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蒙山高 親親沂水長」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在代表、委員中...

2020-12-06 海報新聞

1月18日晚,參加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人大代表和參加山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共同觀看了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精湛的表演,悠揚的旋律,感人的故事……演出結束後瞬間在代表、委員之間引發熱議,是什麼樣的劇情讓大家眼含熱淚?這部劇究竟有什麼魔力?讓我們聽聽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都說了什麼……

杜振寧: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早就聽說歌劇《沂蒙山》氣勢恢宏,感動人心,這次我有幸觀看了這部史詩般的民族瑰寶。一段段軍民同心、犧牲小我、團結抗戰的歷史,以歌劇的形式呈現在眼前時,不禁心潮澎湃。」 省人大代表、國家特聘專家、煙臺大學藥學院二級教授杜振寧向記者談到。

「歌劇展現了老百姓一諾千金的思想,體現了沂蒙人民擁軍、愛軍,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時曾專程到臨沂,他深情指出,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沂蒙山》書寫革命精神,彰顯崇高之美,凝魂聚氣,我們要牢記傳統、不忘初心,讓沂蒙精神永遠發揚光大,一切為群眾著想,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聚焦聚力新舊動能轉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貢獻力量。」杜振寧說。

楊文法:做和平年代的「海棠」和「林生」

「『巍巍沂蒙山,濃濃沂水情』,作為一名生在蒙山,長在沂水邊的沂蒙兒女,今晚的歌劇《沂蒙山》更是讓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省政協委員、農工黨濟南市委國際醫學中心支部主委、國藥控股山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文法看完演出後難掩自己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大型歌劇《沂蒙山》唱響了一曲大氣磅礴的沂蒙精神讚歌,充滿了豪情,充滿了正能量,同時又有濃鬱的地域特色、民族風格,舞臺立體,演出陣容強大,正是『書寫革命精神,彰顯崇高之美,凝魂魄力,聲入人心』之作。」

楊文法告訴記者,《沂蒙山》真切揭示了「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的沂蒙精神,如春風化雨,讓沂蒙精神滋潤觀眾心靈,鼓舞奮進的力量,讓永不褪色的沂蒙精神融入大家心靈深處。「『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有大家才有小家,有祖國才有我們。作為一名沂蒙兒女,更要帶頭傳播『沂蒙精神』,全身心投入為人民服務之中去,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做為一名政協委員,要在開拓創新、求真務實上下功夫,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增強履職盡責的本領,不忘初心和使命,做好和平年代的『海棠』和『林生』,為做一名優秀的政協委員永遠努力!」

桑哲:看過《沂蒙山》,才真正體會什麼是演員含著淚演,觀眾含著淚看

「看過《沂蒙山》,才會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演員含著淚演,觀眾含著淚看!」省政協委員、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曲阜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教授桑哲看完演出後激動地對記者說。

「民族歌劇《沂蒙山》,真誠詮釋了『水乳交融、生死與共』,軍民一心的紅色沂蒙精神。『沂蒙山的親人,讓山河屏息,讓天地動容!』歌聲響徹雲霄,穿越時空,震撼全場人的心靈,即便再堅硬的心也不能不被感動,觀眾無不一次又一次潸然淚下、泣不成聲。」桑哲告訴記者,最後時刻,所有觀眾起立鼓掌致敬。致敬「化入四季,化入泥土」,站在沂蒙山的抗日英靈,致敬「乳汁救活抗戰,鞋底繡過春秋」的沂蒙山人,也致敬把英雄們復活了的演職人員。「一次次謝幕、一次次雷鳴般的掌聲,觀眾久久不肯離席,讓幕布也久久難以拉下,這更是印證了沂蒙精神所代表的軍民魚水情的巨大感染力!」

「『寧做槍下鬼,不做亡國魂!』讓我們感受到的是放棄小我、投身抗日的毅然決心;『血染青山春又生』讓我們感受到的是軍民同心抗敵、不畏犧牲的大情大義;『高山蒼茫熱土厚』讓我們感受到的是感恩和魚水深情;『為了爹娘,為了孩子。犧牲自己,引開敵人。』讓我們感受到的是當前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每一句歌詞都深深打動著我們、震撼著我們,滌蕩著我們的心靈,也激發了每一位觀劇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愛國主義熱情,使我們更加深刻、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責任與義務。」桑哲由衷地感慨道。

董海全:要多出好作品奉獻給社會

「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鬥爭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對民族歌劇創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戰。在眾多革命歷史題材的民族歌劇中,《沂蒙山》無疑是重要的探索之一。《沂蒙山》的演出深深震撼了我,而我作為文化藝術界的一名政協委員,應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多出好作品、多出優秀作品,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人民。我也期待《沂蒙山》這部歌劇繼續打磨、常演常新,為革命歷史題材的民族歌劇創作貢獻出更多經驗,成為當代中國革命歷史題材民族歌劇的典型代表和精品巨作。」省政協委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山東畫院油畫·水彩畫創作室主任董海全說。

李瑞華:希望通過我的歌聲向更多觀眾詮釋這段偉大歷史

「這部民族歌劇堪稱一部史詩般偉大的民族作品。首先,它突出了一個『情』字。我相信所有的觀眾都跟我一樣,眼含熱淚看完此劇,劇情自始至終貫穿著濃濃的民族情、家國情、骨肉情、兒女情及軍民魚水情。它既是我們偉大民族不屈不撓抵禦外辱,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之魂,又是沂蒙山革命老區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省政協委員、山東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教授李瑞華說,劇中的詠嘆調「巍巍蒙山高,親親沂水長。我們都是您的兒女,您是永遠的爹娘... ...」就是最好的描述。

「《沂蒙山》遵循了聲樂旋律至上的創作原則,該劇一反西洋歌劇的傳統創作手法,大量融入了中國戲曲、山東民歌及山東快書等民族音樂藝術元素,使它的曲調、歌詞及曲式結構更加民族化、本土化,使其更加符合當代觀眾的音樂審美標準和聽覺習慣。最使我難以忘懷的是那首世人皆知的山東民歌旋律在劇情的跌宕起伏中連綿不斷,似乎在娓娓地向觀眾訴說著山東人民對祖國、對子弟兵那濃濃的愛。」李瑞華仿佛又被拉回了剛才的劇情中,眼角浮現出感動的淚水,「作為一名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政協委員,我會牢記這段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歷史,希望通過我的歌聲向我的學生以及更多的觀眾詮釋這段永遠不能忘懷的偉大歷史!」

曹京敏:這樣的革命情誼洗滌心靈、啟迪靈魂

「三個小時的演出看下來,我掉了好幾次眼淚。」省政協委員、濟南曹博士美容整形醫院院長曹京敏告訴記者,《沂蒙山》歌劇演出現場座無虛席,全場一直爆發熱烈的掌聲,感動了包括他在內的很多人。

「為什麼演得好?因為故事取材於真實事件,單單舉其中一個劇情來說,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女主角寧願犧牲自己的兒子,也要救革命烈士的後代,體現了那個年代擁軍愛軍的熱情,這種革命情誼洗滌心靈、啟迪靈魂。」曹京敏說,作為一個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民族歌劇,激發了政協委員們在當今時代不忘初心、牢記為民服務的工作熱情,時刻牢記回饋、幫助老區人民。(記者 楊帆)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點讚《沂蒙山》等:民族歌劇之路越走越寬
    民族歌劇《沂蒙山》劇照黃定山:歌劇的綜合性決定了其豐富性。它的藝術高度與革命歷史題材的思想深度,珠聯璧合。創作者要在千軍萬馬、大氣磅礴中尋找恢弘浪漫的情感澎湃,通過情感的方式表達主題,而非概念和說教。要利用歌劇的抒情性特徵,調動多種手段,以情動人。歌劇《沂蒙山》中,主人公海棠目睹舅舅孫九龍的捨生取義,站在16米高的頂臺上,唱出《無情的風雨》詠嘆調,「無情的風雨,哪怕陽光陷落,我挺身像你一樣,再不會躲!我挺身像你一樣,你就是我!」飾演百姓的60人合唱團也站在山上,如雕塑般。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沂蒙山從舞臺表意升華為精神塑像,它是用生命鑄就的精神之塔。
  • 歌劇《沂蒙山》曲目選進教科書 作曲是咱山東濟南人
    「巍巍蒙山高,親親沂水長,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這段仿似沂蒙山小調的旋律,出自於原創民族歌劇《沂蒙山》之中。如今這部歌劇的不少唱段都成為了網上點擊量頗高的單曲,有些甚至還進入了不少音樂藝術類院校的必修和考試科目,這對於一部公演不足一年的音樂歌劇而言,簡直是一個奇蹟。
  • 今日演出|民族歌劇《沂蒙山》音樂會版重裝亮相山東省會大劇院
    巍巍蒙山高、滔滔沂水長。抗日戰爭時期,沂蒙山成為我國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和英雄傳說,百萬人民擁軍支前,十萬英烈血灑疆場,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沂蒙人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犧牲和卓越貢獻。
  • 「沂蒙精神」的深情詠嘆——民族歌劇《沂蒙山》賞評
    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作為2019年全國優秀舞臺藝術劇目暨優秀民族歌劇展演劇目此前在全國多地上演,並攬獲包括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在內的諸多大獎。在全劇結尾的謝幕部分,導演用一種假想性的時空處理,使死去的丈夫、兒子、舅舅又都活著回來與海棠相逢,親人們熱烈擁抱、喜極而泣,夏荷等犧牲的八路軍烈士也佇立在蒙山沂水間欣然微笑,營造出「大團圓」的情境,喜劇化的處理再次出現。這一喜劇式的結局詩化了人物的情感,表達著英雄主義的浪漫情懷,使人不禁感慨大愛永存。
  • 《沂蒙山》為何成為現象級中國民族歌劇?
    我決定用民族歌劇來呈現。」張桂林說,「困難接踵而來,中國民族歌劇沒有固定的範式,接下來往哪個方向走?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是如何解決宣敘調的問題。」眾所周知,在西洋歌劇中,宣敘調一般多用於推動故事的發展。
  • 「百所高校大學生走進沂蒙山」第二季活動在臨沂舉行
    8月18日-19日,「不忘跟黨初心、牢記青春使命——百所高校大學生走進沂蒙山」第二季活動在我市啟動。兩天時間裡,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的近百名大學生走進沂蒙山小調紀念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沂蒙影視基地等景點,重溫沂蒙革命歷史,感受紅色文化。
  • 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亮相北京天橋劇場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記者 施雨岑)「都有自己的兒,都有自己的女,送上自己的親骨肉,血灑戰場……」由山東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14日亮相北京天橋劇場,感人至深的唱詞深深打動著在場的觀眾。  該劇涵蓋男女獨唱、對唱、二重唱、四重唱、混聲合唱等,並將《沂蒙山小調》中的音樂元素吸納到歌劇唱段之中。
  • 民族歌劇《沂蒙山》劇組獲記大功獎勵
    近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下發文件,給予民族歌劇《沂蒙山》劇組記大功獎勵。通報稱,在2020年9月進行的第三十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評選中,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臨沂市和山東出版集團聯合出品,山東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獲得「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配角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新人主角獎」,這也是該劇自2019年8月獲得中宣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後再次斬獲國家級獎項
  • 走進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背後震撼人心的故事
    8月19日 21:00cctv-3 回聲嘹亮有這樣一首歌曲,它來自一片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悠揚婉轉的曲調,記錄著那段紅色記憶裡的忠誠與堅韌,樸實的詞藻中展現出對家鄉的讚美與熱愛,這首歌就是《沂蒙山小調》。
  • 蒙山高·沂水長 李正天回鄉感恩展開幕 這是一曲動情的遊子吟
    蒙山高 沂水長2019年10月19日,在沂蒙大地金秋送爽,丹桂飄香的美好時節,在舉國上下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華誕的美好時刻,在李正天教授的故鄉-大美新臨沂,當代著名藝術家、教育家、哲學家-李正天教授「蒙山高,沂水長」回鄉感恩展隆重開幕了
  • 民族歌劇《沂蒙山》:讓紅色經典在新時代熠熠生輝丨閃電評論
    山東在抗日戰爭期間湧現了無數的英雄烈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祖國奮鬥的民族精神在歷史的長河中依舊閃閃發光。軍民水乳交融,榮辱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省推出的紅色經典——民族歌劇《沂蒙山》生動再現了抗日戰爭期間,沂蒙人民參軍參戰、擁軍支前的感人事跡。
  • 民族歌劇《沂蒙山》:精心打造紅色經典 大力弘揚沂蒙精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5月17日訊山東新創大型原創民族歌劇《沂蒙山》正在各地巡演,為觀眾帶來高品質的藝術享受和滌蕩心靈的精神洗禮,讓紅色基因和沂蒙精神煥發新時代光彩。《沂蒙山》深入挖掘山東沂蒙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資源,通過講述海棠、林生等主要角色在國家危亡與個人命運的糾葛中,犧牲小我、軍民一心、團結抗戰的故事,塑造了生動鮮活的沂蒙山軍民英雄群像。不論在何地上演,都能引起觀眾強烈共鳴。北京的一位觀眾表示:「非常感動,已經哭了兩次了,就是震撼。」
  • 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震撼上演,山東特色突出
    9月24日晚19點整,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震撼上演,以這部紅色主題濃鬱、山東特色突出、藝術水平高超的優秀文藝作品,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歌劇《沂蒙山》自2016年10月著手策劃創作,在歷時兩年的創作過程中,劇組先後11次回到臨沂進行創作採風,反覆重溫革命先烈英雄事跡,深切感受沂蒙人民對黨、對軍隊的深情厚誼和無限忠誠,為劇目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 國慶自駕遊之三:徜徉在沂蒙山的沂水河邊
    沂蒙山,是山東省沂山、蒙山連片山區的統稱。這裡不僅是「革命老區」,而且有山有水,自然風光優美。那首著名的《沂蒙山小調》——「誰不說俺家鄉好啊,得兒喲依兒喲」,唱得就是這裡的風情。國慶自駕,俺「薊州山水客」從京津出發,避開人多車堵還花錢的景區,專門去找省錢不「堵心」的大自然中「野遊」。
  • 歌劇電影《沂蒙山》舉行開機儀式
    央廣網濟南1月8日消息(記者 唐磊)1月8日,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影視傳媒集團、臨沂市委宣傳部、濟南市委宣傳部聯合攝製,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歌舞劇院協助拍攝,山東影視製作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歌劇電影《沂蒙山》開機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山東省會大劇院舉行。
  • 民族歌劇《沂蒙山》蘭陵專場唱響臨沂大劇院
    9月1日晚,為傳承和弘揚沂蒙精神,民族歌劇《沂蒙山》(臨沂版)蘭陵專場在臨沂大劇院上演,我縣組織600多名機關黨員幹部觀看。市委副書記、縣委書記任剛,縣委副書記、縣長孫偉等縣各大班子領導觀看演出。《沂蒙山》就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應運而生。民族歌劇《沂蒙山》(臨沂版)由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市柳琴戲傳承保護中心、市文化館、臨沂藝術學校、臨沂紅色沂蒙文化演藝有限公司演出。
  • 歌劇電影《沂蒙山》開機 原班人馬重聚讓「沂蒙山精神」繼續發光
    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自2018年12月首演以來,憑藉感人至深的情節、民族特色的音樂、淋漓盡致的表演,在全國引起了熱烈反響和廣泛好評,成為現象級歌劇佳作。為推動山東省文藝創作繁榮發展,傳承精品劇目和弘揚沂蒙精神,1月8日,歌劇電影《沂蒙山》開機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山東省會大劇院舉行,導演黃定山,主演王麗達、楊小勇、王傳亮、金鄭建、張卓齊齊亮相,他們表示將用飽滿的熱情和全身心的付出投身到電影的拍攝中,讓《沂蒙山》在大銀幕上繼續發光。
  • ...丨闊別100多天 民族歌劇《沂蒙山》音樂會版唱響山東省會大劇院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3日訊 昨天晚上七點半,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的音樂會版在山東省會大劇院唱響。本次重裝上陣的音樂會版在劇目原裝版基礎上,精練團隊、優選曲目、創新編排,引得在場觀眾掌聲陣陣。接下來,《沂蒙山》音樂會版將作為山東省會大劇院駐場劇目進行常態化演出。暫別百天 演員停演不停練從一月到六月,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已經100多天沒有上演了。山東歌舞劇院院長張積強說:「這五個月,很多觀眾打電話來問,《沂蒙山》什麼時候覆演。」
  • 《沂蒙山》:為新時代奉獻一部紅色經典
    為新時代奉獻一部紅色經典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深入實施沂蒙精神傳承工程,精心打造民族歌劇高峰之作《沂蒙山》□ 本報記者 於國鵬巍巍蒙山高,清清沂水長。山東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唱響一曲大氣磅礴的沂蒙精神讚歌,禮讚融入血脈的紅色基因,自2018年12月首演以來,已在北京、福州、瀋陽等地和省內演出40多場,讓無數觀眾流下了熱淚、拍麻了手掌。歌劇《沂蒙山》是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優秀文藝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