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窩在家裡,吃啥讓人傷腦筋,兒子對我說:「我們班級潘同學,她媽媽一個月裡面,每天給她做的早飯都不重樣。秋遊我吃了她帶的炒飯,冬令營我吃了她帶的三明治,可好吃了。」
我說你就是個吃貨,現在是特殊時期,不要再挑三揀四,要發揚大東北的精髓——亂燉搞起來!
大東北是中國最大的糧食產區,黑吉遼三省均入圍全國前十,在糧食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擁有東北是中國的一大幸事。
白山黑水間,物華天寶,有句俗話講「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物產種類之豐,食材種類之盛,在國內名列前茅,至於春夏秋冬應季鮮物,更是數不勝數。
豐富的物產催生了無數的烹飪方法,東北菜遍地開花,南逾海南島,北至黑龍江,如果說一個旅遊區連一家東北菜館都沒有,那這個旅遊區恐怕連D級景點都算不上。毫不誇張的說,有沒有東北菜,鑑定了一個旅遊區的品位。
東北菜為什麼這麼牛,就是因為一個獨具特色的菜式——燉菜。
燉菜,最早是滿族人發明的。滿族人是遊牧民族,遷徙不定,烹飪器具只有一口鍋,無論什麼食材,洗乾淨了扔鍋裡,下面燃起木柴,慢慢地等著熟。那時節天高皇帝遠,漁獵沒人管,一口鍋裡的食物可以滿足一個家庭的需求,鍋下面的灶火能給人提供溫暖和安全,大人們捕魚打獵,孩子們採摘畜牧,在白山黑水間遊牧遷徙,靠的就是這一鍋熱騰騰的燉菜。
要說哪種食材是東北燉菜必須要有的,那就是肉。不管是豬牛羊還是魚肉鳥肉,大爺大娘們也不需要什麼精緻繁瑣的手藝,大塊肉切開,菜園裡摘下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等多種蔬菜,井水裡洗淨了,簡單切幾刀,一股腦兒填進鍋裡,架上火咕嘟咕嘟就開燉。盛菜的碗極深,盤極闊,甚至直接倒盆裡就端上來了。看這燉法,再看這菜量,無不透著東北人的熱情和實惠,吃東北燉菜無須擔心菜餚不夠,大盆大碗地端上來,用東北話就是你「可勁造吧」。
吃這東北燉菜,人們的情緒很重要,文明客氣是不沾邊的,千萬別斯文。一堆人圍著幾大盆熱氣騰騰的燉菜,筷子捲起來,袖子挽起來,小酒整起來。吃到爽口時,直接站起來吃,一隻腳踩上凳子,一手舉著酒杯,一手忙著夾菜,嘴裡高聲笑鬧,我想施耐庵在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景陽岡武松打虎」這兩章節的時候,肯定是借鑑了俺們東北人吃燉菜的場景,嚴重懷疑他也吃過東北亂燉。這番情景在其他地方人看來,簡直就是活土匪,很多人都是在酒桌上認識東北人,所以就說東北人粗野蠻橫,說東北人虎,其實這只是東北人想和你分享對燉菜的深厚感情。
在東北人眼裡,就沒有不能燉的食材,一種食材好不好吃,就看它是否「扛燉」了。人們看到一種新食材,第一句話就是「燉起來好吃嗎?」威脅不聽話的寵物,往往說「信不信我把你燉了?」有人不聽勸,就說「這小子挺扛燉啊」。東北人喜歡吃燉菜,就像東北人的性格一樣,簡單粗獷。無論什麼材料,只要能吃就可以推進一個鍋裡燉,一陣大火狂燉之後,不同的食材消弭了彼此的界限,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完全零距離。東北人生活在冰天雪地裡,養成了講義氣重情誼的性格,大家在一個鍋裡攪馬勺的飲食習慣,又拉進了彼此的關係,性格中的寬闊、大氣、熱情、包容完美地體現於這鍋燉菜中。
時至今日,最有名的燉菜當屬「東北八大燉」,有豬肉燉粉條、羊肉燉酸菜、牛肉燉土豆、狗肉燉豆腐、小雞燉蘑菇、排骨燉豆角、鯰魚燉茄子、得莫利燉魚。在東北人眼裡,這八道燉菜,不僅僅是食物,簡直是東北的靈魂。尤其是在天寒地凍的時節,滿身風雪的鑽進屋裡,燙好的燒酒,鍋裡的燉菜,老婆孩子熱炕頭,夫復何求啊!
以後和東北人吃飯,不用聽他怎麼讚美菜品的精緻啦,口味清鮮啦,口感嫩滑啦,營養豐富啦,其實他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扯啥王八犢子,還不如上鍋給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