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太陽祭,這才是傳說中太陽的後裔

2021-02-28 DISTA

如果說,南美大陸是一個用謎鋪成的大陸,遙遠的秘魯,一定是當之無愧的謎中之謎。庫斯科,這座昔日印加帝國最重要的城市,也是南美大陸首屈一指的考古之都,從這裡可以通往馬丘比丘。

說到「太陽的後裔」,我想對太陽的崇拜,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上秘魯的庫斯科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的人們非常的膜拜太陽神,自詡是太陽的後裔

每年的6月24日是秘魯印第安人-克丘亞人最重大的節日,在庫斯科市近郊的印加遺址薩克薩瓦曼城堡舉行慶典,祭奉太陽神,也稱為太陽祭(Inti Raymi)

克丘亞人的祖先是印加人,他們崇拜太陽,"印加"意即太陽的子孫,他們的國王也叫"印加"。庫斯科是印加帝國的首都。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庫斯科古城,作為印加文明的中心,重新又將「太陽祭」從塵封的歷史檔案中喚醒。





每年冬至是當地太陽離開地球最遠的日子,日照最短。秘魯的安第斯山區從此進入嚴寒冬季,古老的印加傳統相信,如果失去了太陽神的庇佑,整個宇宙將陷於無邊的寒冷與黑暗。嚮往太陽的印加人將根植人類深處的那種恐懼黑暗、嚮往光明的心理,演繹成了一年一度的太陽祭,感謝太陽神因蒂(Inti),並祈求她儘快回歸。

史詩般宏偉的太陽祭,讓我們感受到滿滿的安第斯情懷。儘管秘魯人已經皈依天主教,但「太陽祭」的精神卻得以在狂歡節中復興重生。

這恐怕不僅僅是旅遊觀光的需要,更多的是為了增強心底那份民族自豪感吧。

在這一天,當地人會依照五百多年前的傳統,從庫斯科城的太陽神廟(Qorikancha)出發,穿過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一路歌舞抵達近郊的薩克薩瓦曼(Saqsaywaman),最終在那裡達到整個慶典活動的高潮。

▍太陽神廟,見證帝國崛起到覆滅

太陽神廟是印加帝國太陽神崇拜的中心所在,供奉著印加人的創世神維拉科查(Viracocha)和守護神太陽神因蒂(Inti),並保存有歷代印加王的木乃伊,所有這些都奠定了太陽神廟最為神聖的地位。

傳說中的印加開國帝王曼科·卡帕克(Manco Capac)在太陽神的指引下,率領族人找到庫斯科這塊樂土家園。當歷史緩步至第九世印加王帕恰庫提(Pachakutiq)時,這位印加王打造了秘魯史上最偉大的印加帝國。他主持重建神廟,飾以黃金,使其成為至高無上的「黃金聖殿」,裡外都是純金製品。外牆為700多片金板所覆,每片都重達2公斤;室內陳設了很多金制神像、動物造像;庭院「種植」和實物等高的金銀玉米莊稼地。

可惜盛世只持續了不到百年,天現異象。1526年,一隻安第斯山鷹被禿鷲圍攻負傷,從空中墜落在太陽神廟內印加王的腳下,不治而亡——這被印加大祭司視作極兇險的預兆。果然,同年,時任第十一世印加王瓦伊納·卡帕克罹患天花去世。

闖入的西班牙人早已按捺不住,在1533年設計俘虜了第十三世印加王阿塔瓦爾帕(Atahualpa),要求印加人用黃金堆滿約88立方米的房間,以贖回他們的國王。印加人不惜撬下太陽神廟的金板,熔化了造像,帝國各地的黃金被源源不斷地送到西班牙人手中,堆滿了整座房間,卻依然沒能挽回國王的性命。西班牙人拆毀了太陽神廟,只保留了印加石牆作地基,用石灰覆蓋牆面,描上天主教壁畫,修建了今日所見的聖多明戈修道院,開始長達400年的殖民統治。

著名的印加帝國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傾城而出,隆重熱鬧的慶典遊行

作為太陽節慶典活動的組成部分,每天的遊行就如古柯茶一樣不可或缺。城市早高峰後,警察陸續封鎖了武器廣場環形道的進入口。官員們被簇擁著入席主位,遊客被震天音樂所吸引,圍聚在鐵馬外。

在高原明媚的陽光下,教堂廣場前站滿了盛裝打扮的學生們,女生著裙,男生穿褲,花色繽紛豔麗。從服裝上辨認,大概這一地區的所有中學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行進隊伍在環形道的東入口預備,聽到指令由引導員舉牌帶出,當他們走到現場評委和主席臺的面前,便會停下跳一段完整的舞蹈動作。他們使出渾身解數,賣力地出演,邊唱邊跳,在凹凸不平的卵石道上不斷變換著大動作。時而旋轉,時而高躍,時而奔跑,時而折返;3500米海拔的高原,這般劇烈的運動以及冒著崴腳的風險,讓不少少年大口喘氣,大汗淋漓。

仔細留意的話,不難發現他們大多赤腳穿著一雙簡陋的黑色膠皮涼鞋。這種成本低廉、經久耐穿的黑膠涼鞋多為秘魯安第斯山脈一帶農民的必備品,哪怕是在6月的寒冬季節。

人群裡突然爆發出一陣歡快的笑聲,原來是一隻表現男女戀愛的舞蹈,博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只見一番打情罵俏後,女生被男生扛上肩頭羞澀地離場。

在廣場上印加王曼科雕像注視下,熱鬧持續了兩個多小時之久。我們雖對舞蹈表達事件所知寥寥,但也能從鋤頭、馬鞭、水稻、瓦罐等道具和動作,大略猜出所展現的是農耕、紡布、燧火、戀愛、戰爭、妖魔、神靈、祭祀、成年禮等主題。我們既為兩軍對壘的馬術比試鼓掌,也被幽默風趣的搶親環節逗樂,學生們的表演極具感染力。彩色流蘇在半空上下翻騰,織錦裙裾在教堂前繚亂紛飛,又粗又長的辮子歡快甩來甩去,眼花繚亂的毛翎在風中瑟瑟抖動……一場場交替進行的敘事性舞蹈,就像在講述一個個的小故事,再現曾經輝煌的古老帝國年代。

看著這些青春蓬勃的孩子們,對於他們來說,貧困並不可怕,因為他們仍有信仰。在這片高原上,這個有生命力的信仰世界裡,他們在藍天白雲下盡情跳舞,笑若燦陽,夢想未來。

▍薩克薩瓦曼,重現帝國鼎盛光芒

祭祀活動乃至太陽節作為印加文化的復興,在今天的庫斯科人心目中究竟地位如何?

薩克薩瓦曼(Saqsaywaman)在印加克丘亞語中是「山鷹」的意思。印加王帕恰庫提將整個庫斯科城規劃為一個美洲獅的形狀,薩克薩瓦曼恰是它的頭部,而太陽神廟則正在美洲獅的肚臍上。庫斯科是印第安人的「世界之臍」,太陽神廟則是「臍中之臍」,重中之重。

薩克薩瓦曼比庫斯科還要高出200米,隨著坡度緩升,一個巨大的空地展現在眼前,多層石牆靜默在一側,駐守著山谷中的庫斯科城。高原的雲彩顯得異常低,人們在空曠的廣場上顯得渺小,更加襯託出這古代防禦工程的氣勢恢宏。石塊之巨大,每一塊都不可思議。呈鋸齒狀分布的石牆恰如同美洲獅銳利的尖牙,可見其作為軍事要塞的重要性。這裡曾經足有三層石牆,每一層都高達18米,最外圍的一道牆長達540米。龐大堅固,易守難攻。根據印加人的古老傳說,其實早在印加王國出現前就已存在這巨石建築,是很久以前創世神維拉科查建造的,印加人只是在這期間幫忙保管而已。

15世紀印加帝國鼎盛時期,每年冬至之日(南半球6月21日)都會在此舉行盛大的「太陽祭」,以感謝太陽神的恩典,將陽光灑向人間,人們可以靠養殖農作物和家畜過活。當場宰殺一隻羊駝,獻祭給太陽神,取出內臟,作為大祭司佔卜的依據;偶爾特殊的年景,也會發生活人祭品,必須是從貴族人家裡挑選出最貌美的太陽神貞女。

印加王阿塔瓦爾帕被殺之後,印加人曾在1536年發動了反抗西班牙人的戰爭,但徹底失敗。成千上萬的印加人戰死沙場,屍體被遺棄在薩克薩瓦曼。薩克薩瓦曼的命運如同太陽神廟,西班牙人就地取材,拆除能搬走的石塊,運回城內建造房屋;太陽祭則被嚴令禁止,隨帝國消失了幾百年。

在20世紀40年代,太陽祭得以恢復,並改到了6月24日這天。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作最後施工準備,上千張座椅以及音響設備已經就位,以迎接即將到來的盛大祭祀。每個區域的座位都有自己的售價,從160美元到200多美元不等,視乎圍觀的角度不同。

如同五百年一樣,祭典儀式現場仍然歡歌載舞,人們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盛典;可能仍然會宰殺羊駝作為太陽神祭品,還有假扮的「太陽神貞女」分派祭品。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一定不會再有活人祭品出現了。

每個偉大的文明必定會留下一些偉大的印跡,比如一座著名的城池。在秘魯,這座城就是庫斯科(Cusco)。

斯科古城,五百年來,見證了南美土著文化與西方殖民文化的交融,今天我仍然可以感受到西班牙人摧毀印加文化的那股強悍的力量,然而仔細品味,內裡卻蘊涵著豐富的印加文化烙印。因為西班牙人的庫斯科是在印加人的堅固的石牆上建立起來的。

庫斯科位於秘魯安第斯山脈海拔3410米的豐饒山谷中。走在那條因為「十二角石」(Piedra de los 12 Angulos)而出名的Inca Roca街巷裡,鵝卵石鋪成的狹小街道,嚴絲合縫,不用任何灰漿黏合,卻連張紙都插不進去,印加人在建築上的造詣可見一斑。


城中最重要的建築是太陽神殿,如今「太陽神殿」早已變成了天主教的教堂庭院——聖多明戈天主教堂(Cathedralof Santo Domingo)。

安第斯山脈位於地震活躍帶,地震屢次毀壞教堂(尤其是1650年和1950年的兩場大地震),但印加人建造的這些地基和圍牆下端卻安然無損。石頭上的小凸槽兒在地震時隨震波遊移後歸位。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一座失落的印加古城,被世人稱作南美洲的「龐貝古城」,享有「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的美譽。遺址正處在馬丘比丘和華納比丘兩座山峰之間的平地上,遺址另外兩側毗鄰峭壁懸崖,山谷底部流淌著湍急的烏魯班巴河。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印加人建造了一個功能齊全的建築群,祭祀區、生活區、農業區內遍布著宮殿、廣場、神廟、住宅、梯田、糧庫等建築。


1911年,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探險家海拉姆·賓厄姆(Hiram Bingham)歷經重重艱險,終於抵達了當時隱於叢林之間、尚未人知的馬丘比丘,這次旅行也成為他為期多年的南美考察之行的巔峰。之後他又重新返回馬丘比丘,進行清理髮掘工作,採集資料,將他收集的考察成果《在秘魯的神奇土地上》發表在1913年4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向世人揭開了覆蓋在這座「遺失之城」上的神秘面紗。

圖:wikipedia 1912年海拉姆·賓厄姆站在馬丘比丘附近的帳篷前

如今,馬丘比丘已經成為秘魯旅遊的一張名片。大多數人前往秘魯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走進這片神秘的遺蹟,探尋印加人留下的足跡。

馬丘比丘被分成兩個大區——城市區和農業區。兩區之間由巨大石牆分隔。農業區再分為上城區和下城區,考古學家將城市區細分為三個區域:聖區、平民南區、祭司與貴族區。

印加建築風格的無數小細節是使這座失落之城得以完整重現在世人面前的重要因素:門窗都是梯形的、拐角處全部磨圓,房間內的拐角都微微向內傾斜;連在一起的牆壁每一堵都不是完全豎直的,它們之間相抵連成排,石頭之間的拼接如此精準,連一片玻璃都難以插進去。所有這些設計,使得整個結構更加堅固。

1927 年,秘魯的納斯卡線首次在空中被發現,串聯在納斯卡和帕爾帕高原沙漠之間,這幅地質圖景——由超過 70 個動物和人物圖案以及 1000 多條奇怪的線構成——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謎題之一。一些人說這些線條表現的是一個巨大的星曆,有人說這是祭祀禮儀中心,還有人覺得這是外星人登陸的跑道。

想看到這些,可以乘坐小飛機飛越秘魯納斯卡上空,才能完美俯瞰2000多年迷一樣的「神秘天書」。

最有名的就是這幅半島北坡面上的巨大巖畫。有人說它的形狀像燭臺,也有人說像仙人掌。權威的考古專家認為,這很可能是以前船隻留下的航海圖標。不過,這個圖案到底是什麼意思,至今沒有人能解釋清楚。

帕拉卡斯國家自然保護區是秘魯唯一的海洋生態保護區,是太平洋海岸著名的旅遊勝地。保護區始建於1975年,用來保護生活在這片沙漠和海域裡的各種野生物種。

利馬是秘魯的首都,同時是最大的港口。位於秘魯西部的利馬瀕臨太平洋,終年少雨,是世界有名的「無雨城」,冬季多霧潮溼。利馬由於其便利的海港,利馬在1535年被選為秘魯的首都。

在大部分殖民地時期,利馬始終是南美洲最重要的政治和商業權力中心。這輝煌的過去反映在殖民地時期的建築上,這些建築也為利馬贏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世界文化遺產」的美名。

陽光燦爛,海風陣陣,市區建築與綠樹繁花相輝映,利馬被人們稱為南美洲風景秀麗的「花園城市」。

秘魯

是一個需要用心探索的國家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隱藏著很多的故事

那裡的古代遺蹟、特色地貌和自然風光

令人意猶未盡

無論你是歷史愛好者、冒險家、還是野生攝影咖

來秘魯吧

它能滿足你的期待

這一次,還可以遇上

一年一度「太陽祭」!

獨家包含太陽神廟入內門票,

錯開擁擠人潮,

體驗更舒適!

除了秘魯,

我們還會一次性帶大家去到南美其他3個國家!


巴西,在這個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度裡,巴西人天生不為吃飯穿衣而發愁,他們平生所求不過四樣東西:陽光,海灘,桑巴,足球。在海邊,熱帶島嶼,歌舞昇平的現代都市和迷人的殖民小鎮點綴著漫長的海岸線。在內陸,宏偉的瀑布,紅色的巖石峽谷,清澈的河流,自然美景數不勝數。無論在巴西哪裡,皮划艇、漂流、徒步、潛水或是衝浪都不失為陽光普照的下午打發時間的不錯選擇。巴西和巴西人的最大特色是熱情奔放。更多景點介紹請點擊:南美,有一百個理由等您去探索……(巴西篇)

阿根廷是位於南美洲南部的一個聯邦共和制國家,被稱為「銀之國」,充滿神秘魅力,誘惑了眾多歐洲的探險家好徵服者沿拉普拉塔河逆流而上,去尋求埋藏在這裡未被發覺的白銀和財寶。如今的人們去阿根廷卻少了探險發財夢想,多了觀光遊覽的念想,只為感受別樣的南美風情,放鬆緊張的心情。更多景點介紹請點擊:南美,有一百個理由等您去探索……(阿根廷篇)

智利位於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脈西麓。東同阿根廷為鄰,北與秘魯、玻利維亞接壤,西臨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由於地處美洲大陸的最南端,與南極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稱自己的國家為「天涯之國」。智利是世界上銅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享有「銅礦王國」之美譽。首都聖地牙哥是智利最大的城市。智利最著名的點就是有著神秘色彩的復活節島。更多景點介紹請點擊:南美,有一百個理由等您去探索……(智利篇)


裡約熱內盧的象徵,位於奇久卡國家森林公園以東,因山上矗立著一座巨型的耶穌像,而成為了裡約熱內盧和巴西的象徵。這座巨型耶穌像位於710米高的山頂,是為了紀念巴西獨立100周年而建的。耶穌張開雙臂,鳥瞰整個裡約,整個雕像就仿佛是一個巨大的白色十字架守護著裡約熱內盧。夜晚在燈光的照射下,在裡約市內的幾乎任何一點角落都可以看到。

天梯教堂始建於1964年,1976年落成使用,是一處鋼筋水泥結構的現代化建築。教堂呈圓錐形,高75米,底徑106米,整個框架結構由規則的方框構成,好像天梯,所以又稱做天梯教堂,可容納2萬人。教堂氣勢恢弘。建築群莊嚴肅穆,敖立於城市中心,奇特的造型,在現代化的樓群之中顯得鶴立雞群。教堂周圍,花木蔥蘢,環境優雅,綠地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小巧別致,給人以美的感覺。

世界上最寬的伊瓜蘇大瀑布,位於巴西與阿根廷交界處的伊瓜蘇大瀑布由275個小瀑布組成,最大的瀑布落差90米,被稱為「魔鬼之喉」。進入棧道置身於飛流直下波濤洶湧的宏偉景觀之中,瀑布的力量、形態和巨響只有當你親身經歷過之後才會相信。

瓦爾帕萊索的城市綽號為「太平洋珍珠」,基於城市不斷的發展設計和獨特的建築風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瓦爾帕萊索納入世界文化遺產範疇。

由於城市建築在大量的陡坡之上並可直接俯視太平洋,瓦爾帕萊索也自豪的宣稱迷宮樣的城市道路和鵝卵石小巷體現了城市豐富的建築和文化遺產。瓦爾帕萊索目前是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保護的。

一年一度太陽祭

馬上出發!

相關焦點

  • 世代相傳的秘魯太陽節
    太陽節上,量重的儀式是太陽在每年的6月24日,東方欲曉,居住在秘魯庫斯科城一帶的印加人就聚集在近郊的印加遺址薩克薩瓦曼城堡舉行慶典,祭奉太陽神。人們頂禮膜拜,靜待火紅的太陽慢慢升起。當仁慈的太陽神逐漸升高並移向天頂的時候,隆重的祭祀儀式開始了。
  • 到太陽帝國秘魯 感受一下狂歡的太陽祭
    一年一度的「太陽祭」(Inti Raymi)是秘魯人眼中的盛事。除了祭典前的一連串大型巡遊外,祭典中最重要的儀式設於每年六月二十四日的下午,就在庫斯科(cusco)市中心附近的saqsaywaman (諧音sexy woman lol)山上。
  • 太陽的後裔印加人崇拜的太陽神因蒂
    而地球上有個地方的居民則自視為太陽的後裔,他們就是印加人。印加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與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並稱「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印加」為其最高統治者的尊號,意為「太陽之子」。15世紀起勢力強盛,極盛時期的疆界以今秘魯和玻利維亞為中心,北抵哥倫比亞和厄瓜多,南達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首都在秘魯南部的庫斯科。16世紀初由於內亂日趨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滅亡。
  • 神秘的印加文明——秘魯太陽節
    在大洋彼岸的秘魯在四季相反的南半球幾乎全體印加人民與遊客都將參與這個感謝太陽神的盛典。Inti,感謝他在過去一年中為大地賞賜的光明與溫暖。印加人在太陽神殿前呼喚太陽,感謝太陽在過去的一年裡贈與印加人的一切事物。隨後,節慶遊行隊伍蜿蜒走向薩克塞華曼,一路上伴著音樂與舞蹈,精彩紛呈。
  • 宋慧喬宋仲基離婚,這才是太陽的後裔最真實的結局
    畢竟,這兩人從太陽的後裔到熱戀曝光,最後到甜蜜大婚,很多人都覺得雙宋真的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但是曾經甜膩死人的一對CP就離婚了呢?一時之間,對於雙宋離婚原因,各種議論開始在網絡上八卦不停~有人說,因為孩子問題。
  • 太陽的後裔在線觀看
    太陽的後裔16集大結局,360百度雲盤資源共享下載   《太陽的後裔》今晚就要結局了太陽的後裔在線觀看 眼見過完今天就要全民失戀了 令人揪心   不得不佩服一下韓國網友的想像力——徐大英和尹明珠互相深愛,卻不斷重複著分手與複合的橋段,其實是因為兩人是兄妹,所以尹明珠的父親才不斷設法阻撓兩人的愛情。雖然這個結局看起來也是腦洞大開,但「情侶變兄妹」不正是韓劇zzz喜愛用的橋段嗎?
  • 這些韓劇實力叫囂《太陽的後裔》
    這些將播的韓劇,不僅有多位電影咖回歸坐鎮,還從拍攝製作、明星陣容、宣傳推廣上拿出了力壓《太陽的後裔》的架勢。《藍色大海的傳說》版權叫價比《太陽的後裔》高一倍播出時間:11月16日鑑於下半年重頭的韓劇不少,早前韓網曾發起投票票選「下半年最期待的男女演員」,最終結果是李敏鎬、全智賢分別以40.6%和42.6%的高得票率脫穎而出。
  • 在《太陽的後裔》中,我們該怎樣看待柳時鎮與昔日戰友反目成仇?
    大家好,歡迎關注雨水之情,今天咱們講一講在《太陽的後裔》中,我們該怎樣看待柳時鎮與昔日戰友反目成仇?說起太陽的後裔這部韓劇,除了主人公曲折的愛情,還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情感,如果把每一個故事都拆開來講,那這部韓劇可是包含了太多的東西了,今天,小編在重溫這部韓劇的時候又回憶起了柳時鎮與昔日部隊的戰友反目成仇的那一段劇集,不知道網友們還有沒有印象呢?
  • 太陽的後裔是悲劇嗎? 太陽的後裔結局洩露你萬萬想不到!
    「沒有《太陽的後裔》的日子,想它,想它。」自打宋仲基、宋慧喬主演的韓劇《太陽的後裔》播出以後,等周三周四更新就成了不少網友的狀態。如今,該劇不僅收視率狂飆,網友們也齊刷刷地各種「安利」。不過這兩天,網傳《太陽的後裔》將以悲劇收尾,引發網友熱議。   《太陽的後裔》大結局劇情內容曝光之悲劇篇:   姜暮煙和柳時鎮在經歷了各種分分合合的內心掙扎以後終於決定要在一起了,姜暮煙在首爾開了私人診所,柳大尉也馬上就要升職了。
  • 太陽祭 印加帝國的光芒
    世界中心的太陽祭終於,6月24日這天到了。太陽祭祭典開始了,其實說來這也只算是某種民間表演,幾個演員扮演印加王、王后、大祭司⋯⋯但就這麼簡單嗎?太陽節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科裡坎查太陽神廟遊行並向太陽神祈求佑護,唱主角的人名為阿爾弗雷多·印加·羅卡(Alfredo Inca Roca),真正的王族後裔,身穿雪白與金黃兩色的羊駝毛王袍,在儀式上扮演雍容華貴的印加王。
  • 最流行的是《太陽的後裔》
    2016年收視率最高46.6%《太陽的後裔》是今年最受歡迎的電視劇之一。該劇主要圍繞柳時鎮(宋仲基)和外科醫生(姜暮煙(宋慧喬)的一系列營救情節展開。兩個意外碰撞得到火花的愛情。電影《狼少年》的票房破700萬,這讓宋仲基一夜成名更加憤怒。
  • 考古專家揭秘秘魯「太陽觀測塔」
    1日有研究指出,這13座石塔可能是西半球最古老的太陽觀測設施,為世人了解其作用提供獨特視角。古天文臺秘魯沿海沙漠地帶一座矮山山頂,13座石塔已靜靜矗立約2300年。它們高度從約1.8米到6.1米不等,間距4.7米到5.1米,排列成一條300多米長的弧。
  • 中國版《太陽的後裔》?
    一個是英姿颯爽的軍官,一個是溫婉美麗的軍區外科醫生,這對勢均力敵的絕美CP我先提前鎖定了!開機儀式上,黃景瑜一襲筆挺軍裝堅毅瀟灑,李沁則是戴上細框眼鏡,搭配條紋白西裝,俊男靚女的同框十分養眼。在這部劇籌備期間,許多微博大V都給它冠上了「中國版《太陽的後裔》」的噱頭。
  • 曾為《太陽的後裔》《藍色海洋的傳說》演唱OST的尹美萊這次將獻聲...
    曾為《太陽的後裔》《藍色海洋的傳說》演唱OST的尹美萊這次將獻聲《愛的迫降》韓劇MiJimin 2019-12-20T13:17:00+08:00【搶先聽】這首主題曲《Flower》的一小段曾經出現在第一集結尾,大家有印象嗎?
  • 這才是《太陽的後裔》終極結局
    因為韓國大型虐狗連續劇《太陽的後裔》明天就要大結局了。「對不起,您的柳大尉餘額已只剩兩集,請及時舔屏。」不過這16集的戀是失定的了,打從入坑的那天起就沒指望過韓國編劇會編很長。現在網絡上到處都在YY結局,然而機智的夏洛克·汪早已看穿了一切。《太陽的後裔》的結局,必定是以下三種之一!
  • 太陽的後裔第二部拍攝播出時間 太陽的後裔2男女主角
    原標題:太陽的後裔第二部拍攝播出時間 太陽的後裔2男女主角   要問《太陽的後裔》有多火,看劇中兩位男神的行程之滿就可知一二,宋鍾基已出現在各種雜誌封面,前段時間去香港宣傳也是造成轟動,而徐上士晉久在大結局當晚更是受愛奇藝之邀來中國與粉絲一同觀看,粉絲們一起穿上條紋裝,與男神晉久玩「抱抱殺」,模仿戲中經典片段,福利之大,現場粉絲直呼「糖太多」。   第二部《太陽的後裔》預計在2017年播出,原班人馬都將有望出演該劇。
  • 太陽的後裔大結局 等了那麼久的船戲就只是船戲
    《太陽的後裔》大結局,姜暮煙柳大尉在阿爾巴尼亞的沙漠中相遇,尹明珠與徐大榮擁吻,一切都好像不真實。  柳時鎮徐大榮回憶遭轟炸時的情況,兩人在轟炸前被民兵隊轉移到了防空洞,關在不知何處的底下,大約150-155天的日子,在將被處理的時候,突然獲提安解救。
  • 朱貝貝新歌《太陽的後裔》 欲趕超原聲音樂
    朱貝貝發新歌《太陽的後裔》  搜狐娛樂訊 近日,隨著韓劇《太陽的後裔》的熱播,該劇的主題曲和插曲也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過有網友表示在各大網站這些電視劇的原聲音樂要付費才能收聽,這不禁讓很多劇迷頗感失望。因為很多受眾對數位音樂的付費還不能接受,這也讓那些歌曲並沒有紅遍大街小巷。但令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歌手朱貝貝最近推出了一首同名歌曲《太陽的後裔》卻非常火熱,甚至有成為了這個春天熱門金曲的趨勢。  朱貝貝的這首《太陽的後裔》婉轉動聽、情真意切,將唯美的愛情故事演繹得絲絲入扣、感人至深。
  • 高句麗的歷史起源與朝鮮半島「太陽的後裔」淵源的兩個猜測
    經常聽到韓國人稱自己是太陽的後裔,前幾年甚至還出了一部電視劇《太陽的後裔》,那麼為什麼韓國會稱自己為太陽的後裔?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淵源?來看看我國記載的古代朝鮮半島政權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建國的政權—高句麗。
  • 韓劇收視:《太陽的後裔》超高關注首輪勝
    》形成收視對打,在首輪收視比拼下,《太陽的後裔》以14.9%的成績直通收視榜單第七位,實現話題、收視雙豐收。  水木新劇對打 《太陽的後裔》勝  2月24日,水木劇(周三周四)時段同時迎來兩部新作,分別是KBS的《太陽的後裔》,以及SBS的《回來吧大叔》,兩部作品在企劃之初就因出演的演員們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太陽的後裔》有暌違小熒幕3年之久的宋慧喬搭檔兵役剛結束的宋仲基;《回來吧大叔》則是 「永遠的唱跳演多棲韓流Star」Rain的最新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