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自古以來,哪個朝代都少不了英勇的將軍,他們身懷武技,兼通兵法,帶兵保衛邊疆,守護國家安定,可在延邊的博物館中,居然有一對木雕將軍,一個天下,一個地下,一個是男,一個是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延邊博物館,坐落於吉林省延吉市,是一座富有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的博物館,它最早建於一九六零年,隨著時代的發展,歷經三次遷址,最終定在了新區的長白西路上。二零零九年,延邊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過了六年,又獲得了「4A級旅遊景區」的榮譽。這座博物館綜合全面地展現了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禮儀、文化、娛樂等方面的發展風貌。
根據四個不同的方面,延邊博物館被劃為四個部分:歷史考古部、近現代文物部、民俗文物部和文物藏品部,合計總陳列面積達7200平方米,館內總藏品數目大約為1.5萬件,其中有近600件為國家珍貴文物,大致由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和當地民俗文物組成,當然也有許多藝術類的藏品,比如其中珍藏的大量奚(胡)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東北地區的藝術風貌。
如果您要找出館中最具有當地特色的藏品,答案可能會讓您大跌眼鏡,因為它們不是什麼精緻的藝術品,而是一對看似簡單的木雕,主體上看只是一對普通木板,材質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只是它們頭部相對複雜,一個刻有木簪子,另一個則沒有特殊雕刻,但都刻著人臉的特徵,中間分別寫著「天下大將軍」、「天下女將軍」,下半部分有一條明顯的細線,彷佛是要給這個木雕分出兩條腿。
這一對木雕,顯然是代表了擁有特殊身份的一對人,他們是誰,又有什麼身份呢?將他們的樣子刻成木雕又有什麼作用呢?博物館的老館長告訴我們,在五十年前,他們剛到延吉市,開始組織土地考察時,到北部發現了這對木雕,當時它們埋藏在泥土中,看起來就像兩條普通的木樁子,但是稍加清洗後,他們發現這件文物沒有那麼簡單。
考古工作者在將它們帶回博物館,並仔細查閱相關資料後,他們發現這是鮮族特有的東西,被稱之為「長丞」,總是成對出現,它和傳統的門神爺很相像,但不同的是,它們往往為一男一女成對出現,是一種祈福用的物品,其上雕刻的「天下大將軍」和「地下女將軍」,又和傳統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類似,並非凡人,而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天神之主,掌管天上和地下多個世界的周轉。那麼它們具體的功能是什麼呢?
在功能上,這對木雕其實和田地裡的「石碑」相似,在當地的村莊中,它們起到界標、路標的作用,由於它們是人形木雕,又刻有「天下大將軍」、「天下女將軍」的字樣,所以它們又扮演了村中「守護神」的角色,所以在村落之間,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這樣的木雕,它們站立在那裡,將左右兩片土地,分割為兩個村莊,但無論是那一邊的村莊,都有「守護神」的保佑,這體現了當地人淳樸無爭的性格,也展現出了百姓們團結一心,互幫互助的生活景況。
在當地人眼中,這一對簡單的木雕,是他們的「門神」,保佑著他們出入平安;又是他們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仿佛上仙一般,審視著他們的所作所為,掌管著他們的未來是喜是憂;還是他們的「土地公公」,是給予他們豐厚物產的神仙,也是默默守護著他們的一個朋友。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延吉市裡,「長丞」已經近乎銷聲匿跡,即使在田邊地頭上,也鮮有它們的蹤跡,只有在博物館中,才能一睹它們的容顏。博物館的意義,就是收藏有價值的珍貴寶貝,記錄歷史的發展行蹤,讓我們看到歷史發展的脈絡,並為歷史的瑰麗色彩,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