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委員:應建立科學的古村落保護體系

2020-12-18 環球網

科技日報北京3月9日電 (記者楊雪)「全世界很少有國家在做這件事。」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委員告訴記者,去年,國務院撥款100億元,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聯合發起了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項目,開始對各省各民族地區古村落進行全面調查認定。

目前,他們根據專家提出的一整套標準,認定了三批共2555個中國傳統村落。馮驥才的預期是將來要超過5000個。「凡是認定為農耕文明時期留下的重要歷史財富,都不許再動了,下一步就是為這些村落的保護制定規劃。」

中國古村落裡遺存了大量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著深刻的歷史記憶和富有地域特點的歷史生活。「最重要的是保存著民族精神——世代相傳的村規村俗中的傳統價值觀、道德準則。」馮驥才形容「搶救古村落就是和時間賽跑」。從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時間,消失了90萬個村落。「有個俄羅斯北部的古村落保護專家特別羨慕我們,因為俄羅斯沒人管這事,古村落正大量消失。」

馮驥才和一批來自中國文藝家協會和中國攝影家協會的專家正在為每個認定的古村落建立全面檔案。「記錄它的歷史、規模、形狀、與自然的關係、歷史見證物等」。由於歷史上沒有村一級的「地方志」,所以他們先到晉中、保定的村落做了一些嘗試,例如對民族、姓氏、建築和戶籍的考察,確定了範本。現在已經有100多個古村落檔案建立完全。

「國家認定標準有了,現在還需要一個科學的保護體系。」馮驥才提出,從責任人、監督機制、長遠規劃,到立法,缺一不可。「物質文化遺產有《國家文物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古村落也應該有《中國古村落法》。」馮驥才說,古村落是另類文化遺產,留住原住民才能留住鄉愁。

如何保障原住民穩定的生活來源,如何把現代科技文明輸入到古村落中?為避免古村落保護淪為「官員的政績、學者的科研成果,開發商的資源」,馮驥才呼籲將文保執法列入官員考核並建立問責機制。「中華民族是文化的貴族,如何讓原住民意識到村落的文化價值,喚醒一種文化自覺,這是政府要做的事,也是最難的事。」

相關焦點

  • 兩會觀察:10年消失90萬自然村 中國古村落亟待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卞晉平10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大會發言,強調要保護傳統村落,留住歷史記憶。  這一話題在兩會期間受到多名委員的熱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更是「心有戚戚焉」。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是古詩裡的村落。現實中,卻是另一幅場景,「這村裡站著最後一座房子,荒涼得像世界的最後一家。」
  • 武鴻麟:統籌完善傳統村落綜合性保護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社會主義學院院長武鴻麟。為此建議: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統籌完善綜合性保護體系。應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和完善統籌協調督查機制;完善相關法律,儘快出臺《傳統村落保護條例》;完善傳統村落認定和評估標準,加強全國性傳統村落普查,強化保護和利用規劃;正確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係,建立「文化政績」考核機制;增強各級政府、社會各界與村民對傳統村落的保護意識;建立傳統村落保護專項基金,整合資金投入;加大傳統村落配套設施建設和科技投入;建立傳統村落保護利益補償機制;形成全社會珍惜和保護中華傳統村落的合力
  • 廖飛代表建議:建立和健全傳統村落保護的制度保障體系
    廖飛代表建議:建立和健全傳統村落保護的制度保障體系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08 16:00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胡星、李放)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黔東南州州長廖飛說,農村一些地方的傳統村落出現加速消亡趨勢,亟須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建立和健全傳統村落保護的制度保障體系。
  • 中國為「傳統村落」立檔 馮驥才探訪石頭城堡王硇村
    中國為「傳統村落 6月1日下午,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來到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沙河王硇村進行實地考察。
  • 古鎮旅遊開發,保護還是破壞?馮驥才:古城已完蛋,別再禍害古村
    馮驥才曾在90年代,有一次法國之行,在這次旅行中,他看到了法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不僅把古建築一一記錄在冊,而且就連一磚一瓦都要完整記錄。這讓馮驥才認識到了對古村落、古鎮保護的重要性!,隨後馮驥才便以一己之力,為古村落、古城的保護搖旗吶喊,希望喚起大家對此事的重視,並稱:古城已完蛋,別再禍害古村了!
  • 翁丁古寨火災與古村落保護問題
    近年來 ,古村落保護和開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其中有很多問題還需要我們去解決,例如由於無人居住,村民遷移,青年人進城務工而導致的古村落逐漸空巢化,只剩少數老人和兒童留守,加速了古村落的破敗;人們對於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不強;古村落文化遺產的安全隱患較多,保護經費不足;環境破壞與汙染威脅;商業過度開發等等問題。這些問題錯綜複雜,任重道遠。
  • 鄉村建設應保護村落文化(代表之聲)
    有些地方缺少科學規劃,不是靜下心來尋找自己的特色,而是盲目採取複製模式,結果破壞了農村原有風貌和特點,導致「千村一面」的情況出現。尤其是一些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古村落,有的地方急於發展經濟,打著保護的旗號搞重建,古村落的歷史痕跡和文化韻味被現代工藝所取代,古村落最終徒有其名。此外,我在調研中還發現,近年來,農村古建築被拆毀買賣的現象比較嚴重。
  • 馮驥才:要有保護非遺的文化自覺
    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社會廣泛參與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隨著經濟社會轉型加快,一些非遺代表性項目生存土壤和空間不斷萎縮,個別門類的項目與現代生活逐漸脫離,後繼乏人,受眾急劇減少,可持續的保護傳承機制不健全,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形勢。11月19日,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門就此問題協商座談。
  • 四川加強古鎮古村落古民居保護 到2025年培育創建「最美古鎮」20個...
    本報訊 近日,四川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強古鎮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到2025年,四川省古鎮古村落古民居統一實施建檔掛牌保護,培育創建「最美古鎮」20個、「最美古村落」100個,建立健全適宜新時代保護與發展需要的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進一步彰顯古鎮古村落古民居的歷史、文化和生態價值,形成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態勢,將古鎮古村落古民居塑造成為鄉村振興的靚麗名片
  • 古村落保護活化的「佛山模式」:記住鄉愁 傳承文化
    最後是抓好機制建設,促進古村落可持續發展。為進一步增強古村落活化升級工作的系統性,佛山市編制《佛山市古村落保護與活化三年行動工作指引(2017-2019)》,從機構設置、保護體系、資金機制、執法監督和社會參與等方面出臺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古村落長效保護和活化管理機制,促進古村落科學可持續發展。
  • 元亨祥剖析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選擇傳統村落保護路徑
    近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6部門公布了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元亨祥認為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已經成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發展中的重要工程之一。傳統村落,又稱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
  • 古村落旅遊規劃設計
    ,&34;應該是民族文化保護的核心和原則,&34;更應該是旅遊開發規劃中要貫穿的方法.綜合各方面的資料,對古村落真實性旅遊進行完整的探析,通過回顧真實性的分類,對古村落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旅遊資源的真實性進行解讀;從客觀真實性,建構真實性,存在真實性視角出發探索古村落真實性旅遊資源的開發模式;並基於真實性提出開發和保護古村落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旅遊資源的對策.
  • 古村遺韻何處尋——莆田古村落保護在行動
    在中央關於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對「中國傳統村落」的定義,是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應予以保護的古村落。而莆田的古村落,它們的生存狀況,在大背景下尤牽人心。
  • 代表委員熱議:留住傳統村落,留住美好的田園生活
    王祖偉代表:傳統建築法律保護體系需進一步完善。應制定相應法律實施細則或地方保護條例,對破壞古建築的行為給予相應懲罰;適當放開傳統建築產權流轉,允許組織和個人採取購買或租用的方式,解決古建築活態利用問題。
  • 加強對自然村落風貌及傳統民俗文化的保護
    然而在部分鄉村,這些美麗的自然風貌正在被破壞,正在消失,對此,市政協委員陽芬有話要說,「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除經濟建設外,加強自然村落及傳統民俗文化保護急切需要提上日程。」  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近幾個月來,陽芬委員多次深入長沙部分鄉村開展調研。
  • 宋紀蓉委員建議建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體系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日電(記者 張春莉)「2018年4月11日至4月20日,我參加了由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專題』調研;並參加了5月25日汪洋主席主持召開的雙周協商會,在會上還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中的重要作用』為題目發了言。」
  • 中國10年消失90萬個自然村 村落價值堪比長城
    「中國北方村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論壇」5日在濟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舉辦,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與近20位有關專家、學者參加了論壇並就現代社會語境下中國北方村落文化遺產保護這一主題進行了探討。記者第一時間獨家採訪了馮驥才,他就古村落保護提出了很多獨到和建設性的意見。
  • 「鳳翽高崗」起航古村落開發與保護
    (三)  通過實施保護規劃,注重遠近期保護和開發相結合,歷史建築得到保護改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和保護建築本身得到科學展示和合理利用;傳統風貌協調區內的建築得到整治,其周圍與文物不相協調的環境得到整治;歷史街區空間形態的保護取得良好效果,傳統風貌基本得到恢復。
  • 追尋這座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大旗頭古村落
    如果你之前只是聽說過江南古鎮或者古村落,那麼南方的這座原汁原味地古村落大旗頭,你聽說了嗎?下設新村、河南村、大旗頭黨總支部,「兩委」幹部共5人,平均年齡37歲,其中女幹部1人,支委委員5人,村委會委員3人,大專及以上學歷3人,書記(主任)「一肩挑」和「兩委」幹部交叉「任職率」兩個100%。
  • 古村落|IP形象設計與創意營造
    如今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徽州古村落的處境十分尷尬,一些古村落面臨著過度開發的問題,己經失去了其原有的歷史感和真實感,還有一些古村落保護情況較好,但僅僅是被保護起來,供人參觀,利用率低下,對其進行保護再利用激活其所含價值的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