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擬將「傳統胡同」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

2020-12-25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未來,傳統胡同、優秀近現代建築、工業遺產都將成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

12月24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召開,《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提交審議。

明確將優秀近現代建築、工業遺產列為保護對象

北京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榮梅介紹,為了提高社會公眾對優秀近現代建築、工業遺產等的保護重視程度,《條例(草案)》第十四條第二款表述為:「歷史建築包括優秀近現代建築、工業遺產、掛牌保護院落、名人舊(故)居等。」同時,在附則部分第七十六條中增加對優秀近現代建築、工業遺產做名詞解釋的內容。

因此,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包括:世界遺產;文物;歷史建築和革命史跡;歷史文化街區、特色地區和地下文物埋藏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歷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遺產;山水格局和城址遺存;傳統胡同、歷史街巷和傳統地名;風景名勝、歷史名園和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保護對象。

此外,法制委員會還專門增加「傳統胡同」作為保護對象的內容,對歷史格局和傳統風貌、歷史街巷等用語作了一致性修改,對法律責任的部分條款和一些文字作了必要調整。

為騰退保護和改造提供法治保障

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的保護範圍內,《條例(草案)》禁止從事對保護對象可能造成破壞性影響的活動,包括擅自拆除既有建築,從事突破建築高度、容積率等控制指標,違反建築體量、色彩等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破壞保護規劃確定的歷史布局、街巷肌理和傳統風貌,在歷史建築上刻劃、塗汙等。

針對實踐中出現的一些不符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建築物等,應當依法予以騰退保護和改造。法制委員會認為有必要對此提供制度支持,建議增加一條,表述為:「對於危害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安全,破壞老城、三山五園地區和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以及傳統村落的歷史格局、街巷肌理、傳統風貌、空間環境,不符合保護規劃有關建築高度、建築形態、景觀視廊等要求,以及嚴重影響居住安全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或者產權單位可以依法通過申請式退租、房屋置換、房屋徵收等方式組織實施騰退保護和改造。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知道多一點

明確老城、三山五園地區等重點保護區域

《條例(草案)》明確老城、三山五園地區等重點保護區域。老城保護涵蓋明清時期北京城護城河及其遺址以內(含護城河及其遺址)區域。

北京加強老城整體保護,保護下列內容為重點的歷史傳統風貌和空間格局:傳統中軸線和長安街;「凸」字形城廓;明清皇城;歷史河湖水系;傳統胡同、歷史街巷和傳統地名;胡同—四合院建築形態;平緩開闊的空間形態;景觀視廊和街道對景;傳統建築色彩和形態特徵;古樹名木和大樹;壇、廟等其他相關遺存。

三山五園地區保護涵蓋以北京西北郊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歷史時期文化遺產,重點保護下列內容:古典園林;山水相依的景觀格局;歷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遺產;古村落、古道和傳統地名;優秀近現代教育傳播地;革命史跡;其他相關遺存。

三條文化帶重點保護下列內容:元、明、清時期的大運河;各歷史時期的長城;西山永定河沿線的歷史文化資源密集區;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沿線的古村落、古道以及山水格局等。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編輯 白爽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北京擬實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製度
    10月28日電 (陳杭)28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草案)》(下稱修訂草案)。修訂草案提出,實行保護名錄製度,將符合標準的保護對象納入保護名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申報、推薦保護對象。  北京是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一張金名片。自1982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以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已歷經數十年實踐。
  • 北京擬建立保護名錄製度 保護歷史文化名城
    10月28日召開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對《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草案)》進行第一次審議。相較於現行條例,此次修訂,對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到底「保什麼」「誰來保」「怎麼保」「怎麼用」,給出了更加明確的答案。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範圍進一步明確為「市域範圍全覆蓋」。
  •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提交審議
    保護對象明確世界遺產、文物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範圍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明確了保護對象。第十三條提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包括:世界遺產、文物;歷史建築和革命史跡;歷史文化街區、特色地區和地下文物埋藏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歷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遺產;山水格局和城址遺存;歷史街巷和傳統地名;風景名勝、歷史名園和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保護對象。
  • 歷史建築如何保護和利用?《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給出答案
    同時,明確保護對象包括世界遺產、文物;歷史建築和革命史跡;歷史文化街區、特色地區和地下文物埋藏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等9大類。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一旦發現了有價值的歷史建築、革命史跡等,將可申報、推薦。修訂草案特別提出了「保護名錄」制度。區人民政府應當定期組織開展歷史建築和革命史跡,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歷史河湖水系,歷史街巷等的普查。
  • 北京對中軸線保護將有專門法規規範
    未來,北京對中軸線的保護將有專門法規規範,宮城、皇城、內城、外城四重城廓的平面空間結構,歷史街巷(含胡同)的肌理走向等都將得到保持。中軸線文保對象分三個部分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北京的一張金名片,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代表了東方文明古都規劃設計和建設的最高成就。
  • 立足區域特點 北京西城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復興
    今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對《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進行了批覆,明確指出北京老城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具有無與倫比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是北京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全國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載體和根基。
  • 哈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將調整 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每五年...
    生活報4月9日訊 8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聽取了關於修訂《哈爾濱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說明,將對哈爾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內容進行調整,增加了「保護名錄」、細化保護規劃和保護措施等內容,以加強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
  • 惠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設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資金。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資金用於保護對象普查、保護名錄製定、保護規劃編制、維護修繕補助、表彰和獎勵、學術研究、宣傳教育等方面。
  • 「金華歷史文化名城」金華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傳承
    2007年3月18日國務院正式公布金華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自此這座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傳統文化特色突出的千年古城得以正名,並走上了一條保護與傳承並重的發展之路。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深入挖掘金華名城價值、彰顯金華地域文化特色、樹立金華文化自信是此次名城保護規劃修編工作開展的初衷,具體有以下三大規劃特點:充分豐富並完善名城保護內容增加一個歷史文化街區、六片歷史風貌片區
  • 湯羽揚:在保護和發展中傳承城市歷史文化
    伴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保護與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特色、文化遺產、歷史環境等在現代化建設浪潮的侵蝕下日漸削弱。因此,保護現代化進程中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現實而又重要的意義。
  • 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看如何做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大文章
    一起看北京「北京印跡」平臺系列訪談欄目「一起看北京」,將圍繞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這一核心主題,探討城市文化、講述城市故事、報導工作實踐、關注學術理論、追蹤最新熱點,每期訪談將從某一個具體話題出發,邀請城市規劃/建築/文化遺產等相關領域的領導和專家,一起談談自己的相關認識、研究與實踐,一起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出謀劃策。
  •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專業性和大眾化
    學習好這些專業的基礎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尊重地方歷史文化……」。建築、園林、規劃對於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是不可缺少的。國際視野的不斷拓展和保護對象的不斷增加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業性不斷擴展的原因之一。1931年,在希臘雅典召開的第一屆歷史古蹟建築師及技師國際會議通過了《歷史古蹟修復憲章》,也就是通稱的《雅典憲章》。
  • 歷史文化街區約佔老城面積的38%,北京核心區控規保護老城歷史格局
    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規劃,北京歷史文化街區佔核心區總面積的比重將由現狀22%提高到約26%左右,佔整個老城面積的38%左右。推動歷史水系恢復「核心區控規編制的過程是再次認識北京老城核心價值的過程。」該負責人表示,老城整體保護的概念最早是在1992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提出的。
  • 珠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公示稿)
    珠海城市歷史特色為以下幾方面:(一)作為海洋門戶的「山海城田」城市總體格局與風貌;(二)作為粵澳通道的文化線路遺產及網絡化的傳統聚落空間體系;(三)作為口岸和特區在近代以來持續創新探索,其城市選址、建設和發展理念方面已經成為珠海城市特色的有機組成,顯示了珠海城市空間發展的延續性,在城市格局與建築風貌上形成開放多元的藝術表達。
  • 永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全文)
    第二條 永州市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規劃、保護、管理和利用,適用本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對象包括歷史城區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文物,歷史建築,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地名,古道橋,古河湖水系和古樹名木等。
  • 西城區委書記孫軍民:保護傳承好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是光榮...
    12月5日,西城區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此次年會主題為「歷史文化名城價值再審視」,誠邀名城保護知名專家進行主旨發言。據了解,西城區名城委年會已連續舉辦了十年。西城區區委書記孫軍民表示,保護傳承好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是光榮使命、重要責任和時代擔當。
  • 《大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1月1日正式施行
    作者: 大連特價房為更好地保護大連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大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下稱《條例》)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這部法規的實施,將為提升城市文化品質、城市整體形象,助力我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 北京擬將優秀近現代建築、工業遺產列為保護對象
    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陳杭)24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三審《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下稱草案)。為提高社會公眾對優秀近現代建築、工業遺產等的保護重視程度,草案提出,歷史建築包括優秀近現代建築、工業遺產、掛牌保護院落、名人舊(故)居等。
  • 廈門正式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通過後將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昨日,市資源規劃局副局長陳勇接聽市長專線,向市民介紹廈門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進展情況。據悉,我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現已進入迎檢考核階段。陳勇介紹,申報工作分兩步開展——先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通過後再向住建部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省政府批准
    歷史文化街區環境風貌得到有效保護整治。   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得到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保護好與文物相協調的周邊環境。   名城山水城市風貌全面恢復和展現,名城傳統風貌和空間形態的保護取得良好效果。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工作達到國際較高水平,名城社會、經濟、文化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