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41708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貧困率由5年前的5.1%下降到現在的0.074%;
連續兩年在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2019年,四平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卓著,可圈可點;2020年,
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四平繼續盡銳出戰,必將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聚焦】構築脫貧攻堅強力支撐
抓實「三精準」 解決「仨問題」
脫貧攻堅,重在精準,關鍵在落實。為讓工作有的放矢,四平用「三精準」解決「扶持誰」「怎麼扶」「怎麼退」三個問題。
以「精準識別」為保障,解決「扶持誰」。牢牢把握「遵循標準、逐戶核查、公示公告、分級確認、動態調整」的原則,對「應納未納、返貧、清退、回退、自然變更人口」等進行全面核實。紮實開展2018年底全市貧困人口信息和2019年脫貧人口「回頭看」動態調整信息數據對比,逐人逐戶進行研究,切實「擠出水分」、找對「窮根」、明確靶向,實現扶貧管理精細化、幫扶措施個性化、幫扶工作透明化。
以「精準幫扶」為核心,解決「怎麼扶」。按照「一村一規劃、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精準推進各項扶貧政策落地。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項實施集中攻堅,制定出臺《四平市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工作方案》《四平市脫貧攻堅10大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認真對照「村退出、戶脫貧」驗收標準,全面摸清水、電、路、房、網和教育、醫療等方面短板和弱項,統籌項目資金,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掃尾工作;針對因學致貧、因病致貧、無勞動能力、遭遇突發事故等家庭,精準施策,強化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低保與扶貧對接、臨時救助等政策保障。
以「精準退出」為引領,解決「怎麼退」。聚力聚焦脫貧摘帽這一頭等大事,嚴格按照退出標準,重點抓好省級貧困片區雙遼市退出初審各項工作,制定下發《雙遼市省級貧困片區摘帽市級初審工作實施方案》《雙遼市省級貧困片區摘帽市級初審實地核查工作方案》。組成聯合查驗組,對2019年計劃退出的35個貧困村進行了全面核查驗收,實現「查驗全覆蓋」,10個深度貧困村實現全部退出。
解決了「扶持誰」「怎麼扶」「怎麼退」問題後,四平不斷夯實扶貧根基,為扶貧工作注入強大動力。
——資金投入持續加力。2019年全市共投入扶貧資金2.192億元;市縣兩級財政扶貧投入7732.18萬元,比上一年度增加2149.87萬元,漲幅38.51%,投入高於中央、省級安排到市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0%。
——調研暗訪務實高效。由四平市委組織部牽頭、市扶貧辦配合,選調9名優秀幹部組成脫貧攻堅作風建設調研指導組,針對中央各類巡視、考核反饋問題整改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深入調研。針對全市精準扶貧涉及貧困戶切身利益的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硬化道路等民生工程,開展全面「回頭看」;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對「三縣兩區」各項整改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全面「回頭看」,逐項核查整改任務落實情況,堵漏洞補短板。
——「四級聯動」兜牢攻堅網底。按照縱向到根、橫向到邊的原則,推動督查暗訪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伊通縣抽調40名精幹人員組成「扶貧巡查大隊」,由縣長帶隊,下村入戶進行3個月的拉網式暗訪;雙遼市成立8個督查小組和6個暗訪督查組,對全市18個鄉鎮街、206個村(社區)實現常態化督導。各鄉鎮、村按照督查暗訪反饋問題,逐一整改,對帳銷號。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實現了無盲點、全覆蓋。
——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建立村第一書記派駐長效工作機制,實現755個行政村第一書記派駐全覆蓋。樹立鮮明用人導向,優化扶貧幹部隊伍管理。2016年以來,市、縣兩級先後提拔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幹部107人。加強扶貧幹部培訓工作,全市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5期,培訓各類人員5804人次。
【聚焦】打造脫貧攻堅「源泉活水」
受益「組合拳」 「輸造」兩相濟
瞄準「脫貧」這個靶心,四平打出扶貧「組合拳」,「輸血造血」兩相濟,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產業扶貧縱深發展。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的「造血」功能,建立扶貧項目專人負責制,為每個扶貧項目配備1個項目秘書和包保領導。大力發展脫貧奔小康農業產業項目,加快發展胡蘿蔔、西蘭花、白豬、黃牛等特色種養殖業。遴選種植業、養殖業及新興業態產業發展指導員1212人,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指導全覆蓋。2019年,全市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5個,投入各級各類扶貧資金16654萬元,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產業項目全覆蓋。
光伏扶貧卓有成效。全市共建設「光伏扶貧電站」86座,總規模47677.76千瓦。其中,村級或聯村「光伏扶貧電站」85座,建設規模17677.76千瓦,幫扶貧困戶3255戶;集中電站1座,建設規模30000千瓦,幫扶貧困戶1050戶。截至目前,全市86座光伏扶貧電站已全部通過國家審核,陸續納入國家補貼目錄。
就業扶貧凝心聚力。本著「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工作思路,加強貧困群眾技能培訓、開發扶貧專崗,確保貧困群眾有持續穩定的經濟來源,實現精準、穩定、可持續脫貧。全市實際扶貧專崗務工人數共有7209人,已通過認證的扶貧就業車間有3個,培訓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515人,實現為每個貧困村培育3名致富帶頭人、每個縣(市)建立1個實訓基地的工作目標。
金融扶貧助農惠農。創新金融服務推進精準扶貧,引導並幫助企業與銀行進行金融服務對接,使企業更好地帶動貧困戶增收。截至2019年末,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310筆3792.48萬元,戶貸率較2018年增加了4.16個百分點。
健康扶貧持續推進。開展「大篷車」巡回醫療,加強「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建設」。全市共組建380支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對因病致貧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一人一策」分類救治。設立健康扶貧「五道防線」,即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救助、大病兜底、「一事一議」。目前,貧困人口慢病籤約率100%、健康檔案建檔率100%、參合率100%,大病保險起付標準由5000元降低到3000元。
社會扶貧氛圍濃厚。共有40個社會組織與28個貧困村對接,捐款捐物13.77萬元。組織開展「慈善救助圓夢大學」活動,為2019年參加高考並考入本科大學的37名貧困家庭學生,每人救助3000元;推進民企幫扶脫貧攻堅光彩行動。近兩年來,全市60家民營企業幫扶貧困村及有貧困人口的非貧困村56個,受益貧困人口4384人,累計投入資金555.28萬元。
【聚焦】抓牢脫貧攻堅關鍵核心
瞄準「兩不愁」 力推「三保障」
「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直接關係攻堅戰質量。四平牢牢抓住問題關鍵,「靶向」用力。
飲水安全工程深入實施。以「四平全域集中式安全飲水改造工程」全面實施為契機,採取分區包片形式,強力推進。2019年,四平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建設水源井560眼、管理房580座,鋪設管網11027公裡,解決了48.631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貧困人口9226人基本解決。
危房改造穩步推進。開展危房改造工程督導檢查,適時組織問題整改情況「回頭看」,保障危房改造任務按時完工。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進行全面摸底、全面排查,實現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房屋安全性認定全覆蓋。
教育扶貧成效顯著。加強控輟保學工作,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明確縣鄉兩級政府主體責任、村(居)民委會具體責任、相關職能部門管理責任和義務教育學校直接責任。科學、規範落實各項教育資助政策,「雨露計劃」實現應補盡補,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無因貧失學輟學現象。
醫療保障紮實有力。通過採取排查見底、整改清零、鞏固提升「三聯動」工作模式,深入基層檢查督導,推進醫療衛生政策落實。「先診療後付費」政策在76家醫療機構全面實行,全市724個村衛生室全部為標準化村衛生室。全市共組建380支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
盡銳出戰「兩不愁三保障」的背後,四平市「志智」雙扶,不斷激活扶貧內生動力。
深入實施「貧困村核心價值觀提升工程」,設置核心價值觀公共宣傳欄和「好人榜」,打造核心價值觀主題文化牆,制定行之有效的村規民約、開展家風教育,大力營造脫貧光榮的良好氛圍。
以「攜手並進、合力脫貧」為主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扶貧日活動。印發《四平市扶貧工作知識手冊》,開展「四平市脫貧攻堅知識競賽」,提升了扶貧幹部政策理論水平,提振了脫貧攻堅士氣。採用漫畫、故事、新聞宣傳等形式,講身邊事,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學榜樣、立希望、生動力,逐步改變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和「懶、散、奢」行為。
【聚焦】夯實脫貧攻堅成果成效
織密「兜底網」 築牢「防火牆」
「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減少「致貧返貧」的發生,四平市建立健全「防返貧防致貧」機制,織密「兜底網」,築牢「防火牆」。
壓縮「剛性支出」,保證不返貧不致貧——
從致貧原因看,四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的佔94.7%;全市納入監測範圍的脫貧不穩定戶422戶872人,因病、因災、因學造成的低收入佔比67.4%;納入監測範圍的邊緣戶564戶1225人,因病、因災、因學造成的低收入佔比達71.8%。這部分困難群體由於創收能力差,「剛性支出」無法控制,政策保障外的自付部分大額支出無力承擔,致貧返貧風險依然較高。為此,四平持續加大投入,保持政策穩定,堅持「四個不摘」,採取「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第三方操作」的方式,壓縮「剛性支出」。
因戶因類施策,保障公平正義——
精準施策。印發《四平市鞏固脫貧成果防返貧防致貧的實施意見》,瞄準「兩戶人員」,針對臨貧易貧重點人群,多措並舉。抓住因病、因學、因災等返貧致貧關鍵因素,構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兩大預警體系。醫保部門每15天篩查一次大額醫療支出信息;教育部門每年8至10月對考入高等院校的貧困學生開展集中統計;應急部門因災信息即時通報,加強數據監測;通過鄉村幹部、駐村工作隊日常走訪和貧困戶自主申報,動態掌握「兩戶人員」返貧致貧風險信息。設立防貧保障救助基金,採取由政府財政出資,第三方配比20%的風險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因病、因災、因學等大額支出造成驟貧的人群進行及時處置。採取「政府主導、社會化經辦、基金式管理、不建檔立卡、不確定具體對象、事前框定人數、約定盈虧、年度核算」的模式設立基金規模,以已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不超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的「邊緣戶」人口兩項為基數,按照每人每年不高於70元的標準,設立了530萬元防貧保障救助基金。目前,四平市與太平洋保險公司、安華保險公司合作,運行良好,形成了政府統籌、多級聯動、第三方操作的工作機制。
規範操作。制定出臺《四平市防貧保障救助基金操作規範(試行)》,分別設定「兩戶人員」因病、因災、因學等大額支出救助起付線(自付醫療費用超過0.5萬元,因學超過0.8萬元、因災超過1萬元),超過起付線部分實行階梯式救助,防止產生「斷崖效應」。嚴格「四看、一算、一核、一評議」核查程序,實施陽光化操作。基金規模實行動態管理,當實際救助資金支付額度超過基金總額120%時,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補充,如年度核算基金有結餘,將通過合法合規渠道返還政府,或順延為下一年度防貧保障救助基金。
應救盡救,確保和諧穩定——
四平市「兩防」體系作用發揮明顯,全市累計救助「兩戶人員」12戶,發放救助金30萬餘元。年初,四平在全市開展走訪大排查,共排查出存在致貧風險20戶,其中因發生火災13戶、因病大額支出7戶,目前均已啟動核查救助程序。
梨樹縣脫貧戶隋海山家發生火災,房屋主體燒損存在返貧風險,實施救助7082元;邊緣戶劉強,4年前與妻子離異,兩個讀中學和小學的子女歸其撫養,因突發腦出血,造成大額醫療費用支出,生活不能自理,存在致貧風險,及時給予救助資金33681元。伊通縣邊緣戶楊亞明,夫妻兩人得病多年,長期服藥,生活拮据,家中因發生火災,將僅有的一處住房燒毀,兩位老人無家可歸,進入監測範圍後立即啟動預警保障機制,發放救助金30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