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離大陸?富士康將加大在印度和中國臺灣的投資

2020-12-10 時事掃描

蘋果的主要供應商富士康今年將加大在印度和中國臺灣的投資,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情況下,富士康努力擴大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業務。

在周二的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告訴股東:「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印度將是一個發展的好地方,我們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們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分享有關在印度進行下一步投資的更多細節。」

劉揚偉說:「就臺灣而言,投資的擴展將集中在三個領域,即電動汽車,機器人和與智能醫療設備相關的領域。」

劉揚偉說,富士康還正在觀察政府如何應對冠狀病毒大流行。他說,儘管由於COVID-19而在印度和臺灣的投資計劃受到了影響,但「在這兩個領域的擴張方向沒有改變」。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合同製造商,為蘋果、惠普、戴爾、亞馬遜、谷歌、華為和小米等公司供貨。該公司董事長的講話似乎表明,從中國大陸向外遷移的趨勢將繼續下去。

自2018年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貿易戰升級以來,在亞洲,歐洲和美洲都有生產的富士康一直在將部分產能轉移到中國大陸以外的地方。這家臺灣公司一直想讓其產出免受美國對中國徵收的懲罰性關稅的影響。

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右)

中國臺灣,印度和越南是過去兩年中擴張幅度最大的地區。劉揚偉說,該公司已在2018年和2019年在印度投資超過110億新臺幣(3.71億美元),在越南投資超過60億新臺幣。

劉揚偉說,越南是富士康在東南亞最大的製造中心,越南的產能大於印度。消息人士告訴《日經亞洲評論》,谷歌即將面世的Pixel 5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由富士康的Android手機子公司FIH-Mobile直接從越南生產。

日經新聞獲悉,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生產了iPhone XR和iPhone 8等較老一代的iPhone,以及面向小米等公司的電視和智慧型手機。

由於華盛頓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以及一些美國客戶的安全問題,富士康已將一些數據中心,伺服器和與網絡相關的產品轉移回中國臺灣。

自2018年以來,美國和中國陷入了一場激烈的技術戰爭,促使公司通過生產多樣化來降低運營風險。

然後,COVID-19疫情加劇了科技公司渴望將生產能力長期分布在整個地區而不是依賴一個國家的趨勢。

三星耗時10年將產線從中國搬到越南

劉揚偉在去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富士康在必要時可以很好地支持客戶的多元化發展,富士康的總產能中有25%位於中國大陸境外,在16個國家設有生產基地。

劉說,冠狀病毒大流行極大地破壞了技術製造。他說:「在第一季度的三個月中,有一個月的產量為零,但我們仍然設法賺取利潤。」

劉說:「至今年第三季度,需求目前好於預期。」

但是,他拒絕證實富士康是否仍然能夠實現其今年增加收入1%至3%的目標。

相關焦點

  • 紮根中國大陸深耕發展,富士康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眾所周知,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公司,與眾多科技巨頭包括蘋果公司都有合作,近年來,富士康在越南、印度等地也有了投資,卻被不少媒體解讀為富士康將會撤離中國大陸,富士康方面也曾多次就「撤離中國大陸」鄭重表態,作為一家全球化運營的企業,在全球各地投資建廠都是正常的戰略部署,撤離大陸是無稽之談,富士康紮根大陸的初心從未動搖過:  富士康一直秉持「長期、
  • 富士康又要去印度建廠了?
    小刀馬眾所周知,在上一輪「撤離」中國市場的「高峰期」,富士康也是率先表示要在美國本土和印度投資建廠的代工商。但是進展都是很不如人意。無論是美國還是印度市場,都沒有給富士康帶來什麼高效的回饋。在這種時期,富士康為何還要加大在印度建廠投資力度呢?況且,在疫情期間,富士康的真正製造能力還是在中國大陸市場率先復甦,並且直接給蘋果等公司帶來產能的支持,無論是新一代iPhone SE的發布,以及即將發布的iPhone12系列,都需要來自中國市場的支持以及富士康中國製造的鼎力相助。有意思的是,這時候,富士康卻又開始琢磨著去印度投資建廠了。
  • 從澳門撤離,被臺灣趕走,在中國大陸…你們都懂,Uber和亞洲市場八字...
    從澳門撤離,被臺灣趕走,在中國大陸…你們都懂,Uber和亞洲市場八字不合吧?7月初,Uber曾聯合當地居民和遊客,向特首遞交3000封信支持Uber,但仍未果。無獨有偶!在臺灣,在8月19日,臺灣當地政府表示,「Uber必須支付高達2億新臺幣(約合640萬美金)的稅金,否則就無法在臺經營!」正式的決定將在月底完成。早些時候,臺灣地區「投資審議委員會」曾表示「迫使Uber退出臺灣的可能」。
  • 搬出中國?網傳10億美元擴大iPhone在印度產能,富士康回應了
    當地時間11日,路透社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的消息指,富士康計劃投資10億美元,擴建其在印度南部的一家工廠組裝蘋果手機。報導認為,這是蘋果身處中美貿易摩擦和疫情危機之中,悄悄並逐步將生產重心從中國轉移的部分舉措。
  • 富士康是如何從臺灣公司一步步成為大陸企業的?
    這位年近七十的倔強企業家正忙著慶祝「富士康投資大陸30周年」活動,同自己的老兄弟、老夥伴們一起回憶往日的崢嶸歲月,也告訴年輕一代員工:富士康是如何從臺灣公司一步步成為大陸企業的,滿目荊棘、路途坎坷,乃至充滿傳奇色彩。
  • 消息人士:富士康計劃將部分Mac及iPad生產線從中國移至越南
    財聯社(上海 編輯 劉蕊)訊,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應蘋果公司要求,鴻海(富士康)計劃將部分蘋果Mac電腦及iPad生產線從中國遷往越南,以分散生產線,最大限度減少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這將是鴻海首次在中國以外生產iPad。
  • 富士康美國、印度之旅受挫,製造業中的富士康模式還能回來嗎?
    富士康源於中國臺灣鴻海集團下邊的一個集團,在1988年的時候,富士康成為了中國大陸招商引資中的一個項目,順應著90年代,中國經濟乃至中國電子產業的初步發展,富士康在深圳龍華建立了第一個工廠。4G時代的富士康,因為蘋果手機的成功乃至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崛起,富士康也跟著快速的擴大,並形成了一個達到200萬人的世界工廠,所以那時候,富士康給中國大陸帶來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而且富士康的周邊也帶動了整個富士康模式的消費群體。
  • 臺灣想在經濟上擺脫大陸投靠印度?外媒:難難難!
    摘要:蔡英文上臺以來,各個層面「去中國化」的花招層出不窮。不少聲音認為,她的「新南向政策」就是經濟上的「去中國化」。近日有英國媒體分析稱,蔡英文當局意在經濟上擺脫大陸,並借「新南向」投靠印度。然而這個南向之路,卻是舉步維艱。
  • 郭臺銘夢碎全球化,富士康根基重點回歸大陸
    2018年6月28日,富士康投資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工廠奠基儀式 破土動工,然而兩年過去了,郭臺銘的投資100億美元大單沒有落地,當地的稅收財政補貼也沒有兌現,郭臺銘投資美國布局全球的夢也戛然止步不前。如果說美國的投資是全球布局失敗的開始,那麼後來郭臺銘準備在印度開設三十萬人大廠,投資五十億元,準備在人口紅利爆發期的印度大賺一筆。沒想到印度工人窮,工資低,但工人幹活也不賣命。
  • 蘋果將部分生產線搬至印度和越南,釋放出什麼信號?
    編輯:簡易財經自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出現以來,美國就開始呼籲在華美企撤離中國市場,希望製造業可以重回美國,提升就業率和帶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由於美國還處於疫情期間,再加上各方面成本過高,部分在華美企或將部分生產線搬至印度越南,以實現產業鏈的多元化。
  • 富士康是如何一步步從臺灣公司成為中國大陸公司的?
    富士康本身是臺灣公司,但他的主要業務在大陸而已。雖然富士康的主要業務代工業務在大陸,而富士康的未來核心競爭力也主要是這次上市的主體,工業富聯,也就是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有限公司也在大陸。但是核心控制權,還是牢牢掌握在鴻海精密儀器手中,也就是還依然是郭臺銘控制。
  • 大陸臺資企業:富士康科技集團簡介
    圖為富士康廠區  富士康科技集團是臺灣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陸投資興辦的專業研發生產精密電氣連接器、精密線纜及組配、電腦機殼及準系統、電腦系統組裝、無線通訊關鍵零組件及組裝  自1988年在深圳地區投資建廠以來,經由集團總裁郭臺銘先生對科技產業發展動態的前瞻性把握和果斷決策,以及富士康全體同仁的辛勤耕耘,集團規模迅速壯大,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日本、東南亞及美洲、歐洲等地擁有數十家子公司,現有員工19萬餘人。產品從當初單一的電氣連接器發展到今天廣泛涉足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等3C產業的多個領域。
  • 印度要插中國一把「臺灣刀」?島內冷嘲:又犯傻?
    但印度的這一「盛情」卻在臺灣「遇冷」,島內網友紛紛認為,這不過是印度變相來臺灣要錢的伎倆,再說,印度能有什麼技術提供給臺灣?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9日報導,印度新德裡智庫「政策研究中心」的戰略專家卡納德(Bharat Karnad)撰文質疑,為什麼印度領導人在和中國打交道時沒有勇氣說出「不要招惹印度!」
  • 投資18億,富士康生產線轉移越南!零部件卻依賴中國進口?
    富士康頻頻投資越南,是否意味著其將徹底把產能轉向越南呢?滿足美國市場需要,富士康計劃投資18億在越南擴大生產據英媒11月26日報導,日前富士康斥資2.7億美元(約合17.7億元人民幣)成立新公司。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稱,為了滿足蘋果產品分散化生產的需要,富士康將把部分iPad和MacBook組裝線轉移至越南,計劃明年上半年開始投產。值得一提的是,這將是富士康首次在華工廠以外生產iPad。
  • 印度工廠停產,韓國巨頭離開中國一年,如今面臨意想不到的後果
    中國疫情爆發之初,國際供應鏈陷入困境,三星的高管或許對其堅持從中國的撤離稍感安慰,不過很快這種感覺就煙消雲散。首先受到波及的是越南工廠,由於無法及時從中國獲得必要的零部件,三星手機生產一度有中斷的擔憂。如今,隨著印度工廠暫停生產,三星多年以來堅持轉移中國產能的策略開始受到懷疑。
  • 富士康奇美現狀:海外市場被重罰 大陸市場尷尬
    去年12月,歐盟以價格壟斷為由,對中國臺灣面板企業奇美、友達、彩晶、華映和韓國面板巨頭LGD開出罰單,其中奇美收到的罰金最多,達到了3億歐元,幾乎佔據了總罰金的一半。儘管奇美大股東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強硬地表示「奇美不輕付不該付的錢」,但胳膊終究是擰不過大腿的。在海外市場「受氣」的奇美,在中國大陸市場也很尷尬。
  • 路透社:鴻海將部分iPad與MacBook生產從中國大陸移至越南
    集微網消息,據路透社報導,知情人士說,富士康應蘋果公司的要求,將一些iPad和MacBook組裝線從中國大陸轉移到越南。此舉的目的是通過通過多樣化生產來最大程度減少中美貿易戰的影響。美國總統川普鼓勵美國公司將生產轉移到中國大陸。在川普任職期間,美國將中國大陸製造的電子產品作為目標,對其提高進口關稅,並限制使用美國技術生產的組件向認為有國家安全風險的中國大陸公司供應。中國臺灣的製造商擔心被困於這場針鋒相對的貿易戰中,已經轉移或正在考慮將一些產品從中國大陸轉移到越南,墨西哥和印度等國家。
  • 對越南新增投資18億?把30%的生產線轉移?富士康真要跑了?
    難不成我們之前說的不要讓富士康跑了,富士康這是真的要跑了嗎?一、富士康真要跑了?據美國媒體11月27日最新消息,美國科技巨頭蘋果的產品「代工大戶」——鴻海打算將旗下部分iPad和MacBook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至越南。據悉,按照鴻海的規劃,該集團打算將在華30%的生產線移出海外,以便儘快擺脫對中國市場的生產依賴。
  • 富士康投資10億美元在印開廠:能複製中國奇蹟嗎?
    7月份傳出消息:富士康準備投資10億美元在印度建工廠,我笑了,因為去印度這事自己還是關注一些。早期富士康投資美國屏幕廠,剪了個彩就沒了下文,上次又到印度投次,沒虧的需要持續到春秋時代才能彌補虧損,而現在又要去建廠了,真能複製中國奇蹟?
  • 外企大批撤離中國,人口就業問題會更加嚴重?真的前途堪憂嗎?
    最近,日本工業巨頭日本堀場製作所就宣布將在中國上海投資90億日元(5.78億元人民幣),設立開發和生產尾氣檢測儀等產品的新工廠。而今年2月,日本家電巨頭夏普也決定在煙臺成立新公司。根據日本企業的投資動向看,日本投資環境正在惡化的情況下,對華投資有可能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