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00年前就有桌遊類遊戲,古時候的六博是什麼呢?
在我們現代的社會中,生活是非常幸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有著形形色色的娛樂行業,娛樂設施也讓我們眼花繚亂。社會發展至今,不再為了吃個飽飯、穿個暖衣而煞費周折,反而會過多的關注日常中的消遣,以及精神層面上的提升。累了可以去泡腳、按摩、日子非常的舒坦。朋友聚會的時候也有很多娛樂活動可以選擇,像唱歌、跳舞、打桌球、玩桌遊等等。
可以說我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讓我們非常充實,除此之外,當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可以玩手機、玩電腦、看電影、追劇,節假日可以選擇外出旅遊,生活過的是非常充實的,愜意。
那麼在古代,古人是怎麼消遣的呢?古代可沒有手機,更沒有電腦,那豈不是特別無聊,他們是靠什麼來打發時間的呢?千萬不要小看了古人的智慧,小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古人的娛樂活動。
古人是非常會玩的,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無聊,當你看完這篇文章自會讚嘆不已!
六博
考古學家在山東發現了一座墓地,這座墓地有2300年的歷史,是一座古墓。在這座古墓中不僅發現了價值連城的文物,還發現了一件東西,這個發現讓考古學家們興奮不已。因為這個東西的發現,從而體現了古代人的智慧程度,以及2300年前古人的生活方式。這件寶貝就是古代桌遊上的零件,說起來大家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古代就已經有桌遊了,怎麼可能呢?可事實就是如此。
這個桌遊是一塊破損的棋盤,有21個帶有數字的旗子,還有一枚用動物牙齒製成的14面骰子。骰子上寫著1到6的數字,每個數字出現的次數是兩次,總共有12面,棋盤上是雲跟雷電的圖案。綜述,考古學家認為這應該是一款「桌遊」,叫六博,是一種投擲類的博戲遊戲。一套完整的六博包括:棋盤、棋子、博箸。這個遊戲適合兩個人一起玩,每個人有6個棋子,通過棋子的走位來確定輸贏,只要最後獲得博籌最多的人,那他就是勝利方,其實小編認為這更像象棋。
六博出現的時期非常的早,在商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到春秋戰國時期非常盛行,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這款桌遊也失傳了。據說,這款桌遊消失至今已經有1500餘年了。
彈棋
彈棋是一種文體遊戲,盛行於漢代。當時漢代的老百姓認為武力遊戲太過於危險,於是發明一種不是特別粗魯的遊戲。
彈棋四周是低平的,中間是凸起來的,像個山一樣,整個格局看起來像天圓地方。彈棋是兩個人玩的,每一方都有6枚棋子,用自己的棋子擊打對方的棋子。後來到了唐朝,彈棋演變成每個人配備12 枚棋子,當時彈棋非常流行,有很多的彈棋高手,十分精準,這也成了一門手藝。只是後來,彈棋漸漸失傳了。
葉子戲
葉子戲並不是什麼戲曲,是一種紙牌遊戲。葉子遊戲跟今天的紙牌遊戲差不多,每個人按照順序抓牌,有的大有的小。被選中的葉子必須讓參玩者看到,剩下的葉子扣在桌子上,參玩的人通過明牌推算出沒有發放出來的牌,跟我們現在的紙牌差不多,很容易上手。在明末時期,很多文人都特別熱衷於葉子戲,甚至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
採選格
採選格有很多種花樣,類別也特別多,有的是升官圖,而有的是選仙圖,說白了就是現在的大富翁遊戲。採選格最早出現在唐朝時期,是很多大臣喜歡玩的一個遊戲。採選格中有一個陀螺,通過轉陀螺的方式玩遊戲。陀螺上有德、才、功、贓四個字,通過轉到的字決定行進的格子數,最先到最高位的人就是勝利者。清朝時期,升官圖是過年必須要玩的遊戲,大人及兒童都十分熱衷這款遊戲,而且能幫助兒童快速了解清廷的組織結構。
是不是覺得古人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呢?同時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