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文物古蹟怎麼抗? 宋紀蓉委員建議建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體系

2020-12-19 人民政協網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日電(記者 張春莉)「2018年4月11日至4月20日,我參加了由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專題』調研;並參加了5月25日汪洋主席主持召開的雙周協商會,在會上還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中的重要作用』為題目發了言。」言及撰寫「成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標準制定委員會」這份建議的背景,全國政協常委、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宋紀蓉如是表示。

宋紀蓉介紹,在某地一個修繕完成好的寺廟調研時,她問他們是否有預防性保護措施?如果地震了,如何防止佛像、房屋被損?他們回答:「倒了再建。」對此,宋紀蓉表示目前已有良好隔震效果的減隔震防護裝置等,只要運用好這些科學技術,完全可以未雨綢繆,使先人留下的寶貴遺產屹立不倒。

為此,宋紀蓉常委建議:

首先,應樹立科學思維,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中的重要作用。在36年的實踐基礎上,建立一套科學保護修復文化遺產的方法。她並以故宮為例,介紹了成立全球第一所文物醫院、配備世界上最先進的文物「診療」設備、修復文物有專屬「醫療檔案」、「主治醫生」和「治療方案」等鮮活經驗,建議建立更為科學管用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體系。

其次,建議有關部門成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標準制定委員會」。她認為,提升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科學化保護修復,需要各類標準的制定、實施、監督和評估等。要堅持最小幹預,重視遺產展示利用提升和整體環境優化,保護好名城名鎮的格局、肌理、風貌。特別是對名城名鎮中木質結構古建築、夯土古建築、石質古建築、民國時期的磚混結構建築等,制定精細不同的保護修復標準,使各類文物建築、歷史建築在科學標準的指導下達到「原真性保護」。

第三,建議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培養,讓專業的人幹好專業的事。如培養「中西醫」結合的文物修復高手,讓傳統與科技結合,不斷將科技新成果引入傳統工藝技術之中,運用多種現代科技手段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提供技術支持。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明清時期古建築等級最高的名城,如何科學的保護好應做出榜樣來。我每天就工作在世界文化遺產地故宮博物院裡,文物的科學保護修復是我的責任。」宋紀蓉表示。


相關焦點

  • 永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全文)
    為了加強永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管理,繼承和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永州市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規劃、保護、管理和利用,適用本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對象包括歷史城區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文物,歷史建築,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地名,古道橋,古河湖水系和古樹名木等。
  • 政協委員、故宮副院長宋紀蓉:故宮門票不會漲價 還要建「文物醫院」
    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宋紀蓉一直以來的心願,特別是今年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更加深了她的思考。   雖說故宮周邊擁堵問題讓宋紀蓉感到有些「頭疼」,但在這幾年個別遊客在故宮文物古蹟上亂刻亂畫的現象,正在慢慢減少,卻讓她感到很欣慰。她認為,這也說明國人的素質在不斷提升。
  • 北京擬建立保護名錄製度 保護歷史文化名城
    10月28日召開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對《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草案)》進行第一次審議。相較於現行條例,此次修訂,對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到底「保什麼」「誰來保」「怎麼保」「怎麼用」,給出了更加明確的答案。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範圍進一步明確為「市域範圍全覆蓋」。
  • 福建出臺措施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文物建築等保護利用
    作者:張麗卉(原標題:《福建出臺九條措施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文物建築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保護利用
  • 留住城市記憶 政協委員建議為歷史建築「立法」
    這些都是重慶歷史文化的展示窗口。如何讓歷史建築得到全面保護和有機更新,是正在召開的重慶市「兩會」上政協委員們關注的話題,他們建議,從法規體系上為歷史建築提供保障。  位於西南一隅的山水之城重慶地域環境獨特,歷史遺存類型豐富。
  • 《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省政府批准
    原標題:推動名城保護工作達到國際較高水平 《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省政府批准 《名城保護規劃》關鍵詞點擊   關鍵詞:規劃重點   ——明確名城歷史城區格局與風貌、歷史文化街區、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內容和措施
  • 珠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公示稿)
    、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遺產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編制本規劃。5 保護體系規劃堅持整體保護的理念,建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與文物保護單位三個層次的保護體系,積極推動珠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與保護體系的有機融合。
  • 關於加強我省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和歷史建築保護的建議
    關於加強我省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和歷史建築保護的建議(B類) 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   對政協海南省七屆二次會議第0139號提案的答覆      尊敬的劉豔玲委員:   您提出的
  • 九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
    二、規劃依據本規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保護規劃編制審批辦法》等國家和地方頒布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城鄉規劃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範為依據編制。
  • 歷史建築如何保護和利用?《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給出答案
    此次修訂給出了更加明確的答案,明確責任「誰來保」,設立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創設保護責任人制度;明確措施「怎麼保」,包括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的核心保護範圍內不得進行新改擴建活動;明確規範「怎麼用」,歷史建築可以轉讓、抵押、出租等。
  • 江蘇擁有全國最多歷史文化名鎮 保護與利用關係仍需理順
    調研報告建議,各級領導幹部要帶著對歷史文化傳統的敬畏和尊重,把保護放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布局中進行謀劃,修訂地方法規時要進一步強化黨政幹部的保護責任。 我省已構建了從專項規劃到詳細規劃的保護規劃框架,全省所有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傳統村落均已完成保護規劃的編制,並注重整體風貌管控。各地還注重構建分類保護、各有側重的保護體系。不過,保護時常受限於能工巧匠和專業團隊的不足。
  • 牢記殷殷囑託堅持傳承創新福州市探索構建歷史文化名城治理體系
    ,全市域全體系全要素推進古建築和文化遺產保護,加快構建具有福州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治理體系,讓八閩首府、有福之州綻放新的活力。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蹟眾多,文化底蘊深厚。調整充實以市委書記為組長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領導小組,聘請吳良鏞、阮儀三等國內知名專家為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或專家顧問。設立了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負責統籌謀劃、綜合協調全市歷史文化名城資源的保護、管理、利用等工作,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實體機構。
  • 福建加強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建築等保護利用
    原標題:福建加強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建築等保護利用 福建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文物建築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保護利用九條措施的通知》,明確要建立文化遺產普查認定公布責任等9項工作機制,推動各地各有關部門切實保護好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歷史文化遺產。
  • 宜賓市統一戰線在屏山開展「宜賓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發掘...
    當天,呂曉莉一行走進屏山縣書樓鎮馬湖古城,了解古城文物保護、古城保護和建設以及屏山縣未來文化旅遊規劃情況。座談會上,關晶波通報了宜賓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發掘與傳承工作情況。代軍匯報了屏山縣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發掘與傳承工作。
  • 浙江溫州平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浙江溫州平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浙江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面積約1.3平方公裡平陽縣位於溫州市南部,自晉太康四年(283年)建縣,縣治所在地均為昆陽鎮,原建有橢圓形城池,舊城面積約一、規劃目的為了保護平陽縣城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並延續平陽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特點,繼承和弘揚城市的傳統文化,統籌安排各項城市建設,為保護和整治提供技術法規依據和措施,特制定此規劃。
  • 惠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2016年12月19日公布  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本市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管理,傳承和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 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現狀堪憂
    名城保護專家指出,,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必備要素--歷史文化街區在「拆舊建新」的房地產開發熱潮不斷淪為廢墟,還有不少歷史文化名城因為過度商業化導致已無「文化」可言。要落實《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亟待建立歷史文化名城資格退出機制。
  • 廈門獲評「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下一步將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與此同時,也將進一步完善文物、歷史風貌建築、歷史文化街區等保護規劃,構建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摸索形成具有廈門地方特色的歷史遺產活化利用的政策或機制。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實至名歸從同安古城、到中左守御千戶所的海防重地、抗清復臺的根據地,到通商裕國的貿易口岸,到建立經濟特區,再到現在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廈門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 潮州召開文物保護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座談會
    近日,副市長李克儉與上海同濟規劃院考察組座談交流,圍繞潮州文物保護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方面開展探討。座談中,雙方圍繞古城的文物保護、業態配套、活化保育等各抒己見,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李克儉指出,當前潮州古城保育活化已初顯成效,湘橋區和各有關部門要抓住機遇,成立專班,充分梳理吸納專家建議,加快推進古城活化保育提升工作,凝心聚力建設更加美麗的潮州。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文化根基,統籌整合好潮州古城各類文物資源,加快文物保護修繕提升,堅持修舊如舊、嚴保古城原貌,延續古城古典之美。
  • 北京擬將「傳統胡同」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未來,傳統胡同、優秀近現代建築、工業遺產都將成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12月24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召開,《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提交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