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皇帝落水與信王朱由檢有關麼

2020-12-11 悅讀文案

經歷過「紅丸案」和「移宮案」之後的大明都城北京,總算是逐漸的趨於平靜。

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對於朱由檢來說是他人生中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他的異母哥哥,明熹宗朱由校冊封他為信王。這對於從小就母親去世,沒有感受過家庭溫暖的朱由檢來說似乎多了一絲安全感。

天啟三年開始,閹黨與東林黨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年少的朱由檢對於明朝的黨爭看在眼裡,有一絲憤怒,但更多的還是恐懼。

明熹宗

相信大家都看過電影《繡春刀2·修羅戰場》,該片中講述了信王製造了天啟皇帝落水,並努力想要找回造船圖的事情,信王聯合朝中許多的官員,準備登基後徹底誅殺閹黨。有關於天啟皇帝落水的記載歷史上並不是十分的詳細,有說是天啟五年、六年也有說是天啟七年,反正自從落水後就落下了病根,那麼多的太醫就是治不好。而信王因為自小缺少關愛,又親眼見到閹黨的橫行無忌,內心之中自然是想除掉魏忠賢的。電影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魏忠賢在湖邊釣魚,陷入沉思之中的時候,醒來對張譯飾演的陸文昭說的仍然是遼東的戰事和山東的民變,是不是說閹黨也並非一無是處。魏忠賢自小家境貧苦,受人欺凌,也養成了他睚眥必報的性格,一旦有朝一日大權在握必然掀起一番殺伐。

魏忠賢

天啟時候,明朝積弊已深,閹黨與東林黨的鬥爭趨於白熱化,魏忠賢出任司禮監秉筆太監之後,東林黨逐漸被打壓。明朝東林黨向來以聖人學生自居,滿口的仁義道德,動不動就來個哭諫,逼皇帝下罪己詔,驟然失勢,怎會善罷甘休,所以也有人說天啟皇帝落水是東林黨的陰謀。但無論是信王也好,東林黨也好,或者只是一次自然發生的意外,這件事都成了一件懸案,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當然,正德皇帝朱厚照和天啟皇帝朱由校皆是因落水而亡,就不得不讓人心生疑慮了。

信王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十一日,因落水而得病的明熹宗因服仙藥駕崩於乾清宮,享年23歲。駕崩前召五弟信王朱由檢進宮,對他說;「來,吾弟當為堯舜,以後大明是你的了。」

同年八月二十四日,17歲的朱由檢登基為皇帝,誅殺魏忠賢,肅清吏治,次年正月初一改年號為「崇禎」。

相關焦點

  • 明朝天啟皇帝朱由校,明明是有兒子的,為何要傳位給弟弟朱由檢?
    公元1627年八月,天啟皇帝朱由校在西苑遊船戲水時,不小心跌入水中,因驚嚇過度,精神萎靡不振,終日臥床不起,身體每況愈下,連太醫們都束手無策。當時的兵部侍郎霍維華手中有一劑「仙方」,名為「靈露飲」,據說可治百病。而天啟皇帝身體抱恙,太醫們無計可施,霍維華知道自己加官進爵的機會到了。他趕忙把「仙方」送給了當時的九千歲魏忠賢,然後就等著朱由校藥到病除,封賞自己。
  • 當信王選妃撞上天啟大爆炸,魏忠賢有嘴也說不清
    崇禎皇帝朱由檢未登基前是大明親王,他哥天啟皇帝朱由校親封的信王。一轉眼就到了朱由檢大婚時期,信王選妃從天啟五年十一月開始,到天啟六年五月,歷時半年多,禮部在京畿初選了77名淑女,從中又選出了周氏一人。而當年天啟皇帝朱由校全國選婚5000人,僅僅花了三個月時間,就搞定了最終50人名單,從中選取了一後二妃。
  • 吾弟當為堯舜,天啟皇帝的這句遺言,誰也沒想到一語成箴!
    木匠皇帝天啟在臨終的時候傳位給了信王朱由檢,也就是大明的最後一班皇帝崇禎帝說的一句話:「吾帝當為為堯舜」。當時信王朱由檢推辭了三次才「勉強」接受,信王接受帝位的時候應該是誠惶誠恐的,大明的帝國王朝風雨飄搖,九千歲魏忠賢完全把持朝政,東林黨又在下面攪成一鍋粥。
  • 穿越信王朱由檢,隱忍兩年後,以一場大案拉開了他的明末皇帝生涯.
    肅立在宮城之中,朱由檢望著夜空,深沉的夜幕很低,幾乎是壓到了乾清宮的樓頂上,很壓抑,讓人喘不過氣,一如此時宮中的氣氛。他身後的殿堂中,停著天啟的梓棺,裡面白色的蠟燭噼啪燃燒著,白色的淚痕順著燭身流淌下來,在底座上堆積成一攤。
  • 明朝天啟皇帝為何傳位給弟弟崇禎,難道天啟皇帝沒有兒子嗎?
    泰昌皇帝畫像最悲催的父親明光宗朱常洛一共有過七個兒子,但順利長大的只有朱由檢和朱由校兩個兒子,其他的都夭折了。在明光宗朱常洛去世後,作為兄長的朱由校繼位為皇帝,是為天啟皇帝,也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在繼位之時,還只有十六歲。
  • 信王選妃不只選了周氏,還有其他兩女一同入侍朱由檢於潛邸
    朱由檢是明朝大一統時期的亡國之君,作為政治失敗者,身後事就概不由己了。俗話說得好:「千秋功過,任人評說」。這不,就有人關心起崇禎皇帝的一後二妃來,圍繞這一後二妃是否信王選妃時,一同選入的問題而爭論不休。
  • 當信王選妃撞上天啟大爆炸,魏忠賢有嘴也說不清
    崇禎皇帝朱由檢未登基前是大明親王,他哥天啟皇帝朱由校親封的信王。一轉眼就到了朱由檢大婚時期,信王選妃從天啟五年十一月開始,到天啟六年五月,歷時半年多,禮部在京畿初選了77名淑女,從中又選出了周氏一人。而當年天啟皇帝朱由校全國選婚5000人,僅僅花了三個月時間,就搞定了最終50人名單,從中選取了一後二妃。
  • 朱由校傳位給弟弟朱由檢,是因為他沒有兒子嗎?
    朱由校是歷史上很出名的「木匠皇帝」,天啟七年,朱由校在西苑遊船跌入水中,差點淹死。雖被人救起,身體已經每況愈下。尚書霍維華進獻一種"仙藥",朱由校飲用後渾身水腫,臥床不起。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檢入臥室,說:"來,吾弟當為堯舜。"命他繼位,朱由校駕崩,信王朱由檢登基,年號崇禎。
  • 天啟駕崩,崇禎登基,魏忠賢為他自己「選擇」了最終的「掘墓人」
    次子朱慈焴、三子朱慈炅先後「離奇」早殤,查無對證,直至多年之後崇禎皇帝清算魏忠賢的時候,客氏才將事情的真相說出,整個過程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就在魏忠賢和客氏接二連三的殘害天啟皇子的同時,這二人對於天啟皇帝的其他后妃們,也在不斷地製造「白色恐怖」,強迫其聽命於自己,稍有不從便加以迫害,這其中結局最為悽慘的就是張裕妃了。
  • 悲情少年朱由檢,黯淡陰影籠罩下,一步步變成孤僻多疑的崇禎帝
    天啟二年(1622年)9月,紫禁城內正在進行一場封王典禮。當朝天子天啟皇帝唯一的胞弟、年少的信親王、將來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只盼著這個草率的典禮早早結束。因為此時,朝廷上正在醞釀著一場權力大廝殺大換血,魏忠賢與東林黨人互相虎視眈眈,宮內外沒人關心這個小王爺。
  • 天啟帝臨終前對朱由檢說了一句「吾弟當為堯舜」,有什麼深意?
    朱由校沒有子嗣,信王朱由檢是他唯一的親弟弟。遵照嗣位「兄終弟及」的規矩,信王是皇位的當然繼承人。信王朱由檢彼時年已十七,和當初朱由校即位時的年齡差不多。據說他性格沉毅冷靜、通情達理、深明大義、賢名遠播,張皇后早有耳聞,因此她看中了信王。張皇后雖與天啟帝感情不睦,被其冷落,但名號仍在,她擔心由校突然死去,卻無人繼位,於是對老公提起了信王,說信王可以託付大事。病入膏肓的朱由校點頭表示贊同。
  • 哥倆都當皇帝,為何朱由檢和朱由校關係好,朱祁鎮和朱祁鈺不行?
    同為兄弟,為何朱祁鎮和朱祁鈺反目為仇,朱由檢和朱由校關係好?子承父業是最基本的繼承方式,不論是皇家還是普通人家,但如果孩子太小,或者因為特殊情況,就可能出現兄終弟及的現象。朱由校和朱由檢的關係是兄弟不假,但要說他們關係有多麼好,也不盡然。
  • 天啟駕崩,崇禎登基,魏忠賢為他自己「選擇」了最終的「掘墓人」
    次子朱慈焴、三子朱慈炅先後「離奇」早殤,查無對證,直至多年之後崇禎皇帝清算魏忠賢的時候,客氏才將事情的真相說出,整個過程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就在魏忠賢和客氏接二連三的殘害天啟皇子的同時,這二人對於天啟皇帝的其他后妃們,也在不斷地製造「白色恐怖」,強迫其聽命於自己,稍有不從便加以迫害,這其中結局最為悽慘的就是張裕妃了。
  • 崇禎皇帝朱由檢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他是如何走上亡國之路的?
    文/格子道歷史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段子,開局一個碗,結局一根繩,說的就是我們最後的一個漢人王朝,大明王朝,明太祖朱元璋農民起家,少年為了填飽肚子,當過和尚要過飯,但之後一路艱辛終於黃袍披身登上龍椅,成為唯一一個農民皇帝,這便是開局一個碗,而所謂結局一根繩說的便是崇禎皇帝朱由檢,作為最後的一位漢家皇帝
  • 從教育缺失角度看朱由校,從皇帝到全能型木工,如此奇葩的背後隱藏...
    雖然成了皇帝,朱由校卻註定不走尋常路,像所有少年都有一個愛好一樣,他也不例外,對於皇帝完全不感興趣,獨獨對做木匠活才能讓他感受到快樂和成就。 「上性好走馬,又好小戲,好蓋房屋,自操斧鋸鑿削,巧匠不能及」《三朝野記》看來這種木匠的天賦實在過於強大,讓那些巧匠在其面前也自嘆不如。
  • 悲情少年朱由檢,黯淡陰影籠罩下,一步步變成孤僻多疑的崇禎帝
    天啟二年(1622年)9月,紫禁城內正在進行一場封王典禮。當朝天子天啟皇帝唯一的胞弟、年少的信親王、將來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只盼著這個草率的典禮早早結束。因為此時,朝廷上正在醞釀著一場權力大廝殺大換血,魏忠賢與東林黨人互相虎視眈眈,宮內外沒人關心這個小王爺。
  • 天啟帝臨終前對朱由檢說了一句「吾弟當為堯舜」,有什麼深意?
    朱由校沒有子嗣,信王朱由檢是他唯一的親弟弟。遵照嗣位「兄終弟及」的規矩,信王是皇位的當然繼承人。信王朱由檢彼時年已十七,和當初朱由校即位時的年齡差不多。據說他性格沉毅冷靜、通情達理、深明大義、賢名遠播,張皇后早有耳聞,因此她看中了信王。張皇后雖與天啟帝感情不睦,被其冷落,但名號仍在,她擔心由校突然死去,卻無人繼位,於是對老公提起了信王,說信王可以託付大事。病入膏肓的朱由校點頭表示贊同。
  • 崇禎帝朱由檢的母親怎麼死的,他本來就是信王,為何沒到封地就職
    朱由檢沒到歲數,當然不用就藩,朱由校歸天了,兄終弟及,連個挑選餘地都沒有(朱常洛膝下,活到成年的就這倆)朱由檢就直接上臺了,時年16歲。   朱棣靖難成功後,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封王卻不賜土封國,分頒爵位而不參與治民,享受著國家的俸祿卻不用管事。
  • 明熹宗朱由校,傳位給弟弟朱由檢,是因為沒有兒子嗎?
    史書中有明確記載,明熹宗朱由校有三個兒子,長子朱慈燃為張皇后所生,不過生下來就是個死胎。次子朱慈焴,生母為皇貴妃範氏,同樣是很早就夭折了。 三子為朱慈炅,生於天啟五年十月,天啟六年五月,王恭廠大爆炸,朱慈炅受到驚嚇,不久就夭折了,還不滿一歲。
  • 魏忠賢掌權多年,為何敵不過剛登基的朱由檢?太監再強也畏懼皇權
    天啟七年(1627)八月,信王朱由檢登基成為新皇帝,魏忠賢也在這一年失去往昔的榮耀,一臉落寞地走在去往鳳陽的路上。 對於朱由檢的安置,魏忠賢內心十分複雜,更多的是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