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梅對兒子的照顧無微不至,阿程說不出對媽媽的愛,但會冷不防吻她一下
夢想帳單
想有一張高低床
給孩子一個獨立空間
許願人:母親張瓊梅
微心願:送兒子、女兒一張高低床
東南網5月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彭思思 黃謹 文/圖)40歲的張瓊梅,內心柔軟,卻有力量。
她膝下一兒一女,本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可是,兒子阿程3歲多時,被診斷為「孤獨症」,用張瓊梅的話說,她的心,「就像在油鍋裡煎過一遍,再撈出來」。
張瓊梅沒放棄,7年的磨礪,讓她變得更堅強。
兒患孤獨症,她的心像在油鍋裡煎過一遍
患孤獨症的孩子,又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孤獨,困在自己的星球。每一個「星星孩子」的媽媽,都有著驚人的耐心和毅力。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鐘,她會和怎樣的惡作劇接招。
阿程會突然點燃小紙片,讓火苗在手裡亂躥;也會到衛生間打開水龍頭,讓房子「水漫金山」……張瓊梅一遍遍勸導,眼神裡卻沒有絲毫責怪,「聽媽媽的話,好不好?」
阿程似乎能領會媽媽的意思,會煞有介事地應一句:「好!」
自打兒子被診出「孤獨症」,張瓊梅就成了全職媽媽。每天,她都拉著兒子,「阿程我們寫字吧!」「畫畫好不好?」「阿程要聽話……」張瓊梅笑著說,發現自己當了媽之後變嘮叨了。
患有「孤獨症」的孩子沒法表達,其實是想用偏激的方式讓媽媽注意自己。張瓊梅說,每天要面對那麼多瑣事,她也不知道自己會這麼有耐心,遇上了就要面對。
前天,爸爸帶阿程出去玩,接電話的工夫,阿程跑到蛋糕店把別人的蛋糕弄壞了。她去買單時,店家責怪阿程:「這麼大了還不懂事。」張瓊梅趕忙賠了不是,可心裡難受的是,路人常向阿程投來異樣的目光。
如此種種,曾經讓她無法釋懷,拉著阿程經過泉州大橋時,好幾次,都有跳下去的衝動。
租房太擁擠,想給孩子買張高低床
但是,在生活的瑣碎中,張瓊梅找到了發洩的方法——看勵志書、晨跑、跳繩,或者和兒子玩籃球。這7年,她變得堅強。
每天圍著兒子打轉,張瓊梅也常感到愧疚,沒時間照顧女兒和丈夫。讀小學六年級的女兒,早早地就學會照顧自己。兒子沒法上小學,就讀開智學校,偶爾要到廣州進行康復訓練,或者上心理輔導課。
女兒乖巧懂事,放學回家會倒水給爸爸和弟弟泡腳,也會和媽媽一起幫助弟弟康復。有一回,女兒上學被麵包車撞倒,飛出5米遠。張瓊梅和丈夫嚇壞了,為了避免類似情況,他們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狹窄的兩居室,女兒一間,睡在破舊的鐵床上。
張瓊梅想,如果有一張高低床就好了,姐弟倆可以有一個獨立的空間,一起學習。
如今,這一家四口租住在晉江池店,只靠丈夫一人養家。張瓊梅是雲南人,老公是龍巖人,來泉州10多年了。這期間,張瓊梅做過銷售工作,丈夫在一家公司上班,每月收入4000多元,一天得做兩份工,才能勉強貼補家用。
這個壯實的大漢累了,去年,他得了膽結石,張瓊梅心疼丈夫,也琢磨著找一份工作。
張瓊梅也有創業的想法。她有帶孩子的經驗,想過開一家託兒所,她能把阿程帶得這麼好,辦託兒所一定沒問題。如果有機會,她很想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