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大廈隔200年再被佔領,上次火燒國會山比這更熱鬧

2021-01-08 全球黃金眼

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1月6日,眾多川普支持者齊聚華盛頓特區,一起抗議拜登獲勝,部分抗議者越過警戒線,翻越國會大廈圍牆、打碎窗戶,與警察混戰。目前,暴亂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含2男2女,另有52人被捕。同時美國國會也開始重新認證大選結果,正式確認拜登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

國會被佔領,堪稱美國獨立以來極為罕見的一幕,前美國總統發聲稱「這是美國恥辱時刻」,歷史學家唐納德·裡奇指出「這完全不是美國抗議活動的特點」。

其實,此次「火燒國會山」並非有史以來頭一遭。上一次,美國國會大廈被這樣佔領和攻破還是在200年多以前,即1814年8月英軍火燒國會大廈,可比這次熱鬧多了。不過,當時打砸搶燒的可不是自己人,而是其殖民地時期的宗主國「大英帝國」。第一次被英軍燒時,距離其建成剛過去14年。

1793年,美國第一位總統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親自為國會大廈舉行奠基儀式;7年之後的1800年,這座代表著「民有、民治、民享」精神的美國國會大廈落成,正式投入使用。迄今為止,這座建築已有220多年的歷史了。

美國國會大廈很有建築特色,底部3層,由白色大理石建成。而最為著名的則是它那凸起的大圓頂——這個圓頂也有3層,頂部還聳立著一尊自由女神像。圓頂的兩側是南翼樓和北翼樓,參議院和眾議院就設於此。投入使用沒多久,美國就跟前宗主國英國宣戰。這場戰爭就是1812年戰爭,也即著名的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兩國交戰,沒想到卻殃及了這座位於美國首都的國會大廈。

1812年宣戰以前,美英兩國一直斷斷續續戰而不宣,長達8年。兩國當時的關係一直劍拔弩張,隨後,美國把矛頭指向了英國的另一大殖民地——加拿大。

在第一次獨立戰爭期間,美國曾想拉著同是英屬殖民地的隔壁鄰居加拿大一起翻身做主人,但加拿大卻對英國的統治有所眷戀。於是,美國借著「英國幹涉美國海上貿易」的幌子,實則謀劃著吞併加拿大,讓英國勢力在美洲大陸無處生根。

當然,當時的日不落帝國也不是吃素的,肯定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殖民地受欺負。開戰兩年後的1814年,英國從拿破崙戰爭中抽身而出,將火力集中對準了美國。

同年8月,4000名英軍氣勢洶洶地逼近了華盛頓特區,美國歷史上的至黑時刻就要來臨了。1814年的華盛頓城遠沒有如今的規模那麼大,當時它還是一座小城,而國會大廈則是一片建築工地,它那著名的圓頂也還未落成。

當英軍破城之時,時任美國總統的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卻做了個令後人都唾棄的決定:攜夫人倉皇出逃華盛頓城。

英軍登上了美國國會大廈所在的國會山,其實本來是沒有打算燒掉它的,但是美軍方面不甘認輸,一直在持續偷襲。一怒之下,英國方面開始放火,燒了國會山。這就是美國著名的「火燒國會山」事件。可以說,這個事件一直是美國建國歷史上的一段恥辱。

現在,美國國會大廈有一個雕塑大廳。當時,這個大廳也一樣雄偉壯麗、巧奪天工,內部裝飾有100個天窗,用美輪美奐一詞來形容也不足為過。當英軍來臨的時候,這個大廳已建好,但大廳的頂部並沒有進行防火處理。

英軍立刻就發現了這棟建築物的致命弱點——天花板是木質的。只要天花板焚毀,整個國會大廈都將成為廢墟。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大廈內的眾議院與參議院的大樓都被焚毀,內部的圖書館也付之一炬。最後,整個國會大廈只有大理石外牆倖存了下來。

燒紅了眼的英軍接著往總統府邸進發,他們沒能找到已逃脫的麥迪遜總統,只看到了桌上麥迪遜還沒來得及吃完的晚餐。英軍在這裡也放了一把火,為了加大火勢,還加了油添了燃料。雖然這些建築外部都由大理石構成,不怕火燒,但內部仍是木質結構,一點就著,那晚的火勢大到連40公裡外的巴爾的摩都能看到。

值得一提的是,英軍在華盛頓的土地上並不是孤軍奮戰,而是聯合了美國的奴隸一起,呼籲他們「為自由而戰」,並許諾若英軍獲勝,奴隸們就將獲得自由。英軍的這一策略實屬高明,對美國當時的社會矛盾拿捏得十分到位。

也許是老天都看不下去,第二天,華盛頓天氣突變,暴雨傾盆而至,澆滅了大火。那時,白宮還未得名,也正是因為這場大火燒黑了總統府邸,後來才將其外牆刷成白色,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白宮」。至今,白宮內的一些角落還留有「煙燻火燎」的痕跡,成為那段歷史鮮活的講述者。

在「火燒國會山」事件過去整整200年後的2014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CBS新聞網推出了一小段節目,來記錄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未來,不知會不會也有人寫本書或出個視頻,來記錄美國今日這段「窩裡鬥」的故事呢?

也許,在索求所謂的「民主與自由」之前,部分美國人更有必要好好學習一下如何尊重法律,不然到頭來不過是對川普個人的迷信與愚忠罷了。

#川普支持者闖入美國國會#

相關焦點

  • 1814年英軍攻陷華盛頓,火燒國會大廈!如今美國自己重演歷史
    聚集在美國國會門前的示威者,突然情緒激動亢奮,圍攻起國會大廈。他們如同古代攻城戰士一般,激昂的蟻附攀登上國會大廈高聳的圍牆,迎風站立在「城牆」上方!防爆警察猶如守城士兵,向衝擊人群發射催淚彈,並且還開槍射擊。國會內部的安保人員,也一度拔槍自衛。一名女抗議者當場脖子中槍,生命垂危,後經搶救無效死亡。最終,抗疫群眾成功「佔領」了國會大廈,有人還衝到國會內部坐到主席臺上!
  • 美國國會大廈被佔領,200多年前華盛頓曾為它安放基石
    美國當地時間1月6日下午,數百名川普支持者佔領美國國會大廈。  資料圖從1800年以來,國會大廈一直是美國政治的象徵,國會會議在此召開,歷代美國總統亦在此宣誓就職。然而在其兩百多年的歷史上,國會大廈被抗議者佔領實為罕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白宮記者凱特蘭·柯林斯(Kaitlan Collins)在推特上說:「美國國會大廈今天被佔領,這是自1814年英國人襲擊並對國會大廈縱火之後的首次。真是可恥。」
  • 美國也有被吊打的時候,當年國會大廈是怎麼被英軍攻陷的?
    在兩百多年前,英軍也曾攻陷美國國會,那麼當年英軍又是如何佔領美國首都華盛頓,火燒國會大廈的?     1月6日,川普的支持者攻入美國國會大廈,以阻撓國會對各州選舉人票的最終確認。在兩百多年前,英軍也曾攻陷美國國會,那麼當年英軍又是如何佔領美國首都華盛頓,火燒國會大廈的?
  • 美國國會大廈與「民主燈塔」的雙重陷落
    【鳴鏑】 在時隔兩個多世紀後,美國國會大廈被再次「攻破」。有所不同的是,1814年8月24日火燒國會大廈的是效忠於英王的不列顛軍隊,而2021年1月6日的「入侵者」則是來自全美各地的川普支持者。歷史的弔詭之處正在於此:當年被美國軍民守護、象徵著「合眾而一」的建國理念、被稱為美國人民豐碑的國會山,今天在一夜之間竟然成為一部分怒火中燒的美國人衝擊和破壞的對象。
  • 國會大廈淪陷!206年前那次更慘!
    今天,很多人被一則消息刷屏,美國國會大廈淪陷了。大量現任美國總統的支持者衝進了國會大廈。美國國會大廈奠基人是國父華盛頓,自1800年建成以來,一直是美國國會的所在地。為了維護國會的權威,美國政府規定,華盛頓市內的所有建築物不得高於國會大廈,事實上,國會大廈也是華盛頓的中心,所有的建築物以它為中心向外延展。從某種程度上說,國會大廈才是美國真正的象徵。美國崛起為超級大國之後,這裡更是世界的政治中心,諸多影響人類歷史走向的提案議決於此。然而這樣一個非凡的所在,也並非未曾被侵犯過,在第二次英美戰爭中,這裡就曾被英國人佔領。
  • 現代與歷史的交匯——德國國會大廈
    德國國會大廈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中心地帶,這座建築飽經滄桑,見證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劇變。而其獨特的玻璃半球穹頂設計,堪稱當代建築設計理念與歷史遺產的完美融合,更使其成為頗受遊客青睞的參觀場所。歷史的見證者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十餘年後的1884年,國會大廈開始動工建造,並於1894年竣工,由德國建築師保羅·瓦洛特設計。這是一座長138米、寬96米的長方形建築,中間有半球形穹頂,四角均配有角樓。
  • 美國國會大廈被佔領,川普敗選,勒布朗們真的「政治勝利」了嗎?
    國會大廈被攻佔,球員們的憤怒不只在於暴徒對國家制度基石的衝擊和顛覆(「未遂政變」是自由派常用的形容詞),更在於他們以黑人的視角,看到了執法者對待暴徒的寬容態度。當全美數千座城市掀起「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絕大多數都是和平的——美國軍隊的鎮壓手段還歷歷在目,而現在人們看到了襲擊者如何輕而易舉佔領了美國政府所在地,看到了某些與他們握手、自拍的警察,黑人的憤怒可想而知。
  • 美國首都暴亂!國會大廈被攻陷,百萬人聚集,4人死亡...
    這不是好萊塢電影,這是美國首都華盛頓。  200年來首次國會大廈被人攻陷!    這場針對美國國會大廈的暴動,從美國時間下午3點持續到晚上還沒有停止。    美國大都會警局局長孔蒂周三(1月6日)晚上說,有四人在美國國會大廈的示威活動中死亡,另52人被捕。
  • 美國國會暴亂!川普支持者衝進國會大廈,已有4人死亡
    6日下午4:05,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發表講話,稱民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攻擊」,稱川普必須「站出來」結束。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執法人員稱有1人在國會大廈內被執法人員開槍擊中並受傷。警方開始疏散國會辦公人員,示威者繼續在國會山抗議遊行。
  • 美國國會「陷落」!川普支持者攻佔國會大廈,一人中槍身亡
    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月6日下午,川普支持者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舉行示威遊行,數百名示威者闖入美國國會大廈
  • 美國國會大廈今昔對比令人無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當地時間1月6日下午,數百名抗議者聚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為支持川普進行示威活動,部分示威者直接衝進了國會大廈,與持槍的安保人員對峙。對此有不少網友回想到了2017年時,川普在國會大廈宣誓就職的場景,四年前與四年後形成了鮮明對比。有網友稱這一對比「令人心碎」。還有網友比較稱2017年1月,川普在華盛頓就職典禮上有幾百名年輕人因燃燒垃圾桶而被捕;但在2021年1月,卻並沒有大規模進行抓捕。
  • 戈巴契夫:攻破國會大廈,使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命運受到質疑
    在唐納·川普再次拒絕承認總統選舉的結果之後,他的支持者包圍並衝進了華盛頓的國會大廈。這一事件頗具歷史意義,美國國會大廈上一次遭到襲擊還是1814年,當時的英軍在佔領華盛頓後焚燒了國會大廈這一美國獨立的象徵。
  • 安倍在美國國會演講 逾500人在國會大廈外抗議
    安倍在美國國會演講 逾500人在國會大廈外抗議 2015-04-30 09:01:55而在大洋這一邊,日本輿論則因「國會尚未就擴大自衛權進行表決,而首相已許諾給美軍全球協助」炸開了鍋,擔心日本對美國「從屬化加深」的聲音不絕於耳。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美日同盟是在冷戰時期形成的雙邊安排」,中方「將繼續關注美日安保合作的走向」。  慰安婦旁聽安倍演講  當地時間29日中午11時,安倍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
  • 直擊被暴力衝擊後的美國國會大廈
    這是1月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大廈。美國國會參眾兩院6日下午召開聯席會議,統計並認證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各州選舉人團計票結果。會議開始後不久,部分聚集在國會大廈附近的示威者衝進國會大廈。議員隨即被疏散,國會休會。
  • 【遊行】3萬人遊行後,德國國會大廈幾乎淪陷?反對抗疫的極端示威者衝擊國會大廈
    最終,這些合法的示威者登上了德國國會大廈門前的臺階,他們揮舞著德意志帝國國旗,甚至夾雜了幾面美國國旗。這一畫面將成為德國的恥辱。「恥辱」可不是生活菌說的,而是除了AfD以外的德國政界的一致觀點。周六傍晚7點,大約300-400名極端示威者衝擊了警力部署較少的德國國會大廈。
  • 1814年美國國會大廈如何被燒?9千美軍守華盛頓,被4千英軍大敗
    為此,美國媒體紛紛沉痛回憶道——距離1814年國會大廈最後一次遭到攻佔,已經過去200多年了。 其中,行政官邸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府——白宮,這座被燒壞的建築在1817年重新漆成白色,以掩蓋大夥留下的焦痕,從而改稱了「白宮」。 當時的美國國會大廈,實際上還沒有完成建設,但同樣遭到英軍的無情破壞。英軍找到了大量的木質家具和書籍,再加上足夠的火藥,迅速點燃了大樓內部。當時,國會大廈圖書館有3000本書,都在這場熊熊大火中被當成了引火物。
  • 這是自1814年英國人攻打並火燒國會大廈以來的第一次
    2021-01-07 22:12:33 來源: 知道書畫 舉報   美國國會大廈示威事件
  • 美國國會淪陷,佩洛西會像說香港那樣稱讚這是「美麗的風景線」嗎?
    200多年後,美國國會再度被人佔領。上次還是在1814年,英國軍隊佔領國會並將其付之一炬。當地時間1月6日,首都華盛頓發生大規模示威活動。示威者衝入國會大廈,開會的議員被迫疏散。還有抗議者闖入眾議長佩洛西的辦公室,損壞並拿走部分物品。
  • 重建國會大廈議案不能通過 美國會就搬家
    位於國會山上的國會大廈一直是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這座通體潔白的後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始建於1796年,經過200多年的改建和擴建,才形成今天的規模。但對於整天在大廈裡辦公的議員們來說,他們對大廈陳舊過時的風格和不敷使用的辦公空間越來越難以忍受。
  • 差點被一頂帽子毀掉的美國國會大廈
    這裡其實還存在著一個誤區,很多人誤以為這一建築就是白宮,事實上,這是美國國會大廈。別看美國國會大廈無數次出現在新聞聯播裡,可是每年眾多赴美旅行的遊客中,難得有人會忙中偷閒地駐足參觀這座巍峨高聳的歷史建築,人們更感興趣的是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和費城的自由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