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天剛麻麻亮,渭南韓城市西莊鎮官莊村的李銀鬥,就戴上印有「公益護林員」字樣的紅袖標,騎著摩託車開始了他每日例行的巡山工作。車子向著山林飛馳,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一片片茂密的柏樹和油松林深處。
一年多的時間,李銀鬥的腳步踏遍了4000多畝山林的每一個山頭地塊,每塊林地的面積、每棵樹的生長狀況、每一條小路和溝岔的分布,他都了如指掌,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林區的「活地圖」。55歲的李銀鬥是西莊鎮官莊村的貧困戶,他患有糖尿病,長期用藥,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妻子盧改花在家務農,沒有收入來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難。2017年10月,經韓城市林業局考核,他被聘為公益護林員,在雷寺莊林場從事護林防火工作。
每月1700元的公益護林員補助費,讓生活拮据的李銀鬥夫婦有了基本生活保障,因此,李銀鬥十分珍惜這項工作。為了能勝任護林員工作,他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林業法律法規、政策和林場制定的《護林員管理辦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李銀鬥時常說:「政府關心照顧咱貧困家庭,給我們提供就業機會,咱就要對得起這份工作。」除了下雪下雨無法進山,其餘日子,李銀鬥的身影會準時出現在林子裡,他堅持每天在各重要入山口重點溝系巡護1遍,每星期在全責任區巡護1遍,而且每到防火關鍵時期,他就拿著護林防火宣傳單挨家挨戶去宣傳,耐心地給村民講防火知識和林業法規。自李銀鬥擔任護林員以來,憑著不過放每片林地、每條山溝、每一處細小隱患點的「較真」勁兒,他所管護的林區和周邊林區沒有發生過一起森林火災。
同李銀鬥一起守護雷寺莊林場的護林員中,有一位被稱作「護林鐵娘子」的王妮。林區樹木繁密、道路難行,王妮常常一走就是好幾個小時,餓了就吃點自帶的乾糧充飢,累了就靠著樹休息一會兒,一趟山巡下來,手、臉被劃傷是常有的事。「早就習慣了,三四裡路我一口氣就能走過去!「誰能想到,這位言語中滿是豪邁之情的護林員,只不過是個30出頭的瘦削女子。「厲害得很呢,一點不比男的差!」周邊的群眾都知道她,提起來滿是誇讚。王妮是西莊鎮張家村的貧困戶,被分配到雷寺莊林場官莊管護站當護林員後,由於家離處在林地深處的管護站比較遠,加之自己又沒有交通工具,她為了幹好護林工作,竟然將行李搬進了大山,吃住都在管護站。「說實話,一開始住進來,心裡還是有點害怕的,但是要幹好工作就得克服困難,現在住久了,我覺得住在林子裡比在家還舒心。」王妮大大咧咧地笑著說。作為女護林員,比起其他隊員更具親和力,王妮工作時就利用這一優勢,日常的巡山護林工作結束後,她就串門走戶,與碰到的群眾聊家常、諞閒傳,潛移默化地向大家宣傳護林防火知識,這樣的工作方式,使得她管轄的林區內群眾護林防火知識掌握得最好。
韓城市林業局的副調研員徐英武說:「『公益護林員』不光是一種脫貧的手段,這一身份讓貧困戶有固定收入的同時,還能使其通過工作得到精神收穫,從而生出改變貧窮生活的動力和信心。」
薛峰林場廟底管護站的護林員相裡軍山的轉變就是個例子。
家住板橋鎮共裕村綠峰四組的相裡軍山是個苦命人,父母親均患有長期慢性病,妻子牛曉紅又有精神殘疾,46歲的他是家裡唯一的勞力。在村裡人的記憶中,他乾枯的臉上從來看不到笑意。一開始當護林員,寡言內向的相裡軍山極不適應,發現有人在田裡違法用火,他不敢上前制止;在勸導違法群眾工作時,被勸導對象質疑身份;宣傳防火知識時,群眾不買帳…… 可隨著工作時間推移,相裡軍山變得開朗了,護林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還受到了市上的表彰。
「說不辛苦那是騙人的話,但我既然當起了護林員,就必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森林資源是國家最寶貴的資源,雖然我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我知道和我一樣堅守在自己崗位上的護林員還有很多,大家都在努力,我們護林員辛苦一點,韓城就綠一點,這樣的辛苦很值得!」王永民之前是芝源林場的護林員,2019年4月又被調往薛峰林場,是護林員隊伍裡的「老同志」,談起自己的工作,他滿臉驕傲。
就像王永民說的,在韓城市,除了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累計選聘出來的51名公益護林員外,還有很多護林員行走於茫茫林海中,這些「森林衛士」管護著韓城160多萬畝的林地,用日復一日的堅守護衛著韓城的綠色,也守望出自己的幸福日子。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