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故宮副院長宋紀蓉:故宮門票不會漲價 還要建「文物醫院」

2021-01-09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13日消息(記者王晶)面對故宮博物院裡186萬件套國寶,如何才能讓其「活」起來?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宋紀蓉一直以來的心願,特別是今年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更加深了她的思考。

 

  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宋紀蓉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 攝 央廣網記者李帥

  前幾日,宋紀蓉在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時談到,如何更好地向國內外推廣中國文物,僅僅簡單地靠辦展覽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在全國推廣文物醫院的落地,展示中國如何藉助科技手段讓文物「延年益壽」。同時,還要更多地去挖掘故宮元素裡有代表性的文化,吸引更多的「80、90」後年輕人。

  談故宮門票 絕對不會漲價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而最近幾年,隨著故宮內的特展、文創產品、紀錄片而引發的新一輪「故宮熱」,讓不少被故宮實力「圈粉」的國內外遊客也極為關注,它的門票價格是否會因此而有所變化?對此,宋紀蓉向央廣網記者回應稱,「我們絕對不會漲價,收支是兩條線,門票收入要進入財政系統。每年的11月1日到來年的3月31日門票還是40元,從4月1日到10月31日是60元。」她還鼓勵遊客開啟網上預約服務,儘量選擇淡季參觀,這樣可避免在高峰期時故宮內的人流量過於集中。

  但在做好文化傳播的同時,很多問題也是宋紀蓉力不能及的,比如,故宮神武門外的交通擁堵問題。於是,今年,她帶來的提案之一便是關於《改善北京中心區域世界文化遺產參觀區的交通問題》。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去年超過1600萬人次參觀了故宮博物院,她告訴記者,其實這個數據在2016年便已達到,雖說故宮這幾年來通過削峰填谷、單向參觀等方式限流,但故宮周邊地區的交通問題還是尚未得到解決。因此,她建議國家相關部門考慮到故宮周邊地區的交通問題。「比如,遊客在故宮參觀結束後,公交車、其他交通方式要銜接起來,將人流疏散到其他旅遊景點,甚至可建一些停車場,讓旅遊大巴有固定的上下客地點。」

  雖說故宮周邊擁堵問題讓宋紀蓉感到有些「頭疼」,但在這幾年個別遊客在故宮文物古蹟上亂刻亂畫的現象,正在慢慢減少,卻讓她感到很欣慰。她認為,這也說明國人的素質在不斷提升。

  談故宮影響力 要吸引更多年輕人來

  這幾年,將近600歲的故宮,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網紅」,真正在年輕人群中火了,身穿的T恤衫上印著故宮裡的貓,隨身攜帶的手機其外殼上還用了宮廷格格的畫像樣式......很多年輕人喜愛的小物件也都走起了宮廷風,而這種變化也被宋紀蓉欣喜地發現,「希望你們再多提建議,我們就更多地去挖掘故宮元素裡有代表性的文化,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故宮文化,關注文化遺產。」

  一向在外人看來「嚴肅」的故宮,忽然有了趣味,讓年輕人願意去親近,宋紀蓉認為這也得益於文化傳播方式的改變。她舉例稱,比如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央視播放時沒有火,後來在能夠發彈幕的視頻網站上卻一度走紅,她覺得這就是一種很好的傳播形式。

  宋紀蓉還向記者提到,去年年底,央視一檔文博類綜藝節目《國家寶藏》火爆全國。以第一期為例,故宮博物院推出三件國寶: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卷,「中華第一古物」石鼓,以及有著「瓷母」之稱的各種釉彩大瓶.....播出後,很多年輕的觀眾和網友被畢生貢獻給中國文博事業的工匠們所感動。「傳播中華文化,要不斷創新傳播形式,讓年輕人愛上它。「

  而提到文化自信,宋紀蓉認為,中國文化、中國故事還需要不斷向海外傳播,當記者提出「如何讓海外觀眾加深對中國文物的了解」時,宋紀蓉的回答很直接,《國家寶藏》如果翻譯成英文版,甚至更多國家的語言向世界傳播那是極好的。「比如《我在故宮修文物》就已經翻譯成英文版了,反響非常好。」

  談故宮文物醫院 擬上半年開放

  人生病了需要住院治療,文物也一樣。在宋紀蓉看來,讓更多收藏在故宮的文物「活」起來,是他們老一代文物人共同的心願。在兩任院長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故宮博物院裡建起了13000平方米的文物醫院,就設在故宮寶蘊樓的北邊。

  不少網友也對該文物醫院表現出極大的好奇,一位名為特曼的網友說,難道文物看病也要「掛號」、「分診」、「治療」?對此,宋紀蓉介紹說,文物來到這裡真像病人一樣走進醫院,利用「傳統文物修復技術」和「現代的科學技術手段」,經歷上述治療程序後,再出院與觀眾見面。

  宋紀蓉還詳細地向記者介紹了該文物醫院的整體布局。「故宮文物醫院的中間設計有一個大長廊,兩側可透過玻璃看到修復工作室,觀眾走進去後可近距離觀看文物醫生如何給文物做全面體檢、檢測文物的『病害』,再確定應該怎麼去保護修復,進入不同的工作室。」她補充說到,這時文物醫生再選擇是否對文物進行保守治療,還是進行「大修」,即做大手術。

  此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故宮一位文物修復大師曾用7個月修復一件漆器。因為這些漆器需要刷100多遍漆,平時一天最多刷兩遍,在潮溼的季節一天只能刷一遍。「我希望百姓能夠走近文物修復。文物被修復之後,故宮才能呈現更多精品。」單霽翔說。

  採訪最後,宋紀蓉向央廣網記者透露稱,今年上半年,預計故宮文物醫院將開放並接受遊客預約參觀,讓遊客近距離觀看文物修復過程。

  但文物保護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需要綜合性的複合型人才,需要兼備豐富的工程技術知識、人文科學知識等等,因此宋紀蓉呼籲國家要培養更多文物修複方面的人才。「現在故宮文物醫院已經有150位文物醫生。2020年,當故宮建成600年時,我們的文物醫生要達到200人。」但她也有所擔憂,目前我國的教育體系內無法滿足目前文物醫院的需求,並表示以後會就這個方面進行專門調研。

相關焦點

  • 地震,文物古蹟怎麼抗? 宋紀蓉委員建議建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體系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日電(記者 張春莉)「2018年4月11日至4月20日,我參加了由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專題』調研;並參加了5月25日汪洋主席主持召開的雙周協商會,在會上還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中的重要作用』為題目發了言。」
  • 故宮修文物那些事,本周六大眾講壇為您揭秘
    主講嘉賓:宋紀蓉在故宮修文物背後有哪些故事呢?2019年5月25日(周六)上午9:30,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首任院長宋紀蓉研究院將做客大眾講壇,主講《故宮文物醫院》,地點是在山東省圖書館總館一樓報告廳(濟南市二環東路2912號)。本講座為公益性質,屆時,歡迎朋友們前往並互動交流。故宮博物院,作為建在古代皇宮裡的博物館,不但收藏了186萬餘件套文物,同時還保存了許多中國古代特有的文物保護修復傳統手工技藝。
  • 「故宮掌門人」「敦煌女兒」攜手!故宮再與頂尖高校放「大招」
    【編輯/郝佳 統籌/劉姝蓉】10月20日,故宮博物院與北京大學、敦煌研究院三方籤署合作協議,決定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深入開展文物保護與研究、人才培養等合作。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均有出席。大白新聞注意到,今年兩會期間,故宮宣布將與高校合作建立中國第一所文物醫學院,培養更多文物醫生。
  • 故宮稱門票不會漲價 目前價格已持續13年
    原標題:故宮稱門票不會漲價 目前價格已持續13年   昨天,故宮就近期有媒體報導「多景區公布門票調整時間表」中涉及的故宮門票價格上漲問題進行回應,稱報導不實,並表示:故宮遊覽將增加大量內容,但門票不會漲價。   故宮博物院有關負責人介紹,故宮博物院門票價格是按照國家和北京市價格管理部門的統一安排進行的。
  • 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王亞民亮相廣州談故宮文創
    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出版社社長、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王亞民帶來「文化創意融入當代生活——以故宮博物院為例」的精彩主題演講;來自文創產業等領域代表圍繞「國潮熱背景下的挑戰與突破」展開對話,共同研究探討國潮盛行背後的產業邏輯。
  • 臺北故宮慶建院90周年 北京故宮副院長受邀出席
    原標題:臺北故宮慶建院90周年 北京故宮副院長受邀出席  中新社臺北10月8日電 (記者 劉舒凌)臺北故宮博物院8日慶祝建院90周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婁瑋一行受邀出席,並表達了共同推動文明進步、和平發展的願望。
  • 故宮文物醫院周六試開放
    原標題:故宮文物醫院周六試開放   本周六,是我國「文化與自然遺產日」,故宮文物醫院啟動試開放,當日9時至12時,計劃免費接待40名預約觀眾,觀眾須為16歲以上。   故宮文物醫院位於紫禁城最西側,成立於2016年12月29日,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功能門類最完備、科研設施最齊全、專業人員數量最多的文物修復保護機構。國際文物修護學會培訓中心也在此落戶。   為保障參觀效果和文物安全,故宮明確,文物醫院限流開放。即日起至本月8日,觀眾可以登錄故宮門票預售系統預約參觀,首批觀眾限額40名。試開放僅限6月9日當日上午9時至11時20分。
  •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楊新辭世
    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楊新先生於2020年1月31日辭世,享年81歲。資料圖楊新先生,1940年出生,湖南湘陰人。自幼喜好繪畫,1960年於廣州美術學院附中畢業後,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1965年畢業,到故宮博物院工作,從事中國古代書畫的陳列與研究,師從徐邦達、啟功先生學習書畫鑑定。1984年作為盧斯基金會訪問學者,在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藝術史系研究和講學一年。1985年1月任故宮博物院陳列部副主任,1987年9月-2000年12月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 故宮學院重慶分院落戶南濱路 市民在家門口可看國寶
    故宮南遷文物將「回家」展覽據了解,故宮學院重慶分院落戶於南濱路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抗戰時期,這裡是故宮文物南遷的重要存放點,曾存放故宮文物3694箱,在戰火中為保護故宮稀世珍寶盡到最大努力。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宋紀蓉告訴記者,故宮博物院聯合國際博物館協會在2013年就建立了國際博物館培訓中心,面向全球培訓博物館專業人才。同時,故宮也是國內博物館界重要的培訓基地,「未來部分這些學術活動,就將在重慶分院舉行。」「故宮文物與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有著太親密的關係,所以在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的修復中,也規劃了一個故宮南遷文物紀念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門票自7月1日起大幅漲價
    臺北故宮博物院門票自7月1日起大幅漲價   臺北故宮博物院門票自7月1日起大幅漲價  近期,有關臺北故宮博物院門票價格自7月1日起大幅調漲的消息,也不時見諸報端。
  • 重慶南濱路建故宮學院!抗戰時,這裡曾存放故宮南遷文物近4000箱
    聚集在午門準備運往重慶的故宮文物以後在重慶南濱路就可以看國寶文物,了解故宮文化!今日(19日),故宮學院(重慶)籤約揭牌暨故宮文化傳承活動在故宮文物重要南遷點——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舉行。與慈雲寺一牆之隔即安達森洋行舊,這棟始建於1891年的洋行舊址是瑞典人安達森為經營土特產進出口貿易而建,安達森曾在這裡經營鬃毛和臘肉及百貨等。
  • 故宮學院正式落戶上海,助力故宮文化傳播
    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宮殿建築群,故宮的保護和開放一直是備受挑戰與關注的熱點問題。5月26日,故宮學院正式落戶上海,這是故宮學院繼蘇州、景德鎮、西安和深圳分院後開設的第5家分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副院長宋紀蓉,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常務副校長伍江共同為故宮學院(上海)揭牌。
  • 「故宮講壇」舉辦100場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活起來
    原來,2月12日,正月十六,院長單霽翔要開專題講座——《故宮博物院的表情》。當天,單霽翔以故宮的誠心、清心、安心、匠心、稱心、開心、舒心、熱心這8個「表情」為線索,對故宮近年來各項人性化改革措施展開講述。講座十分精彩,聽者不時會心一笑,100多人站著聽完整場講座。這場講座也是「故宮講壇」的第一百場。
  • 故宮遊客人流尚待調控 旺季門票漲價勢在必行?
    此前有專家表示,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會讓古建築的彩畫和朱紅色牆面褪色,過多的接觸和踩踏也會對文物造成影響。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也談到,人流量過大,對觀眾的參觀質量無疑帶來很大影響,對遊客的人身安全也會帶來潛在的危險。因此,調控人流無疑迫在眉睫。  旺季門票漲價勢在必行?
  • 第八家故宮學院分院在河南開封亮相
    故宮學院(開封)是故宮學院在全國的第八家分院,也是開設在河南省的首家分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開封市委副書記、市長高建軍共同為故宮學院(開封)揭牌。高建軍在致辭中表示,故宮學院(開封)的成立,是開封市人民政府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框架協議的一項重要成果。開封與故宮之間的情誼源遠流長,一幅曠世傑作《清明上河圖》將雙方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 故宮回應門票漲價 與事實不符票價13年未變
    2015年9月8日訊,日前,有媒體報導稱故宮票價不斷上漲,引發關注。昨天,故宮博物院對此作出回應:與事實嚴重不符,故宮旺季60元、淡季40元的票價已經13年沒有變,不存在不斷上漲的情況。 故宮角樓日前,有媒體發表題為《多景區公布門票調整時間表 不漲倡議難抑漲價衝動》的報導稱,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大部分高等級景區屬於國有資源,比如故宮、長城、九寨溝等,把公共資源拿來牟利
  • 故宮博物院院長「凌晨」道歉:副院長停職和非文物!
    1月21號凌晨,故宮博物院院長負責人王旭東再一次道歉稱,當天閉館日活動因臨時改變停車位置,接待人員未嚴格執行接待方案,午門金水河停車場那塊是現代材料,多年來一直作為停車場, 還把對此負責的故宮博物院分管副院長和保衛處處長停職。
  •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晉宏逵:回望故宮營建六百年
    明清故宮幸運地得到完整保存,並就其原址建立了故宮博物院,對故宮建築和其中藏品進行保護、研究和展示。1961年,國務院公布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施國家保護。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故宮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第一批中國項目之一,認定故宮在世界範圍,具有突出、普遍的文化遺產價值。2019年參觀故宮博物院的觀眾達到一千八百萬人,反映了中外民眾對故宮的強烈興趣和喜愛。
  • 臺北故宮博物院門票多少錢 臺北故宮在哪裡
    (臺灣臺北故宮門票7月起普通票漲到250元臺幣)  臺北故宮博物院門票多少錢:臺北故宮博物院門票確定從7月1日漲價,普通票將從160元(新臺幣,下同)漲到250元,團體票100元漲到230元  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包括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承德避暑山莊、中國青銅器之鄉-寶雞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
  • 單霽翔:故宮門票未想過漲價 條件成熟時想免費開放
    在他的規劃中,觀眾不用再排很長的隊花很長的時間才買到一張票,也不用坐在欄杆上倚在樹上休息,也不用在廁所門口排長隊……「現在我們正在建神武門的館,同時,故宮博物院北院區在建,香港文化故宮博物館幾年後建成也可以大量展示故宮的展品。我們想方設法把更多文化資源讓更多的人更好享用,更多的人能夠從中吸取智慧和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