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老兵回憶:炮擊金門島,第一天就打死國軍兩名中將一名少將

2021-01-08 三目觀史

本文來自一位參加過金門炮戰的解放軍老兵張延順口述。通過他的回憶,我們能感受到60多年前那場戰鬥的驚心動魄,能體會到先輩們為實現祖國的統一所付出的努力。

金門島

應徵入伍

1955年底,我從山東聊城二中應徵入伍。當時國家需要從初中在校生選徵海軍、空軍,這恰好能實現很多男同學的海軍夢、空軍夢,大家都紛紛搶著應徵。

1956年2月17號大年初六,上面來了通知,要求接到入伍通知書的青年都到聊城集合。到了聊城,不管大家什麼兵種,先統一發了陸軍軍裝。接新兵的海軍軍官還把我們編成臨時的連、排、班,方便管理。

三天後,我們乘坐十幾輛大卡車離開聊城。離開時,大街兩邊站滿了送行的親人們,大家揮著手,流著淚,和我們告別。

我坐在慢慢行進的卡車上,腦海裡滿滿的都是親人、老師、同學的音容笑貌,心中有不舍,也有興奮,對未來當兵的生活充滿了嚮往。

卡車直接把我們拉到濟南火車站的貨站,下車後,我們又上了拉貨用的悶罐車。兩天後,悶罐車把我們拉到此行的目的地——旅順港海軍基地。

來到旅順的新兵先在新兵訓練團集訓幾個月,學習理論知識和軍事技能,合格後再分配到各部隊。因為海軍是特種兵,軍事素質要求高,所以當上海軍的新兵學習時間更長,服役時間也比陸軍長一兩年。

金門島遊船

我們剛到新兵訓練團時,住的是原來蘇軍留下的兩座大樓。房間少床也少,一下來了幾百人,很多人只能打通鋪睡在地下,學習的教室也暫時無法解決。

於是上級讓我們先上山採石頭,自己把教室蓋進來。不到半年時間,訓練基地就建起了一排排整齊的教室。

現在想想那段日子,雖然也累,但我們像一個大家庭,每天都充滿了笑聲;大家年齡又相仿,有說不盡的話,真是苦中作樂的難忘時光。

有了新教室,我們開始了正規的學習和訓練。我學的是海岸炮兵指揮儀,它主要配備在130毫米口徑火炮上,大炮和儀器都從蘇聯進口的。

這種在當時很先進的武器,構造原理複雜難懂,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課基礎才能操作,好在我學習認真,過了一段時間就能熟練地操作了,也能進行簡單維修。

在訓練團學了幾個月,我們又到老鐵山海岸炮兵連學習半個多月的實操,強化了實際操作和故障排除的知識。

1956年底,上級按我們學習技術的不同進行分配。我和聊城二中的同學王成明、郭孟高等十幾個人被分到大連海軍鐵道炮團。鐵道炮團的火炮還是蘇軍留下的,屬於活動性海岸炮。

海岸炮團的四個連隊都駐守在大連。我和王成明在172連,駐地在大連海運學院附近。四個連輪流值勤,沒有特殊情況時,值勤就是進行日常訓練。

我們有時也演習。演習時,指揮儀班是最辛苦的,因為指揮部都在山頂,我們的指揮儀卻在山下的火車上,指揮儀和指揮部中間用雞蛋那樣粗的電纜聯繫著。

每到演習,我們得跑到山頂把連接指揮儀的電纜背下山送上火車,把電纜連到指揮儀上。電纜幾十斤重,背著它山上山下的跑,相當費力。而海岸炮的電纜因為埋在地下,就省力多了。

調往前線

1958年「八二三」炮戰前,大小金門島上的國軍經常騷擾我軍,向我駐地打炮,造成前線部隊及村民、漁民不少死傷。

為打擊敵人的氣焰,中央決定還擊,對大小金門島及周圍有國民黨駐軍的島嶼進行大規模炮擊。這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萬炮齊轟金門島——金門炮戰。

金門炮戰時的戰鬥準備

1958年春節剛過,我們連長讓我去旅順基地,參加為期一個月的體育集訓,好在連隊的體育課上給大家做動作示範。

但集訓剛過兩周,連隊又通知我馬上歸隊,什麼原因沒說。回到連隊才知道,我們鐵道炮團的十幾個人要被調到東海艦隊。

第二天,我們從大連坐船到達上海,下船後直接到東海艦隊司令部報到。接待我們的人看我們坐了兩天兩夜的船很辛苦,就先把我們帶到新民路招待所休息。

十幾個鄉下來的兵剛到上海,看哪裡都是新鮮的。頭一天,我們一起去了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又看了上海大世界和黃埔江岸,晚上再回到招待所休息。

這樣過了十幾天,上海想去的地方也都去了,新鮮勁過了,大家也憋不住了。我們去司令部請示任務。上面回話說,要派我們去福建前線,到廈門執行任務,讓我們耐心等待。

幾天後,我們帶著介紹信,坐上了去廈門的火車。當時鷹廈鐵路剛通車,車開得很慢,從上海到廈門,又是兩天兩夜的行程。

車一到廈門,我們才發現廈門人都穿著單衣,而我們十幾個人還都穿著棉衣棉褲,披著羊皮大衣。沒辦法,誰讓我們沒想著先換衣服呢?

我們排著縱隊向水警海岸炮團司令部行進,個個汗流浹背,引得路上不少行人圍觀。

到駐地後,我被分到44營160連,崗位是中央指揮哨。

我們駐守在福建前線的南端,對面是國民黨駐守的東碇[dìng]島,北面是大小金門島,都相距很近。在我們駐地用測距儀和觀察鏡,可以清楚地看到金門島上國軍的汽車和料羅灣的艦船。

我們連的大炮守衛著西海岸線,和駐守在晉江圍頭的岸炮遙相呼應,正好能封住大小金門通往臺灣的水上交通線,在後來封鎖金門的戰鬥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萬炮齊轟金門島

8月份的福建非常熱,也是前線戰士最緊張的時刻。大家加緊了戰前演練,也開始加固工事,做好基地的防護工作。

我們把原先露天的觀測哨用東北的大圓木加上了蓋;在原本鋼筋混凝土的指揮部上面又加上1米厚的沙石;各炮位也都備足了彈藥,隨時準備打仗。

1958年8月23日下午5點剛過,連指揮部突然發出戰鬥警報。聽到警報聲,全連將士不到1分鐘就進入各自的戰鬥崗位。

我的崗位是指揮儀6號手,任務是傳達指揮員的作戰指令。和平時訓練一樣,我迅速戴上耳機密送話器,問各炮準備情況。各炮回答完畢後,我向指揮部報告:「全連一切準備完畢。」

這一次不是訓練,而是真實的戰鬥,我心裡很緊張,外面的各種雜種也聽不到了,只能聽到儀器轉動的聲音和自己的心跳。

下午5點30分,耳機裡傳來指揮員的戰鬥指令:「戰鬥開始,目標金門島料羅灣,戰鬥裝藥爆破彈,射速10秒。」

金門島民居

我重複著指揮員的指令,兩手同時操作指揮儀的指示器。當聽到「放」字時,我嘴裡也喊了聲「放」,同時左手拇指按下發射指令。

在我按下的同時,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隔著耳機傳了過來,四發炮彈同時呼嘯著向金門島飛去。

按指揮員的命令,我要每10秒按一下發射指令。我右手打開秒表,計算著炮彈的飛行時間。當第一炮彈群還有10秒落地時,我發出彈落地指示,並喊出「彈著」。

這樣打了三分鐘,觀測哨報告說,料羅灣油庫中彈著火。

因為彈速快,每門火炮連續發射40多發炮彈後,炮膛的溫度急劇上升,炮手已經無法有效控制火炮。炮彈剛裝進炮膛,就被自動射出去,炮手躲都躲不及,有的炮手被火炮的後坐力衝出幾米遠,發射指令也被打亂了。

我向指揮員匯報了這一情況,指揮員下令暫停射擊。

金門炮戰時使用的火炮

我連雖然停了,陸軍的炮火卻沒停,還在下雨般地急速射擊著。從觀察哨裡可以看到,大小金門島一片濃煙火海,敵軍被我們打得暈頭轉向。

過了好長時間,敵軍才反應過來,開始向我軍陣地還擊。雙方互射一個多小時才慢慢停了下來。第二天,情報部門傳來了頭一天的戰果:打死兩名敵軍中將,1名少將,傷斃敵軍官兵600餘人。

從8月23日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大小金門島及周邊敵佔島嶼進行了封鎖,只要發現有從臺灣開出的艦船,我軍立即開炮射擊。在我們的嚴密封鎖下,任何送往臺灣的軍需物資都無法從水路上島。

不久,中央宣布我國領海由原來的3海裡改為12海裡。

在封鎖海域的同時,我國空軍也與敵軍展開了爭奪制空權的戰鬥。

我方陣地上空,經常會有十幾架敵我雙方的戰機,上下翻飛,來回追擊,在空中「拼刺刀」。因為雙方糾纏太緊,速度又快,我連的高射炮和高射機槍不敢輕易發射,只好在各自位置上等待命令。

解放軍正向金門開炮

這段時間出現一個小插曲。

有一天夜裡,突然有一架運輸機從臺灣飛了過來。不知駕駛員是緊張還是迷失了方向,竟然把我軍營部的陣地當成大金門的料羅灣,向我們飛過來。

看到飛機進入射程,我營部的高射炮立即開炮。這時敵機才反應過來。為加速逃跑,它扔下裝載的物資,快速向臺灣方向逃去。只見月光下,一個個降落傘向我營地飄落下來,戰士們拿起衝鋒鎗把降落的地方包圍起來。

大家走近一看,原來是18隻大木箱,有的箱子太沉,落地時已經摔開,裡面的紅燒肉罐頭滾了一地。醫生化驗後確認無毒,營長讓大家把罐頭分了下去。每隻罐頭1公斤,每兩人分一個罐頭,讓戰士們改善了一次生活。其餘的作為戰利品上交給了福建海軍基地。

「八二三」戰鬥開始後,我們全連官兵吃住都在戰鬥崗位,從未離開過。

解放軍正向金門開炮

嚇跑美軍軍艦

金門被封鎖後,島上的國民黨軍隊十幾萬人彈盡糧絕。某一天,前線傳來消息,有艘臺灣「中」字號大型登陸艦在美國驅逐艦的護衛下向金門駛來。我們立即發出戰鬥警報,炮臺、雷達也開機密切跟蹤監視。

我迅速進入崗位,戴上耳機,聽到雷達站站長向指揮員傳送信息:「前面是臺灣的『中』字號,後面是美國的驅逐艦,即將進入我炮射程!」

如果只有臺灣的登陸艦,我們肯定毫不猶豫地開炮射擊,但有美艦在旁邊,打還是不打,福建前線指揮部也不敢下決定了,這需要請示上級。

中央很快軍委來了指示,打臺灣的,不打美國的;如果美艦對我射擊,我堅決還擊。

向上請示的這段時間,臺灣「中」字號已經進入我連射程,炮手也已把炮彈放到了裝填機上。所有戰鬥人員緊張而安靜地等待著。

等了十多分鐘,我耳機裡突然傳來指揮員的戰鬥指令:「戰鬥開始,目標『中』字號,戰鬥裝藥爆破彈,射速10秒!」

解放軍正向金門開炮

我立即重複指揮員的戰鬥指令,並快速地操縱著儀器。

我喊出「放」的同時,手也按下了發射按鈕。只聽一聲巨響,炮彈向敵「中」字號飛去。

我軍剛一射擊,護航的美國驅逐艦像受驚的野狗,轉頭逃向了公海,這在我連的炮瞄雷達上看得清清楚楚。我耳機裡也傳來雷達站向指揮員的報告:「美艦向公海駛去。」

直到我軍把「中」字號打癱,美艦也沒敢過來救護,還是國民黨的軍艦把「中」字號給拖了回去。

第二天早上,我軍對美國軍艦駛入我國領海一事,向美軍發出第一次嚴重警告。也正是從這一天起,美國第七艦隊的艦船每天夜裡在我國領海邊緣遊來遊去。

只要美艦一接近領海,我們就發出警報,並開機待命,直到敵艦離開。這樣一起持續了七八天。

有一天夜裡,國民黨軍隊的一艘水陸兩用戰車,偷偷駛向我連對面的東碇島。我連的炮瞄雷達立即開機,很快捕捉到目標。

結果只打了幾炮它就不動了。我軍炮艇駛近一看,敵戰車上的人已經逃走。戰士們用炮艇把它拖回,成了戰利品。

金門島上的火炮

首長和文藝工作者的慰問

在封鎖金門島的戰鬥中,我們打了幾次勝仗,上級給我連記集體三等功一次。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先後來我連視察慰問。首長的到來給了我們很大鼓勵。

對金門島封鎖一個多月後,國民黨駐守部隊山窮水盡,走投無路。中央從大局出發,不久後解除了封鎖,炮戰也停了下來。後來又改成雙日不打單日打,其實我連也基本沒再打過。

炮擊金門島的那段時間裡,讓我們最難忘的是,文藝界全國人民慰問團來到前線慰問。當時炮戰還沒完全停下來,敵我雙方不一定什麼時候會再打炮,所以慰問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但演藝人員冒著危險來給我們演出,聽說梅蘭芳大師帶著自己的琴師在廈門炮艇碼頭上為戰士們清唱。後來各省、市、自治區的慰問團也先後來過。

從廈門遙望金門島

很多人還帶了慰問品、土特產品,像山東的大蔥、山西的紅棗等等。雖然不多,但戰士們都能分到一點,非常感動。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國家也已進入和平發展的時期。我把戰鬥經歷講出來,希望後人能夠銘記那段歷史,不忘過去,方能砥礪前行。

相關焦點

  • 實拍1958年金門炮戰:圖2國軍在炮擊廈門,圖4是國民黨的指揮部!
    實拍1958年金門炮戰:圖2國軍在炮擊廈門,圖4是國民黨的指揮部!金門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圖中是正在炮擊金門,硝煙四起。
  • 解放戰爭時,同為兵團司令:為何我軍多為上將,國軍全是中將?
    解放戰爭期間,為了作戰及部隊編成需要,敵我兩軍都設立了兵團級別軍隊建制。國民黨軍正規兵團序列最多時共有二十二個,我軍1949年下半年兵團數也達到了十九個。兵團在兩軍當中都佔有重要戰術地位,我軍兵團直屬各野戰軍管轄,而國軍兵團上一級直達各「剿總」,都是戰區以下最高級別的作戰建制。
  • 解放戰爭中,從上黨戰役到海南戰役,一共有多少位國軍將官戰死?
    自上黨戰役到1950年四野解放海南,總共有多少位國軍將官戰死呢?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公布的數據顯示,解放戰爭中的國民黨軍少將以上級別軍官,共有85人在1950年海南戰役之前陣亡。其中級別最高的國軍將官是唐式遵,1950年被擊斃於西昌境內時,軍銜是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此人早年為四川王劉湘麾下愛將。
  • 參與指揮炮擊金門,最後的山東籍開國將帥走了
    媒體報導:今天上午,開國少將、原昆明軍區參謀長孫幹卿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值得注意的是,他是最後一位山東籍開國將帥。他的離開,帶走了一個時代。孫幹卿是山東省臨淄縣(今淄博市)人,曾任第四野戰軍師參謀長、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參謀長,昆明軍區參謀長、司令部顧問等職。參加了四平保衛戰和臨江、遼瀋、平津、海南島等戰役。
  • 炮擊金門:精妙運籌改變戰略局勢
    1958年8月23日,解放軍萬炮齊發,猛烈轟擊國民黨軍隊控制下的金門島。60年後的今天,昔日硝煙和炮聲早已遠去,但炮擊金門這一歷史事件的戰略影響永遠鐫刻於史冊。炮擊金門對美蔣集團可謂當頭一棒。金門諸島雖小,卻是美蔣封鎖遏制大陸的橋頭堡,是兩大陣營軍事對抗的最前沿。在炮擊金門發生前,美國不僅與臺灣籤署所謂共同防禦條約,還大肆武裝國民黨軍隊,一心圖謀製造「兩個中國」。毛澤東作出炮擊金門的決策,正是為打破美國人的戰略妄想。
  • 擊斃七十鬼子軍官的國軍中將,被俘後妻子探監,帶件東西讓他瞪眼
    在遼瀋戰役中,有一位國民黨中將被解放軍俘虜,此人曾在抗日戰場上擊斃過七十多名鬼子軍官。在他被關進戰犯管理所後,妻子探監帶來一件東西,讓他崩潰。此人的名叫鄭庭笈,曾任國民黨第49軍中將軍長。
  • 1958年炮擊金門老照片:國軍軍營牆被打個大窟窿, 我軍炮彈威力巨大!
    1958年,大陸與駐守在金門島的國軍發生激烈炮戰,這被我們稱為炮擊金門。圖為金門島國軍工事,對面是隱隱約約的大陸。國軍士兵手持望遠鏡要看大陸,不知道這時候他心中做何感想。1958年,金門島國軍向大陸開炮。
  • 炮擊金門留下的神秘炮彈如今成寶貝!
    這「三寶」聽起來都和廚房有關,但後者算不上當地土產,而是大陸送去的「禮物」,因為這些菜刀都是當年解放軍發射的炮彈打的。 早些年,廈門的姑娘出嫁前,常常要託人帶把金門菜刀做嫁妝。在金門當兵的臺軍老兵,退役時也要帶上一把菜刀給老媽、一瓶金門高粱給老爸。金門開放旅遊後,菜刀成了大陸遊客必買的物件,笑稱「大陸當年送去的炮彈,如今變成菜刀回到大陸」。
  • 俄軍少將遇害後,俄軍與敘政府軍一周打死327名武裝分子
    據俄塔社25日報導,俄羅斯駐敘利亞軍隊代表稱,8月18日至24日,在炮兵和特種部隊的支持下,俄羅斯和敘利亞空軍在敘利亞沙漠地區打死了327名武裝分子,這些武裝分子所在的組織,此前在8月18日殺死俄羅斯一名軍事顧問。
  • 金門特產炮彈打的菜刀出名,老鄉埋怨解放軍打少了
    這「三寶」聽起來都和廚房有關,但後者算不上當地土產,而是大陸送去的「禮物」,因為這些菜刀都是當年解放軍發射的炮彈打的。   早些年,廈門的姑娘出嫁前,常常要託人帶把金門菜刀做嫁妝。在金門當兵的臺軍老兵,退役時也要帶上一把菜刀給老媽、一瓶金門高粱給老爸。金門開放旅遊後,菜刀成了大陸遊客必買的物件,笑稱「大陸當年送去的炮彈,如今變成菜刀回到大陸」。
  • 炮擊金門:毛主席是如何用這巧妙一招,化解美國分裂中國陰謀的?
    當時駐守廈門的國軍將領是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湯恩伯,雖然湯恩伯在抗日戰場上表現英勇,但是面對英勇無畏的解放軍,他卻是一敗再敗,當解放軍氣勢磅礴地進攻廈門時,湯恩伯再也沒有了抗日名將的風範,從東南海岸線上一路狂奔,最後勉強搭上了開往臺灣的軍艦,逃到臺灣之後,湯恩伯因為丟了廈門這個大陸上的最後戰略基地,老蔣氣得破口大罵,一怒之下將湯恩伯解除了職務,然後任命胡璉作為駐守金門的指揮官。
  • 有2上將才能特殊,2中將是王牌戰將
    金寨縣是第二大將軍縣,在冊革命烈士達1.1萬人,走出了59名開國將軍。安徽的開國將軍,有方升普、胡繼成、查玉升、董洪國、林彬等114名開國少將,有徐立清、皮定均、曾紹山、滕海清、陳先瑞、陶勇、李耀、張賢約、聶鶴亭、楊國夫、林維先、梁從學等12名開國中將,還有大名鼎鼎,才能特殊的2名上將:洪學智和李克農。
  • 韓戰結束後,國軍不斷騷擾大陸,解放軍當即決定:炮擊金門
    1949年解放戰爭中國軍兵敗如山倒如同喪家之犬一樣敗退臺灣,國軍高層幻想打幾場漂亮仗重新喚起美國對自己的支持,並反攻大陸。在準備下次進攻期間韓戰爆發,解放軍不得不把重心轉移到抗美援朝戰爭中。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的請求奔赴朝鮮與朝鮮人民軍共同作戰,抵抗以美國為首「聯合國軍」作戰。經過3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及朝鮮人民軍終於逼迫「聯合國軍」在《朝鮮停戰協定》籤字。
  • 解放戰爭:49年三野28軍兵敗古寧頭,為何再也沒有登陸過金門島?
    一次戰役的失敗說明不了太多,但為何解放軍此後再也沒有發起過針對金門島的登陸作戰呢?這似乎有點奇怪,我們了解下原委。49年登島戰敗的原因已不需要分析,史料很多。來看看為何49年之後,長時間沒有再次發起進攻金門的戰役。我軍當然不可能因為一次戰役受挫,就放棄攻打金門,相反要想辦法洗刷三野第10兵團,尤其是28軍在49年第一次戰敗的記錄。
  • 開國中將曾參與指揮金門戰役,9年後指揮炮擊金門,56歲不幸去世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奉命發起金門戰役,第十兵團司令葉飛將軍是這場戰役的總指揮,還有位開國中將協助指揮了這場戰役,他9年後又指揮了炮擊金門,56歲卻不幸英年早逝。這位開國中將就是劉培善將軍,出生於1912年9月4日,湖南省茶陵七地鄉人,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7年參加農民協會任中隊長,1929年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當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劉培善任過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參加了南方三年遊擊戰爭。
  • 中國海軍新晉升11名少將 北海艦隊司令員晉升中將
    原標題:中國海軍新晉升11名少將 7月20日,海軍在京舉行將官軍銜晉升儀式。海軍參謀長邱延鵬、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袁譽柏由海軍少將軍銜晉升為海軍中將軍銜。海軍機關、部隊和院校11名軍官由海軍大校(專業技術大校)軍銜晉升為海軍少將(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 他是國軍起義將領級別較低但貢獻巨大,不僅授開國少將還成副國級
    在廣東肇慶端州區睦崗鎮沙街管理區,有一條狹小的街道,街道中間有一名叫廠排一街35號是民居,佔地面積約91平方米,普通的磚木結構,有兩間住房和一小天井組成,在門口有一塊石碑,上書「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鄧兆祥故居」。這便是為紀念開國少將、海軍副司令員,後來成為副國級的鄧兆祥將軍。
  • 入伍第一天發的碗跟了他71年,數名抗美援朝老兵回憶當年歲月
    入伍第一天發的碗跟了他71年,數名抗美援朝老兵回憶當年歲月:槍林彈雨中穿越生死線 10 月 23 日,長沙,抗美援朝老兵吳先聲展示自己 1949 年入伍第一天領到的小搪瓷碗。圖 / 記者楊旭 一個斑駁的綠色小搪瓷碗,表面已褪色,卻是一位 89 歲老人的珍寶。
  • 38年入黨、1955少將、指揮金門島作戰,魯中抗戰進步最快的將星!
    1938年2月,他在章丘長白山三山峪舉行抗日武裝起義,被推舉為章丘人民抗日救國軍司令。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4月,任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第二十一中隊中隊長。6月,任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隊第三支隊特務營第三連連長。9月,任特務營政治教導員。11月,任特務團政治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