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是古代的「男人節」,古人很重視!

2020-12-24 陳冠任

每年有三八婦女節,許多人抱怨沒有男人節。

其實,在正月過年時就有一個男人節。

這一日就是正月初十日。

不過,這是古時的一個習俗,並且名稱也不叫男人節,而是叫「開燈」。

何謂「開燈」?所謂「開燈」,就是凡生了男孩的人家,正月初十這一天要製作彩燈進行慶祝,以祝福男孩順利長大成人,成年男子身體健康,事業順利。

此風在廣東陽江一帶尤其流行。

到了初十日「開燈」,具體分三步走,有許多講究。

第一步,男孩的父親要自制或買一盞秀麗的八角紙燈,燈的每一面畫上一個吉祥的故事圖,如「天仙送子」,「八仙祝壽」、「狀元及第」,等等。

第二步,初十這天要把這盞燈掛到合適的地方。

首先,燈要懸掛在宗祠或廟堂裡,即請祖先的在天之靈認識他的後代,並予以保佑。

接著,在自家的大門口要掛一盞蓮花燈。

再次,還要在灶君、井神、床頭神以及街頭巷尾的土地廟前掛上一盞小燈。此舉也是請所有的神都關照一下自己的孩子和男人。第三步,大燈小盞都掛好之後,家長得用三牲果酒祭祀祖先和神明。

第四步,祀禱完畢,家長再用一小刀將八角燈的一面割下來——「開燈」。

至此,儀式才算結束。

開燈儀式之後,開燈人家還要設宴請客,俗稱為「請燈酒」。

客人們赴宴時要帶一些禮物,如金銀打制的「長命鎖」、白糖、柿餅等。

「長命鎖」意味著祝賀孩子長命百歲。

白糖意味著男子這一年過上甜蜜的生活。

柿餅則意味著祝男人們事事平安如意。

因為男丁是一家的主要勞動力,古代正月初十的「開燈」,家家戶戶都很重視,十分隆重。

相關焦點

  • 初十是什麼日子?農曆正月初十有哪些傳說 正月初十是什麼節
    農曆正月初十日,漢族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稱為石頭節,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則會傷了莊稼。這一天還忌開山打石和以石蓋屋,並有向石頭焚香祭拜、午間供奉烙餅的習俗。還有的地方流行抬石頭神的習俗:初九夜裡,將一個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石頭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輪流抬著瓦罐奔走。
  • 正月初十有哪些民間習俗?
    春節的節日很多,正月初十也不例外,是什麼節日呢?地日。地日,是我們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傳說正月初十是石頭神的生日,也叫「石頭節」、「石磨日」、「石不動」等等。為什麼初十是石頭的生日?大概是因「十」與「石」諧音的緣故吧,這個具體原因誰也無法考證了。為什麼在「地日」不給土地過生日,卻給石頭過生日呢?這應該和原始人類對大山與石頭的崇拜有關。
  • 正月初十,是石頭節,看看有哪些傳統習俗
    初十,是十全十美。那初十是什麼日子呢?我是養花綠植,一起來看看吧,到底有哪些傳統習俗。1、地日大家都知道,從大年初一以來,天天都有值得慶賀的日子。我們知道,剛剛過去的大年初九是天日。俗話說得好,說:「沒有天,哪有地」。天是世間萬物的主宰,有了天,長會有地。自從正月初九有了天日,到了正月初十,自然也就孕育了地日。
  • 正月初十習俗——石磨日
    過去,在珠村,村裡人家若有男嬰降生,等到正月初十,便要有家人同去社稷壇上掛上花燈。有心的長輩,還會特意在花燈上寫上新丁的名字。這樣的做法,在當時可是關乎傳代的大事情,村裡負責記錄族譜的長者會記錄下新丁的名字,從此便算在氏族中有了名分。正月初九的晚上,村內新得男丁的家庭便會提前準備好花燈,待到十二點一過,便爭先恐後將花燈掛起來。
  • 十月初十·古代豐收節
    十月初十·古代豐收節 每年的農曆十月初十, 此時田裡的莊稼早已收穫歸倉, 而十月初十在古人眼裡,
  • 賓陽炮龍節正月初十歡樂開啟 活動從2月25日至26日-廣西新聞網
    賓陽縣2018年炮龍節百龍舞賓州活動安排表  南寧晚報訊(記者 韋東 通訊員 袁福賓)昨日,記者從賓陽縣委宣傳部獲悉,一年一度的賓陽炮龍節今年將繼續舉辦,活動時間從2月25日(農曆正月初十  今年炮龍節活動內容主要有百龍舞賓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炮龍開幕式晚會、項目投資推介會、電商年貨節、體育廟會、「文化賓陽·休閒農旅」活動等,將給群眾帶來一個豐富多彩、歡樂祥和的新年。  2月25日(正月初十)開展非遺展演活動。
  • 正月初十為石頭神生日,盤點我國各地風俗
    正月初十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 俗稱石頭節。民間認為這天石頭神生日。相對正月初九的天日,初十為地日,即地的生日。老百姓把天與地比作爹與娘。民間新年十日歌裡唱初十日:「有天還有地,比做爺娘不多異。人生忠孝與節義,地維賴以立,作事須求腳腳踏實地。」我國民俗專家吳炳安教授認為,石頭節是從巖石崇拜、石器崇拜到石神崇拜的祭日。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民間認為驚動了這些石頭神靈就會損傷了莊稼或糧食。這一天還忌諱開山打石和蓋石屋,並有向石頭焚香祭拜、午間向石神供奉烙餅的習俗。
  • 正月初五到初十機票大多為全價
    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陳軍)記者昨從武漢各大航空公司獲悉,今年春運機票的預訂高峰相比往年提早了一個月左右,年前武漢飛三亞、哈爾濱等地機票價格較高,年後正月初五到正月初十,武漢到北上廣等大多數方向,機票多為全價,基本沒有折扣。     天河機場售票處介紹,許多旅客一旦搶不到火車票,立馬就轉頭選擇飛機票。
  • 知道今年的正月初十是什麼日子嗎?情人節還有老鼠嫁女的好日子
    2019年的正月初十註定不會是平凡的一天,因為石頭神的生日、西方的情人節、東方的老鼠嫁女都是在同一天。正月初十正月裡的每一天幾乎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殊意義,正月初十也不例外。正月初十的這一天跟石頭有關的所有東西是不允許搬動的,石碾、石磨、石臼等這些石頭做的農具在這一天地位是很高的,如果不尊重來年就會收成不好。因為石頭是大地的象徵,這一天也有地生日的這種說法。很多地方還會拿出五穀雜糧來祭祀大地!
  • 正月初十別忘了,初九拜天神初十要拜誰?
    昨天是大年初九和您介紹了初九拜天公,那麼今天初十了天完了自然是要拜一拜地了。漢朝時期的東方朔寫有《佔書》,其中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九日為天,十日為地。」
  • 民俗專家:正月初七「人的生日」 源於女媧創世神話
    新華社天津2月10日電(記者周潤健)11日,正月初七。民俗專家表示,這一天是「人勝節」,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人的生日,也稱人日、人慶、七元等。天津市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人勝節」來源於中國的創世神話。因此,古人將農曆正月初一視為雞的生日,初二是狗的生日,以此順序,初七是人的生日。後來,在民間還出現補充說法,初八為穀日,初九為天日,初十為地日。人日這一天的民俗活動較早出現在古人的佔卜生活中。
  • 初十是什麼日子?正月初十有哪些傳說?老鼠嫁女的故事介紹
    初十是什麼日子?正月初十有哪些傳說?老鼠嫁女的故事介紹  農曆正月初十,稱為石頭節,為石頭神生日,又稱「石磨日」、「十子日」等。在這一天,民間傳統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  大年初十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此日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
  • 農曆中國|十月初十 · 古代豐收節
    每年的農曆十月初十,此時田裡的莊稼早已收穫歸倉,而十月初十在古人眼裡,是一個 「十全十美」 的吉日,因此在中國古代,這一天便是漢族及許多少數民族,
  • 越南同登廟會,每年正月初十很多中國人去還願!
    友誼關出去幾公裡就是越南同登,每年正月初十,憑祥友誼關出境都是爆滿!出入境都是排長龍隊伍,他們都是同一個目的地,參加同登廟會上香。中越邊境山水相連,對神明信仰差不多,這個廟為什麼國人那麼喜歡去拜,是因為靈驗,回來都心想事成,第二年又去還願。一來二去,人就多了。
  • 正月不剪髮:「正月剪髮死舅舅」到底是誰規定的?有科學依據嗎?
    由此看來,這正月剪髮死舅舅可不是空穴來風,依然記得小時候常常調皮不理髮,等到過年的時候專門給舅舅要紅包,如果不給紅包就去理髮去。很多當舅舅的就莫名躺槍。那麼在古代,為什麼古人會說正月剪髮死舅舅呢?難道真有實例?
  • 正月初十稱石頭生日,過去民間都有哪些習俗呢?
    那么正月初十是什麼節日呢?是「地日」因此又要給大地過生日。地日,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傳說農曆正月初十是石頭神生日,在民間稱石頭日,石礳日、十子日、石不動等。為什麼會叫地日呢?因為初九是天公生日,天和地是不有分開的,正所謂有天有地,有地的地方就會有石頭,石頭是有靈氣的,它代表堅韌,沉穩、尊貴、高尚、代表著聖潔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秀品行。
  • 正月初七「人日節」有哪些習俗?「七日貼人於帳」的習俗源於何時
    正月初七「人日節」有哪些習俗?「七日貼人於帳」的習俗源於何時正月初七一到傳統春節也就過了一大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已經沒有任何習俗可以遵循。相信很多生活在北方的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都聽過「人日節」。在這一天家長會給小孩子們擀麵條,希望孩子們吃過麵條之後,能夠好運連連、長命百歲。
  • 春節文化:記住這個規律,就記住了正月初一到初十的節日點
    年到正月初十,基本上就達到了尾聲,從大年初一到初十,在傳統文化中,每天都是一個「節日」,並且有相對應事物,比如大家熟悉的「初七人日」。鑑於現在的人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越來越淡薄,為了更好的讓人們了解這些節日時間點和對應的祭祀事物,這裡簡單梳理了一下,找到了這樣的規律。
  • 古人為什麼把正月初一定為春節,有什麼說法?
    春節是我國民俗中最盛大的一個節日,全國人民以及海外華人,從年三十到正月期間,都在一種歡樂祥和的氣氛下度過。問題來了,古人為何把春節定在正月初一呢?要了解這個問題,就要了解春節是怎樣產生的?古代春節的出現和古人祭祀有關。古人為了感恩祖先和上天的保佑,一般在豐收之後和年終歲尾舉行祭祀活動。在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古人發明了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環相配記載日期,這就出現了十二月份。
  • 古代的元旦是哪一天:農曆正月初一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是王力教授主持並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已經出版五十餘年,經過了四次重要修訂。全書分禮俗、宗法、飲食、衣飾等14個方面。翻書黨經授權刊登其中「曆法」一章「附帶」所談一些古代節日的文字。在古代,「元旦」原來是指農曆正月初一,也就是現在的春節。不管是哪天,平安是福,翻書黨祝大家一年都順利、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