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擬建立保護名錄製度 保護歷史文化名城

2020-12-20 中原網視臺

10月28日召開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對《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草案)》進行第一次審議。相較於現行條例,此次修訂,對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到底「保什麼」「誰來保」「怎麼保」「怎麼用」,給出了更加明確的答案。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範圍進一步明確為「市域範圍全覆蓋」。修訂草案提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範圍涵蓋本市全部行政區域,主要包括老城、三山五園地區以及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等。同時,明確保護對象包括世界遺產、文物;歷史建築和革命史跡;歷史文化街區、特色地區和地下文物埋藏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等9大類。

修訂草案提出,建立保護名錄製度,對歷史文化街區等多個保護類別實行名錄化管理,建立預先保護工作機制;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具有保護價值但是尚未納入保護名錄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申報、推薦保護對象。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普查、申報、推薦情況,組織專家論證、提出保護名錄初選名單,向社會公示。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是誰的責任?修訂草案提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就算是個人,也可以參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修訂草案提出,鼓勵單位和個人以捐贈、資助、志願服務等方式,參與政策制定、規劃編制、名錄認定、保護利用等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實行保護責任人制度。各區政府和歷史建築的所有權人、使用人,均有保護責任。修訂草案要求,對於東城區和西城區人民政府來說,禁止破壞各類保護對象及成片傳統平房區,實現應保盡保;推動歷史文化街區及成片傳統平房區的保護和有機更新,保護傳統風貌;推動重點文物、歷史建築騰退,強化文物保護及周邊環境整治,促進合理開放利用。海澱區人民政府應當嚴格控制三山五園地區建設規模和建築高度,保護景觀視廊和空間格局;逐步開展環境整治、生態修復,恢復大尺度綠色空間。

修訂草案提出,歷史建築的所有權人為保護責任人,如果所有權人下落不明或者權屬不明的,則使用人為保護責任人。所有權人、使用人要對歷史建築進行日常維護和修繕,保持原有的歷史格局和傳統風貌;保障建築安全,確保防災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發現安全隱患或者險情,及時採取隱患或者風險排除措施,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轉讓、出租、出借歷史建築的,與受讓人、承租人、使用人書面約定雙方的保護責任。

歷史建築可以開放、利用嗎?歷史建築可以合理利用、有序開放,不過,要遵循「先保護後利用」的原則。修訂草案提出,本市鼓勵和支持歷史建築、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等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的合理利用和有序開放。保護責任人對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應當遵守先保護後利用的原則,合理控制商業開發規模。

保護和利用將有據可依。歷史建築、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將有保護利用的正面或者負面清單,明確鼓勵、支持或者限制、禁止的活動。

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在審議意見中提出,疏解騰退空間建議與名城保護騰退安置銜接。建議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保護對象騰退規劃和實施計劃,做好與非首都功能疏解騰退空間的銜接,騰退的空間和場所可以用於對保護對象騰退單位或個人的安置。(記者陶鳳常蕾)

相關焦點

  • 北京擬實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製度
    北京擬實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製度 2020-10-28 15:16:01 修訂草案提出,實行保護名錄製度,將符合標準的保護對象納入保護名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申報、推薦保護對象。  北京是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一張金名片。自1982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以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已歷經數十年實踐。
  • 哈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將調整 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每五年...
    生活報4月9日訊 8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聽取了關於修訂《哈爾濱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說明,將對哈爾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內容進行調整,增加了「保護名錄」、細化保護規劃和保護措施等內容,以加強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
  • 歷史建築如何保護和利用?《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給出答案
    此次修訂給出了更加明確的答案,明確責任「誰來保」,設立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創設保護責任人制度;明確措施「怎麼保」,包括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的核心保護範圍內不得進行新改擴建活動;明確規範「怎麼用」,歷史建築可以轉讓、抵押、出租等。
  • 福州公布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原標題:福州公布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昨日,福州市建委對外公布了福州市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本次公布的名錄包含7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亦列入福州市保護目錄,具體以國家與福建省已公布文件為準)、省住建廳公布的列入我省第一批城市優秀近現代建築的19處建築以及福州市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共7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後,福州市還將陸續公布經批准的保護名錄。
  • 珠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公示稿)
    5 保護體系規劃堅持整體保護的理念,建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與文物保護單位三個層次的保護體系,積極推動珠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與保護體系的有機融合。第四部分 規劃措施1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實施監督體系歷史文化名城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機制,應納入城市國土空間規划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實施監管機制中統籌建設。2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機構加強珠海市層面歷史文化保護的統籌,明確自然資源、建設、文物等職能部門在名城保護中的分工協作關係。
  • 北京擬將「傳統胡同」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未來,傳統胡同、優秀近現代建築、工業遺產都將成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12月24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召開,《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提交審議。
  • 惠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設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資金。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資金用於保護對象普查、保護名錄製定、保護規劃編制、維護修繕補助、表彰和獎勵、學術研究、宣傳教育等方面。
  • 《大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1月1日正式施行
    《條例》的主要內容及亮點《條例》共六章五十八條,立足保持和延續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分別從保護對象的申報批准、保護名錄、保護規劃編制、保護對象的保護與利用及法律責任等方面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做出詳細規定。
  • 福州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老地名和古樹列入保護名單
    原標題:福州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老地名和古樹列入保護名單   記者昨日獲悉,市政府正式對外公布福州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包括華林寺大殿等1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經墓等5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士其故居等2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州方言八音等七大類20項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永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全文)
    為了加強永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管理,繼承和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永州市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規劃、保護、管理和利用,適用本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對象包括歷史城區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文物,歷史建築,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地名,古道橋,古河湖水系和古樹名木等。
  • 立足區域特點 北京西城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復興
    今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對《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進行了批覆,明確指出北京老城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具有無與倫比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是北京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全國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載體和根基。
  • 首部名城保護條例「上崗」,標註「文化濟南」底氣
    文化保護,條例先行;歷史名城,展現新景。10月1日,《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正式實施。對很多濟南市民來說,這是城市歷史文化保護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作為千年文化歷史名城,濟南坐擁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2名泉,800天然泉水分布市域,正在成為崛起的沿黃中心城市。作為全市首部地方性保護法規,《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社會意義。就像濟南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室副主任張瑞所說,「條例的出臺對於我市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城市科學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 《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省政府批准
    自貢燈會   關鍵詞:保護體系   規劃建立市域歷史文化環境、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與文物保護單位四個層次的保護體系。   關鍵詞:市域歷史文化保護   規劃將全市劃分為3個各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區。即:自貢四區歷史文化區、榮縣歷史文化區、富順歷史文化區。各區在以文物古蹟為主體內容建立區內完整的歷史文化體系的同時,統籌建構市域歷史文化保護格局。
  • 宋紀蓉委員建議建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體系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日電(記者 張春莉)「2018年4月11日至4月20日,我參加了由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專題』調研;並參加了5月25日汪洋主席主持召開的雙周協商會,在會上還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中的重要作用』為題目發了言。」
  • 福建加強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建築等保護利用
    原標題:福建加強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建築等保護利用 福建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文物建築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保護利用九條措施的通知》,明確要建立文化遺產普查認定公布責任等9項工作機制,推動各地各有關部門切實保護好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歷史文化遺產。
  • 「金華歷史文化名城」金華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傳承
    2007年3月18日國務院正式公布金華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自此這座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傳統文化特色突出的千年古城得以正名,並走上了一條保護與傳承並重的發展之路。由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歷史保護研究所編制的《金華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8-2035)》歷時一年多經過調研、走訪、座談等系列工作已進行初步公示。
  • 《太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草案公示
    記者從太原市住建局獲悉,近日,《太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草案公示,將通過保持和延續名城傳統格局和風貌,改善歷史環境,塑造太原歷史文化名城獨特意象,保護太原自然、歷史和人文特色,傳承歷史文脈,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
  • 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現狀堪憂
    名城保護專家指出,,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必備要素--歷史文化街區在「拆舊建新」的房地產開發熱潮不斷淪為廢墟,還有不少歷史文化名城因為過度商業化導致已無「文化」可言。要落實《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亟待建立歷史文化名城資格退出機制。
  • 九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
    二、規劃依據本規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保護規劃編制審批辦法》等國家和地方頒布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城鄉規劃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範為依據編制。
  • 宣城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
    為全面梳理和保護宣城市歷史文化資源,落實和深化國家、安徽省與宣城市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城鎮發展的新戰略和新要求,處理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助力宣城創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特編制本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