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西安城,半部華夏史(四)

2020-10-10 城市獵手

秦腔,一門古老的藝術

人們都說,走進西安,就像走進了中國歷史的博物館,名勝古蹟星羅棋布,稀世文物燦若星辰,金匾丹青賞心悅目,古槐青磚意境深邃,以及那高亢激昂的秦腔,簡直就是一部流動的歷史。

西安明城牆

其實到西安,除了遊覽名勝古蹟,走一走民坊,逛一逛古街,咥一頓美食外,再到百年老戲院易俗社聽一聽秦腔,就好比去成都看川劇,到京津看京劇、聽相聲一樣,那真的是撩咋咧!

易俗社

易俗社是西安著名的秦腔科班,成立於1912年,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與莫斯科大劇院、英國皇家劇院並稱為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它坐落在城中的新一路,坐地鐵2號線到鐘樓站,出站後沿新一路步行不到200米,易俗社便在眼前了。2012年國慶的時候,正好是易俗社成立100周年,我和妻子白天登覽了西安的古城牆,晚上專程去易俗社看了一場秦腔,已不記得是生死牌,還是三滴血,反正是秦腔,反正是一嗓子的雄渾與豪放,一嗓子的粗獷與蒼涼,仿佛一種高亢的聲音從悠遠的秦漢而來,一種生命的吶喊從心靈的深處湧現……

可以在易俗社嗑著瓜子看戲

易俗社看的演出

秦腔,一門古老的藝術凸現出歷史的厚度,凝聲細聽,可以感受到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呼吸與脈搏,感受到我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力量。魯迅先生,一位來自江南靈山秀水之間的瘦弱文人,突然聽到了這吼叫出的遠古蒼涼的秦聲,也不覺心頭一熱,在易俗社寫下「古調獨彈」四字,驚嘆於這種竭力吶喊的生存狀態。

魯迅給易俗社題寫的「古調獨彈」

「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人民吼唱秦腔」。其實,何止是八百裡秦川的三千萬人民,整個大西北兒女都是呼吸著秦腔的空氣長大的。秦腔賦予他們粗獷豪放的性格,就像黃土高坡上兇猛凌厲的西北風一樣,夾雜著滾滾風塵激蕩在高坡上的亂彈(秦腔曲調之一),那麼純樸,那麼悽婉,那麼直率,長嘯當歌,長歌當哭,比世界三高的合唱還具有震撼力和穿透力,比流行樂壇的搖滾更具有爆發力和感染力。

農村的戲場

印象中的秦腔,與兒時的記憶有關,與貧窮和苦難有關。小時候村子裡還沒通電,沒有電視,沒有電話,更沒有智慧型手機。只記得每天傍晚,爺爺的收音機裡在廣播完新聞之後會有一摺子秦腔,爺爺眯著眼睛聆聽著,滿臉的享受,那是記憶中最歡快的一段時光。那時一聽哪村要唱戲,不論多遠,都一定要去湊湊熱鬧的。尤其是晚上,夥伴們吹著悠長嘹亮的口哨約在一起,一路說笑著趕去戲場。遠遠地聽見震天響的鑼鼓,聲若遊絲、如泣如訴的二胡板胡琴聲,心便飛起來。說是看戲,其實臺上白臉的曹操,花臉的張飛,長槍趙雲,大刀關羽,以及背雁翎的穆桂英和戴紗帽的包龍圖,一個也不認得。只不過是在大人堆裡竄來竄去,捉迷藏,尋樂子。散場的時候,一伙人又踏著夜色回去,心裡還念著那個扮演穆桂英的漂亮女旦,抬頭,黃雲在野,素月流天,如夢如幻一般。

穆桂英

秦腔臉譜

長大後,看過許多秦腔名劇,其中《五典坡》講的是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愛情故事,戲中的薛平貴回到五典坡,與王寶釧夫妻團聚,是個大圓滿、大團圓的結局。但據一些資料記載,犧牲了18年青春的王寶釧在夫妻團聚後不久便病逝了,這難道不是一個悽婉的愛情故事嗎?今年國慶放假,在遊覽了大唐芙蓉園後,專門跑到曲江寒窯遺址公園去看王寶釧的寒窯,千年寒窯今猶在,不見當年王寶釧。

曲江寒窯遺址

王寶釧雕像

一個屬於秦腔的時代終結了,秦腔衰落了。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人們都守著電視,抱著手機,追崇秦腔的人越來越少,許多人甚至聽不懂、看不懂秦腔。只有幾個痴迷的老人湊在小廣場,吹吹打打,說說唱唱,「白髮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勾起人無限懷念。

秦腔劇照

近期,獵手推出《一座西安城,半部華夏史》系列文章,本章節題為《秦腔,一門古老的藝術》,下一節寫《長慶油田帶動了半面城》。歡迎喜歡的朋友關注、分享、轉載。

相關焦點

  • 一座西安城,半部華夏史(三)
    、貞觀廣場、開元廣場)、六個仿唐街區、四大文化藝術殿堂(西安音樂廳、西安大劇院、曲江電影城、陝西藝術家展廊),再配以各種文藝演出,置身其中穿越感很強,仿佛自己回到了大唐盛世,有「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感觸。
  • 「一座秦嶺山,半部中國史」,秦嶺被譽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一座秦嶺山,半部中國史。秦嶺不僅是地理上的龍脈,更是華夏文明的龍脈,歷來都是和我們的國運息息相關的。為什麼秦嶺這麼重要呢?秦嶺北麓有華山,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秦嶺在西安城南側稱「鍾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家聖地。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說一座秦嶺山半部中國史了。秦嶺海拔平均2000米,阻擋了來自北方冷空氣,成就了成都天府之國溫潤的氣候。
  • 一座雁門關 半部華夏史 山西境內最被低估的5A景區
    一座雁門關 半部華夏史半部華夏史雁門關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內三關,是歷史最為悠久、戰爭最為頻繁、知名度最高、影響面最廣的古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 一座姚州城,半部雲南史
    姚安歷史開闢較早,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弄棟縣,唐代設姚州都督府,宋代為大理國的八大名府之一,史稱『六詔之中分,三川之門戶,南中之鎖鑰』,元朝設姚安路軍民總管府,清罷府為州,民國置縣至今。厚重的文化積澱讓外界客觀評價為『一座姚州城,半部雲南史』。
  • 一座總統府,半部南京史!
    都說一座金陵城,半部民國史。 論南京最具民國地,當屬總統府。 這樣一座歷史韻味濃厚的地方,對南京人來說,可謂是意義深重。 南京總統府建築群佔地面積約為5萬餘平方米,算得上是近代史的園景縮影。
  • 一座長安城,半部中國史!一生必看的一場演出——西安千古情
    有國才有家的民族精神是我們華夏五千年最寶貴的民族財富一座長安城,半部中國史,這個假期很有意義。
  • 這座山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一座山就是半部中國史,值得去看看
    「一道龍脈橫亙在哪裡,統領了中國南方北方,它是最中國的一座山」。這是著名的作家賈平凹筆下的秦嶺。很多人都知道秦嶺是在陝西境內,一座秦嶺山,就是半部中國史,在巍峨的秦嶺之中,秦國完成了中國統一大業,漢王朝奠定了中國遼闊的版圖,唐王朝在這裡把中國推向盛世。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從乾隆朝的和孝公主府及和珅宅第,到嘉慶、道光朝的慶王府,再到鹹豐以後歷經四朝的恭親王府,這座建築見證了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鼎盛以及逐步走向衰敗滅亡的過程,因此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之說。大戲樓、西洋門和後罩樓堪稱恭王府建築「三絕」。
  • 一座洛陽城,半部中國史
    歷史書裡走出來的古都一座洛陽城,半部中國史《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的開頭有這樣一句臺詞:「大唐,我夙夜憂思的母國。洛陽,我魂縈夢系之地。看!它有著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一百多個帝王在此指點江山。「普天下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說的就是洛陽深厚的底氣。洛陽更是名副其實的水城。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北京最著名的王府都有哪些故事!
    北京最有名的王府是哪座,可能大家脫口而出就是恭王府,確實,恭王府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而且他的首任和末任主人,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恭王府的歷史,更是見證了滿清王朝從鼎盛到滅亡的過程,人稱「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見證半部清朝史的恭王府,是5A級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
  • 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絢爛紅葉谷,旅遊好去處!
    棲霞山素有「六朝勝跡」之稱,在明代被列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譽。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臨棲霞山,歷史古蹟遺址80多處,薈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綠色文化、名人明俗文化、地質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公元1634年,明代傑出畫家張宏所繪《棲霞山圖》描繪了明朝時期南京近郊的棲霞山風貌。
  • 一座嶽麓山,半部湖南史
    清嘉慶年間,嶽麓書院來了一位新山長(相當於院長),湖南寧鄉人袁名曜。袁名曜接手書院掌門人後,門人請他題寫書院大門聯。袁名曜說,我出個上聯,你們對出來就是大門聯。「惟楚有材!」他說。唐末,智、 璿( xuán )二僧在嶽麓山興辦學校,「割地建屋,以居士類」,為之後嶽麓書院的建設做了鋪墊。至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潭州(今長沙)太守朱洞對學堂進行翻修擴建,嶽麓書院始建成。
  • 一座雁門關 半部華夏史|打卡楊家將殺敵、王昭君出塞的最美古長城
    一座雁門關 半部華夏史(2)河北方向:A:石家莊——太原——忻州——代縣(全程高速)——雁門關B:阜平——五臺山——忻州——代縣(全程高速)——雁門關。(3)陝西方向:A:府谷——保德——五寨——原平——代縣——雁門關B:府谷——保德——忻州(忻保高速)——代縣——雁門關。
  • 一座寧遠城,半部明清史,為明代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深度遊的話大概需要一天時間,晚上還可以欣賞一下古城夜景推薦景點【明清一條街】古城內最為繁華的街市,雖說很多古建都不那麼古,但是這裡畢竟是當年袁承煥鎮兵山海關的前沿陣地,對古代軍事熱衷的驢友來說,怎麼能錯過這裡呢,一個朝代在這裡終結,另一個朝代又從這裡開始,王朝的更替,留下這一座座古城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一座見證清朝由盛轉衰的府邸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這是史書對恭王府的評價,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追溯一番這座王府的前世今生。恭王府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先後作為清代權相和珅、固倫和孝公主、親王永璘、恭親王奕欣等幾代皇親貴族的府邸,而它的始建者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貪官和珅。
  • 初冬,相約「金陵第一勝跡」南京朝天宮,一座朝天宮,半部南都史
    作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文物眾多、歷史悠久,有「一座朝天宮,半部南都史」之美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年-1870年)間在清前期原址上改建而成,從宋元明代的道教建築變成了儒家的文廟。
  • 為什麼說這裡才是南京最值得參觀的地方,真正的「半部南京史」
    在南京,經常看到有小編寫文案,都會說哪裡哪裡是「半部民國史」,但是陶小姐要說的不僅僅是「半部民國史」,而是「半部南京史」。而進入總統府,大家便可以感受到從明朝到近代的歷史,所以「一座總統府,半部南京史」,這樣的形容,大家覺得可貼切?
  • 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盤點南京民國建築
    黃金十年(1927-1937年)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統治,建立統一的中央政府。 1927年3月24日,北伐軍佔領江寧(今南京)。
  • 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盤點南京民國建築
    黃金十年(1927-1937年)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統治,建立統一的中央政府。 1927年3月24日,北伐軍佔領江寧(今南京)。
  • 一場下午茶 半部英國戲影史
    一場下午茶 半部英國戲影史 2018-08-17 09:00:17參與互動    一場下午茶 半部英國戲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