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日(6月7日),四川經濟頻道(SCTV-3)《城市故事》欄目,播出了「寬窄」系列片之《草堂裡的寬和窄》,帶我們領略了杜甫草堂的獨特文化魅力。
四川人寬窄自如的地域性格,是中華民族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民族性格的縮影。二者相較,後者是寬,前者是窄。
寬窄文化,孕育於執兩用中的中華和合哲學。二者相較,前者是窄,後者是寬。
中華哲學,又是中華文化的分支——這無盡的「寬」中包含著無數的「窄」,詩歌是其中一大門派。
詩歌的「寬」中,古詩是最大的寶藏;古詩的「寬」中,唐詩是至高的巔峰。
說起唐詩,怎可不提四川?
提到四川,除卻詩仙,更有詩聖。
本期《城市故事》我們就來到成都杜甫草堂,品味草堂裡寬和窄!
吏情更覺滄州遠,詩卷長留天地間。
因不受朝廷重用,他只能強忍痛苦、拂衣辭官——這是窄。
一字一詞、一句一卷,歷經千年仍口口相傳——此乃寬。
我衰更懶拙,生事不自謀。
因安史之亂來到川隴交接處的他,仍然生活在顛沛流離中——這是窄。
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
此處艱難困苦,不如南下成都——此乃寬。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
為了修建草堂,他不得不四處「拉贊助」——這是窄。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借得縣令一片翠竹,種在草堂前就是風景正好——此乃寬。
亂世誅求急,黎民糠籺窄。
他將民生多艱錄於紙上,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其中一員——這是窄。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在草堂安居樂業,飽覽天府壯麗美景——此乃寬。
杜甫一生留下了1400多首詩歌。其中約有三分之二創作於四川。
來成都之前,他有的是即使酒醉時也憂國憂民的「中原未得平安報,醉裡眉攢萬國愁」——這是窄。
來成都之後,他有的是開朗疏闊、喜笑顏開的「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此乃寬!
但並非再無憂慮的他還是遇到了「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窘境——這是窄。
自顧不暇的他,不是自怨自艾,而是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的千古吶喊——此乃寬!
明代心學家王陽明說:「只有大擔當,方有大自在」。
民族英雄文天祥更留下千古真言:「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唯有在極窄之時仍胸懷天地、穿透史冊之人,才是至高的寬!
而杜甫所遇之極窄,何嘗不是成就了他流傳千古的詩聖之名?使他收穫了永恆的寬!
安史之亂的窄,讓成都獲得「天下詩人皆入蜀」的寬——高適、岑參、白居易、元稹、劉禹錫,直至陸遊、黃庭堅。
金牛道是窄,成都平原是寬。
山河破碎是窄,詩海如煙是寬。
千年之後,如李白、蘇軾一樣出川的郭沫若、李劼人、巴金,乘風破浪,書寫著由窄到寬的新的傳奇。
小小講解員們的知識積澱也在這一點一滴的積累中,從窄到寬。
正如凝聚著四川精神的「寬窄之道」,代代相傳,直到永遠!
【來源:四川觀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