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8日訊 秋老虎來襲,持續高溫的天氣加暴曬,打著遮陽傘胳膊也曬得火辣辣的。閃電新聞記者走在路上發現很多行人都穿上了防曬衣,深淺不一、款式各異,究竟什麼樣的更防曬?防曬衣要怎麼選?
記者來到商場中防曬衣專區,滿滿一排的防曬衣五顏六色,但是厚度和材質都很相似,哪一種更防曬?店員方昊告訴記者,挑選防曬衣主要是看標籤上的UPF值。
UPF是紫外線防護係數,UPF值為50,就說明有1/50的紫外線可以透過織物。UPF值越高,就說明紫外線的防護效果越好。國家標準中紡織品的UPF值最高的標識是50+,也就是UPF>50。因為UPF大於50以後,對人體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記者發現在這些防曬衣的標籤上,有「UPF40+、UPF50+」的標識,方昊稱,「UPF50+的肯定就比UPF40+的更防曬」,除了紫外線防護係數,還可以比較防曬衣的透氣性,「在腋下和背部有透氣孔設計的,夏天穿起來更涼爽舒適。」
那麼大家都是怎麼選擇防曬衣的呢?
「我一般選淺色的,薄一點的,我覺得淺色的應該不吸熱,防曬會好一點。」濟南市民尹女士帶著5歲的兒子在寬厚裡逛吃,小朋友身上穿著淺藍色的防曬衣,尹女士稱自己買的防曬衣也是淺米色的。
而另一邊遊客胡女士卻持相反意見,「我覺得一定是深色的更防曬,顏色深紫外線應該不容易透進來。」
那麼,究竟是深色防曬衣更防曬還是淺色防曬衣?為此,記者聯繫了山東省質檢院織物工程師趙霞,聽聽專家怎麼說。
「深色的防曬衣效果更好,像黑色的、紅色的,防紫外線性能比淺色的好。」趙霞告訴記者,挑選防曬衣要從三方面來判斷,首先直觀來說是顏色,深色比淺色好;其次是織物密度,織物密度大一些,也就是說布料的紋路越細,防曬效果越好。那是不是越厚的越好呢?趙霞表示厚度和防曬效果沒有必然的關聯,不是越厚的衣服越防曬,要經過綜合的檢測確定防曬係數,而且夏天還要考慮透氣性,薄一些的防曬衣穿起來更舒適;最後是要看衣服吊牌上有沒有標註UPF(紫外線防護係數),在我國執行的《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中規定,只有UPF值大於40、UVA(紫外線分類)小於5%,才能稱為是防紫外線的產品。
記住這三個小技巧,挑選一件合適的防曬衣,讓我們都能白得發光!
閃電新聞記者 王文佳 叢潤祺 單縣臺 丁灝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