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騫:可憐又可敬的民國海軍

2020-12-15 人民論壇網

中國海軍研究會會長陳悅先生所著《民國海軍艦船志1912-1937》,是一部我盼望已久的佳作。

民國海軍這些歷經篳路藍縷,踏著艱辛足跡一步步積攢而出的艦艇,大多數在抗日戰爭的初期,在佔有絕大優勢的日本海軍的攻擊下壯烈地殉國了。    

《民國海軍艦船志1912-1937》

中國海軍研究會會長陳悅先生所著《民國海軍艦船志1912-1937》,是一部我盼望已久的佳作。在中國海軍史、艦船史、甲午戰爭史的研究與普及方面,陳悅可謂碩果纍纍。從2004年年底開始,他每月在《現代艦船》雜誌上發表連載文章,從其代表艦,鐵甲艦「定遠」、「鎮遠」說起,上至鐵甲艦,下及一般軍輔船,分級別逐一地對北洋水師的艦船進行詳細介紹。其介紹的方法非常獨特,是採用史話的形式敘述軍艦的歷史,同時將其與有著傳承關係的國外艦船也進行介紹,以了解其設計思路,同時對其性能加以詳細敘述,更收集了各種圖片來相輔。     

在此之前,國內尚無一人對北洋艦隊的艦船進行過如此詳盡而深入的探究,而從艦船裝備著手,更能對甲午海戰得到更加切合實際的解讀。相較於國內學界以往對甲午海戰偏重文史的研究而言,這開拓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這一系列介紹北洋艦隊艦船的文章,經重新整理,便匯集成了《北洋艦隊艦船志》一書。這本《北洋艦隊艦船志》又成了一個更大的系列——姑且稱之為「中國海軍艦船志」系列——的起點。在完成了最為鍾愛的北洋艦隊艦船的介紹之後,陳悅繼續採用《北洋艦隊艦船志》的寫作風格,新作品不斷問世。有介紹清代中國自造艦艇的《近代國造艦船志》,還有介紹甲午兵敗後清政府在力圖重整海軍的過程中所建造的諸多艦艇的《清末海軍艦船志》。緊接著這兩部作品之後,陳悅的艦船志終於到「民國」了。     

說起民國艦船,很多朋友都會搖頭,認為民國時期國內各地「城頭變幻大王旗」,外部則「東夷兮狡詐,北虜兮矯驍」,一直陷於軍閥混戰、列強覬覦的內憂外患的困境。而海軍這一既花錢、又難以直接對陸戰發生影響的軍種自然就不免被遺忘、被忽視。更何況當時中國的海軍捲入了內戰的漩渦,處於分裂和內訌狀態,並隨各軍閥勢力的消長而北叛南降、朝秦暮楚。而軍閥混戰所招致的列強對華武器禁運,更使得海軍的建設長期荒廢,不僅比不過北洋水師,甚至淪落到吃清末建造的一系列艦艇的老本,根本拿不出像樣的艦船,遭到鄙夷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通過《民國海軍艦船志1912-1937》這部著作,卻可以了解這段時期中國海軍、中國造船的先輩如何在最為艱苦的狀況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從中可以找出太多的亮點。     

書中最早提到的,便是北洋政府向奧匈帝國訂購巡洋艦之事,這倒可以看作清末海軍建設的延續。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中國作為戰勝國首次獲得了賠償艦,又收回了東北黑龍江、烏蘇里江以及松花江的航運權。為了維護這段北疆水道的主權所依靠的艦艇,就有由德國賠償的內河炮艦「利捷」、「利綏」號。不過,這兩艘船是內河炮艦,為了將其調往北方,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臨時對這兩艘炮艦進行了大改裝,然後強行用運輸船走海路拖到東北,創造了世界海軍史上的一個奇蹟。     

此後,由於中國再度陷入了軍閥混戰,列強宣布對華武器禁運,這期間的海軍建設只能建造小型的江河船艦。不過,當時東北海軍在沈鴻烈的領導下,也大膽地改裝了一些商船以充任炮艦。這些炮艦中的一艘「鎮海」艦,不僅艦上搭載了水上飛機,甚至還投入了實戰,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將艦載機投入實戰的時間甚至還要早於美國!     

隨著北伐戰爭勝利,國民政府的成立,國內的亂局暫時出現了平息的跡象。這段時期的海軍建設中湧現的諸多艦艇,便是《民國海軍艦船志1912-1937》的核心。     

國府奠都南京後不久,海軍便於1928年8月16日在江南造船舉行了第一艘新造軍艦——長江炮艦「鹹寧」號——的下水典禮。親臨典禮的蔣介石還發表訓詞稱要大力建設海軍,「預計十五年後就有六十萬噸的海軍」,使中國成為「世界上一等海軍國」。由此,在有限的資金下,海軍算是踏上了艱難的重建之路。在這以後,相繼自行設計建成了「永綏」、「民權」、「民生」號長江炮艦,八艘「寧」字號炮艇,以及排水量一千五百五十噸、號稱輕巡洋艦的「逸仙」號大型炮艦。其後,又首先向日本播磨船廠定製了更大的「寧海」號巡洋艦,並使用其圖紙,在江南造船廠自造一艘姊妹艦「平海」號。  

相關焦點

  • 章騫:南北戰爭是鐵甲艦時代的第一次大型戰爭
    作者:章騫(海軍史學專家)南北戰爭對美國海軍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861-1865年,由於經濟利害關係的相異,南部各州與北部各州就奴隸問題為契機發展到了兵戎相見(本文選自《不列顛太陽下的美國海權之路》,章騫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編輯:陳菲。騰訊思享會獲出版社授權刊發,文章標題和小標題、圖片為編者所加,圖片源於網絡。)作者簡介
  • 民國海軍艦船志
    繼《北洋海軍艦船志》、《近代國造艦船志》和《清末海軍艦船志》基本敘述了清代海軍艦艇的歷史後,艦船志系列進入了民國時期。
  • 悲情的海軍,民國海軍發展歷程,一波三折的辛酸歷程
    在我們的印象中,民國是一個混亂的年代,各路軍閥雖然忙於混戰爭奪地盤,擴充勢力。他們沒有興趣,也沒有足夠的財力建設海軍。但是,民國承襲於清,還是有殘存海軍的,海軍依然活躍在民國的舞臺上。好在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沒有放棄對海軍的建設,只是限於財力,再沒能恢復北洋艦隊的輝煌,不過也在緩緩恢復元氣,並最終成為民國的海軍主力。自袁世凱死後,原屬北洋政府的海軍艦隊,大部分歸曹錕與吳佩孚的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直係為奉系擊敗後,這些艦隊大部分又為張作霖的東北海軍所收編,一部分則跑到廣東,投奔國民政府。
  • 民國海軍鐵血抗日
    他提出「海軍建設應列為國防之首要」,主張「興船政以擴海軍;使民國海軍與列強齊驅並駕,在世界稱為一等強國。」   這年的年末,中華民國海軍部長黃鐘瑛於12月不幸去世,孫中山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了這樣一副輓聯:「盡力民國最多,締造艱難,回首思南都儔侶;屈指將才有幾,老成凋謝,傷心問東亞海權。」由此道出了他的心腹之患。
  • 貴州大山深處的民國海軍學校 保留了中國海軍最後的血脈
    然而在桐梓縣城裡「節孝祠」裡則有著一座「民國海軍學校」舊址。這座學校的存在不但國人知道的人很少,就連遵義本地人現在知道的也不多。大家都知道,貴州深處西南腹地,與海一毛錢的關係都挨不上,桐梓縣城,別說海了,連河都沒有,那麼為什麼在縣城內會有著一座民國海軍學校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抗日戰爭時期為躲避日軍戰火,保存國家實力而施行的內遷。
  • 民國時期,東北海軍實力如何,為何能夠成為當時中國海軍第一?
    民國時期,由於中國始終處於軍閥混戰局面,軍閥們對於海軍這個既十分依賴工業能力,又無法對軍閥混戰勝負產生決定性作用,更十分昂貴的兵種,十分輕視,海軍也因此變得邊緣化。整個民國期間,海軍的存在感一直比較薄弱。
  • 民國海軍將領後代榕城尋根
    N本報記者 趙楊 實習生 胡巧靈 通訊員 陳興 本報訊 昨天上午,民國海軍少將曾國晟的兒子從北京回福州尋根祭祖,可時隔30多年,福州變化太大,八旬老人怎麼也找不到兒時熟悉的老地方,忍不住在路邊哭起來。 福州鼓東派出所的民警莊成忠路過鼓屏路,偶遇這名曾老伯和他的家人,有心幫他們一把。
  • 民國發展了二十多年,為什麼海軍連晚清都比不上?
    尤其是中國海軍,在淞滬會戰爆發沒多久就全軍覆沒,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中國海軍之所以那麼快覆沒,主要是當時的中國海軍太弱了,當時中國海軍全部主力加到一起竟然不夠日本一艘主力艦塞牙縫的。那麼不禁有人要問:晚清時期中國還能和日本掰腕子,為何民國發展了幾十年,海軍竟然連晚清都比不上?第一,缺乏強有力的中央政府。
  • 民國時期東北軍的海軍實力究竟如何?
    李三萬 摘要:民國時期,儘管由於軍閥混戰,對海軍建設很不重視,即便如此,海軍還出現了四大派系,其中的東北海軍成為實力最強的一支海軍。
  • 北洋水師亞洲第一,民國海軍為啥約等於0?民國:軍閥太多了
    文/孤寂寒光甲午海戰是我們永遠的痛,但是從另一層面看,甲午海戰是一場近代海軍的激烈戰爭。如果我們沒有裝備精良的北洋水師,哪裡能鬧出這麼大動靜?同樣是海上入侵,當淞滬會戰時,我國海軍只能通過鑿沉船隻堵住長江來抵禦日軍。雖然政府不同了,差距為啥如此之大呢?跟國情很相關。
  • 北洋、民國、抗戰、解放,中國海軍陸戰隊興衰史
    17世紀中期,英國建立了海軍步兵團。此後,俄國、葡萄牙、法國、西班牙、美國等先後建立了海軍陸戰團或海軍陸戰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陸戰隊迅速發展,各國的海軍陸戰隊在登陸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海軍陸戰隊最早起源於北洋海軍警衛隊。辛亥革命時廣東革命軍也曾組建海軍陸戰隊。1914年民國政府組建了海軍陸戰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於1953年建立海軍陸戰師。
  • 抗日戰爭:唯一一次海陸空三棲作戰,民國政府海軍全軍覆沒!
    抗日戰爭:唯一一次海陸空三棲作戰,民國政府海軍全軍覆沒!自「盧溝橋事變」之後,日軍事實上開始了不宣而戰的全面侵華行動,並且囂張宣稱「三個月滅亡中國」。但是,當時中國軍民上下一心,在華北,29軍英勇戰鬥;在山西,八路軍打出了抗戰首勝「平型關大捷」;在上海,民國政府投入了80萬兵力,為中國軍民爭取了三個月的後撤時間。與此同時,在中國江陰,也發生了抗日戰爭期間唯一一次海陸空三棲作戰,這一次,為了大局,海軍全軍覆沒。
  • 民國時期中國有海軍嗎?它有怎樣的發展歷程呢?
    民國當然是有海軍的。雖然忙於軍閥混戰的各路軍閥既沒有興趣、也沒有足夠的財力經營建設海軍,但是,承襲清末殘存海軍的民國海軍,依然活躍在民國的歷史舞臺。不過,如同割據分裂的民國一樣,民國的弱小的海軍也分成了幾部分,如東北海軍、廣東海軍、渤海艦隊等等。
  • 民國年代的海軍戰鬥力如何:一次自毀沉入長江,一次反抗起義
    最初的成立1912年革命取得成功,北洋政府接受了一批原屬於清朝的海軍裝備以及一批海軍人才,設立了當時的中華民國海軍部。但是然而受限於經費不足,加上後續國家爆發延綿日久的軍閥內戰,民國海軍發展進入停滯期。
  • 他是近代海軍第一人,既是清朝海軍總司令,又是民國海軍總司令
    在中國近代海軍的歷史上,有一位非常傳奇的人物。他的一生經歷了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四個皇帝,然後穿過北洋軍閥時期、國民政府時期,一直活到了新中國成立,既擔任過清朝海軍總司令(海軍統制),又擔任過民國海軍總司令(海軍總長)。這位縱橫一生的傳奇人物,名叫薩鎮冰。
  • 民國17位一級上將,僅一位來自海軍,他是誰?
    這17位民國一級上將,僅一位來自海軍,他是誰?其實,民國大陸時期,共有17位一級上將,16人來自陸軍,這位一級上將和何應欽一樣,對愛情非常專一,以至於也沒有子嗣。不同的是,這位一級上將,為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新中國時期曾擔任福建省副省長。沒錯,他就是福建人陳紹寬。
  • 一艘效力過五個政權的炮艦:民國海軍「利綏」號
    一生效力過五個政權——民國海軍「利綏」號炮艦的傳奇經歷在民國海軍的序列裡,有過這樣一艘軍艦,它歷經兩次世界大戰,效力過五個政權,曾被飛機炸沉過,被打撈修復後又繼續服役,且服役時間長達40餘年。它就是民國海軍「利綏」號炮艦。
  • 民國還有海軍?6萬噸排水量小到只有日本的零頭,還分成好幾派
    文/孤寂寒光 說到民國的海軍,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因為出鏡率實在太低了。這個出鏡率的確低,因為實在太弱了。到底多弱小呢?亞洲總共就兩個國家算是有正經的海軍,一個日本一個中國。日本的海軍抗戰時排水量是116萬噸,民國海軍多少呢?他的零頭,6萬噸。
  • 福州安泰河畔朱紫坊清代海軍大臣、民國海軍總長薩鎮冰之祖居
    朱紫坊內有名士鄭堂住宅,清北洋水師「濟遠」艦管帶方伯謙,民國海軍宿將薩鎮冰的故居等薩家大院薩家大院是清代海軍大臣、民國海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福建省省長薩鎮冰祖居,是城區保存較好的古建築。此後,方伯謙之弟方仲恆,侄方椿、方沅、方瑩、方均、方檻、方振,侄孫方祥年、方永年等9人也服役於海軍,先後參加過中日甲午海戰、辛亥革命起義、抗日戰爭與人民海軍建設。方伯謙故居清初營建於宋代朱敏功兄弟(三進士)宅址上,為三進一花廳,門前有照壁。首進廳營面闊5間,進深7柱,為穿鬥式杠梁減柱木結構,雙坡頂,大廳面積有100平方米。
  • 民國海軍派系裡的「電雷系」是什麼?為什麼跟其他三系水火不容?
    民國時期,各路軍閥可謂賣螃蟹的上戲臺——角色不少,能唱的不多。孱弱的民國政府省吃儉用,攢出來一支海軍,本想這支新軍應該有個新面貌,摒棄陸軍的歪風邪氣,好好鑽研自己的專業,報效國家。可沒想到,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民國海軍一共就那麼幾艘舢板,居然也分出了閩系,粵系,奉系,以及電雷系。四系互相不服,其中電雷系勢力最新,卻也大有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