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傳統村落」立檔 馮驥才探訪石頭城堡王硇村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國為「傳統村落」立檔 馮驥才探訪石頭城堡王硇村 (1/8)

"← →"翻頁

6月1日下午,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來到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沙河王硇村進行實地考察。王硇村為明朝時期古村落,已經過600多年風雨滄桑。系古石樓民居建築群,現存建築以清代、民國居多。還具有四川民居的建築特點,被稱為太行川寨。現有完好的古院落130餘處,建築規模堪與山西王家大院、喬家大院相媲美,其建築功效與福建土樓有異曲同工之處。由中國文聯、中國民協、中國攝協等主辦的「全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此間召開。圖為馮驥才爬上屋頂觀察地貌。 中新社發 翟羽佳 攝

發布時間:2015-06-02 09:32:48 【編輯:翟璐】

中國為「傳統村落」立檔 馮驥才探訪石頭城堡王硇村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王硇村~石頭的世界(202007161255)
    隨著旅遊懷舊風的興起,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王硇村,近年來也是名聲鶴立,吸引了眾多遊客。王硇村地處河北省邢臺沙河市西南部這裡是石頭的世界和海洋,走進村口,你仿佛已經被石頭淹沒。,留下平安;其二為激勵後人永不滿足,勵精圖治。
  • 兩會觀察:10年消失90萬自然村 中國古村落亟待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卞晉平10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大會發言,強調要保護傳統村落,留住歷史記憶。  這一話題在兩會期間受到多名委員的熱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更是「心有戚戚焉」。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是古詩裡的村落。現實中,卻是另一幅場景,「這村裡站著最後一座房子,荒涼得像世界的最後一家。」
  • 探訪潮汕明代海防前哨:六百多年雄風依舊
    信息 探訪潮汕明代海防前哨:六百多年雄風依舊 2016陳啟任 攝  中新網潮州7月17日電 題:探訪潮汕明代海防前哨:六百多年雄風依舊  作者 陳啟任  地處中國東南沿海,著名僑鄉潮汕地區自古以來向海而生。明清時期,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飽受倭寇侵擾,位於廣東潮州的大城所,建於明代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是扼守潮汕沿海一座重要的海防前哨。
  • 馮驥才委員:應建立科學的古村落保護體系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委員告訴記者,去年,國務院撥款100億元,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聯合發起了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項目,開始對各省各民族地區古村落進行全面調查認定。目前,他們根據專家提出的一整套標準,認定了三批共2555個中國傳統村落。馮驥才的預期是將來要超過5000個。「凡是認定為農耕文明時期留下的重要歷史財富,都不許再動了,下一步就是為這些村落的保護制定規劃。」
  • 巍巍太行——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太行川寨王硇村
    王硇村始建於明代,以古石樓群聞名於世,被稱為&34;,是集建築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於一體的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最具魅力休閒鄉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相傳,明代王姓在高山石硇中部一片平緩的山地上開荒種地置產為莊,故取名為王硇。據王硇村王家祠堂內《王氏族譜》記載,王硇村王姓始祖王得才,原籍四川成都府兩崗村,系五品探花,曾任鎮京總兵,明永樂年間(1403-1424)在建北京皇宮時負責護送進京皇家物品,行至河南與河北交界處,被響馬搶劫,為躲避朝廷治罪、免滅門九族之災,曾隱居沙河縣正招村和下鄭村,後選擇縣域西南深山老林安家定居,立村曰:&34;。
  • 河北省沙河市王硇村:古石樓群 聞名於世
    2020-01-02來源:中國旅遊報王硇村位於河北省沙河市柴關鄉境內,海拔589米。門樓造型傳統文化特色鮮明。先後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最具魅力休閒鄉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和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等。2010年10月,成立沙河市古石樓農林有限公司,2012年6月成立河北王硇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 來「太行川寨」王硇村,覓一方無人叨擾的美麗!
    位於擁有「中國傳統村落之鄉」的柴關鄉,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區域,但為何會有「太行川寨」的美譽?王硇村以古石樓群聞名於世,現存建築多為明清時期所建,村落依山就勢,布局緊湊,家族式的大院落分區明確,真可謂院院相連、戶戶相通、家家有樓、房房有耳,且村落建築造型各異,既有北方四合院的大氣規整,也有南方建築的小巧精緻,南方的知性搭配上北方的熱情,這山水之間,灑滿了別樣的世外桃源的煙火氣。王硇村保存完好的院落有130餘處,房屋約2000間。
  • 探訪「中國禿杉之鄉」傳統村落貴州格頭苗寨
    探訪「中國禿杉之鄉」傳統村落貴州格頭苗寨 (1/8) "← →"翻頁
  • 探訪山西和順依山而建的「石頭村」 (1/5)
    探訪山西和順依山而建的「石頭村」 (1/5) "← →"翻頁
  • 探訪被時光遺忘的古村落—山東巨野縣前王莊石頭寨明清建築群
    此次山東山東之行前,從未聽說前王莊石頭寨。不過在菏澤的朋友極力推薦下,我們決定一同探訪一下這座已有500多年歷史的「石頭寨」。,前王莊村屬於國家級傳統古村落,建築多以明清時期的傳統居民群風格。大哥得知我們是來遊玩的,便熱情的給我們介紹起來:「前王莊以前是寨子,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叫石頭寨了,另外寨子以前是有防禦工事的。」
  • 萊蕪茶業口鎮臥鋪村上榜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11月9日,擬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公示。全國共有1602個村落擬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山東省有38個,其中,萊蕪市雪野旅遊區茶業口鎮臥鋪村上榜。
  • 邢襄古村落實現「華麗轉身」
    位於太行深處的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路羅鎮英談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景觀村落、中國傳統村落和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是華北地區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依山就勢,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典型的古太行建築風格,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石頭城堡建築群,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 探訪界首的省級傳統村落----陶廟鎮段白莊
    探訪界首的省級傳統村落——陶廟鎮段白莊       2019年4月25日,安徽省第三批傳統村落名單揭曉公布,全省共有390個村莊入選了這一批省級傳統村落
  • 河南有一石頭古村落,距今已有300多年,原始古樸宛如青石城堡
    在河南省內鄉縣山區藏有一個布滿石頭的原生態村落,讓所到之人驚嘆不已。這個石頭村叫吳埡,位於內鄉縣城西6公裡的乍曲鄉境內,這裡現在住著50多戶人家,共有200多間傳統建築石頭房子。石板路、石樓門、石院牆……錯落有致,原始古樸,整個村莊像一座青石城堡,掩映在青山綠林之中,渾然天成,和諧自然。
  • 馮驥才《俗世奇人》還原民間傳說 傳統文化繼承
    中國當代作家馮驥才近日增寫、修訂了小說集《俗世奇人》,一出版即受到文化界、教育界的廣泛重視。馮驥才以社會背景寫人,包括地域風貌、風土人情、生活風尚等,所寫文字真實地記錄了諸多民間特有奇人絕技,對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繼承和發揚有著重要的作用。從致力於傳統文化搶救、保護和傳承再到寫小說,馮驥才有著自己的感悟。
  • 中國最美古村落,「仙居」巖下石頭村,是浙江古村的門面!
    近年來,在眾多影視劇裡,我們可以看到,愈來愈多的中國文化元素出現,這是對中華文化自身魅力的肯定,也是我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那麼今天小編來介紹一下古老而神秘的巖下石頭村。巖下石頭村位於浙江麗水縉雲壺鎮鎮東北部雁嶺鄉,這個隱藏在海拔600多米高的一處幽谷中的石頭村落,充滿著古老的原始氣息,是浙江省最大的石居古村落之一,曾經被評為浙江最美的五個古村落之一,走在村子的石路上,會讓你感覺有一種穿越到古老的神秘感。
  • 探訪古老的村落:許家山石頭村
    許家山石頭村, 一個真正的原生態古村落.整個村子都是由附近山上的青灰色安山巖質石材,整塊砌成,排列巧妙,時間久了如青銅器一般,俗稱銅板石,就像一座古羅馬時代的廢墟。這裡幾乎沒有什麼遊客,村民極為樸實。位於寧海周邊,位於寧海縣城的東部,距縣城16.6公裡許家山石頭村現在居住人口很少, 住在裡面的大多是老人, 順著石頭路一路走來,因為在下雨 有三三兩兩的老人坐在屋簷下聊天. 有一些老人則把家裡的筍乾,南瓜,番署,土豆拿出來賣. 還有些老人坐在石頭屋裡面打瞌睡. 從屋外看進去,屋裡一片漆黑,老人就坐在有微弱光線的窗戶邊瞌睡著.
  • 傳統村落旅遊開發模式存爭議 如何保得住活起來
    事實上,與無數中國傳統村落裡的老居民相比,張翠蘭已經非常幸運。至少,她在多年後還能看到自家的老宅,朱家峪村也已被當地政府保護和打造成一個傳統村落的旅遊景區。而在中國別處的大部分地方,承載中華民族寶貴文化記憶的傳統村落正以每天近300個的速度快速消失著。如何讓傳統村落保得住、活起來,成為擺在人們眼前的急迫問題。
  • 馮驥才:傳統節日放假有利文化遺產保護
    法定假日調整方案9日公布,新方案最大亮點是清明、端午、中秋三大傳統節日各放假1天。就此,本網連線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生,他從文化角度闡釋了傳統節日放假對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問:您很早就提出將傳統節日納入法定假日,當時是什麼樣的背景提出來這樣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