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是我國古代社會裡儒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築,是祭祀歷史文化名人孔子和唯一官司辦的學府,是中國封建社會裡廟、學合一的教育機構,踏入文廟感受古代文人曾經讀書識字的地方。在國內,最著名的文廟有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曲阜孔廟和吉林文廟,而在我們永州寧遠,有座以其精美絕倫的20根高浮雕鏤空石柱而蜚聲宇內的廟宇——寧遠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寧遠文廟在我國現存的文廟真建築中,是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兩座建築之一,其規模在全國現存文廟中屈指可數,是中南六省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文廟,整座建築結構嚴謹,造型精美,規模龐大,給人以古樸、莊重、雄偉之感,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寧遠文廟坐落在縣城西南隅,臨河而建,算是寧遠縣城繁華地帶——縣中心,所以我們在尋找住處時瞥見,一面紅牆在這座鋼筋混泥土氣息的縣城裡顯得格外耀眼,這面紅牆經歷了風吹日曬和時間的衝刷已經有些褪色,富有年代感。
我們放好行李後便頂著大太陽前往文廟,從文廟大門過往的人很多,進去遊覽的人幾乎沒有,只有我們兩人在門口駐足許久,因為景點收取25元/人門票而猶豫了好一會,最後還是被文廟那富有歷史感的園林規模和濃鬱的歷史感所吸引,走進了這座已有上千年歷史的文廟。
寧遠文廟面積不大,逛完花費了二十分鐘左右,如果說走一圈的話大概五分鐘就可以結束,但是文廟裡的文物以及廟宇,都值得細細品味。一進文廟,便能看到一座蓮池,正對文廟的第一道門:檽星門——舊時學宮孔廟的外門檽星門,石柱門兩旁還有兩隻栩栩如生的石獅,都在朝著門相對而視,檽星門上的石雕精緻而又細膩,四根石柱成三門,每根石柱頂上都有相對而視的小石獅,門楣還有三條石龍,仿佛要破門牆而出。
從檽星門望進去,便看到了門面暗紅色的大成門,橙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閃著金光,讓人恍如看到了佛光一般;大門兩側有兩根圓柱,柱壁上鑲嵌著兩條石柱石龍,蛟龍盤旋而上,栩栩如生,仿佛就要騰空而起,飛向蒼穹,我仰頭細細觀賞這精雕細琢的石龍,感嘆古代的雕刻技術如此嫻熟。大成門旁還放著一個大鼓,像古裝劇中縣令府門前的「鳴冤擊鼓」,敲鼓用的「抱鼓」便藏在鼓後,拿起來敲兩下鼓面,發出盪氣迴腸的鼓聲,讓這安靜的文廟增添了些生氣。
我們跨過大成門的門檻,大成殿——祭拜孔子的廟宇便展現在眼前,說不上輝煌卻有種震撼的氣勢,佇立在殿外的灰色大理石蟠龍舞鳳石雕柱尤為顯眼,石柱上的石雕採用高浮雕鏤空工藝,十分精美,為全國古建築中所僅有,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被人們稱為「國寶」,廟內眾多有石雕裝飾相互輝映,猶如一座完美的石雕工藝博物館。
殿前還有燒香的香爐,只剩香爐裡都是燒盡成灰的香腳,香爐裡也未見有新的文廟香腳,可見文廟的冷清,還有景區內的工作人員管理廟宇的態度,景點收門票的錢難道不會拿些出來買些香供奉下殿內的神像嗎?殿門擺放著不同的香種,估計要等著遊客們前來祭拜然後再賺二次買賣的錢了,因為冒出了這個想法,所以對於文廟的好感度直線下降。
大成殿兩旁的屋裡擺放著寧遠文物,還有一些介紹古代名人的歷史遺蹟,走了進去看了一眼後便又走出來,因為在工作人員的催促下我們從後門出了文廟,還是一面紅牆,只是這面紅牆看著有些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