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主要供應商富士康今年將加大在印度和中國臺灣的投資,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情況下,富士康努力擴大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業務。
在周二的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告訴股東:「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印度將是一個發展的好地方,我們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們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分享有關在印度進行下一步投資的更多細節。」
劉揚偉說:「就臺灣而言,投資的擴展將集中在三個領域,即電動汽車,機器人和與智能醫療設備相關的領域。」
劉揚偉說,富士康還正在觀察政府如何應對冠狀病毒大流行。他說,儘管由於COVID-19而在印度和臺灣的投資計劃受到了影響,但「在這兩個領域的擴張方向沒有改變」。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合同製造商,為蘋果、惠普、戴爾、亞馬遜、谷歌、華為和小米等公司供貨。該公司董事長的講話似乎表明,從中國大陸向外遷移的趨勢將繼續下去。
自2018年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貿易戰升級以來,在亞洲,歐洲和美洲都有生產的富士康一直在將部分產能轉移到中國大陸以外的地方。這家臺灣公司一直想讓其產出免受美國對中國徵收的懲罰性關稅的影響。
中國臺灣,印度和越南是過去兩年中擴張幅度最大的地區。劉揚偉說,該公司已在2018年和2019年在印度投資超過110億新臺幣(3.71億美元),在越南投資超過60億新臺幣。
劉揚偉說,越南是富士康在東南亞最大的製造中心,越南的產能大於印度。消息人士告訴《日經亞洲評論》,谷歌即將面世的Pixel 5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由富士康的Android手機子公司FIH-Mobile直接從越南生產。
日經新聞獲悉,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生產了iPhone XR和iPhone 8等較老一代的iPhone,以及面向小米等公司的電視和智慧型手機。
由於華盛頓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以及一些美國客戶的安全問題,富士康已將一些數據中心,伺服器和與網絡相關的產品轉移回中國臺灣。
自2018年以來,美國和中國陷入了一場激烈的技術戰爭,促使公司通過生產多樣化來降低運營風險。
然後,COVID-19疫情加劇了科技公司渴望將生產能力長期分布在整個地區而不是依賴一個國家的趨勢。
劉揚偉在去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富士康在必要時可以很好地支持客戶的多元化發展,富士康的總產能中有25%位於中國大陸境外,在16個國家設有生產基地。
劉說,冠狀病毒大流行極大地破壞了技術製造。他說:「在第一季度的三個月中,有一個月的產量為零,但我們仍然設法賺取利潤。」
劉說:「至今年第三季度,需求目前好於預期。」
但是,他拒絕證實富士康是否仍然能夠實現其今年增加收入1%至3%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