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期待已久的雪,瀰漫在京城春節的氣息中。
初九上午10點,虎坊橋人才市場門前,近百人圍在門前,招配菜工、油漆工、裝打工……招工者舉著A4紙列印的招工牌,應聘者則在眾多的招工牌中仔細地看著。「找工作嗎?」舉牌人看到有人湊過來便會主動詢問,許多應聘者則搖搖頭繼續尋找。
春節假期過後,大批農民工返城務工。今年節後工作是否好找?記者在對人才市場調查後發現,招工方無法招到急需的人員,而務工人員則尋尋覓覓無法找到工作。
行情吃緊
部分漲薪10% 餐飲最缺人
雪後的天空變得潔淨,上午10點,虎坊橋人才市場外已經聚集了近百人。一張A4紙列印的招工牌上寫明了需要的工種,舉牌人站在路邊,待價而沽。
37歲的張立強來自內蒙古,看到招工牌上寫的多是配菜工、保安、麵點工、洗碗工等工作。在人才市場,類此這些關鍵詞的求職、招聘單四處可見。一位招工者說,春節過後招聘求職主要集中在餐飲行業,「很多餐館節後都營業,客流量也開始增加了,都很缺人手。」
張立強直搖頭,踩著沒有融化的白雪走進人才市場,腳下咯吱咯吱的響聲。「我想找個在物業的工作,我能當維修工,感覺這工作不用在外面風裡雨裡的,還穩定一些,更重要的物業公司一般都包吃包住,這樣就能省下不少錢。」張立強仔細地瀏覽著櫥窗中的用工信息,不少求職者也手持紙筆,口中念念有詞。
櫥窗中,貼滿了用人信息,技術工種工資多在4000元起薪,而服務員等工資集中在2700元左右。
在虎坊橋人才市場大廳中,格子間裡坐著招聘人員,身後掛著公司簡介與需求職位。大廳中略顯冷清,二十多家企業等待招人,三三兩兩的求職者邊走邊看。張立強的腳步沒有停留,雖然有招聘人員叫住他,詢問他想找什麼樣的工作,他看看職位後,也只是搖搖頭說:「不合適,不合適。」大多數的招聘人員都是坐在格子間裡,大廳中求職者的數量與招聘人員的數量不相上下。
這是張立強第一次來到虎坊橋人才市場,此前他在北京從事的是空調安裝與維修,「這個工作太辛苦,還很危險,我想換換了,我覺著工資最低也得3500塊錢以上。」
一家製造企業招聘人員表示,勞動力價格的上漲,一部分企業為招到工人,不得不提高工資,今年的一些崗位工資幅度上升了10%左右。
招的費勁
開價四五千 問多登記少
一家餐館的招工者袁波舉著牌子站在人才市場門前,不時地在雪地上跺腳,「我站了兩天了,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我現在還缺5個人,從後廚到服務員,工資已經漲了10%,不過還是沒有招到人。」
人才大廳中,一名招工者拿著一摞登記表,向幾名求職者推薦公司的職位,聽完介紹後,4個求職者中只有1人在登記表上留下了自己的個人信息,等待公司面試的通知。
「每天我都要對很多求職者介紹公司和職位的情況,但是過來登記的卻很少,一天也遇不到十個八個的。」招工者說,大廳中的許多招工企業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過來看的人倒是有一些,但是能登記的卻很少。」
「今年前來求職登記的人同比去年又差了些,問的人多,登記的人少。」 一家企業的招工者介紹,其公司提供的100多個崗位,一上午前來登記的也只有不到10個人。一方面是求職者嫌工資福利低,而另一方面,不少企業也儘量提供了不錯的工資福利,為求職者包吃住,許多崗位的月工資也在3500以上,但還是面臨著招不到人的尷尬局面。「像這裡的一個保安崗位一個月3200元,包吃住,要求35歲以下初中文化水平,可還是很少有人問。」
一名招工者表示,不少企業都面臨招工難問題,就算給空調工、鍋爐工、汽修工開出高達四五千元的薪酬,也很少有人真正地登記。
一些製造為主的企業用人量更大,也更加迫切,「以前怕的是接不到訂單,現在訂單有了,怕的是沒人來做,到時完不成訂單,交不了貨,還得賠償。」招工者說,現在,每天來應聘的普通工人數量並不多,但企業的需求卻比較大,「工人提前走了好多,有的過完年直接待在老家不來了。」
找的鬱悶
四處找工難 不願太底層
不僅是招聘企業「難招人」,許多求職者也面臨「難找活」的狀態。春節假期未過,小羅就從山東老家趕回北京,轉了兩天人才市場後,他並不滿意。
大專畢業的小羅並不具備專業技術,他想找一份能坐在辦公室裡的工作。小羅被一家地產公司招工者拉住,「你的學歷在這算是高的了,很多工作並不適合你,像我們這個工作,對於你來說很合適,我們也需要你這樣學歷的人作為樓盤的銷售。」小羅拿了企業的宣傳單後,並沒有登記,而是想再考慮一下。
小羅告訴記者,「過年回來已經去了好幾個單位應聘了,但是依舊無果。去年一畢業就開始找工作,直到現在還是沒有找到滿意的。」
節後缺工現象嚴重,企業無人可用的情況,以及像小羅一樣的找工作難的情形也十分普遍。
在人才市場的招牌信息中,保安、保潔、雜工等工作不是求職者的目標。調查發現,保安的工資在1800元至3300元,保潔人員與雜工的工資均在1800元至2200元,「就說保安的工資也不算低了,但是很多人還是不願意做,現在求職者挑工作的情況也挺普遍的。」一名招工者說,求職者中一些人不具備相關的專業技能,但是對於比較低端的工作也不願從事,就出現了企業招工難,求職者同樣感受到找工作難。
「如果來北京只做了那麼低端的工作,那還不如不來了,直接在老家的工廠找一個工作。」一名來自河南的求職者說,在老家已經有許多企業需要生產線上的工人,「工資待遇也不低,如果再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我就準備回河南找個生產線上的工作。」
張立強也自然屏蔽掉了保安等職業,在他的印象中,那些工作是給初到北京的小年輕與五十歲左右沒有技術的打工者準備的。
劉師傅想找一份司機工作,一家企業為他提供一份送雞蛋、送奶等的工作,但是劉師傅卻顯得有些猶豫,「這些東西弄不好就碎了,每個月老闆都要扣錢,承諾能拿到的工資就會被扣掉一部分。」
一家保險公司招工者表示,每年都需要招150名電話銷售,儘管開出的工資在行業內算是中上水平,但每年年底能留下的員工不到20%,離職的主要原因與工作強度、發展前景、公司文化、員工關懷、薪酬福利等諸多因素相關。
專家點評
善待者才能留住人心
企業招不到人,與求職者找不到工作的尷尬仍在繼續。
「雖然很多企業為勞動者提高了一部分工資,但是『用工荒』局面仍未得到緩解。」 勞動問題專家梁智表示,務工人員有人生價值和理想,用人單位不能善待勞動者,將加大勞動者對於陌生地區的恐懼感,使得一些打工者只要有可能就會儘量不出去打工。此前到東南沿海珠三角、長三角打工的一些偏遠地區的勞動者,隨著家鄉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水平提高,他們更願意留在家鄉,「一方面可以賺錢,另一方面還可以照顧家裡。許多打工者越來越意識到家庭的重要,他們漸漸選擇了留在家鄉或在家鄉較近的地方。」
「打工者自身水平的提升也是造成用工荒的一個重要原因。」梁智認為,當前中國的農民工已經出現了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他們不同於父輩打工者,他們接受過較好的教育,現如今新生代農民工多數不願意從事簡單的服務或操作類職業,不再滿足只付出體力換取報酬的簡單工作,也給傳統製造業的用工方式提出了挑戰。許多中西部地區的外出打工者今年春節後選擇了留在家鄉,或者在家鄉附近打工,成為打工大潮中的一股「逆流」。
梁智表示,用人單位應適當降低門檻、改變用人結構,同時儘量改善用工環境、提高勞動報酬以留住人才。如果企業仍是急功近利、管理粗放且不尊重勞動者權益,即使產業能級再高,給出的薪酬再好,還是會存在用工荒的問題。(記者 趙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