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患孤獨症她成了全職媽媽 想給孩子一張高低床

2020-12-13 東南網泉州頻道

張瓊梅對兒子的照顧無微不至,阿程說不出對媽媽的愛,但會冷不防吻她一下

夢想帳單

想有一張高低床

給孩子一個獨立空間

許願人:母親張瓊梅

微心願:送兒子、女兒一張高低床

東南網5月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彭思思 黃謹 文/圖)40歲的張瓊梅,內心柔軟,卻有力量。

她膝下一兒一女,本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可是,兒子阿程3歲多時,被診斷為「孤獨症」,用張瓊梅的話說,她的心,「就像在油鍋裡煎過一遍,再撈出來」。

張瓊梅沒放棄,7年的磨礪,讓她變得更堅強。

兒患孤獨症,她的心像在油鍋裡煎過一遍

患孤獨症的孩子,又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孤獨,困在自己的星球。每一個「星星孩子」的媽媽,都有著驚人的耐心和毅力。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鐘,她會和怎樣的惡作劇接招。

阿程會突然點燃小紙片,讓火苗在手裡亂躥;也會到衛生間打開水龍頭,讓房子「水漫金山」……張瓊梅一遍遍勸導,眼神裡卻沒有絲毫責怪,「聽媽媽的話,好不好?」

阿程似乎能領會媽媽的意思,會煞有介事地應一句:「好!」

自打兒子被診出「孤獨症」,張瓊梅就成了全職媽媽。每天,她都拉著兒子,「阿程我們寫字吧!」「畫畫好不好?」「阿程要聽話……」張瓊梅笑著說,發現自己當了媽之後變嘮叨了。

患有「孤獨症」的孩子沒法表達,其實是想用偏激的方式讓媽媽注意自己。張瓊梅說,每天要面對那麼多瑣事,她也不知道自己會這麼有耐心,遇上了就要面對。

前天,爸爸帶阿程出去玩,接電話的工夫,阿程跑到蛋糕店把別人的蛋糕弄壞了。她去買單時,店家責怪阿程:「這麼大了還不懂事。」張瓊梅趕忙賠了不是,可心裡難受的是,路人常向阿程投來異樣的目光。

如此種種,曾經讓她無法釋懷,拉著阿程經過泉州大橋時,好幾次,都有跳下去的衝動。

租房太擁擠,想給孩子買張高低床

但是,在生活的瑣碎中,張瓊梅找到了發洩的方法——看勵志書、晨跑、跳繩,或者和兒子玩籃球。這7年,她變得堅強。

每天圍著兒子打轉,張瓊梅也常感到愧疚,沒時間照顧女兒和丈夫。讀小學六年級的女兒,早早地就學會照顧自己。兒子沒法上小學,就讀開智學校,偶爾要到廣州進行康復訓練,或者上心理輔導課。

女兒乖巧懂事,放學回家會倒水給爸爸和弟弟泡腳,也會和媽媽一起幫助弟弟康復。有一回,女兒上學被麵包車撞倒,飛出5米遠。張瓊梅和丈夫嚇壞了,為了避免類似情況,他們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狹窄的兩居室,女兒一間,睡在破舊的鐵床上。

張瓊梅想,如果有一張高低床就好了,姐弟倆可以有一個獨立的空間,一起學習。

如今,這一家四口租住在晉江池店,只靠丈夫一人養家。張瓊梅是雲南人,老公是龍巖人,來泉州10多年了。這期間,張瓊梅做過銷售工作,丈夫在一家公司上班,每月收入4000多元,一天得做兩份工,才能勉強貼補家用。

這個壯實的大漢累了,去年,他得了膽結石,張瓊梅心疼丈夫,也琢磨著找一份工作。

張瓊梅也有創業的想法。她有帶孩子的經驗,想過開一家託兒所,她能把阿程帶得這麼好,辦託兒所一定沒問題。如果有機會,她很想試一試。

相關焦點

  • 海都特別策劃「母親的夢想帳單」 幫貧困媽媽圓夢
    張瓊梅對兒子的照顧無微不至,阿程說不出對媽媽的愛,但會冷不防吻她一下  夢想帳單  想有一張高低床  給孩子一個獨立空間  許願人:母親張瓊梅  微心願:送兒子、女兒一張高低床  40歲的張瓊梅,內心柔軟,卻有力量。
  • 孤獨症孩子可能並不是對痛苦不敏感,而是對痛苦太敏感了
    有一天這個媽媽忽然想起來,就問她的孩子說,你知道什麼是「normal」(正常)嗎?這個孩子說,我知道的,「正常」就是洗衣機左起的第二個按鈕。 我們接觸了幾百個孤獨症孩子還有家庭。我今天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課題組在這方面的工作。 開始之前,我想先問一下在座的朋友們,有多少人真的接觸過孤獨症的孩子呢?可能接觸過孤獨症孩子的人還特別少,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對孤獨症的了解是從影視作品中來的。
  • 等孩子上幼兒園了,我就去上班,全職媽媽被現實打臉:是我想太多
    全職媽媽的苦與累,心酸與無奈,我想只有同為全職媽媽的女人能懂。 因此不少全職媽媽內心還是有一個單純的想法,就是在孩子大點了之後,就重回職場重新工作。而認為這個絕佳的時間點,則是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
  • 辭職在家帶孩子,到底對不對?先想清楚這3點再做「全職媽媽」
    我家雙胞胎快2歲時,我選擇了辭職,開始在家帶孩子。我覺得對辛勞帶人的長輩來說是對的,對我們家庭的和諧穩定是對的,對我自己的重新規劃發展也是對的。而你們,是否甘於辭職在家帶孩子,也得考慮如下三個方面:家庭經濟因素、媽媽是否喜愛全職主婦這個角色、全職媽媽如何提升自我價值。
  • 「我老婆做全職媽媽四年了」,一位奶爸的真實體會
    婆媳也會有矛盾,雖然我媽大方向深明事理,但是人過60,偶爾也想婆婆一把,每次我都是帶頭拒絕,偶爾婆媳有摩擦我也會站在媳婦兒這一邊,然後私下去哄老太太。 畢竟經過4年的洗禮,我知道戰壕裡只有我老婆一個人,傷了戰友的心,以後不好互相信任。
  • 木工打組合式高低床,單人床雙人床隨意切換,2個孩子從小睡到大
    其實根本不需要糾結,我家請木工打個組裝式高低床,上下鋪,單人床和雙人床3種隨意切換,高低床能隨時改成2m寬的雙人床,一張床能從小睡到大,家有二胎照樣能用!這種高低床之前在綜藝節目《夢想改造家》其中一期中就出現過:它最大的優勢就一張床同時擁有3種模式,小的時候時睡高低床,長大了也不用丟,直接將上下鋪分開拼接成落地式雙人床,要是二胎家庭,可以拆成兩張單人床,一人一張,互不幹擾。
  • 渣老公背叛出軌,小三兒蹬鼻子上臉,看全職媽媽的反擊戰
    01一張照片破碎了我的心「叮叮叮……」於小雅正坐在沙發上給女兒餵奶,手機發出了收到微信的聲音。她一手抱著女兒,一手拿著奶瓶靠到手機前,點開一看,頓時火冒三丈。「啪!——」於小雅抱著孩子的手抖了一下,滿滿一瓶奶重重摔在地上,乳白的奶水混合著碎玻璃灑了一地,好像於小雅的心一樣,碎得稀裡譁啦。
  • 25歲少婦患巨乳症 雙乳重30多斤無力行走臥病在床
    原標題:25歲少婦患巨乳症 雙乳重30多斤無力行走臥病在床   中新網婁底7月15日電(向國蓉 趙檢群)近日,湖南婁底市僑聯主席向國蓉冒著酷暑,在漣源市僑聯主席易龍等陪同下,來到漣源市楓坪鎮楓樹村,看望慰問因患巨乳症臥病在床的石橋組女村民張敏。  現年25歲的張敏,是一位漂亮少婦,6年前患甲亢,並患有心臟病。
  • 全職媽媽看過來,《紫陽花日記》告訴你,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當她進入中年,丈夫事業有成,孩子乖巧可愛,這在外人看來是非常幸福和美的。可惜這樣平靜的生活下,往往暗藏玄機,《紫陽花日記》就是講述這樣的故事。川島省吾是一家私人醫院的院長。人到中年,一切都在掌握,他與妻子之間的激情消退,開始在外面尋找刺激。可是有一天,省吾無意中發現了妻子志麻子的日記,她居然對自己的出軌了如指掌。被嚇出一身冷汗的他既不想離婚,又不願意和情人分手。
  • 你這麼不爽,孩子怎麼可能開心?三年全職媽媽教你如何找樂子
    最近在群裡遇到了一位非常不開心的「全職媽媽」,她向我傾訴了老半天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比如永遠也忙不完的家務,總是很晚回家的老公,家人的不理解等等。我問她:「那你能不能讓家人幫忙,給自己放個假呢?」想要寶寶快樂聰明,媽媽開心很重要有位朋友在產後有很嚴重的抑鬱情緒,我們閨蜜們去探望她時,看到她一個人坐在臥室裡,抱著孩子抹眼淚。見到我們就一直說:「我是個失敗的媽媽,沒有照顧好寶寶。」然而,寶寶在一旁咿咿呀呀的說話,她卻不做回應。
  • 艱難的抉擇:全職VS職場媽媽
    ,這次端午節放假回家,寶寶生病了,後來我的母親告訴我孩子已經有兩次熱性驚厥的病史了, 突然很想辭職回家帶寶寶。首先要對自己的家庭作出一些評估,看看對於自己的家庭來說:什麼最適合自己和孩子?切忌跟風。更不要因為自己的朋友做了全職媽媽而盲目辭職做全職媽媽。如果自己的配偶工資不低,待遇比較好,在經濟上沒有負擔,而自己又喜歡多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那麼全職媽媽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美國做全職媽媽的女性比國內多。
  • 全職媽媽這種生物悲催在哪兒?
    昨天晚上看到一封郵件,主題是全職媽媽,很長的一篇文,所以我就不複製上來了,但內容簡單,可以簡述為一句話:「為什麼全職媽媽這麼辛苦,但這個世界仍與她為敵?」這樣說似乎有點怨恨,我翻譯下,為什麼沒有人懂全職媽媽的辛苦?我姐當過一段時間全職媽媽,所以我很清楚並且感同身受地意識到全職媽媽有多累。
  • 日本的全職媽媽,和中國的全職媽媽差別有多大?看看日常就懂了
    父母嘗過了各種苦,就想要孩子能夠有幸福的生活,所以才努力的供孩子讀書,想讓孩子以後能夠出人頭地。 但是,生兒育女是我們女性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也是我們人生路上的一個裡程碑,如果沒有經歷過的人生必定是抱有遺憾的。
  • 大連兩家餐廳掛牌關愛孤獨症兒童主題餐廳
    時隔一年,同樣是在今年12月3日第25個國際助殘日當天,又有兩家位於大連市甘井區華南廣場億合城購物中心和周水子街道的酒店同時高舉「愛心你我他「酒店大旗,與「大連愛心你我他」愛心志願者團隊一起,向孤獨症患者伸出了援助之手。
  • 孤獨症科普:2-10歲的高功能孤獨症與阿斯伯格孩子,發育特點有哪些...
    按照DSM-5的診斷標準,高功能孤獨症和阿斯伯格都被放在輕度孤獨症譜系障礙裡面。 二者智力、語言基本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相對於中重度譜系孩子,他們的社會適應性更強,在正確的教育下可以最大限度融入主流學校和主流社會。
  • 世界孤獨症關注日:北大六院賈美香醫生等10位專家「硬核」支援孤獨...
    如家長發現孩子表現出孤獨症症狀,應重視遺傳代謝病的診斷與營養代謝問題,及早就醫,緩解症狀。同時,楊教授也提及,遺傳代謝病和營養代謝的患病率較低,並非每個孤獨症孩子都存在這類問題,家長應理性面對。如確實存在這方面的疾病,診斷後可通過飲食或營養幹預有效治療,但對於孤獨症兒童的康復關鍵還是應該做到正確診斷,精準治療,辯證施治,及時幹預!
  • 白百合《聽見她說》:一個全職媽媽的內心獨白
    就這樣,日復一日,直到她做了一個夢。這個夢裡,她躺在一個坑裡,坑上方是熟悉的燈和天花板。原來自己天天睡的床是墳墓,埋土的人正是她自己。夢醒後,她驚慌失措,卻發現自己被關在了陽臺,就像夢中的自己,同樣被無趣的生活囚禁。
  • 全職媽媽應該有工資嗎?看看這三位媽媽怎麼說
    她認為,把全職媽媽作為職業看待是錯誤的,這是一種個人和家庭共同作出的選擇。她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之中,孩子也確實沒有假手於人,都是她一步步摸索、學習,並且會記錄孩子的成長變化,自己再反覆復盤,根據變化來給孩子制定相應的成長計劃。這個過程中,她也會和老公反覆交流,包括家庭開支,她也會詳細記錄,所以老公對她的安排幾乎沒有異議。
  • 全職媽媽為女兒縫製手工帽發現商機 一年賣3萬頂
    或許你不知道,這帽子最早是渝中區大黃路一個80後媽媽親手做給女兒戴的。如今,這種風格已成為一種時尚———在時代天街、大融城裡,都有「蛻變記」這個牌子的手工帽子賣。  今年33歲的傅曉曼,家住大黃路奧園康城。如今,這位80後全職媽媽成了「蛻變記」手工品牌的創始人。她的女兒,也成了該小區的達人。
  • 向上向善 青春力量|溫州市星海孤獨症公益中心創始人駱美辰:讓每一...
    18歲那年,駱美辰第一次直面孤獨症兒童及家庭。當時,剛剛進入溫州醫科大學讀大一的她,在一次由某孤獨症培訓機構在學校開設的講座上接觸到「孤獨症」概念。之後,她申請去該機構進行一天的志願服務,希望能夠進一步了解這個群體。這一天,她真正知道了什麼是孤獨症,以及孤獨症家庭面臨的困難。「班裡孩子年齡大概在2歲到7歲之間,每個孩子都有一位家長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