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綠色,守望幸福——渭南韓城公益護林員的故事

2020-12-21 西部網

4月25日,天剛麻麻亮,渭南韓城市西莊鎮官莊村的李銀鬥,就戴上印有「公益護林員」字樣的紅袖標,騎著摩託車開始了他每日例行的巡山工作。車子向著山林飛馳,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一片片茂密的柏樹和油松林深處。

一年多的時間,李銀鬥的腳步踏遍了4000多畝山林的每一個山頭地塊,每塊林地的面積、每棵樹的生長狀況、每一條小路和溝岔的分布,他都了如指掌,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林區的「活地圖」。55歲的李銀鬥是西莊鎮官莊村的貧困戶,他患有糖尿病,長期用藥,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妻子盧改花在家務農,沒有收入來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難。2017年10月,經韓城市林業局考核,他被聘為公益護林員,在雷寺莊林場從事護林防火工作。

每月1700元的公益護林員補助費,讓生活拮据的李銀鬥夫婦有了基本生活保障,因此,李銀鬥十分珍惜這項工作。為了能勝任護林員工作,他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林業法律法規、政策和林場制定的《護林員管理辦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李銀鬥時常說:「政府關心照顧咱貧困家庭,給我們提供就業機會,咱就要對得起這份工作。」除了下雪下雨無法進山,其餘日子,李銀鬥的身影會準時出現在林子裡,他堅持每天在各重要入山口重點溝系巡護1遍,每星期在全責任區巡護1遍,而且每到防火關鍵時期,他就拿著護林防火宣傳單挨家挨戶去宣傳,耐心地給村民講防火知識和林業法規。自李銀鬥擔任護林員以來,憑著不過放每片林地、每條山溝、每一處細小隱患點的「較真」勁兒,他所管護的林區和周邊林區沒有發生過一起森林火災。

同李銀鬥一起守護雷寺莊林場的護林員中,有一位被稱作「護林鐵娘子」的王妮。林區樹木繁密、道路難行,王妮常常一走就是好幾個小時,餓了就吃點自帶的乾糧充飢,累了就靠著樹休息一會兒,一趟山巡下來,手、臉被劃傷是常有的事。「早就習慣了,三四裡路我一口氣就能走過去!「誰能想到,這位言語中滿是豪邁之情的護林員,只不過是個30出頭的瘦削女子。「厲害得很呢,一點不比男的差!」周邊的群眾都知道她,提起來滿是誇讚。王妮是西莊鎮張家村的貧困戶,被分配到雷寺莊林場官莊管護站當護林員後,由於家離處在林地深處的管護站比較遠,加之自己又沒有交通工具,她為了幹好護林工作,竟然將行李搬進了大山,吃住都在管護站。「說實話,一開始住進來,心裡還是有點害怕的,但是要幹好工作就得克服困難,現在住久了,我覺得住在林子裡比在家還舒心。」王妮大大咧咧地笑著說。作為女護林員,比起其他隊員更具親和力,王妮工作時就利用這一優勢,日常的巡山護林工作結束後,她就串門走戶,與碰到的群眾聊家常、諞閒傳,潛移默化地向大家宣傳護林防火知識,這樣的工作方式,使得她管轄的林區內群眾護林防火知識掌握得最好。

韓城市林業局的副調研員徐英武說:「『公益護林員』不光是一種脫貧的手段,這一身份讓貧困戶有固定收入的同時,還能使其通過工作得到精神收穫,從而生出改變貧窮生活的動力和信心。」

薛峰林場廟底管護站的護林員相裡軍山的轉變就是個例子。

家住板橋鎮共裕村綠峰四組的相裡軍山是個苦命人,父母親均患有長期慢性病,妻子牛曉紅又有精神殘疾,46歲的他是家裡唯一的勞力。在村裡人的記憶中,他乾枯的臉上從來看不到笑意。一開始當護林員,寡言內向的相裡軍山極不適應,發現有人在田裡違法用火,他不敢上前制止;在勸導違法群眾工作時,被勸導對象質疑身份;宣傳防火知識時,群眾不買帳…… 可隨著工作時間推移,相裡軍山變得開朗了,護林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還受到了市上的表彰。

「說不辛苦那是騙人的話,但我既然當起了護林員,就必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森林資源是國家最寶貴的資源,雖然我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我知道和我一樣堅守在自己崗位上的護林員還有很多,大家都在努力,我們護林員辛苦一點,韓城就綠一點,這樣的辛苦很值得!」王永民之前是芝源林場的護林員,2019年4月又被調往薛峰林場,是護林員隊伍裡的「老同志」,談起自己的工作,他滿臉驕傲。

就像王永民說的,在韓城市,除了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累計選聘出來的51名公益護林員外,還有很多護林員行走於茫茫林海中,這些「森林衛士」管護著韓城160多萬畝的林地,用日復一日的堅守護衛著韓城的綠色,也守望出自己的幸福日子。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守衛北京時間,守望幸福生活
    守衛北京時間,守望幸福生活■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李一葉 特約記者 張歆 通訊員 周翌武警陝西總隊渭南支隊某中隊官兵守護著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授時部。
  • 韓城故事Ancient Stories:白居易
    白居易故居在韓城中唐大詩人白居易,祖居太原,他的先祖白建,有功於北齊,賜田韓城,子孫隨封地來韓,居家於韓城西南香山腳下的「白田屯」(事載《韓城縣誌》)。此村至今猶存,族人稱家譜載先祖白居易生於「白田屯」,幼年隨父遷居下吉(今陝西渭南市),晚年官場失意,返回韓城故居,崇奉佛教,修香山寺以供隱居。1984年在韓城金盆村發現古墓葬一處,內有「墓志銘」,敘其死者乃白居易的晚輩白敬宗。足以證明韓城為白居易的祖居無疑。(墓志銘石碑現存韓城市博物館)。
  • 11月24日 渭南文化旅遊資訊微報(組圖)
    近日,第三批陝西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名單公布,少華山國際皮影博覽園、渭南市桃花源民俗文化園、陝文投韓城古城研學基地等多家單位上榜。《黃河岸邊棗花香》以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和精準扶貧為題材,以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帶領群眾發展萬畝冬棗為原型,真實寫照了冬棗產業所發生的故事,生動刻畫人民群眾致富創業,書寫了一曲黨員帶領群眾致富的幸福之歌。【首屆「桃花源杯」渭南高校創意短視頻聯賽啟動】11月18日,首屆「桃花源杯」渭南高校創意短視頻聯賽在渭南市桃花源民俗文化園啟動。
  • 9月10日 渭南文化旅遊資訊微報(組圖)
    檢查組重點查看了各點位的環境衛生情況、公益廣告宣傳、學雷鋒志願服務站點建設、母嬰室及無障礙衛生間設置等方面工作。活動邀請了渭南旅遊形象大使、縣文旅局講解員推介大荔旅遊,同時大荔縣還將與旅行社等企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一起相聚古城,領略大荔美景,品鑑同州文化,用「美麗經濟」撬動縣域經濟市場復甦回暖,共譜大荔旅遊新篇章。【尋根溯源萬裡黃河自駕行走進韓城】9月10日上午,尋根溯源萬裡黃河自駕行韓城站歡迎儀式在韓城市司馬遷廣場隆重舉行。
  • 韓城旅遊怎麼走 一圖帶您到韓城
    大荔高鐵站至韓城,遊客可從大荔高鐵站乘坐渭南至韓城客車到達韓城,大荔高鐵站乘坐時間為13:20、15:10、15:40;韓城新城汽車站發車時間為6:30、7:40、7:52。 韓城至省外客車通往北京、上海、蘇州、濟南、長垣、鄖西、侯馬、運城、河津等城市,省內通往西安、延安、鹹陽、渭南、漢中、銅川、商南、宜川、蒲城、富平、黃龍、潼關、大柳塔、合陽、澄城、白水、鹹陽機場、洛南、藍田、
  • 2020年9月10日 渭南文化旅遊資訊微報(組圖)
    檢查組重點查看了各點位的環境衛生情況、公益廣告宣傳、學雷鋒志願服務站點建設、母嬰室及無障礙衛生間設置等方面工作。活動邀請了渭南旅遊形象大使、縣文旅局講解員推介大荔旅遊,同時大荔縣還將與旅行社等企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一起相聚古城,領略大荔美景,品鑑同州文化,用「美麗經濟」撬動縣域經濟市場復甦回暖,共譜大荔旅遊新篇章。【尋根溯源萬裡黃河自駕行走進韓城】9月10日上午,尋根溯源萬裡黃河自駕行韓城站歡迎儀式在韓城市司馬遷廣場隆重舉行。
  • 2020年9月9日 渭南文化旅遊資訊微報(組圖)
    陝西網訊(記者 陳冰娟)前幾天的高溫天氣讓我們感受到了「秋老虎」的威力,今天,渭南下起了秋雨。據了解,未來十天,全省基本都是陰雨天氣為主,提醒大家注意及時增減衣物。「萬名學子·藝寫韓城」活動啟動 合陽縣文化扶貧下鄉活動拉開帷幕【「萬名學子·藝寫韓城」正式開營】9月8日,「萬名學子·藝寫韓城」開營儀式在韓城市司馬遷祠廣場啟動,這標誌著韓城市景區與高校在挖掘和展示文化藝術元素,打造「三位一體」藝術創意產業格局上吹響「藝術韓城」的產業號角。
  • 貴州赤水:竹海護林員的奉獻與守望
    為了有效保障竹林安全,護林員們時常早出晚歸,對竹林進行巡護、除草、防火以及消防宣傳等工作。由於需要駐紮在林區,他們必須忍耐孤獨,通常一星期才能下山與家人團聚一次。李永福所帶領的護林員都生長在赤水,他們當中許多人繼承了父輩的事業,從事護林工作時間最久的已有36年,而時間最短的也有27年。
  • 10月第四周 渭南文化旅遊資訊微報(組圖)
    渭南非遺文化周啟動 中國女子圍棋甲級聯賽舉辦【展示渭南非遺魅力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渭南非遺文化周啟動】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渭南廣播電視臺共同策劃「壯麗七十年 奮鬥新時代」非遺文化直播周活動,本次活動由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1026渭南新聞廣播承辦。
  • 【我家就在黃河邊】陝西韓城:保護黃河 和諧共生 公益訴訟在行動
    【我家就在黃河邊】陝西韓城:保護黃河 和諧共生 公益訴訟在行動 時間:2020
  • 舌尖上的渭南:盤點渭南各地特色美食!
    渭南時辰包子,創始於清乾隆年間,渭南地區名小吃。民俗專家考證說,馳名天下的渭南時辰包子,發源於渭南長壽塬的豐原鎮。相傳初創之時,每天食客絡繹不絕,一過上午就買不到,因此人們給包子加上「時辰」兩字。時辰包子從取料到製作都有嚴格的規程,獨具特色。按時準點,現蒸現賣。包子狀如僧帽,小巧玲瓏,周邊潔白,包底金黃,肥而不膩,香味悠長。
  • 一路小曲行走山間——記景泰縣壽鹿山自然保護區的護林員
    壽鹿山自然保護區是景泰縣的一座綠色寶庫,被稱為「沙漠綠島」,這裡有景泰縣現存唯一一處連片原始森林。看護這片林子的護林員們便成為綠水青山的守衛者,行走山間,與山風相伴,聽松濤陣陣,在寂寞中堅守,成為新時代的奮鬥者。
  • 黃河流過家門口|有故事的韓城 有味道的旅程
    關注 陝西韓城旅遊微信 你才不是古城的過客吾城 | 有故事的韓城 有味道的旅程這是一座因煤而興的工業城市;這是一座寫滿故事的千年古城;這是一座全國聞名的花椒之都;這是一座區位優越的樞紐城市。這裡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四合院建築,這裡是有著「小北京」之美譽的韓城。今天《黃河流過家門口》採訪小組繼續沿黃公路採風之旅,走進渭南界的終點韓城,去感受星羅棋布的沿途美景,體會黃河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記者現場:黃河最美是韓城,黃河在韓城就像一把打開的扇子,最窄的38米鯉魚跳龍門的石門,最寬的12公裡浩浩蕩蕩,千年前一部《史記》讓韓城聲名鵲起。
  • 陝西渭南:公益廣告美化城市風景
    「這裡的公益廣告內容好,有亮點,有品位還有教育意義,營造了濃厚創建的氛圍。」8月24日,在南塘五岔路口看到,市民正在和孩子認真的閱讀創建公益廣告。南塘五岔路口這裡人群集中、人流量大,公益廣告宣傳能起到良好的社會宣傳效果。
  • 著名京劇演員于魁智、李勝素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塞罕壩護林員的故事
    11月27日晚,承德籍青年詞作家章立新創作的交響京劇優秀共產黨員系列《交響京津冀之故事三篇——林海守望、入戶訪貧、雨夜搶險》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以交響京劇形式獻禮建黨百年、致敬偉大時代。該劇採取現實主義創作手法,選取了基層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塞罕壩護林員、貴州省六盤水市巖博村黨支部書記餘留芬、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的平凡而偉大的感人事跡,反映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行動、從嚴治黨管黨」的具體生動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效。
  • 渭南都有哪些著名景點?
    秋季旅行以自然景色,建築特色,互動體驗為主渭南臨渭區可以去桃花源景區看古建,榫卯結構,去渭南葡萄產業園,採摘葡萄品紅酒,去渭南牒吳關中博物苑了解農耕文化華州區,去渭華起義紀念館了解紅色歷史,去少華山看楓葉成林華陰市,華山不用多說,還有玉泉院和西嶽廟燒香祈福
  • 「滬動渭南·與華相宜」2019渭南(上海)文化旅遊推介會今日舉行
    渭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華夏"之稱即來源於渭南,字聖倉頡創造了漢字,酒聖杜康釀造了美酒,史聖司馬遷著寫了《史記》,素有"華夏之根、文化之源、三賢故裡、將相之鄉"的美譽。渭南是父親山華山與母親河黃河相依相戀的地方。在渭南,西嶽華山險峻奇絕,黃渭洛三河綠水交融,洽川溼地融"山河湖灘泉"於一體,渭北帝王陵墓群盡展盛唐雄風,歷史文化名城韓城享譽國內外。
  • 渭南各客運站發車班次表!趕快收藏吧!
    :50-18:50每10分鐘左右一班每10分鐘左右一班26、渭南-合陽7:14-18:05每20分鐘左右一班27、渭南-韓城7:50-17:30每60分鐘左右一班29、渭南-大荔8:00-18:20每25分鐘左右一班30、渭南-澄城8:10-18:30每35分鐘左右一班
  • 10月21日 渭南文化旅遊資訊微報(組圖)
    將登陸央視】近日,由中共渭南市委、渭南市人民政府出品,中共渭南市委黨史研究室和陝西旅遊集團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承制的六集文獻紀錄片《東渡!東渡!》拍攝製作審核完成,預計年底登陸央視。該片吸收了全國黨史和地方黨史近年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一部集學術性、故事性、教育性、觀賞性於一體的高質量文獻紀錄片。
  • 陝西有一鋼鐵工業科技展覽館,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位於渭南韓城
    鹹陽市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朝的都城,寶雞、漢中、韓城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延安是紅色革命聖地,西安古稱長安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西漢和唐朝的都城,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陝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以秦文化最具地域特色,因歷史悠久,建都較多,有著「華夏五千年歷史看陝西」一說。陝西按照地形劃分為關中、陝北和陝南三個區域,又被稱為三秦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