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跨年怎麼過?國內過!
雖說疫情阻擋了我們去臺灣、日本、新加坡…跨年的步伐,但是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飽覽國內大好河山的時機,其實,中國真的有很多寶藏好地方,值得大家去挖掘。
最近,辦公室小編想去北京跨年,問肥肥有什麼好餐廳推薦,這還不簡單,2021北京米其林餐廳,隨便挑。
當然,像肥肥之前做的必比登地道餐廳,對很多不適應北京小吃的朋友們來說,不一定吃得慣,這時候,不妨考慮一下新派京城菜。
今天推薦的這家餐廳,非常「京範」,連續兩年獲米其林一星推薦,也是黑珍珠一星餐廳,正是京城「拾久」。
「拾久」這個名字也很有意思,寓意拾起久遠的味道。創始人段譽,名字很有意思,其代表菜有段氏絕味魚頭、黑松露牛骨髓煲仔飯和熟醉蟹,並稱「段氏三絕。
京菜新做,不苛求食材之名貴,更重要是能為顧客帶來更富有層次的味道,「拾久」的出品,酸、辣、鹹、甜互不搶戲,它追求平衡,恰到好處,新派京菜,講究還是調和天南地北的飲食愛好,才能雅俗共享。
這家餐廳很適合想初嘗京城菜的朋友,人均價格300左右,非常接地氣,位置也不錯,就在在東三環雙井橋邊上,對遊客來說,朝陽區也都是旅遊打卡必經之地。
「拾久」由老廠房改造而成,走的是混搭風格,融合了中式、現代以及工業LOFT風格的裝潢。傳統與創新的結合,溫潤的燈光、質樸的木質桌椅,梵音嫋嫋,又讓人感受到一絲京派的暖意。
另外,要說一個小驚喜,對愛酒之人來說,等位時間如果太長,「拾久」的對面正是自家雞尾酒吧,大家可以選擇邊喝邊等,醉意上了幾分,就剛好可以吃飯了。
好了,「拾久」的菜式到底如何?對很多人來說,判斷一家京城菜好不好吃,還是看「烤鴨」好不好吃,所以,我們不如先看看烤鴨。
茉莉花香烤鴨
烤鴨也是「拾久」的主打菜,在北京,烤鴨的競爭何其激烈,不創新一下實在很難突圍,在「拾久」這裡,鴨子提供「一鴨三吃」。
師傅把鴨肉如花朵般擺入盤中之後,闔蓋注入通過提取的茉莉花薰香,端上桌揭蓋如撥開雲霧般(果然有米其林那感覺了),茉莉花味的木香隨之蔓延,鴨肉也帶著淡淡花香。
除了傳統蘸甜麵醬的吃飯之外,這裡還提供特製玫瑰砂糖,也為食客帶來了一種新風味。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玉蘭葉裹松仁鴨崧了,鴨崧是由鴨胸肉和荷葉餅酥炒而成,再用玉蘭葉包著,既清爽,又酥脆。
山楂鵝肝
這是「拾久」的招牌菜,光造型就很別致,第一次來的顧客大概都想嘗鮮。選用自家農場產的有機山楂手工做成果丹皮,包裹鵝肝慕斯成菜。長得像千紙鶴的果丹皮,味道就跟童年吃到的別無二致,也能很好緩解鵝肝的膩。
麻醬菠菜
跟山楂鵝肝一樣,也是「拾久」一直以來的招牌菜。菠菜焯水之後攥幹,中間包裹小香乾、菠菜碎和和麻醬,上面點綴炸過的甜薯細絲,調味在線,日式的口味,法式的處理方法,外面一層恰到好處的白芝麻,讓整道菜又酥又香。
段氏絕味魚頭
「段氏」一絕來了,這道魚頭是段先生的成名招牌之一,兼具融合了京滬兩地的調味方式。魚頭是從千島湖運過來的,足有10斤重,絲毫沒有土腥味,即使不愛魚頭的人也能接受。
滿盤的燈籠椒,並不辣,反而香濃四溢,最後,將傳統的烙餅換成了油條,一口油條一口湯,吸滿湯汁的油條從酥脆變得汁水飽滿,也是一絕。
中式炭烤澳洲牛肋排
這道菜視覺上就非常衝擊,鋪滿辣椒的牛肋排有別於西式做法,但肉質同樣鮮嫩可口,口感麻辣之外帶著一點醬汁調製的酸甜,多種味道融合之後,吃上來非常可口,簡直停不下來。
袁枚的梨撞蝦
這道菜據說是從《隨園食單》而來,應該是書中「梨炒雞」的變種,優質的南美大白蝦配上酸甜汁,就是一個字——爽,無論是爆汁的口感還是調味,酸甜適中,估計外國人也會非常愛。
手工薑糖糖油餅
糖油餅是北京的傳統小吃,上桌前淋上薑糖汁,淋在表面的糖汁畫龍點睛,道出神髓——即使這樣都還是適中甜度,符合當代大眾審美。
大白兔奶餑餑
用大白兔糖紙做成的奶餑餑,餑餑是滿語中點心的意思,用上好的牛奶、黃油和麵粉做成的餑餑皮絕對讓人吃者落淚,夾心的山楂也是「拾久」中常見的元素。
「拾久」的甜品選擇貌似還挺多的,拔絲榴槤、榲桲冰沙八年百合等等,如果和女性朋友一起來的話,這方面還是能讓人提起小興致的。
總的來說,「拾久」晉升米其林餐廳之後,等位時間必然是加長的了,不過幸好有酒吧可以「殺點時間」,加上性價比真的挺高,來北京的話,還是可以到此來打卡哦!
地址:北京東三環中路61號 / 朝陽公園路6號院
人均:3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