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北京時間,守望幸福生活

2020-12-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守衛北京時間,守望幸福生活

■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李一葉 特約記者 張歆 通訊員 周翌

武警陝西總隊渭南支隊某中隊官兵守護著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授時部。在北京時間裡生活,為北京時間站崗,「守時衛士」的青春節律與祖國脈搏同頻共振,成為北京時間的一部分。解放軍報記者 李一葉攝

除夕夜,繁華之處萬家燈火,人們在歡聲笑語中,齊聲為迎接新春倒計時:3,2,1……秒針輕微跳動一下後,瞬間三個錶針重合——

「現在是北京時間十二點整!」

關中原野,一個空曠寂靜的院落中,一群年輕的武警官兵屹立在哨位上,守護著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授時部。

作為中國標準時間的北京時間,在這裡完成校準,並通過無線電波發送到全國和世界各地。

從醫院到學校,從車站到機場,從銀行到商場,從雪域高原到南海島礁,從浩瀚太空到幽暗深海,每一次出行的平安抵達,每一次交易的圓滿成功,每一次科技取得進步,每一次探索實現突破,都與標準時間息息相關。標準時間,是無形的國之重器。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歷史就是探尋時間秘密的歷史:計時工具從日晷、漏刻、沙漏發展到機械鐘錶、石英鐘錶,再到如今的原子鐘;精度從節氣、晨昏、時辰到分、秒,再到現在的納秒。

時間的腳步,一刻不停。授時部承擔著永恆的歷史使命,守衛北京時間的武警陝西總隊渭南支隊某中隊官兵在北京時間裡生活,為北京時間服務,他們的青春節律與祖國脈搏同頻共振,成為北京時間的一部分。

北京時間,見證中國時刻。在每分每秒的堅守中,「守時兵」守望著國家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時間的聲音

北京時間6:30,麻雀被軍營的起床號聲叫醒,撲稜稜從樹梢飛起。

緊接著,集合哨響起,不長的隊列像是開了快進鍵一樣原地快速踏步,官兵扯著嗓子急促地吼著口號,讓站在隊尾的記者心跳加速。

站在中隊後院的操場上抬頭仰望,4座200多米高的天線塔直刺藍天。流雲飛過,高塔仿佛微微擺動。

上午10點整,遠處傳來一陣報時的鐘聲。一公裡外的授時部主樓上,鑲嵌著一塊巨大的鐘表。每到整點,清脆的鐘聲響徹整個「時間城」。中隊的小院也不例外,本就規律的日子,在一個鐘頭一個鐘頭的時間「界碑」和每天的18個軍號聲中,變得更加分明。

副班長楊士龍到中隊淋浴間洗完頭髮,只穿一件馬甲站在隔壁的理髮室排隊。

辭舊迎新,從「頭」開始。這是年前最後一個周末。理髮店老闆趙小娥手中銀色的小剪刀,「咔咔咔」輕快地在年輕戰士頭上飛舞,黑色的小發茬兒如時間的碎屑抖落一地。

授時臺也有一把無形的「剪刀」,把每一秒精準切分成均等的一百萬段,通過一道道電波傳遍神州大地。精準的時間,轉化成動車高速行進的隆隆聲、長箭問天的呼嘯聲、「嫦娥」奔月成功的歡呼聲。

這些聲音,官兵只能通過屏幕分享。為了一個個斬釘截鐵、雷打不動的時刻,官兵的工作生活必須像鐘擺一樣精準,他們的時間,是日復一日上下哨位的腳步聲。

沒當兵前,在體校練拳擊的楊士龍常忽略時間的聲音,用他的話就是「渾渾噩噩,一天很快就過了」。現在,經過2年多軍營磨鍊,心漸漸靜了下來,他開始規劃和管理時間,養成了每件事都「卡著時間幹」的習慣。

交出一顆少年心,便能聽見更豐富的聲音。深夜哨位上,樹上突然傳來貓頭鷹的叫聲,遠處還有火車鳴笛通過的聲音,甚至是棉大衣的袖口上,不知是誰用原子筆寫下的7個音符,都能給戰士們帶來簡單的驚喜。這種常人無法收穫的體驗,也是時間對他們的贈予。

如果你能聆聽到時間的聲音,就不會被孤獨寂寞佔領。在平凡的日子裡,在日復一日的執勤訓練中,「守時兵」與時間和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趣。

軍號聲一響,犬房裡的兩隻小狗也很快停下嬉鬧,搖著尾巴,衝著門口方向像模像樣地叫上幾聲。楊士龍扔過去一個黃色的桌球,兩隻狗娃歡快地拱著它滿地滾。

一個月前,授時部的工作人員給中隊送來兩隻剛出生的小馬犬。楊士龍主動要求當幼犬的飼養員。一間空房子,一個裝制式皮鞋的舊紙箱,側面挖一個小門洞,墊上舊褥子薅出的棉絮,就成了犬房。

農曆小年這天,中隊長劉坤雷從網上買的兩桶幼寵配方羊奶粉剛到貨,楊士龍便教會了它們用奶瓶喝奶。

經過一個多月精心照料,小馬犬長高了許多,現在已經能輕而易舉從紙箱子裡一躍而出。小馬犬的到來和成長,讓楊士龍覺得這段時間格外充實。

一名新兵告訴記者,路過犬房時,在門口偷偷聽到副班長抱著小狗自言自語:「好好吃飯,快快長大,跟我一起去站崗抓壞人。」

離開中隊前,戰士們正琢磨著給小狗起名字。「就叫『天天』和『鑫鑫』吧!等它們長大天天忠誠守衛時間,和你們一樣,在平淡的日子裡也開開心心。」記者脫口而出。

時間的顏色

離2號哨位不到5米處,一樹盛開的金梅,捎來新春將至的消息。

四季輪轉,投射在哨兵李凱眼底的,是再熟悉不過的景象,金梅怒放、迎春花開、櫻花繽紛……時間在顏色變換中悄然流逝。

「班長,你見過原子鐘什麼樣沒有?」新兵郭遠東第一次跟班站哨,扭頭問道。

李凱愣了一下。原子鐘什麼樣?這個問題似曾相識。

2年多前,李凱懷揣著當一名優秀特戰隊員的夢想入伍。新訓結束後,他被分到守衛國家授時中心授時部的中隊服役。

他聽老班長說,從2號哨門口下樓走到地下室就是「鍾房」。北京時間就是鍾房裡的銫原子鐘生產出來,再通過院裡的長波和短波天線系統播發出去的。

「媽,想我你就看看手機。上面的北京時間,就是我守的原子鐘發出的。」李凱自豪地打電話告訴媽媽。可他一直也沒進過「鍾房」,沒見過銫原子鐘。

有一次,李凱問老班長:「原子鐘到底長啥樣?」

「以後你就知道了。」老班長面無表情地回答。

日子一天天過,時間變得灰濛濛的。李凱發現自己似乎和夢想越來越遠了:上哨、下哨、訓練、睡覺、吃飯……日復一日,平平淡淡,李凱覺得自己的軍旅生涯簡直就像中隊門前那條穿過麥田和梨園的路,筆直地伸向不遠處的楊莊,一眼就能望到盡頭。

這種感覺讓人有些氣餒。站在哨位上,李凱有時憧憬著衝鋒陷陣的酣暢,有時幻想著胸前戴上軍功章的神氣。

時間一天天過去,哨位上風平浪靜。自己見到的還是那些熟悉的面孔,唯一不同的就是季節變化帶來的顏色更迭。翠綠的麥苗逐漸拔高抽穗淹沒了田壟,把原本泛黑的土地染成一片金黃色。李凱一次次從麥浪裡穿過,走向哨位。

「咱部隊在這兒保衛北京時間,已經50多年哩!」授時部老技師黃福安即將退休。在這個大院工作了38年的他,見證了一茬茬「守時兵」的默默付出。他喜歡給戰士們講自己當通信兵時的故事,講中隊以前的故事。

一次黃叔帶著剛下隊的新兵到長波授時臺舊址參觀。「那年,授時臺的地下機房突然發生火災。哨兵孫紅衛和我第一個衝進黑煙搶救設備……」聽著黃叔的講述,看著地下室黃中透黑的煙火痕跡,李凱第一次觸摸到他守衛的時間,也感受到自己堅守的價值。

在那裡,李凱和戰友們還看到一頁泛黃的日曆。它忠實記錄下一次新舊更替——現代化升級改造完成後,長波發射臺搬遷到了地上更先進更安全的場所,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直到現在,李凱也沒見過「鍾房」裡的原子鐘到底是方還是圓,但哨位周圍的時令卻映在心裡——

明黃色的迎春綻放之後,粉紅色的櫻花落盡之前,附近楊莊的武大爺會開著他的三輪拖拉機,把中隊的菜地一隴隴翻出來,手把手教他們點瓜種豆。

晾秋時節,上哨的路上鋪滿金燦燦的玉米棒。村裡的獨居老人瞅著變天要下雨,來不及收玉米,急得要掉眼淚。哨聲一響,他們馬上集合,三下兩下收好玉米,給鄉親拉回家。

飛雪的日子,金梅的花苞微微隆起成一個個小雪堆。

下哨後,李凱向記者透露了自己的三個小夢想:入黨、立功、當訓練尖子。

事實上,在執勤守衛單位,立功的機會並不多。李凱覺得就算立功難,還可以努力爭取入黨、當尖子,只要自己守衛的這個目標始終安全,個人立功的小夢想也算實現了。

又一名新兵跟著班長來2號哨執勤了。「班長,原子鐘到底長啥樣?」新兵問。「以後你就知道了!」老兵想都沒想,笑著回答。

如果時間也有顏色,那麼它的色彩只有用付出才能定義。

時間的味道

下哨了,下士劉松松卸下頭盔,換上白色炊事作業服來到廚房。聞到各色食材散發的不同味道,他的心中充滿成就感。

劉松松「廚齡」一年半。除了做飯,他一樣需要站哨。不同的是,他總覺得站哨的兩個小時過得飛快,因為除了守好哨位,他腦子裡想得最多的,就是下頓給大夥做什麼菜、哪個菜下次需要怎麼改進。

只見他一邊把中午要吃的水煮魚切好備用,一邊和炊事員懷榮炳商量年夜飯的菜譜。炊事班長王家傑年前休假,廚房就成了他倆的地盤。今年除夕,劉松松想做一道硬菜。對他來說,這道菜有著特殊的意義。

去年,劉松松參加了武警陝西總隊的炊事員培訓。第一次學做「霸王別姬」,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甲魚殺好,之後還特意洗乾淨一塊甲魚骨頭夾進錢包,留作紀念。

直到現在,他還記得嘗到第一口「霸王別姬」時,那充斥舌尖的鮮美味道,「就像幸福感突然降臨一樣,那時我就想,以後回了中隊,一定要找機會給大家做一頓嘗嘗!」

「那雞湯要熬多久?」記者隨口一問。

「要看是什麼雞。」劉松松沒有直接回答,他頓了頓說:「老母雞至少要熬一個小時,三黃雞隻要半個小時。」

第一次在部隊吃年夜飯的場景留給劉松松最難忘的記憶。官兵圍坐一桌,中隊長舉杯:「以後中隊就是你們的家!」

和戰友們一樣,劉松松把中隊當作自己的家。給家人做飯,自然每頓飯都特別用心。每當休息時領回手機,別人忙著聊天打遊戲,他卻喜歡在網上搜菜譜和看做飯的教學視頻。翻開他的手機相冊,保存的幾乎全是食譜和平時做過的菜。

家在廣西貴港的梁長班,此時懷念起媽媽親手做的釀豆腐。上次休假回家,媽媽讓他在一樓客廳歇著,自己上二樓廚房去忙。

樓上廚房裡母親揮刀剁肉的聲音,一聲聲全進了樓下看電視的兒子耳朵裡。母親什麼時候把炸好的方形豆腐泡中間挖開,什麼時候填進剁好的魚肉餡,又什麼時候再上鍋蒸熟,梁長班都聽在心裡。他是中隊的狙擊手,耳朵和心思都格外靈敏。

時間不僅賦予食材千變萬化,更賦予軍營人生酸甜苦辣,學會與時間相處,善於品咂時間的味道,對官兵來說,是一個永恆的哲學問題。

指導員張永濤的微信名字叫「漸漸流逝的青春」。已經在中隊任職5年多的他,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為自己的「守時」生涯留下一個註腳。

時間成就食材的味道,也豐富了人生的滋味。

時間的重量

長波發射臺大院的四角, 4座紅白相間的高大信號塔靜靜屹立。每隔10年,授時部會重新為信號塔刷上一次油漆。

上士李金明上哨時,眼看著信號塔不久前又換上了鮮亮的顏色。

上一次見到工人爬上200多米的高塔刷漆時,李金明才是個新兵。他的老班長張福田還沒有退伍。

如今,中隊老兵、二等功臣張福田已轉業回山東省老家8年多,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員。老班長回老家工作後,每年還會回到部隊駐地——因為他找了個蒲城當地姑娘做媳婦,過年要陪媳婦回娘家。

1月18日下午,老班長張福田又一次回到中隊。他的整個軍旅生涯都在這裡度過。除了李金明,中隊現在的官兵大都只在榮譽室的照片牆上,見過這位獲得過「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的老班長。

「我當兵12年,沒當官,也沒發家致富,但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做生意的人,趕時間去賺錢,醫護人員搶時間去救人。當兵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咱守時間的兵,更要記住啥時候該幹啥,這是一輩子的事。」張福田站在哨位旁邊,給圍攏過來的新兵們講了自己的故事。

當一天好兵,很容易;難的是十幾年當好兵,退伍了還是一名好兵。2019年8月,強颱風利奇馬襲擊東營,張福田和其他政府工作人員一起連續奮戰3天2晚,轉移了2個村的村民。

早在長波授時臺設計方案論證時,錢學森就說過「要建設我們國家的一面大鐘」。因為,哪怕一微秒之差,也會讓即將對接的衛星擦肩而過,從此相忘於宇宙。

如今,這面可以提供微秒量級高精度授時服務的「大鐘」,完成了我國曆次「神舟」飛船發射、「嫦娥」登月探測、「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等重大任務的時間保障任務。

一次次重大任務圓滿完成背後,是一代代「守時兵」在哨位上的默默堅守——

望著春節夜空中璀璨的煙火,班長李金輝站得筆直。連續幾年春節,他都挎著7斤多重的鋼槍在哨位上「跨年」。如果用這個重量為基數,計算一名戰士當兵站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負重,那數字一定是驚人的。站哨絕不是一件浪漫的事。但「不浪漫的事也需要全情投入,一旦你知道它的價值」。

說不清是時間融合在堅守中,還是堅守浸潤在時間裡。那一年,也是冬天的夜哨,大雪紛紛揚揚。李金輝去接哨時,地上的積雪才到腳踝。等他下哨回隊時,一腳踩下去,積雪一下到了膝蓋。回去的路上,他竟也滿心歡喜,在戰友剛走過的雪地上,並排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腳印。

時間的重量,無法稱量,但在強國強軍的時空坐標中,你會找到它的存在。

第一次站10點到12點的夜崗,新兵石志博特別緊張,軍姿保持得格外標準,在-3℃的嚴寒裡,手心裡還直冒汗。他想起,新兵連野營拉練時走過村莊,一位老奶奶伸手從布袋裡掏出大棗和核桃,硬往他們手裡塞:「娃們受寒了,寶貝啊寶貝,都是奶奶的寶貝!」

下哨後,石志博忽地停住腳步仰頭,冬夜低垂的璀璨星鬥躍動入眼中,「班長你看,滿天都是星星!」 李金輝抬眼看了一下,卻沒有答話。

不遠處,還有幾顆最亮的「星星」,規則地閃爍著紅光和藍光,分秒不停地向著深邃的夜空發播著北京時間。

美麗中國,有我守護

■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零點時分,萬籟俱寂,星鬥滿天。抬頭仰望,此刻浩渺宇宙中時間仿佛凝固。

站在武警哨兵李金輝身邊,記者神遊八荒的一瞬,沒有察覺到,一束束長長的電波,正投向無際無邊的天空,把一句句「北京時間」的標準問候,源源不斷「快遞」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在渭北高原蒲城縣西郊這個空曠的院落裡,4座天線塔高聳入雲,間距50米的紅色、藍色安全指示燈,每隔2秒明滅一次。幾十年來,北京時間正是從這裡發向全國各地,從未間斷過。

時間,這個最神奇的魔術師,經常以令人無法察覺的魔力,變幻出無比美好的神奇。

短短1分鐘,復興號高鐵疾馳5833米,「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運算750億億次,「神舟」飛船繞地球飛出約474公裡……

此刻,分秒不差的「同步」時間,在這樣一群守護美麗中國的官兵手中,也演繹出一段段傳奇——

北京時間9:30,無名深山。火箭軍某旅測試連四級軍士長趙洋,正指揮號手逐一檢查指示燈、電纜狀態,測試儀表數據。1分鐘,一個個口令、一個個動作後,「大國長劍」移交給下一個流程的戰友。億萬人民「東風快遞,使命必達」的期待,在一分一秒的精準中,變得愈發堅實。

北京時間15:18,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西側跑道。直飛摩洛哥卡薩布蘭卡的AT231航班升空,完成「打卡」大興國際機場的首航。在中部戰區空軍某空域管理隊管制值班室裡,1分鐘,這架波音787客機在管制員胡輝面前的屏幕上,滑出了一道短短的航跡。作為「空中交警」,每一架航空器起落的背後,都有他們時刻守護。

大多數閩南人家煙火飄香時,一座千米高山上,海軍一級軍士長鄒偉雙目圓瞪,緊盯雷達屏幕,他已連續值班6小時。北京時間18:00,戰友準時來接班,他終於可以回去吃上一口熱乎飯。從曙光微亮到夜半更深,觀通部隊24小時擔負戰備值班任務,在人跡罕至處守護萬家燈火,從未放鬆。

北京時間19:00,夕陽將新疆阿勒泰茫茫雪原鍍上一層金色。民兵馬軍武和愛人張正美巡邊歸來。推開家門,張正美麻利地鑽進廚房準備做飯,馬軍武搓搓凍紅的雙手,翻開巡邏日誌,鄭重地寫下「一切正常」,忙完這一切花了近1分鐘。32年來,這對平凡的民兵夫妻像釘子一樣鉚在祖國西北邊境線上。

珠海岸邊行人漸少,海風帶來陣陣寒意。北京時間21:00,武警戰士何海琛準時站到哨位,他所在的位置,距澳門最近處只有190米。對岸的燈火將哨位上方的天空映得格外絢麗。1分鐘,何海琛的目光先後6次掃描過面前黑漆漆的水面。

北京時間2:00,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綜合監視室仍燈火通明。在值班崗位上,工程師王巧緊盯電腦上密密麻麻不斷滾動的衛星參數。1分鐘,大約有8條數據映射到她的眼中,一閃而過。短短1分鐘,一顆繞地衛星舒展長翼,在黑暗中掠過456公裡。漫漫星河,許許多多王巧這樣的太空「牧星人」守護著國之重器,也守護著一個民族的星辰大海……

時間,是中國軍人和美麗中國的共同維度。中國奇蹟的發生,在每一個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地方。中國軍人的守護,在每一個你察覺或沒有察覺的時刻。

春節前,我們推出「守護美麗中國」特別策劃,派出多路記者分赴大江南北的座座軍營。藉助這個回歸、沉澱、省察的時間節點,感知時間在祖國大地點染的萬紫千紅,感受中國軍人對這份靜好歲月的守護。

版式設計:梁晨

相關焦點

  • 守衛北京時間,守望幸福生活
    守衛北京時間,守望幸福生活■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李一葉 特約記者 張歆 通訊員 周翌在北京時間裡生活,為北京時間站崗,「守時衛士」的青春節律與祖國脈搏同頻共振,成為北京時間的一部分。解放軍報記者 李一葉攝除夕夜,繁華之處萬家燈火,人們在歡聲笑語中,齊聲為迎接新春倒計時:3,2,1……秒針輕微跳動一下後,瞬間三個錶針重合——「現在是北京時間十二點整!」
  • 發展中的北京守望教會
    自去年11月份北京守望教會到公園聚會之後,中國日報報導了北京守望教會的一些情況,國內的官方媒體相繼也出現了對家庭教會的報導。環球時報以「對家庭教會的報導 預示政策可能轉向」為標題對社科院研究員劉澎教授進行了採訪。北京守望教會在自身建設上也做出了很多變革。
  • 《守望先鋒》萬聖節活動疑似曝光!將於北京時間10月16日開啟?
    從圖片中的爆料可以看到,這幾款遊戲的更新時間都是在10月15日-16日,其中《守望先鋒》的更新時間是在中歐夏令時間10月15日19:45,換成北京時間就是16日上午的13:45點鐘。現在還不知道更新維護的內容是什麼,不過根據月份和以往的規律來看,有點像是萬聖節活動。
  • 守衛人民英雄紀念碑:仰望英魂護蕃昌
    守衛人民英雄紀念碑:仰望英魂護蕃昌——記守衛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武警北京市總隊十支隊官兵你可能不知,就在古都北京,在貫穿南北中軸線的二分之一點上,有一個令人仰望的高點,讓人們在歷史的長河中,尋找英雄的坐標、砥礪民族的精神!總有一個令人刻骨銘心的時刻,能夠喚醒民族的記憶和沉睡的感情。2017年9月30日上午10時,在天安門廣場中央,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3000名各界代表組成的10個方陣,等待著一個莊嚴儀式的開始。
  • 守衛綠色,守望幸福——渭南韓城公益護林員的故事
    一年多的時間,李銀鬥的腳步踏遍了4000多畝山林的每一個山頭地塊,每塊林地的面積、每棵樹的生長狀況、每一條小路和溝岔的分布,他都了如指掌,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林區的「活地圖」。55歲的李銀鬥是西莊鎮官莊村的貧困戶,他患有糖尿病,長期用藥,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妻子盧改花在家務農,沒有收入來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難。
  • 想當年北京的幸福生活:大雪中的長城和頤和園分外妖嬈
    記得2009年的春天,當時北方供暖已經停了,應朋友之邀前往北京考察別墅,想著順便遊覽一下北京的風景名勝,品嘗了一下北京的特色小吃。結果罕見的碰到了春季大雪的祥瑞之兆,於是我們決定先遊覽,這樣的美景實屬難得一見。
  • 2020北京書市「書店之夜」:名家帶貨,守望北京實體書店
    6月5日至6月15日,北京城市文化傳統品牌的北京書市也在朝陽公園舉辦,今年的書市期間,線上直播帶貨也成了新風潮。在6月12日,北京市委宣傳部與騰訊新聞聯合發起「北京實體書店守望計劃」,當天的六個小時中,原央視主持人敬一丹、作家祝勇和徐則臣等在直播間接力帶貨。
  • 2020北京書市「書店之夜」:名家帶貨,守望北京實體書店
    這種情況下,書店也開始自救,舉辦線上的各種直播活動,請作家們帶貨等等,此外,行業裡也發起一些倡議,如為了不讓實體書店消失,北京長江新世紀聯合白巖松等眾位名家發起「書店的春天——拯救實體書店」聯合倡議;世界讀書日前後,騰訊新聞華文好書發起「書店守望計劃」,邀請七位作家直播帶貨,幫助武漢、北京、上海七家實體書店在線銷售。
  • 守望「北京時間」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塔鍾再次升級,換成了更為先進的兩級子母鍾式設備,還首次引入了GPS衛星校時技術,子母鍾之間會自動通信,一年誤差不超過正負1秒鐘。雖然設備先進了,但通信工還是要每隔兩小時要爬上塔鍾進行日常巡視和維護。每天兩小時一次巡邏,24小時值班盯守,還有一月一次、一季度一次、一年一次的各項檢修維護,看似簡單、平凡的工作,卻來不得半點馬虎。
  • 費振剛:守衛傳統學術正道
    費振剛:守衛傳統學術正道  【走近文藝家】  他參與編寫的新中國第一部《中國文學史》,成為幾十年中全國高校中文系最流行的教材。面對這種局面,費振剛提出「以不變應萬變」,不改系名,不擴招專業,守衛學術傳統正道,為大學在商業大潮衝擊下如何堅守自己的責任樹立了一個標杆。  2002年退休後,費振剛並不願過安逸的老年生活。他與夫人離開北國,遠赴西南的廣西梧州學院,走上講臺,重操舊業。從北大這樣的名牌大學到一個普通的地方院校,環境的改變並未給他帶來多少違和感。
  • 刑警甘振春:丹城利劍 守衛平安幸福
    刑警甘振春:丹城利劍 守衛平安幸福 2020-04-26 2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80後音樂人小哲《幸福守望》 無數母親為之落淚
    「是你教會我怎麼說,是你教會我怎麼走……就在今天,讓我輕輕地對你說,我愛你……謝謝你,用盛開的鮮花,種在我的世界裡,是我幸福守望」80後音樂人小哲懷抱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創作並演唱這首民謠風格的單曲《幸福守望》,不少母親們在網上聽到這首歌都感動的留下了眼淚。
  • 《守望初心》入選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好書推薦書目等兩個榜單
    《守望初心》餘豔 著紅網時刻5月21日訊(記者 王進文)近日,第八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2018年第一季好書推薦書目發布,餘豔報告文學作品《守望初心》入選。「北有《梁家河》,南有《守望初心》」。這句出版界的流行語充分體現了《守望初心》的熱度。在第三季「北京圖書大廈·高級管理者書單」上,《梁家河》《守望初心》分獲一、二名。
  • 讓北京的青山綠水造福群眾幸福生活
    最近,北京一直都津津樂道的是一封信。這封信的內容表達了國家對密雲水庫的守護者這些年來的辛勞的肯定,這背後更是對北京為首都生態環境所做出貢獻的努力和肯定。尤其是「共同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更是表達了殷切的希望和祝福。因為經常去郊區玩耍,所以密雲水庫也是我們周末必去的地方。
  • 美女大學生花半年時間自製守望先鋒地圖模型
    昨日,一組守望先鋒的地圖模型在遊戲圈火了。據了解,該遊戲模型是一名大學生的作業,出於對遊戲的熱愛,該生選擇了守望先鋒地圖模型作為課題。模型完成後,作者將圖片上傳到微博上,獲得許多網友點讚,短短的時間裡微博轉發量就超過500。
  • 《守望初心》入選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好書推薦書目等兩個榜單
    《守望初心》餘豔 著紅網時刻5月21日訊(記者 王進文)近日,第八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2018年第一季好書推薦書目發布,餘豔報告文學作品《守望初心》入選。「北有《梁家河》,南有《守望初心》」。這句出版界的流行語充分體現了《守望初心》的熱度。在第三季「北京圖書大廈·高級管理者書單」上,《梁家河》《守望初心》分獲一、二名。
  • 全新樂高《守望先鋒》系列搶先亮相暴雪嘉年華
    原標題:全新樂高《守望先鋒》系列搶先亮相暴雪嘉年華北京時間2018年11月3日,第12屆暴雪嘉年華在美國加州安納海姆會展中心正式開啟。在這場年度遊戲盛宴上,樂高集團與暴雪合作開發的全新系列——6款樂高?守望先鋒套裝首次正式亮相,成為了無數遊戲玩家的關注焦點。
  • 群賢道九號帶您逃離十面「霾」伏 守望幸福
    跟您一起守護家人,守望幸福!   當你仰望,頭頂上是否還是湛藍的顏色;當你飲水,沁入心脾的是否還是清冽的甘泉?當霧霾遮住了蔚藍,當人類生存環境受到威脅,環保已經成為我們的救命稻草!在霧霾到來之前,群賢道九號早已做好抵抗霧霾的準備!跟您一起守護家人,守望幸福!  抵抗霧霾的天然屏障!
  • 擦肩(外一首)|作者:守望幸福
    留下最後一滴淚 今生能成為你的愛人 三生有幸 你包容了我所有的一切 倔強,高傲,強勢,我行我素 在世人看來 你我並不相配 也不會有交集 但我卻偏偏成了你的愛人 你任勞任怨 默默無聲 為這個家付出了青春 一起生活了十幾年
  • 為「北京時間」站哨
    對大多數人而言,報時聲也許簡單而平常,但在武警陝西總隊渭南支隊二級士官張福田心中,自己和戰友們日夜守衛的「北京時間」時刻維繫著國家的主權與安危。為「北京時間」站哨,這是一個普通士兵的承諾與使命。  熱愛,讓哨位迸發激情1999年,19歲的張福田接到入伍通知書。臨別前,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握著他的手反覆囑託:「孩子啊,到了部隊要當個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