共生固氮的根瘤菌,有固氮的作用,種植大豆能減少化肥的使用量,為第二茬優質稻提供有機氮肥,優質稻收割以後,秸稈還田,再來種大豆,這樣循環利用就能有效改善土壤,提高大豆和水稻的品質」。湖南舜康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駱忠發介紹,「豆稻」輪作是穩糧增效、改良土壤的創新模式,可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改善土壤結構,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戶收益。
  • 在韓國不能端碗吃飯,在泰國不能端碗喝湯?一不小心你就會做錯
    飲食文化,各有不同,即便在中國,不同地區仍然有截然不同的飲食文化。比如說,端碗吃飯,北方人很少端碗吃飯,而南方人則喜歡端碗吃飯。到了外國,各國的飲食文化更是不同,能不能端碗就成了遊客們必須做的功課。亞洲地區的韓國和泰國,別看距離和我們挺相近,但這個碗的拿法就很講究。
  • 為何日本人不端碗吃飯,而中國人卻要端著碗吃飯?看完你就明白了
    說到吃飯,世界上每個國家的飲食文化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最重要的主食每隔地方都是不一樣的,就像中國的北方主食是麵食,而南方的主食就是米飯了。在飲食文化中,不僅主食是不一樣的,就連人們吃飯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 南方人和日本人吃飯端著碗,北方人和韓國人吃飯不端碗,為何?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也是很多人不解的問題,南方人吃飯時喜歡端著碗吃,北方人吃飯則不端著碗,我們的鄰國日本人吃飯端著碗,韓國人吃飯不端碗。吃飯是否要端著碗吃,一直以來是南北爭議話題。這個話題,其實涉及南北方文化差異和歷史文化影響及傳承問題。
  • 超市裡這4種便宜酒,擺在貨架無人問津,卻是真正的純糧好酒
    超市裡這4種便宜酒,擺在貨架無人問津,卻是真正的純糧好酒。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如何挑選糧食酒的文章超市中有很多種價格便宜,質量一流的糧食酒,只因包裝等原因,看著不起眼,實際上卻是真正的純糧好酒。那今天琦哥就分享給大家4種價格便宜的純糧好酒,這4種是濃香型和清香型的,米香型的一般喝的人少,喜歡的朋友可以試試吧。簡單普及一下挑選糧食白酒的常識,只需看兩點。
  • 「退苗還糧」 柯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19年,全區「退苗還糧」工作試點在福全街道徐山村拉開了帷幕,前不久,柯橋區政府召開全區糧食生產保供現場會,「退苗還糧」工作在全區鋪開,柯橋人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對於個別「釘子戶」,則明確表明,如果苗木承包戶堅持要種苗木,則必須在苗木遷移時不得帶走根部的泥土,以保護耕地不被破壞,並將採取斷水、限高等措施,多管齊下之後,徐山村的「退苗還糧」工作今年3月前艱難而順利地全部完成。  「『退苗還糧』工作的開展,必須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鐵的決心,否則將無法進行。」王秋良對此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