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雜誌辦插圖藝術展 濃縮30餘年社會變遷史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讀者》雜誌辦插圖藝術展 濃縮30餘年社會變遷史

  中新網蘭州10月11日電 (記者 馮志軍)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中國期刊第一品牌的《讀者》雜誌10日在甘肅天水市舉辦「文心・繪事――《讀者》插圖藝術展」,旨在用熟悉的影像喚起民眾的文化記憶和成長記憶,呈現無數個人的閱讀成長史,以及濃縮社會的發展變遷史。

  由讀者出版集團與天水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本次插圖藝術展,講述了其創刊36年來,《讀者》雜誌插圖與文字、文學與美術之間的故事,集中展出了國內老一輩的著名畫家,以及當代著名漫畫家的493幅作品,數量眾多,規模龐大,是《讀者》插圖作品的領銜之作。

  「我們的記憶中不僅有如詩的文字,還有描摹詩意、勾勒時代風貌、刻畫人性的精美插圖。」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馬永強表示,此次插圖展系統展示36年來《讀者》雜誌的插圖藝術精品,用熟悉的影像喚起大家的文化和成長記憶。

圖為《讀者》宣傳海報。 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讀者》的36年,是無數個人的閱讀成長史,是社會的發展變遷史,也是一部濃縮的中國當代插圖藝術史。馬永強說,《讀者》雜誌的插圖藝術,既承繼了中國傳統繡像藝術之精髓,又與現代雜誌裝幀藝術一脈相承,是詩文與繪畫藝術對生活闡釋的約定,是文學與藝術之間的對話和默契。

  作為第二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子項目之一,此次插圖藝術展選擇了33位畫家的330幅傑作,精選了《讀者》雜誌歷年的封面作品163幅,共展出近500幅作品,概括了《讀者》雜誌36年的發展歷程,既追求現代感,又堅持以圖像承載歷史,從藝術的角度重新闡釋這本大眾熟悉的雜誌的內涵。

  天水市副市長張建傑說,這次插圖藝術展薈萃了《讀者》雜誌創刊36年來400餘幅插圖和封面精品,這無疑是讀者出版集團和第二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奉獻給天水人民的一份芳香四溢、魅力四射的文化大餐。

  張建傑表示,通過這些凝聚了《讀者》發展36年心血與汗水的作品,不僅可以回味、回視中國社會36年來發展變革的歷史,還可以喚起曾經有過的青春記憶,以及《讀者》雜誌陪伴我們度過的歲月。這是對中國雜誌插畫事業的一次喚醒,更是對中國插圖藝術事業的一次強有力推動。

圖為《讀者》宣傳海報。 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持續至10月20日的本次插圖藝術展布展形式新穎,獨創性地在展覽現場設置了二維碼,觀眾掃描後即可看到畫家對插圖的介紹和《讀者》編輯對圖文的講解,幫助讀者們在領略插畫藝術魅力的同時,更深入了解中國當代的插圖之美。(完)

相關焦點

  • 走,看插圖藝術展去 中國第二屆插圖藝術展在長開幕
    華聲在線3月2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左丹 通訊員 李蜜)3月23日,中國第二屆插圖藝術展在長沙美侖美術館開幕。這是插圖藝術從綜合性展覽中分離出來,進入全國最高級別的專項展覽行列後首次在湖南展出。
  • 葉淺予經典作品推薦,《茶館 葉淺予插圖本》最受讀者歡迎
    擅人物、花鳥、插圖、速寫等。曾為茅盾小說《子夜》、老舍劇本《茶館》等書插圖,出版個人畫集多種。 創作長篇漫畫《王先生》、《小陳留京外史》、組畫《天堂記》等,著有《畫餘記畫》和《十年惡夢錄》 。今天,小編為喜愛葉淺予的朋友精心挑選了TA的3部高分作品,來看看都是哪些呢?1.
  • 大樹根連根藝術手牽手——走進「亞洲文明聯展」系列藝術展
    本版上期報導了「亞洲文明聯展」系列藝術展之主展「大道融通——亞洲藝術作品展」,本期將和讀者一起繼續關注「亞洲文明聯展」系列藝術展的另外4項大展:「文明匠心—亞洲非遺大展」「亞洲數字藝術展」「甲骨文記憶展」和「曠世宏編 文獻大成——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文獻展」,共同欣賞這一曲曲美美與共的亞洲文明交響新樂章。
  • 30年高考作文變遷史:活脫脫一部中國人心靈變遷史
    縱觀三十年的高考作文題目的發展,活脫脫一部中國人的心靈變遷史。  七、八十年代:大夢初醒  剛剛恢復高考的年代。高考作文題目還帶有一些政治色彩,同時反映中國社會「大夢方醒」的狀態。
  • 中國第二屆插圖藝術展複評工作會在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舉辦
    2019年1月20日,「中國第二屆插圖藝術展」複評工作會在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舉辦。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南師範大學主辦,中國美協插圖裝幀藝委會、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承辦,湖南商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衡陽師範學院美術學院、湖南女子學院藝術設計系、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藝術學院、邵陽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協辦。
  • 秦安馮永強繪畫作品入選中國第二屆插圖藝術展
    1月20日,記者從中國美術家協會官方網站獲悉,中國第二屆插圖藝術展複評結果揭曉,秦安畫家馮永強榜上有名,他的繪畫作品《白鹿原》(組畫4幅)入選本次展覽。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南師範大學主辦,中國美協插圖裝幀藝委會、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承辦,湖南商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衡陽師範學院美術學院、湖南女子學院藝術設計系、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藝術學院、邵陽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協辦。
  • 瀋陽鐵路局啟動工業旅遊 領略百年鐵路變遷史
    瀋陽鐵路局啟動工業旅遊 領略百年鐵路變遷史 2017-10-06瀋陽鐵路陳列館各種型號機車車輛多達80餘臺,濃縮了中國百年鐵路變遷史。 沈殿成 攝  瀋陽東站建於1925年,是原「奉海站」舊址,作為中國人自建、自管鐵路——奉海鐵路(奉天古城至吉林海龍縣)的始發站而保存至今。新中國後,這三處著名鐵路建築的用途曾幾經改變。從2016年開始,進行了重新修繕,恢復了原有的格局和設計,使老建築煥發出新風採,具有了更大的文物和旅遊價值。
  • 童書的裝幀史:文本、插圖、立體書與童年的想像
    (前面提過,班傑明富蘭克林在少年時期曾見過一本「附有銅版插圖」的《天路歷程》,並對其大加讚揚。)約翰·洛克明確表示,帶插畫的教科書能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並將這條原則運用到了他的插圖版《伊索寓言》中。的確,對於許多現代讀者來說,「兒童文學」,尤其是「童書」,本身便意味著圖畫重於文字。童書的歷史,往往也被認為是插畫的歷史。
  • 上海變遷|陸家嘴:20餘年,他用鏡頭記錄金融城的誕生
    原標題:上海變遷|陸家嘴:20餘年,他用鏡頭記錄金融城的誕生  編者按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迎來了再一次的出發。  2019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70年來,上海的城市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澎湃新聞特此推出「上海變遷」系列報導,選取十處具有代表性的地標建築,以新舊照片為對比,帶領讀者了解地標故事,折射上海的時代變化,展望未來的無限美好。
  • 看當代藝術30年精品,「視覺力量」藝術展亮相寧波
    (「視覺力量」藝術展亮相國華金融中心) 「視覺力量」藝術展今天(15日)在寧波國華金融中心4樓開展,這是一場匯集了中國當代藝術30餘年代表性作品的展覽
  • 上海信託舉辦「爾冬強上海ArtDeco藝術展」
    中國證券網訊 日前,由上海信託主辦的「傳承優雅——爾冬強上海ArtDeco藝術展」在外灘111藝術空間推出。空間自成立以來,已經成功推出歐洲大師經典版畫原作展、2016吳大羽吳冠中藝術展,以及聯手羅中立、陳一鳴等知名藝術家共同舉辦了一批重磅展覽,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上世紀30年代,Art Deco建築風靡全球,上海也成為Art Deco建築聚集的城市之一。此次藝術展的合作對象爾冬強是中國最具獨立精神的自由攝影藝術家之一,以捕捉和記錄文化變遷而見長。
  • 推薦大家一套靠譜的歐洲史 | 安利
    比如,我們都知道英國的紡織業革命,讓英國經濟突飛猛進,一舉成為歐洲強國。但卻無法想像早期的棉紡廠是怎樣的險惡之地:「工人在棉絮和灰塵瀰漫的環境中長時間站立工作,耳邊是機器震耳欲聾的噪聲,因此多患有支氣管炎、消化不良、靜脈曲張、耳聾等問題……女工的頭髮或衣服可能會被夾在皮帶和轉軸之間,人被拽進去後圍著轉軸旋轉,直到慘死在機器下。……1840年僅半年內,各家棉紡廠就發生了1114起機器引起的工傷事故,外加907起其他事故,造成22人死亡,109人截肢。
  • 浙江人民出版社新書亮相上海書展 濃縮兩千年日本天皇史
    但很多中國人,甚至日本人對日本「天皇」都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以致不少中國讀者對天皇的印象常常定格於影視劇中提及的「天皇」形象。為了讓更多讀者能了解到歷史上眾多天皇的權力地位,在日本人眼中天皇形象發生過怎樣的變化,以及天皇的各種日常事務等關於天皇的問題,山東大學日本史研究專家胡煒權帶著他的新著《菊花王朝:兩千年日本天皇史》,來到了2020年上海書展的會場,和讀者朋友們一起交流關於「天皇」的方方面面。
  • 推薦:一部靠譜的歐洲史
    18世紀法國讀書沙龍的盛況,圖片來自網絡市面上歐洲史書那麼多,為什麼推薦這一套?簡單概括,「權威」、「系統」、「好讀」,是它最大的優點。但卻無法想像早期的棉紡廠是怎樣的險惡之地:「工人在棉絮和灰塵瀰漫的環境中長時間站立工作,耳邊是機器震耳欲聾的噪聲,因此多患有支氣管炎、消化不良、靜脈曲張、耳聾等問題……女工的頭髮或衣服可能會被夾在皮帶和轉軸之間,人被拽進去後圍著轉軸旋轉,直到慘死在機器下。……1840年僅半年內,各家棉紡廠就發生了1114起機器引起的工傷事故,外加907起其他事故,造成22人死亡,109人截肢。
  • 科技論文寫作中插圖的類型及使用
    科技論文是總結、歸納和公布科學研究成果的敘述性文件,是作者向社會和研究同行表達研究思想、交流學術觀點的一種重要形式。為了更直觀、簡明、清晰的敘述和表達作者的觀點,科技論文中常常需要使用到插圖。達晉編譯以下對科技論文中的類型及使用作簡要闡述。
  • 30年的茶館成網紅打卡地!濃縮市井生活,見證老舍《茶館》魅力!
    《茶館》是老舍先生在1956年創作的話劇,故事以「裕泰茶館」為為背景,通過50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給我們展現了「大茶館小社會」近半個世紀的時代變遷。通過時間的發展與變化,茶館串起了50年來的光怪陸離,50多個鮮活的人物,在一個小小茶館裡, 他們的生活變遷,芸芸眾生像揭示了中國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黑暗腐朽。如果說老舍先生的《茶館》是文學藝術的瑰寶,那麼,「交通茶館」就是藝術的人民,也是老舍《茶館》的真實寫照!
  • 153件書法 寫出一部濃縮的民國史
    有評價說,作品內容堪稱一部濃縮的民國史。隔年援閩粵軍受孫中山之命回師驅逐桂系軍閥,他為其募集了餉糈30萬元,因此獲一等獎章。此後他先後被聘為廣東省長公署高等顧問、中國銀行名譽顧問、財政部顧問、賑災特派員等職。 藏品堪稱「濃縮的民國史」 研讀153件作品後,記者發現,作品內容涉及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可為研究早期同盟會歷史的重要佐證,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
  • 讀者參與專家熱心推薦 30本課外書供中小學生選讀
    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李樵大學生記者李平)楚天都市報18日開通薦書熱線以來,三百餘位讀者推薦了80餘本課外書。昨日,經武大文學院博導樊星、省社科院研究員毛慶、何念龍、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蔣芳、江漢大學文藝生態研究所教授張日告等專家評定,最終確定了30本課外書,供中小學生選讀。
  • 《讀者》歷史展亮相惠州讀者文化園
    秋高氣爽,惠州讀者文化園迎來了一場文化盛宴,由《讀者》歷史展首次亮相惠州讀者文化園,為惠州的寒秋帶來了一絲文化暖流。近日,《讀者》歷史展開幕暨讀者書店籤約儀式在惠州讀者文化園舉行。
  • 廣州第一高樓東塔介紹 廣州第一高樓變遷史(組圖)
    廣州第一高樓東塔介紹 廣州第一高樓變遷史(組圖)  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CTF Finance Centre),規劃名稱為廣州東塔(Canton EastTower)。  廣州第一高樓變遷圖  西塔終於等到了它的到來,雖是姐妹塔卻有種織女等到牛郎的既視感!東塔來頭不小,塔高530米,共116層,比西塔高90米。一來就成廣州第一高樓!排名世界第六!  那麼,東塔有哪些之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