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學院正式落戶上海,助力故宮文化傳播

2020-12-16 澎湃新聞

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宮殿建築群,故宮的保護和開放一直是備受挑戰與關注的熱點問題。

5月26日,故宮學院正式落戶上海,這是故宮學院繼蘇州、景德鎮、西安和深圳分院後開設的第5家分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副院長宋紀蓉,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常務副校長伍江共同為故宮學院(上海)揭牌。在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振宇的主持下,故宮博物院和同濟大學籤訂了雙方合作框架協議。

故宮博物院和同濟大學籤訂了雙方合作框架協議。本文供圖: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故宮是國家歷史身份的至高象徵,是中華璀璨文明的第一寶藏,是舉世仰慕的全人類共同遺產。故宮博物院發起成立故宮學院,是將故宮遺產的研究和教育向社會和世界傳播、普及的獨特創舉,是遠見卓識、影響廣被的大事件。同濟大學能夠成為故宮學院(上海)的落戶所在地,全體同濟師生都深感榮幸和驕傲。」故宮學院(上海)副理事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常青如是說。

故宮學院(上海)將帶來什麼?

被問及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合作緣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院長助理王蘭稱,故宮博物院設立故宮學院的初衷,是提升故宮在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方面的功能,為故宮遺產的保護事業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而同濟大學在建成遺產保護領域擁有優質人才與高端技術資源,已成為該領域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高技術研究和輻射的重要基地。

王蘭介紹,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計劃依託故宮學院(上海),在科技合作、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三個方面展開合作。

首先,雙方將申報國家各類、各級別與建築和城市遺產保護相關的科研項目,合作開展故宮古建保護修繕及相關科研項目等。同濟建成遺產研究與保護的專家團隊將發揮他們在專精人才、特色實驗室和多學科交叉方面的資源優勢,從建成遺產的修舊存真到歷史環境的與古為新,從保護規劃、設計、管理,到維護、修復、活化技術,多方面、多維度地助推以故宮為代表的國家建成遺產保護事業。

其次,雙方互邀專家和教授進行講學,並舉辦面向專業領域和面向社會的系列講座和高端論壇。也會基於雙方博士後流動站,依託重點實驗室的開放課題,促進雙方青年專業學者的學術交流。

第三,在人才交流互動方面,雙方互薦優秀學生或員工攻讀對方所在領域的研究生,互聘兼職導師,互薦優秀博士畢業生到對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雙方還合作支持同濟大學建成遺產研究與保護領域學生的實習和就業,為故宮遺產保護事業輸送人才。

古老的建築學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

2003年,同濟大學在中國高校中率先創辦了「歷史建築保護工程」本科專業。極力促成這個建築學新專業方向的常青曾介紹古老的建築學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一面是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一面是設計的轉化與創新。我國在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才漸漸對建成遺產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應運而生。

常青

據悉,「歷史建築保護工程」本科專業實施四年制培養計劃,教學主幹由一、二學年的建築學基礎課程和三、四學年的保護類專業課程兩大部分構成。其中保護類專業課程可分為歷史與理論、保護設計、保護技術三大類,讓學生既接受建築學的專業基本功訓練,又系統掌握了歷史建築保護的知識和技術要領,體現了歷史建築保護專業涉獵面廣,多學科交叉整合的特質。

在長達14年的辦學過程中,同濟大學「歷史建築保護工程」本科專業已培養了200餘名畢業生,成為該領域專業發展的繼承人。

王蘭稱,一方面同濟大學積極參與故宮的遺產保護與文化推廣,另一方面故宮學院(上海)也為同濟大學「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發展助力。屆時「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優秀研究生可至故宮博物院參觀實習,優秀畢業生甚至可獲推薦至故宮博物院工作的機會。

在籤約儀式上,常青代表同濟大學跨學科、跨學院的歷史建成環境保護與復興大團隊全體成員稱:「我們將以敬畏和真誠,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故宮學院的文化傳播和社會普及做好配合與服務,為故宮學院(上海)的建立完善盡心盡力,為參與故宮平安工程的實施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故宮文化要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5月25日至26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分別在上海交通大學和同濟大學做了分享。「長期以來,我們說起自己的博物館,往往說了很多 『世界之最』:這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木結構建築群、世界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藏有中國文物世界最多、還是世界上來訪觀眾最多的一座博物館。現在我們反思這些真的是最重要的嗎?不是。」

「真正最重要的是你用你的文化資源究竟給人們帶來了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單霽翔直言:「你說你的地方大,但70%的空間都立一個牌,上面寫著『非開放區、觀眾免進』;你說你的藏品多,但99%的藏品在庫房裡睡覺;你說你的觀眾多,但80%的人進去以後目不斜視地往前走,根本不看你的展覽,那你就不是一個真正受人喜歡的博物館,因為你沒把你的文化資源真正地融入人們的社會生活。所以我們要反思。」

單霽翔

這些年,從售票窗口全開、廣場座椅增設、女衛生間改造到文物建築修繕、土地綠化整治,故宮博物館一直在努力「更接地氣」、「更近百姓」。尤其,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在豆瓣上得到9.4分的評價,超過《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國》,點讚的人裡有70%是18歲到20歲的年輕人。

「文物不會說話,但是我們應該尊重它們的生命歷程,於是我們倡導建立了故宮文物醫院,這是世界第一座為文物建的大型的醫院。我們集中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都沒有的200名文物醫生,1/3是修復的專家工匠,2/3是分析檢測科技人員。」而這樣的「醫院」對社會公開,將來觀眾可以預約去看文物修復的過程。「因為觀眾也掌握了對於我們文物修復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單霽翔最後強調,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中國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基本建立於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故宮博物院作為公共文化設施,只要我們樹立文化自信,我們一定有輝煌的未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故宮學院(上海)正式落戶同濟大學
    中新社上海5月26日電 (記者 許婧)由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聯合成立的故宮學院(上海)26日在同濟大學揭牌成立,這是繼蘇州、景德鎮、西安和深圳分院後,故宮學院開設的第5家分院。 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今後將主要在科技、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三個方面聯手開展合作。
  • 故宮學院(上海)本月底落戶同濟大學
    記者昨天從同濟大學獲悉,由故宮博物院與該校聯合成立的故宮學院(上海)將於本月底籤約。這也是繼蘇州、景德鎮、西安和深圳分院後,故宮學院開設的第5家分院。  擁有近600年歷史的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規模和最完整的木結構古代宮殿建築群。
  • 故宮學院再擴容,何時能落戶山東
    近日,故宮博物院所屬故宮學院又添新軍,故宮博物院與瀋陽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行籤約暨揭牌儀式,正式成立故宮學院(瀋陽)。故宮學院成立於2013年,是一所業務培訓和教育機構,也是國內首家以博物館辦學的模式成立的「學院」。
  • 故宮博物院與市文化委、南岸區政府籤訂合作協議 故宮學院分院落戶...
    (本組圖片均由記者熊明攝)  重慶日報訊 (記者黃琪奧)我市市民在家門口可以看到故宮的寶藏了。1月20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文化委獲悉,故宮博物院已與重慶市文化委、南岸區人民政府籤訂合作協議,三方將就在重慶設立故宮學院分院、建設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開展故宮文化數位化展示、加強學術科研交流和傳統文化教育傳播合作、設立紫禁書院六個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 故宮學院瀋陽分院成立
    5月18日,故宮博物院與瀋陽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籤約暨揭牌儀式,正式成立故宮學院瀋陽分院。  故宮學院是由故宮博物院以博物館辦學模式成立的業務培訓和教育機構。2013年成立以來,已先後與蘇州、景德鎮、西安、深圳、徽州、上海、重慶、開封合作建立了故宮學院分院,在博物館界以及社會公眾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 故宮學院(瀋陽)成立 單霽翔談優秀文化傳承和創新
    5月18日,故宮博物院與瀋陽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籤約暨揭牌儀式,正式成立故宮學院(瀋陽)。 於海洋 攝中新網瀋陽5月19日電 (韓宏)故宮博物院所屬故宮學院18日又添「新軍」,故宮博物院與瀋陽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籤約暨揭牌儀式,正式成立故宮學院(瀋陽)。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和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關蓉暉為故宮學院(瀋陽)揭牌。故宮學院是由故宮博物院以博物館辦學模式成立的業務培訓和教育機構。
  • 故宮學院(重慶)在我市南岸區籤約揭牌
    華龍網1月25日15時訊 2018年1月19日,故宮學院(重慶)籤約揭牌暨安達森洋行舊址故宮文化傳承活動在抗戰時期故宮文物重要南遷點——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隆重舉行。    重慶與故宮博物院淵源深厚、交流頻繁。
  • 故宮學院(上海)揭牌成立
    人民網上海5月26日電(記者姜泓冰)由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共建的故宮學院(上海),今天在上海揭牌成立,這將是故宮博物院在國內開設的第六個分院。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還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故宮遺產保護與利用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以及故宮的國際化交流與推廣。
  • 獨家|故宮學院上海分院將重點關注建成遺產保護與研究
    故宮博物院日前與同濟大學正式籤署合作協議,雙方聯合成立故宮學院。這是這是故宮學院繼蘇州、景德鎮、西安和深圳分院後開設的第5家分院。就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合作成立故宮學院的情況,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了北京故宮博物院方面,獲悉:「上海分院重點關注建成遺產保護與研究,與同濟大學擬展開的合作內容主要包括科技合作、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三個方面。」2017年5月26日,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正式籤署合作協議,雙方聯合成立故宮學院。
  • 故宮「掌門人」單霽翔:廈門擬建故宮學院分院
    原標題:  故宮「掌門人」單霽翔:廈門擬建故宮學院分院  28日,由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西泠印社集董事長錢伯皓、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曾風飛等5位嘉賓帶來的「文化傳承與城市精神」主論壇演講,為廈門市「聯發2017文創產業與城市更新」活動周拉開了序幕。
  • 重慶將建故宮學院分院
    新華社重慶1月20日電(記者 程千懿、劉恩黎)故宮學院(重慶)揭牌暨故宮文化傳承活動日前在重慶舉行。故宮博物院將與重慶市文化委員會和南岸區人民政府將合作建設故宮學院重慶分院、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和紫禁書院,並計劃在2019年春節對外開放。
  • 故宮學院深圳分院正式揭牌成立
    原標題:故宮學院(深圳)成立   10月29日,故宮學院(深圳)揭牌儀式在雅昌藝術中心舉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等出席了成立儀式。這是故宮學院的第四個分院,也是首個與企業合作建立的分院。
  • 故宮紫禁書院落戶長春!這是全國第八座
    第八座紫禁書院城市分院即將落戶長春蓮花山據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自世茂冰雪小鎮項目落戶該度假區以來,一直在著力推動與北京故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故宮紫禁書院長春分院事宜。本月22日,雙方在北京達成共識,正式籤署協議,紫禁書院的第八家分院落戶長春蓮花山度假區世茂冰雪小鎮項目商業核心區,預計在4月中旬開工建設。
  • 故宮學院(瀋陽)紡織品文物保護與修復培訓開班
    瀋陽日報訊(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劉海搏、陳鳳軍)11月16日,故宮學院(瀋陽)紡織品文物保護與修復培訓開班儀式,在瀋陽故宮西朝房舉行。故宮學院(瀋陽)於2019年5月18日正式揭牌成立,是故宮學院第9家分院(其餘分院分別位於蘇州、景德鎮、西安、深圳、徽州、上海、重慶、開封)。學院成立以來,積極開展學術講座和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
  • 故宮學院重慶分院落戶南濱路 市民在家門口可看國寶
    重慶商報訊 昨日,故宮學院重慶分院在抗戰時期故宮文物重要南遷點——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揭牌成立。據悉,這是繼蘇州、景德鎮、西安、深圳和上海等分院後,故宮學院開設的又一家分院。未來,重慶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感受到故宮國寶的魅力。
  • 故宮學院首個分院蘇州揭幕 開展文化遺產保護
    □記者 杭興微 攝紀念第28屆世遺會在蘇召開十周年暨故宮學院(蘇州)成立儀式昨天在蘇舉行,故宮博物院、蘇州將強強聯手,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和人才培養等各方面的合作。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市委副書記、市長周乃翔為故宮學院(蘇州)揭幕。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豐厚藏品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全國最大綜合性博物館,在全世界享有盛譽。
  • 海南日報數字報-重慶將建故宮學院分院
    新華社重慶1月20日電 (記者程千懿 劉恩黎)故宮學院(重慶)揭牌暨故宮文化傳承活動日前重慶舉行
  • 故宮學院分院落戶重慶,喚醒多少「母城記憶」?
    有「重慶外灘」之稱的南濱路,歷史悠久的巴渝文化、開埠文化、抗戰遺址文化如珍珠般遍布沿線。位於南濱路上的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曾是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的重要存放點,其中安達森洋行舊址曾存放故宮文物3694箱。這些歷史老建築都是母城記憶的碎片,這座城市的文脈所系。1月19日,故宮博物院正式宣布在重慶設立故宮學院分院,在安達森洋行舊址建設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設立紫禁書院(重慶)。
  • 故宮藝術館落戶前門三裡河
    本報訊(記者張楠)不用進故宮,也能看到故宮館藏的文物展覽,品嘗到故宮味道的特色美食,甚至買到剛上架就售罄的火爆故宮文創紀念品。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東城兩會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故宮藝術館將落戶前門大街三裡河地區,故宮古代藝術品和近現代藝術品將有空間得以展示。
  • 故宮學院(深圳)在雅昌(深圳)藝術中心成立
    南方日報(記者/蘇妮)10月29日,故宮學院(深圳)揭牌儀式在雅昌(深圳)藝術中心舉行。據介紹,故宮學院(深圳)成立後,將充分發揮教育培訓和文化傳播功能,為文博系統、社會大眾服務。故宮學院(深圳)將定期為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香港、澳門文博從業人員和文化愛好者開展各類培訓課程、論壇、講座、展覽及其他藝術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