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慶:北碚金剛碑下周啟動修繕,16位畫家記錄傳統巴渝建築

2020-12-16 慢新聞

「一條石板路,千年金剛碑。」

一條石板路,千年金剛碑。

曾經繁榮一時,如今卻與外界隔絕。除攝影愛好者和個別劇組前來取景,更多的人不知道它的存在,沒有人打擾的金剛碑獨自古樸著,但金剛碑的孤獨即將變成過去。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性修復工作,已被北碚區列為今年重點工程。

兩年後原真呈現,這裡將成金剛碑文旅圈

今(20)日,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慶典——東方藝術復興金剛碑創作展,在金剛碑古村落正式揭開帷幕。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馬剛、夏德武、顏新元、夏鵬程、徐驥、陳曄等16位當代著名畫家將在金剛碑進行寫生創作, 以藝術家獨有的視角來表達記錄最後的金剛碑。

據了解,藝術家們寫生創作結束後,本月25日,金剛碑將正式啟動修繕,兩年後將原真呈現。

藏於山,隱於林

「小橋、流水、人家」的古詩意境

金剛碑坐落於重慶市北碚區北溫泉鎮的縉雲山下嘉陵江畔。走進村落,青石板路上布滿青苔,小路兩旁,古樹參天,頗有年代的瓦房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置身其中,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古詩意境。

如今的金剛碑靜謐無比

「金剛碑的得名,源於佛祖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迦葉尊者到縉雲山建寺之時,有金剛力士前來助力,曾遺漏了塊巨石在此,當地人俗稱為『立石子』。那巨石有七米多高,二米多厚,狀似一碑,直深入嘉陵江。唐人曾題刻『金剛』二字。」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袁東山告訴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這個從清乾隆年間興起的古村落,因轉運煤炭而興起,是巴渝碼頭古村的典型代表,反映了重慶濃鬱的地方文化特色。

金剛碑一角,這些房屋見證當初的繁華

據了解,金剛碑原是古渝州最偏遠的山村,早在清朝康熙年間,縉雲山南坡的小煤窯星羅棋布,煤炭業日益興旺,煤炭必經過金剛碑嘉陵江出口,運銷外地,於是形成產煤、運煤、銷煤的水陸碼頭和中轉站。

興盛於康熙年間

抗戰時期這裡曾大腕雲集

劉家大院建於清末民初,現狀及修繕效果

金剛碑古鎮因產煤業的興起,帶動了整個古鎮所有行業的發展。到清同治年間,鎮上各個行業興旺繁盛,成立了以煤、鹽、船、馱、牛、馬為首的行業幫會「七幫會」,金剛碑也成為了水陸交匯的碼頭。各種商號、客棧、茶樓林立,沿村河兩岸有商店、貨棧千餘家,煤窯沿山排開,挑夫摩肩接踵,呈現出一派興盛景象。

楊家大院,磚木結構三合院,瓦房頂上長滿青苔

楊家大院修繕效果圖

至今,在金剛碑還能見到崖壁上鑿出的孔洞。「這是當年碼頭文化的見證,那裡的觀音閣保佑行船平安。」袁東山介紹,後來到了民國時期,金剛碑已經形成了姚家院子、熊家院子、鄭家院子幾家較大的民居建築群。

崖壁觀音閣至今保存完好

20日,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走進金剛碑,村頭古樹下,楊家大院映入眼前,磚木結構三合院,內凹式設計,小巧精緻。

何家大院,是民國時期較大的富商家族建築群,從遺留下來的殘破建築不難看出當年的繁華。

何家大院修繕效果圖

「從文化底蘊來看,金剛碑曾經大家雲集。」袁東山稱,抗戰時期,一大批著名經濟實業家、史學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寓居金剛碑。

這些人中,有書法家謝無量,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翁文灝,大學者孫伏園、陳子展、吳宓等眾多文化名人,教育家梁漱溟在金剛碑興辦了「勉仁書院」。

正中書局,民國時期全國六大書局之一,著名散文家廖崇群在這裡寫成了三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散文集,修繕效果圖。

25日正式啟動修繕

兩年後這裡將原真呈現

「建設單位將以尊重歷史的情懷,秉持保護與利用合理平衡的原則。」重慶市規劃院歷史名城所副所長方錢江,透露了金剛碑古村落的修繕方案。

滑翔機修造所,抗戰時期重慶作為戰時陪都,為加強空軍建設,滑翔機運動作為抗日救亡的軍事體育項目被廣泛推行,金剛碑滑翔機修造所應運而生。

滑翔機修造所修繕效果圖

他介紹,這裡將保護堡坎、陡坡和溪流河灘、古樹名木、景觀樹等歷史環境要素;保護老街「人」字形的主街及其支巷共同構成的樹枝狀傳統街巷體系。「完整的清代和陪都時期的重慶將在這裡重現,時間將在這裡被收藏。」方錢江說,如文物建築金剛大廟,通過考古挖掘和史料印證,明確為清代財神廟,也是七幫會的會所,形態兼具寺廟及戲臺的風貌特徵。又如觀音閣,通過考古印證,明確其具體位置及形制,同時發現不同歷史時期的建設形態,便採用尊重歷史的復建措施,讓其呈現出具有歷史連續性的獨特風貌。

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現狀圖),抗戰時期,隸屬於中統的原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局長吳大鈞在此辦公

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修繕效果圖

陪都時期,國立國術體育師範專科學校遷入這裡辦公,後改為金剛碑儀表廠

國立國術體育師範專科學校修繕效果圖

據了解,2015年,《重慶市主城區傳統風貌保護與利用規劃》,明確將金剛碑確定為28個傳統風貌區之一,屬傳統巴渝風貌區,目前擬定建設計劃的包括核心區、建設控制區、風貌協調區內的勉仁地塊。其中核心區計劃2018年開工,2019年完成;建控區及勉仁地塊計劃2020年完成建設。

金剛碑項目運營負責人鄧松表示,未來金剛碑將秉承「文化復興、生態涵養、形態原真、產業導入、住民保育、永續觀光」的發展理念,把容積率主動從0.6調到0.4,取消住宅用地,全部變成文旅用地,導入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民宿酒店、溫泉養生、遊船觀光等業態,業主方70%永久持有。此外,金剛碑還將恢復勉仁書院,培育藝術研學基地、文創孵化等產業,聚集上千民營、文創文化企業,形成民營經濟產業高地,達到生態、形態、文態、業態和諧統一。

藝術家記錄最後金剛碑

納入金剛碑美術館永久藏品

央美藝術家寫生,記錄最後的金剛碑

金剛碑,歷來是各大藝術院校的寫生地。

2018年是中央美院建校100周年,本次金剛碑創作展作為百年央美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了包括中央美院重大題材主任、教授馬剛,中央美院造型學院副書記陳曄,中央美院碩導教授、中國陳設藝術專業委副主任夏德武,以及徐悲鴻紀念館典藏部主任徐驥先生等16位央美體系的畫家參與。金剛大廟、滑翔機建造所、國民統計局……一棟棟極具特色的傳統巴渝建築在藝術家們的筆下躍然紙上。

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了解到,此次藝術家們的創作作品,將成為金剛碑美術館的永久藏品,供遊客們欣賞。「百年之後,遊客走在金剛碑石板路上,周圍古樹參天,河溝內流水潺潺,眼前的一切都跟藝術家們記錄的金剛碑別無二致。」北碚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裡還將打造金剛碑美術館。

據了解,未來的金剛碑美術館將致力於專業的藝術展覽、研究、收藏以及公共文化教育的傳播,以期以全球性的視野呈現視覺藝術的多元性和新鮮活力。

此外,金剛碑美術館將打破藝術場館與文旅休閒之間的壁壘,設學術報告廳、閱覽室及多功能廳,並配合此空間定位策劃一系列針對遊客、學者的藝術講座和公共教育活動,為文旅休閒歷史文化街區增加新的可能性與生命力。

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周小平 文圖

相關焦點

  • 老重慶:北碚金剛碑修繕 修舊如舊,石板的青苔保留 還建輪渡索道
    「一條石板路,千年金剛碑。」小橋、流水、人家,古樹參天,這是位於北碚嘉陵江邊的金剛碑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不少重慶人的成長記憶。上個月,金剛碑核心區的修繕工作正式啟動,不少市民都非常關注,也有些擔心:是修繕還是大拆大建?
  • 尋跡重慶北碚金剛碑古村:穿越百年的時代腳印在此停留
    當時的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以後,不少機關單位也在金剛碑落腳,一時間,小小村落容納當時部級以上單位多達13個,又由於金剛碑地處北碚城與北溫泉之間的水陸交通要衝,往返於北碚與合川的各路人馬也常常駐足於此,更為這裡增添不少熱鬧。民國時期的金剛碑,商業繁榮,人文興旺,不僅是嘉陵江邊的「小北碚」,更是重慶的「文化熱城」。
  • 金剛碑古村修繕方案披露 輪渡索道貫通張飛古道
    金剛碑古村修繕現場。記者 周曉雪 攝自今年3月,金剛碑核心區的修繕工作正式啟動以來,這個重慶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古村一直備受社會關注。這些被收藏在山間的巴蜀建築能否保持原真?古村修繕之後是否也會隨之打造成旅遊目的地?針對這些疑問,今(11)日上午,金剛碑項目建設運營方披露了對金剛碑的修繕理念及未來業態規劃。
  • 北碚金剛碑體驗區將於今年國慶開放
    修繕完成後的金剛碑快樂村莊。施工方供圖人民網重慶8月17日電 近日,重慶北碚十裡溫泉城管理委員會發布消息稱,修繕的金剛碑快樂村莊項目,目前體驗區主體結構已全部完善,內部裝修正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預計將在今年國慶期間修繕完工,嘉陵江畔又將平添一處新風景。修繕完成後的金剛碑快樂村莊。
  • 北碚雙曬 | 去金剛碑尋找時空的自在
    在北碚,說起鄉愁,總會想到金剛碑,那是一種時空交匯的自由自在。今(14)日晚上8點開始的2020雙曬第二季北碚專場直播中,北碚區何慶區長便帶著觀眾一起探訪了神秘的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何慶區長介紹,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曾經是眾多攝影師、美術家的最愛,而在不久的將來,它會以更豐富的內涵和業態閃亮登場,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去體驗時空的自在。
  • 北碚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復工 核心區建設已完成80%
    北碚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飄零巷。新華網發(諶佳 攝)    新華網重慶3月1日電(諶佳)日前,據重慶北碚區溫泉谷兩山生態文旅產業園管委會消息,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北碚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已於2月25日正式恢復施工。    在金剛碑老街的修繕現場,施工區唯一出入口設有監測點,由專人負責進出人員信息登記、體溫檢測、摸排反饋工作,尤其是對外來車輛、人員進行重點排查核實。
  • 修繕初見成果 北碚這座「世外桃源」重亮燈火
    9月26日晚,夜幕之下,因修繕而沉寂一年多的北碚金剛碑重亮燈火。當天,不少原住民代表回到金剛碑,共同見證了修繕工程示範段飄零巷的亮燈,以及項目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左開禮老人搬遷前曾在金剛碑經營多年老茶館,這次回到故裡,看到一宅一院仍是舊模樣,忙不迭地與老街坊們拉起家常、憶起往事。本次亮燈的飄零巷示範段,位於金剛碑核心區村口主入口左側。步入飄零巷示範段,布滿歲月痕跡的門檻石、狹窄的石板巷道、夾壁牆之間,鋼結構護柱、金屬邊框、玻璃幕牆、霓虹招牌……可見傳統修繕手法與新工藝材質的碰撞交織。
  • 重慶北碚的金剛碑是一個被遺忘的江邊小鎮,環境清幽,歷史悠久
    復甦一塊老硬碟,找到我10年前拍攝的北碚,讓我們打開記憶的大門,回看曾經的北碚城。今天上傳的是北碚金剛碑古鎮的部分照片,北碚的小夥伴們,你們能看出這些照片拍的都是哪裡嗎?在2009年的一個下午,我帶著心愛的相機第一次走進了這座城市邊上的古樸老鎮。
  • 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 北碚把老渡口做成文化街區
    走進金剛碑,一座座穿鬥青瓦房映入眼帘。一樓一底的石頭牆、土牆、竹木夾壁牆的老房子,用石灰粉刷,依崖而建,獨具巴渝特色。古鎮小道用寬2米、長500餘米青石板鋪成。兩旁的青瓦房隨蜿蜒曲折的山勢延伸。    「金剛碑」此名得來,是因縉雲山中有一塊高6米,寬2米的天然巨石。那巨石有七米多高,二米多厚,狀似一碑,直深入嘉陵江。
  • 北碚金剛碑飄零巷示範段5月開放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護修繕金剛碑等歷史文化和傳統風貌街區。金剛碑起源於清康熙年間,興盛於抗戰時期。記者從北碚區獲悉,2017年6月,重慶九街文化產業集團經過招拍掛取得金剛碑的建設運營權,2018年3月啟動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核心區的12處區級文物的保護工程,完整保留具有歷史氣息的建築泥牆、石牆,原真保護27條老梯道。金剛碑項目佔地面積約193畝,其中核心保護區面積約50畝,計劃2020年底建設完成。
  • 踏青石板逛金剛碑古鎮 網媒記者體驗重慶原汁原味碼頭文化
    相關報導:穿越回侏羅紀世紀 網媒記者自然博物館內和「恐龍」合影2017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活動,13日上午正式啟動。記者 石濤 攝華龍網11月13日11時15分訊(記者 闕影)今(13)日上午,「2017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活動首站來到北碚區。上午,記者們隨車來到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體驗老式川東民居和碼頭文化之美。走進金剛碑古鎮,一座座穿鬥青瓦房映入眼帘。一樓一底的石頭牆、土牆、竹木夾壁牆的老房子,用石灰粉刷,依崖而建,獨具巴渝特色。古鎮小道用寬2米、長500餘米青石板鋪成。
  • 北碚金剛碑古鎮即將涅槃重生,這是它鏡頭下的「最後時光」
    「北碚金剛碑古村」位於縉雲山下,嘉陵江畔的金剛碑古村。你能想像嗎,多年以前,曾也有人住在如原始森林般的山麓下,在這裡生活,聚居,鋪起石板路,建起村子。抗日戰爭時期這裡就更加有名,因為國民政府遷到重慶作陪都,一大批著名經濟實業家、史學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寓居金剛碑,一時名人云集,把金剛碑的繁榮推向了頂峰。
  • 不輸金剛碑!隱於北碚山水之中的古村落
    01-30 16:33:39 來源:重慶時報實況新聞 重慶最不缺的就是老街某個不知名村落窄窄巷子的石板路也會有很多慕名前來的掃街一族來吃豆花飯 喝老沱茶 做葛優躺白羊背 絲毫不輸金剛碑的古村落北碚區澄江古鎮嘉陵江對面有一片靜靜的老街,它就是白羊背這幾年,白羊背作為重慶的冷門旅遊佳地又重回人們的視野
  • 重慶北碚:人文薈萃之城 生態是其最亮眼的底色
    2018年10月16日,中國首屆溫泉與氣候養生旅遊國際研討會在重慶市北碚區舉辦,來自中、俄、意、日、匈、瑞、波等國的國際溫泉專家和企業家350餘人聚首北碚,開展了一場以「相聚世界溫泉之都,共話溫泉與氣候養生旅遊」為主題的國際研討,共同見證世界溫泉與氣候養生聯合會重慶代表處、亞太(重慶)溫泉與氣候養生研究院、重慶溫泉旅遊行業協會和國家氣候養生示範基地花落北碚,同時確定將北碚作為世界溫泉論壇的永久會址
  • 快來pick你心中最美的北碚夜景!
    夜景一直是山城最亮麗的名片首屆山水重慶夜景文化節夜景主題推薦投票活動正在進行中,泛指北碚舊城含濱江地區。金剛碑金剛碑古村落位於北碚區縉雲山下嘉陵江畔,在清朝康熙年間因轉運煤炭而興起,是巴渝碼頭古村的典型代表。
  • 下一個網紅打卡地將誕生,金剛碑2021年開街
    9月26日晚,金剛碑飄零巷亮燈,原住民代表回家見證項目階段性成果。據了解,金剛碑快樂村莊已完成飄零巷示範段主要建築修復修建工程。部分建築的室內外裝修及飄零巷景觀效果已呈現。預計明年4月可對核心區進行體驗。金剛碑拓展區、協調區和勉仁地塊今年內動工,預計2021年開街營業。
  • 重慶掌故丨古詩裡的北碚:江山青峰聳縉雲 雲來舒捲目繽紛
    北碚區文化委供圖北碚區背倚縉雲山,面朝嘉陵江,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這裡自古就是重慶進出川北的咽喉要地,在夏商時期為濮人(商周古民族)居住區,風景優美,自然人文景點眾多,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眾多詩篇。據目前能查到的資料統計,自唐代開始至清末,共有48位詩人曾經路過或在此居住,留下了關於北碚的詩作80餘首。
  • 北碚金剛碑將建沿江溫泉步道 沿途有景觀臺泡池
    06-28 11:17:22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6月28日,北碚區2019年第一批重點項目集中竣工暨第二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蔡家工業園區舉行。本次集中竣工的11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6.41億元,集中開工的12個項目,計劃總投資31.38億元。
  • 巴山夜雨,溫泉故裡,自在北碚
    「縉嶺雲霞」,是著名的巴渝十二景之一。這是一座自帶詩情的千年名山。這裡奇峰聳立,林海茫茫,古剎清幽,蟲鳥寂鳴,格外的靜謐自然,一派「山如碧玉水如黛,雲在青天月在松」的詩意景象。不僅如此,山中矗立著有美麗傳說的相思巖、唐宣宗賜名的「相思寺」(即現在的縉雲寺),更讓人不由地想起遠方、情生心底。歷史上,多位文豪與縉雲山「邂逅」,由景生情,揮毫潑墨,寓情一方山水,傾訴心中思念。
  • 探訪綠野仙蹤——中秋北碚金剛碑古鎮一日遊
    筆者在北碚區待了快10年,有緣去過一次金剛碑古鎮,值得慶幸的是那時古鎮還未開發建設,所以得以一窺古鎮原味風貌。近日聽聞打造後的金剛碑古鎮將要於今年國慶節對外開放了,不知重新開放的古鎮,將會是何等面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