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縮骨功唯一傳人,每場表演觀眾爆滿,如今該絕技正面臨著失傳

2020-12-18 歷史文社

在武俠小說或者電視劇中,人們經常看到一個很神奇的武功——「縮骨功」。它又叫軟骨功、柔身術等,在雜技團和馬戲團的表演中經常出現。河北省滄州市吳橋雜技大世界著名藝人王寶合,是縮骨功的唯一傳人。那麼,縮骨功到底有多厲害?

z1944年,王寶合出生在一個雜耍手藝世家。祖父是有名的「卸索大王」王玉林,靠著這一手絕活,帶領家人跑遍了全中國。另外,王玉林還是「北京天橋八大怪」之一,原因是他會卸索,也就是縮骨功。後來,他把絕技傳給了兒子王福壽,也就是王寶合的父親。父親除了會縮骨功外,還會深喉紉針術、水流星等等。

從6歲開始,王寶合就跟著大人們練武功,並充當在街頭賣藝的父親的助手,表演一些基本功。練武不能一蹴而就,講究日積月累,其過程非常痛苦。尤其是學深喉紉針術和縮骨功的時候,非常痛苦。但在那個年代,沒有一點真本事,根本活不下去。他學會這兩項絕技,花了數十年,吃了很多苦。

1951年,王寶合開始自己組建班子表演。7年後,加入了吳橋馬希雜技團,正式成為一名雜技演員。由於他當時還沒練成縮骨功,所以只能表演基本功。他不想祖輩傳下來的絕技到自己這代就沒了,於是他苦心鑽研,刻苦訓練,才練成了縮骨神功。受了多少罪,吃了多少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到下雨天或者陰天,他渾身都疼,這就是後遺症。

王寶合還有一手絕活——三仙歸洞,在他30多歲的時候才從父親那裡學習這門絕技。經苦心鑽研摸索,他發現要想練好三仙歸洞,只有一個字——快。為此,他開始勤奮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掌握了絕技的秘密,練就了一手令人眼花繚亂的「鬼手神功」。因此,王寶合被人稱為「鬼手王」。縮骨功和三仙歸洞,為他帶來了名氣,每場表演觀眾都爆滿,畢竟大家都想親眼看看傳說中的縮骨功是什麼樣的。

2004年,王寶合表演的三仙歸洞絕技獲得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央視用了三臺攝像機拍下了表演過程,然後慢放,都沒能破解其中的秘密。2007年,他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如今,三仙歸洞有了繼承人,就是他的兒子王立剛。但是縮骨功卻面臨著失傳,因為沒有人能吃得了練功過程中的苦。對此,王寶合老人也很無奈。

相關焦點

  • 他是縮骨功最後的傳人,卻寧願失傳也不教徒弟,他:世道變了
    正是這門功夫對身體要求高,成材期長,對身體的損害也很大,真正縮骨功練成者寥寥無幾。縮骨功有位傳人將鎖骨已練入化境的「鬼手」——王保合。子承父業,王玉林將他一生的絕技縮骨功、水流星、深喉紉針術、飛叉等傳給了他的兒子王福壽。曾被譽為美國最佳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在他5歲時,有次隨父親去拜見當時的總統格羅夫·克利夫蘭,而已厭倦了自己工作的克利夫蘭竟輕輕拍了拍小羅斯福的頭:「小夥子,我對你的希望就是你最好不要當美國總統」。這聽起來很奇怪,卻是克利夫蘭的肺腑之言。
  • 他是縮骨功唯一傳人,練功60多年爐火純青,今免費收徒卻無人肯學
    如今在中國只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是「縮骨功」的唯一傳人,他練功60多年,技藝早已經爐火純青,但是如今為了讓這一門功夫,免費收徒都無人肯學。這位「縮骨功」的傳人便是王保合,1944年出生於吳橋縣楊家寺鄉一個雜耍手藝世家,王保合的爺爺是著名的「卸鎖大王」王玉林,曾擔任了吳橋馬戲雜技團第二十三團的團長,出了表演之外,從1959年開始便長期得到從事教學工作,對雜技是也貢獻卓越。
  • 他是傳承百年的縮骨功唯一傳人,寧可失傳也不教人,他:世道變了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便是一位雜技大師,他還是當今世上「縮骨功」的唯一傳人,表演這個技藝已經50多年,眼看著大師年歲漸長,卻仍然沒有接班人,「縮骨功」面臨失傳的危險,那麼他為何寧可讓其失傳也不教呢
  • 他是縮骨功唯一傳人王寶合,已練功幾十年,如今現狀如何?
    玄幻武功代表之一——縮骨功,聽上去十分童話,但我國真是奇人大國,藏匿有一位縮骨功「熊貓級」傳人王寶合。那麼,作為唯一一位縮骨功傳人,他到底武功如何?他的徒弟怎麼樣?縮骨功是用內力拉伸骨骼使身高增加,尤其肩膀用力更甚,關節移位後,就能縮小身體。王寶合6歲就開始接觸它了,目前爐火純青。三仙歸洞核心是手部功夫,秘訣就是唯快不破,王寶合在30歲時時才接觸此功,正是悟性超常,練就一份「鬼手神功」。
  • 他苦練「縮骨功」50餘年,能將身體縮成5歲小孩,如今卻無人願學
    有的時候一門絕技就要練習十年以上才能有所成就,正所謂「欲練一絕技,必下十年功。」形容雜技藝人是再好不過了,如今雜技表演最有名的藝人,當屬王寶合了,他已從事雜技表演近50的時間。 王寶合的爺爺去世後,將這項絕技傳給了王寶合的父親王福壽,而王福壽更是在王寶合六歲的時候就讓他練習縮骨功了,王寶合常說聯繫縮骨功是他童年時期最痛苦的一段記憶。
  • 他是縮骨功唯一傳人,已練功60年,寧失傳也不教人,他:時代變了
    在幾千年的傳承下,這些武術基本上都失傳了,因為李小龍的活躍,中國功夫走出了國門,許多外國人也是慕名而來學習武術,但有一些功夫並不適合訓練,比如縮骨功,這種功夫一聽感覺就十分玄幻,但我國還有唯一一位縮骨功傳人。
  • 76歲的王保合精通縮骨功,曾拿走李嘉誠4億,如今卻不願傳藝了
    現在又有兩項中國絕技面臨失傳了,它們分別就是「縮骨功」和「深喉紉針術」,其實這兩項絕技都是世界著名雜耍大師王保合的絕技。說到王保合,不少中國觀眾都不陌生。王保合被譽為鬼手,他的三仙歸洞可以說是震驚了不少人。王保合用3個小球,2隻小碗,還有一根筷子,就可以變化出無窮的變化,可以說是讓很多人嘆為觀止。
  • 如今唯一會「縮骨功」的武學大師,稱:寧可失傳也不教人
    有一位武學大師名叫王寶和,他是如今唯一會縮骨功的武學大師,但是卻稱寧可失傳,也不教人。這到底是為什麼? 現如今三仙歸洞這門手藝已經後繼有人,有些弟子的技藝已經爐火純青,尤其是他的兒子王立剛。據他所說,這門技藝的訣竅就是一定要快。
  • 「縮骨功」唯一傳承人的王保合:練了60年功,寧願失傳也不教授他人
    如今的中國武術已經開始逐漸失傳了,那麼是什麼樣的功夫,讓最後一位傳承人寧願看著失傳也不教給別人呢?他為何要這樣做? 此後,許多外國人慕名前來中國學習中國功夫,然而許多的武術是要從小就開始訓練培養的,甚至有一些武術很玄幻、不適合訓練,比如「縮骨功」,如今我國僅剩一位縮骨功傳承人。 他是王保合,雜耍手藝大師,曾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被董建華稱為「鬼手」,是家喻戶曉的吳橋雜技大世界藝人。
  • 他是唯一會縮骨功的奇人,寧可失傳也不傳授弟子,他說:時代變了
    有一位名叫王寶合的奇人,他是唯一會縮骨功的奇人,他寧可讓縮骨功失傳,也不肯傳授弟子,對此,他說:時代變了。 單單聽到這些,就知道它並不簡單了,要想學有所成,最少也要練上20年,因為學習縮骨功太過艱苦,花費時間也太漫長,所以很少有人真的能夠堅持下來。而現在,縮骨功只剩下了最後一位傳人,他就是王寶合,他練了60多年的縮骨功,卻在即將隱退時被打敗了。
  • 唯一的縮骨功傳人王保和,表演多年場場精彩,卻在最後1場失敗
    唯一的縮骨功傳人王保和,表演多年場場精彩,卻在最後1場失敗說到縮骨功,可能不少網友會說那是騙人的吧!什麼縮骨大師啊,算命大師啊,還有街邊的那些雜技,看起來好像很奇妙,其實都是有他自己的一個套路的。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相信,只能說她表演精彩吧。接下來小編就來說說,曾被人認為縮骨功非常好的一個人!都說高手在人間,看來還真有點道理。唯一的縮骨功傳人王保和,表演多年場場精彩,卻在最後1場失敗!說到這個王保和可能有些人就認識,有些人不認識他。就是他曾被稱為是「鬼手大師」。
  • 他是「縮骨功」的傳人,練功60年爐火純青,今免費收徒卻無人肯學
    殊不知,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獨特的武術雜技,就比如我們今天要來了解的「縮骨功」。在多數人眼中,縮骨功就是柔術,兩者並沒有任何區別。其實,縮骨功和柔術是有著很大區別的。柔術主要是提高人體的柔軟度,以及肢體的協調度,而縮骨功除了這些之外,還涉及到了人體內部構造,就比如骨頭間隙的鬆緊。由此可見,想要練就縮骨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縮骨功」唯一傳人王寶合,苦練60餘載,最終一戰卻被年輕人擊敗
    我國「縮骨功」的唯一傳人,就不像李白詩中的俠客那麼瀟灑了,修煉60多年即將「退出江湖」之時,卻在最後一戰中戰敗,含恨而隱。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1944年,王寶合出生在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楊家寺鄉的一個「武學世家」,他的爺爺王玉林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卸索大王」,憑藉其出神入化的「縮骨神功」,與另外七位身懷絕技的同道中人被稱為「北京天橋八大怪」。
  • 如今還會縮骨功的大師,練功六十載,卻因沒有繼承人而面臨失傳?
    其實我們生活當中也有許多神奇武術,比如「縮骨功」,不過如今縮骨功卻面臨著無人繼承的困境,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中國古代社會一直是一個等級分明的社會,比如一般的王朝,社會等級的劃分一般是這樣的:士、農、工、商。也就是讀書人和做官的排在第一,農民排在第二,工人和商人排在最後。
  • 縮骨功傳人王保合:表演絕技贏李嘉誠4億,央視也未能看出其端倪
    縮骨功,這聽上去十分玄幻的一類上乘武功估計許多人也只是在武俠小說中看過,並且懷有這門絕技的角色必是一個有些來歷、在江湖上叫得上名號的人物,而鮮為人知的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竟然也有這樣的「武林高手」存在。
  • 「縮骨功」唯一傳承人王保合:苦練60年,寧可失傳也不教給他人
    導語:「縮骨功」唯一傳承人王保合:苦練60年,寧可失傳也不教給他人引言在漫長的歷史演替進程中,我國璀璨的文化呈現出源遠流長的面貌,歷經多年歲月的錘鍊仍舊曆久彌新,形成了穩定的文化體系01提及這種功夫,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會想到一個身材瘦弱的老者,他就是王保合,他是「縮骨功」唯一傳承人:苦練60年,寧可失傳也不教給他人,其中原因為何呢?
  • 縮骨功第一傳人王保合,後輩眾多卻無人肯學,無奈:時代變了
    縮骨功第一傳人王保合,後輩眾多卻無人肯學,無奈:時代變了前言:雜技,在中國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雜技在漢代稱為「百戲」,隋唐時叫「散樂」,唐宋以後為了區別於其他歌舞、雜劇,才稱為雜技。王保合趕緊收了手,跟觀眾謝了幕。整場的活動散場之後,好多人還在議論著剛才那個姓王的老先生,回味那兩齣讓人叫絕的表演。 拿手好戲提到王保合的拿手好戲,其實也是很有年頭的經典節目,這就是中國的傳統絕活「三仙歸洞」和「縮骨軟功」。
  • 唯一的縮骨傳人王保和,也有失誤的時候,最後一次縮骨卻留下遺憾
    1951年,長大後的王保合回到吳橋,自己拉班子演出;1958年,他加入了吳橋馬戲雜技團,成了一名正式雜技演員,他有兩手絕活:"三仙歸洞"和"縮骨軟功"。中國唯一的縮骨傳人,也有失誤的時候,最後一次縮骨卻留下遺憾 。
  • 縮骨功第一傳人王保合,學藝幾十年卻後繼無人,無奈:時代變了
    縮骨功第一傳人王保合,學藝幾十年卻後繼無人,無奈:時代變了 前言: 雜技,在中國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雜技在漢代稱為「百戲」,隋唐時叫「散樂」,唐宋以後為了區別於其他歌舞、雜劇,才稱為雜技。
  • 他是中國縮骨功唯一傳人,已練功60年,卻從不收徒,他:時代變了
    子承父業,六歲的王保合在父親的敦促下開始學習家傳功夫縮骨功。和一般的雜技不同,縮骨功的要求更為嚴格。縮骨功的練習要在孩童時期開始訓練,要抓住骨頭還沒有長開,身體還未定型的時間。從六歲開始,王保合每天要進行長達8小時的柔韌度訓練。到了晚上王保合就被父親放在裝滿特製草藥的木桶中,鞏固白天的鍛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