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芳巡視愛心客房
住客劉海展示自己的志願者證書
黃亞芳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武漢「封城」期間,黃亞芳為醫護人員準備食物
楚天都市報記者 餘淵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蕭顥
在外奔忙一個多月,十堰小夥劉海終於找到了一份合適的工作。滯留武漢5個多月,對於幾乎「彈盡糧絕」的他來說,目前暫住的酒店,是困境中最溫暖的港灣。
前不久,為住宿問題發愁的劉海,在網上看到武漢市洪山區一家民營酒店發布的消息:凡是外地來漢或本就滯留武漢的求職者,一時半會找不到住處的,都可以到該酒店免費住上一周。
目前,和劉海一樣暫住這家酒店的,共有8名外地來漢求職者。
前日,酒店老闆黃亞芳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疫情期間大家都不容易,自5月23日起,他們拿出20間愛心客房,希望能夠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曾為醫護人員提供住宿保障
黃亞芳今年32歲,監利縣人。2006年,她跟隨家人來漢打拼。一開始,她在親友的店裡做銷售,後來慢慢有了自己的事業,並組成了幸福的家庭。2016年,黃亞芳和丈夫轉型投資酒店。經歷兩年左右的低迷後,酒店生意漸漸走上正軌。今年春節前,他們在武漢火車站附近開了第三家分店,計劃趁著假期一炮打響新店的生意。
「春節是酒店行業最重要的旺季之一。今年春節,三家店一共接到了500多個訂單。」前日,黃亞芳對楚天都市報記者說。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的計劃,他們不得不暫時關閉酒店、退訂訂單,不僅沒錢賺,還要承受巨大損失。
疫情前期,黃亞芳響應政府號召,一直宅在家中。1月29日,她接到為醫護人員以及外省滯漢人員提供住宿保障的任務。
在黃亞芳看來,作為本土餐飲企業,他們與城市血脈相連,危難時刻必須挺身而出。她將旗下兩家酒店設為定點保障酒店,每天親自上陣,不僅參與酒店日常管理,有時還會親自下廚給保障人員準備飯菜。
隨著武漢解封的日子臨近,一位位保障人員從酒店撤離,零感染、零投訴的答卷,讓黃亞芳長出了一口氣。
十餘位來漢求職者免費入住
4月15日,黃亞芳的酒店正式復工。然而,復工頭兩天,三家酒店沒有一位住客光顧。
黃亞芳清楚地記得,4月18日那天,酒店迎來了復工後的第一位顧客——一名外地來漢的求職者。之後幾天,零零星星入住酒店的,也幾乎都是這樣的求職者。
「雖然整個行業正在逐步回暖,但是每天酒店還是有不少空置的客房。」黃亞芳說。與其讓房間空著,不如拿出來幫助有需要的人。為此,她在個人社交平臺發布消息,拿出20間愛心客房,供外地來漢的求職者免費入住。申請免費住店者,只需提供武漢解封後來漢的訂票信息即可。為提高客房周轉率、幫助最需要的人,每位顧客最多只能免費入住一周。活動初步定於6月底截止。
消息發出後,黃亞芳接到了很多申請電話,先後有十餘位外地來漢求職者,住進了愛心客房。
期間,黃亞芳也遇到了一些不講道理的人。比如,有的申請者無法提供訂票信息,被拒絕後罵罵咧咧;有的開著高檔私家車來到酒店,聲稱需要幫助。對於這樣的顧客,黃亞芳都會委婉拒絕他們的免費入住要求。
她說會好好珍藏每一份善意
前日上午,記者來到洪山區友誼大道的萊亞智慧酒店。入住愛心客房的求職者們,當時大都外出找工作了。
待在客房的十堰小夥劉海,新工作已經有了眉目。他告訴記者,他是漢口一家足療店的員工,春節前並未打算回老家過年,而是在足療店附近一家賓館訂了7天的客房,本想著年後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然而,疫情打亂了他的全部計劃。疫情前期,僅住宿一項,他就花了7000多元。後來,他入住的賓館暫停營業,他不得不另尋住處。為了生存,他申請到漢口一個社區做了志願者,主要幫居民們團購跑腿,社區為他提供免費吃住。
武漢解封後,劉海的志願者生涯暫時告一段落。在足療行業摸爬滾打多年,他還是想回到熟悉的崗位。然而,整個行業尚未恢復元氣,一個多月來他都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而積蓄眼看就要花光了。
看到黃亞芳發布的愛心客房的消息時,劉海一開始不太相信,懷疑是個騙局。但形勢所迫,最終他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到酒店實地了解。讓劉海意外又感動的是,他不僅順利住進了愛心客房,老闆還告訴他,如果他沒錢吃飯,酒店可免費提供飯菜。
目前,劉海正為新工作做準備,不日就會搬出酒店。他說,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後,他一定要請老闆黃亞芳吃頓飯。
「我們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他們也用善意回報我們。我會好好珍藏每一份善意。」黃亞芳說。每一位入住愛心客房的顧客,都有各自的人生故事,看著他們一步步走出困境,她感到格外高興。她也更加相信,武漢這座城市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