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他海鮮
小夥伴們食用的時候
也務必要掌握技巧
這裡附上一份海鮮食用攻略
小夥伴們請收好!
水產品的肌肉含有較多的組氨酸,是海鮮具有特殊鮮味的重要原因,它在水產動物死後,易分解。當水產品不新鮮或腐敗的時候,魚體中游離的組氨酸經脫羧酶作用產生組胺,當組胺積累到一定量時,食用後可能引起中毒或過敏,嚴重時可能致命。
所以,不要購買不新鮮、變質的海鮮,特別是青皮紅肉類海魚。
小夥伴們在選購的時候,如果發現魚眼睛渾濁變暗紅、魚的色澤不新鮮、魚鱗易滑落或者魚體無彈性時,最好就不要購買啦。
加工水產品的時候,大家要注意,生熟用具要分開,對加工時使用的器皿也必須嚴格清洗、消毒,以防汙染。
各種食品,尤其是海產品及各種熟製品應低溫貯藏。食品燒熟至食用的放置時間不要超過4個小時。
海產魚蝦的帶菌率高,病原菌一般是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食源性致病菌,廣泛存在於海水、海底沉積物以及魚貝蝦蟹等海產品中,其酷愛有鹽分的環境,屬於嗜鹽性細菌。因此,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汙染源常為海產品,最常見於蝦、螃蟹或各種海魚等。
由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兩季,患者臨床表現為發病急、潛伏期短,主要症狀為急性胃腸炎,呈現嘔吐、頭痛、腹瀉和低熱等症狀。
這類菌不耐熱,在加工海產品如魚、蝦、蟹、貝類一定要燒熟煮透。
魚、蝦、蟹、貝類等海產品應煮透,涼拌食物清洗乾淨後在食醋中浸泡或在沸水中漂燙數分鐘,謹防食物中毒。
常見海鮮過敏的症狀有:腸道性潰瘍、上吐下瀉、皮膚紅腫、皮膚瘙癢等,重則危及生命。
有研究表明,海鮮能夠引發某些人群產生過敏症狀,主要是因為海鮮中富含一種或幾種過敏原蛋白。這些過敏原直接或間接地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並引起組織胺、肌肽等一些化學介質的釋放,繼而產生一系列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最終引發人體產生各種過敏症狀。
所以呀,如果小夥伴對某種魚、蝦等海產品過敏,那就最好不要再吃此類海產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