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元宵節哪些城市經常下雪
北京又下雪了。清早起來,一片銀裝素裹。人們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難得的瞬間。
俗話說,「正月十五雪打燈」,大概就是如此吧。那麼,問題來了,「正月十五雪打燈」的概率有多大,哪些城市最易出現這種情況?有諺語云:「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種說法到底靠譜嗎?
元宵節看雪 烏魯木齊是首選
據統計,在1961—2018年這58年的元宵節中,烏魯木齊28年有降雪;哈爾濱有23年見到了雪花;北京下雪概率較小,只有7年出現了「正月十五雪打燈」的景象;南京由於位置偏南,有些年份的元宵節出現了降雨(不統計在內),這天下雪的年份達到10個年頭。
由此看來,若想在元宵節當天看到雪,首選之地非烏魯木齊莫屬,那裡每2—3年就會出現一次元宵節雪打燈的情況。哈爾濱則需要3—4年,北京則更少,需要8年左右才能看到一次。分析原因,主要是我國的2月並不是雨季,2月的降水量在全年降水中佔比非常少。
專家表示,從1961—2018年這58年的情況來看,有45年的元宵節出現在2月份。省會級城市中,2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比例很小,不足7%,有半數以上城市2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比例不足2%,其中拉薩2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比例僅為0.3%,所以多數城市元宵節很少能看到雪打燈的情況就不言而喻了。
「八月十五雲遮月」預示「正月十五雪打燈」?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國人總結出來的天氣預報經驗,意思是說在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如果天空被雲幕遮蔽(陰天或下雨),看不到中秋圓月,來年正月十五這天就會陰天或下雪。這樣的預報靠譜嗎?
有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8年,北京八月十五出現過兩年雲遮月的情況,元宵節雪打燈卻出現過3次,只有1次應了那句諺語;烏魯木齊出現過兩次雲遮月的中秋節,雪打燈的元宵節卻出現了6次,但這些年份並不存在對應關係;西安出現過11次雲遮月的中秋節,卻只出現過一次雪打燈的元宵節;南京亦是如此,9年雲遮月,卻也只換來兩年雪打燈,1次對應關係。這樣看來,「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的說法似乎並不那麼靠譜。
但是,這一切如果用氣候原理來解釋,就很好理解了。專家介紹,大多數中秋節主要分布在9月份,此時影響我國的夏季風開始撤退,北方大部地區雨水迅速減少,月降水天數不到10天。而在華西地區,秋雨卻漸漸拉開帷幕,9月的降水天數普遍在15天以上。江南華南地區由於受熱帶氣旋的騷擾,月降水天數超過10天。因此,才形成了西安和南京中秋雲遮月的年份比較多,而元宵雪打燈年份少的現象。
專家表示,嚴格來說,用「八月十五雲遮月」來對應次年「正月十五雪打燈」的經驗並不成立。但也不是毫無道理,其蘊含著冷空氣活動周期問題。雲遮月和雪打燈,一個是雲,一個是雪,都間接反映了冷空氣的活動。冷空氣有著30天的準周期(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大概相差5個月),但不能保證一定準時。
這就好像是公交車,雖然前後班次間隔有個大概規律,但不可能每一班車都是那麼準點,所以稱為準周期。況且下雪還需要水汽,或者說暖溼氣流配合。因此,嚴格去考證一個對應關係難以成立。但如果諺語嚴謹地改為「八月十五冷空氣,正月十五前後冷空氣」,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韻味和文雅。
俗話說,「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年元宵節我國北方大部少有雨雪打擾,非常適合外出賞燈。而南方大部則是陰雨連綿,遭遇「雨打燈」。(記者 付麗麗)
(責編:王豔、趙怡)
春節消費帳單,你貢獻多少 10050億元,這是春節黃金周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5139億元,這是春節黃金周實現的旅遊收入......一組組數據勾畫了國人春節的生活消費新變化。【詳細】
男子花園拍鳥意外拍到疑似膠囊狀UFO1月下旬,家住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吉爾福德縣的男子布萊特·哈裡森·瓊斯(Bret Harrison Jones)在家裡的花園拍攝鳥兒時,眼睛餘光發現天空中有一個膠囊狀的物體不停地閃現,便調轉鏡頭,拍下了這個不明飛行物的影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