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博物館有兩木雕,寫著天下大將軍,地下女將軍,它們是幹啥的

2020-12-12 歷史店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自古以來,哪個朝代都少不了英勇的將軍,他們身懷武技,兼通兵法,帶兵保衛邊疆,守護國家安定,可在延邊的博物館中,居然有一對木雕將軍,一個天下,一個地下,一個是男,一個是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延邊博物館,坐落於吉林省延吉市,是一座富有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的博物館,它最早建於一九六零年,隨著時代的發展,歷經三次遷址,最終定在了新區的長白西路上。二零零九年,延邊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過了六年,又獲得了「4A級旅遊景區」的榮譽。這座博物館綜合全面地展現了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禮儀、文化、娛樂等方面的發展風貌。

根據四個不同的方面,延邊博物館被劃為四個部分:歷史考古部、近現代文物部、民俗文物部和文物藏品部,合計總陳列面積達7200平方米,館內總藏品數目大約為1.5萬件,其中有近600件為國家珍貴文物,大致由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和當地民俗文物組成,當然也有許多藝術類的藏品,比如其中珍藏的大量奚(胡)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東北地區的藝術風貌。

如果您要找出館中最具有當地特色的藏品,答案可能會讓您大跌眼鏡,因為它們不是什麼精緻的藝術品,而是一對看似簡單的木雕,主體上看只是一對普通木板,材質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只是它們頭部相對複雜,一個刻有木簪子,另一個則沒有特殊雕刻,但都刻著人臉的特徵,中間分別寫著「天下大將軍」、「天下女將軍」,下半部分有一條明顯的細線,彷佛是要給這個木雕分出兩條腿。

這一對木雕,顯然是代表了擁有特殊身份的一對人,他們是誰,又有什麼身份呢?將他們的樣子刻成木雕又有什麼作用呢?博物館的老館長告訴我們,在五十年前,他們剛到延吉市,開始組織土地考察時,到北部發現了這對木雕,當時它們埋藏在泥土中,看起來就像兩條普通的木樁子,但是稍加清洗後,他們發現這件文物沒有那麼簡單。

考古工作者在將它們帶回博物館,並仔細查閱相關資料後,他們發現這是鮮族特有的東西,被稱之為「長丞」,總是成對出現,它和傳統的門神爺很相像,但不同的是,它們往往為一男一女成對出現,是一種祈福用的物品,其上雕刻的「天下大將軍」和「地下女將軍」,又和傳統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類似,並非凡人,而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天神之主,掌管天上和地下多個世界的周轉。那麼它們具體的功能是什麼呢?

在功能上,這對木雕其實和田地裡的「石碑」相似,在當地的村莊中,它們起到界標、路標的作用,由於它們是人形木雕,又刻有「天下大將軍」、「天下女將軍」的字樣,所以它們又扮演了村中「守護神」的角色,所以在村落之間,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這樣的木雕,它們站立在那裡,將左右兩片土地,分割為兩個村莊,但無論是那一邊的村莊,都有「守護神」的保佑,這體現了當地人淳樸無爭的性格,也展現出了百姓們團結一心,互幫互助的生活景況。

在當地人眼中,這一對簡單的木雕,是他們的「門神」,保佑著他們出入平安;又是他們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仿佛上仙一般,審視著他們的所作所為,掌管著他們的未來是喜是憂;還是他們的「土地公公」,是給予他們豐厚物產的神仙,也是默默守護著他們的一個朋友。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延吉市裡,「長丞」已經近乎銷聲匿跡,即使在田邊地頭上,也鮮有它們的蹤跡,只有在博物館中,才能一睹它們的容顏。博物館的意義,就是收藏有價值的珍貴寶貝,記錄歷史的發展行蹤,讓我們看到歷史發展的脈絡,並為歷史的瑰麗色彩,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相關焦點

  • 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去世,為何會導致天下大亂?
    當宦官集團發起反攻斬殺大將軍何進,而袁紹又將宦官屠戮一空之時,西涼軍閥董卓率軍入洛陽後,仗勢跋扈,獨攬朝政。他廢黜少帝劉辯,另立劉協為帝,即漢獻帝。董卓的專橫霸道激起了東漢文武大臣以及地方州牧的激烈反對,大家紛紛起兵討伐之,遂釀成了大規模的內戰,導致天下大亂。
  • 秦兵馬俑為何沒有「將軍」,「將軍俑」又是怎麼回事?
    02巧製衣裝伴將軍儘管老九被毀壞得非常嚴重,但除了彩繪處理起來有點困難,確定身份並不費勁。這類身份的陶俑衣著打扮特點明顯,冠、鎧甲、長袍都是同款。一般士兵俑或者扣一頂軟塌塌的單帽,或者乾脆啥也不戴。而將軍俑頭戴冠,冠頂有兩個像羊犄角一樣的沖天圓筒,文獻稱其為「鶡冠」。
  • 獨孤天下中楊忠為何被稱為楊柱國?八柱國大將軍之間有什麼關係?
    在電視劇《獨孤天下》中可以看到楊堅的父親楊忠被稱為「楊柱國」。那柱國是什麼?楊忠真的是柱國大將軍嗎?那些柱國大將軍之間又有哪些關係呢?我們常說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實際上是指西魏大統十六年以前所封的人。
  • 史上首位伏波將軍,也是最早海南開拓者,國家統一大功臣
    我去的是五公祠海府路上的西北門,後來又去海口市博物館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市博與五公祠的東北門有座小橋相連,市博與五公祠應該一起參觀。五公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重修,後又多次修繕。總體建築依地勢而構建,佔地面積99畝。
  • 【青藏公路】8、慕生忠將軍博物館
    川藏公路從1950年4月開始,經過11萬軍民的艱苦修建,雅安市天全縣二郎山這是川藏線上從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當年築路部隊在修建川藏公路的二郎山險峻路段時,每公裡就有7位軍人為它獻出了生命,到1954年12月北線正式通車,2000多名軍民為此付出了生命。
  • 閬中至天宮院高速路上有「將軍廟」隧道,將軍究竟是誰?
    鄧國泰 鄧國泰 /文我曾寫過《白虎洞與將軍廟》一文,拙文認為,根據世代口口相傳,認定將軍廟很有可能是當地先民為祈禱趙雲將軍的神靈保佑一方平安而建。之後,我又作了一些調查和初步探索,更加確信和加深了這一觀點。一、先說實地調查。
  • 木頭有靈性:黃驊76歲鄉村木雕藝人詮釋「小木雕裡有大乾坤」
    由於趙立行幹活仔細,做的門窗、家具等木匠活兒都特別精巧,村裡讓他做過門窗、家具等木匠活的村民都對他稱讚有加,找他做木匠活兒的人也越來越多。於是,趙立行在自家開起了一間「小木匠鋪」。說是「小木匠鋪」,其實就是把各種做木匠活用的工具、材料等都堆放在自家院子裡,平常就在院子裡幹些木匠活兒。如今,趙立行與木頭打交道已有60年。
  • 朝陽凌源木蘭山將軍道口「木蘭大將軍」驚世亮相
    說起木蘭山,這些年尤其是今年變化特別大。現在登上木蘭山580.2米處,你將看到這塊刻有「將軍道口」四個醒目耀眼大字的石碑。有「將」又有「相」,真可謂天下英雄齊聚大美木蘭山。在萬眾期待中,「木蘭大將軍」石像已經驚世亮相將軍道口。
  • 凌源木蘭山將軍道口「木蘭大將軍」驚世亮相
    現在登上木蘭山580.2米處,你將看到這塊刻有「將軍道口」四個醒目耀眼大字的石碑。有「將」又有「相」,真可謂天下英雄齊聚大美木蘭山。在萬眾期待中,「木蘭大將軍」石像已經驚世亮相將軍道口。人像石在前,木蘭大將軍側立於後
  • 一碗羊肉羹,導致將軍被俘,大將軍敗給小人物
    此琴最後為楚莊王所得,而獻此琴的就是這位宋國的大將軍華元。華元曾經滯留在楚國,在楚國的這段時間,他知道楚王愛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所以經過一番周折之後將繞梁送給楚王。這件事情的目的可想而知,華元是一位政客,他這樣投其所好,也是為了親近楚王,進而增進楚宋的和諧關係,穩定當時的局面。
  • 日本鎌倉時代徵夷大將軍!
    徵夷大將軍在日本歷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實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將軍」一詞指軍階中的高級領導職。徵夷大將軍的衙門稱為幕府,故中文俗稱徵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 古風微小說:你是名滿天下的顧大將軍,你從來都不是我一個人的!
    木槿你別想逃走,如果你逃走的話,我就會昭告天下,你已經被本將軍看完了,是本將軍的人了,看誰還敢娶你,啊哈哈哈」木槿白了他一眼「臉呢?他們要是知道了名滿天下的顧大將軍這麼不要臉,會怎麼樣」顧蘇城死皮賴臉的說到「那不叫不要臉,叫先斬後奏,再說,要臉又不能娶到你,要它幹啥。」「油嘴滑舌」雖然嘴上這麼說,木槿心裡還是很甜的。
  • 【漣源往事】「一門兩將軍」:傳奇將軍曾震五|劉秋階
    在軍中因有文化,思想激進,作戰勇敢,而步步升遷。民國九年(1920年)24歲任粵軍營長。 二、參加北伐 轉戰江浙 民國十一年(1922年)陳炯明叛變,欲加害孫中山,曾憤而離去,至江西廬山,擬削髮為僧。後應友人邀請,至湖南陸軍第2師5團任少校團副,參加北伐。
  • 遼寧興城有座將軍府,與大帥府齊名,是民國少見的大規模軍官院落
    民國時候,張學良將軍的中將參謀長郜汝廉卸甲歸田,到興城建了一處府邸,即現在的興城將軍府。它與瀋陽大帥府齊名,在遼寧有著「北張南郜」的稱謂,它們都是民國少見的大規模將軍院落群。但許多外地遊客都只知道大帥府,不知將軍府。那麼將軍府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跟著情感去看看吧。
  • 【紅色文化】開國將帥家屬走進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
    編者按:按照區委二次黨代會「整合發掘紅色旅遊資源戰略,創建紅色文化感悟體驗區,塑造一批具有雙城特質的城市文化符號,厚植城市文脈」的戰略部署,自2017年以來,區委、區政府已連續主辦了兩屆三五將軍文化活動月活動
  • 王陽明夢謁伏波將軍廟,四十年後拜謁伏波將軍廟,絕知事有前定
    馬援修改越律向當地人推行「漢律」,這套「漢律」被當地人稱之為「奉行馬將軍故事」。廣西橫縣的鬱江烏蠻灘北岸有間馬援將軍廟,與京師遠隔千裡,當時身在京師的王陽明竟然在夢中拜謁過這間馬援將軍廟,醒來後他還賦詩一首作記:巻甲歸來馬伏波,早年兵法鬢毛皤。雲埋銅柱雷轟折,六字題文尚不磨。
  • 許世友:「我是人民的將軍,又不是咱們許家的將軍……」
    1969年,有一天,有一位小客人來到南京軍區看望軍區司令員許世友,這個人名叫許道焰,身份是許世友將軍的侄孫(許世友在家排行老三,這位是他大哥的孫子)。許道焰見三爺心情很不錯,於是就試探性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三爺,我這次來,還有一件小事,就是想請您和縣上的領導打個招呼,請他們幫我在縣裡安排一份工作,到化肥廠當工人也行……」許世友聽了,覺得侄孫這個要求並不算事一件小事,因為它涉及到了一個原則問題,按照他的性格,這種搞特殊為自己親屬謀福利的事情他是不會幹的,因此,他心平氣和地對侄孫說道
  • 【青藏公路】10、山東知識青年在慕生忠將軍博物館中的一頁
    川藏公路從1950年4月開始,經過11萬軍民的艱苦修建,雅安市天全縣二郎山這是川藏線上從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當年築路部隊在修建川藏公路的二郎山險峻路段時,每公裡就有7位軍人為它獻出了生命,到1954年12月北線正式通車,2000多名軍民為此付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