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三亞4月13日電 題:「一樹之高」的掠海突擊——南海艦隊航空兵某飛行團投身改革強軍鍛造「海空尖刀」紀實
高宏偉、範曉輝、吳登峰
凌晨,某機場戰機轟鳴。
擔負戰備值班的南海艦隊航空兵某飛行團戰機緊急升空,奉命對某國軍機執行驅離任務。面對挑釁,這個團飛行員嚴格按照國際相關規則應對處置,捍衛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
組建49年來,這個團歷經4次調防、6次轉隸、9次換裝,先後參加收復支援島礁等戰鬥,創下海軍航空兵史上7個首次,成長為一支「敢於亮劍、勇於勝利」的海空勁旅。
近年來,這個團官兵牢記強軍目標,聚焦改革進程,緊緊圍繞能打仗、打勝仗這個核心要求,突出實戰練兵、極限練兵,數百次戰鬥起飛,圓滿完成數十項重大軍事研訓任務,在全軍同型戰機上率先完成所有型號雷彈實彈射擊,並突破了同型機晝夜間海上超低空突防的極限。
「天天迎敵,每天都在戰鬥」
一次,某國一架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來我國某海域進行偵察活動。
這個團飛行員焦麗津奉命駕駛戰機前出進行反偵察和拍照取證。為了能夠拍攝到更多的視頻、照片資料和有效地外逼、驅離外機,他駕駛戰機超極限高速爬升。
直到飛行結束,大家才發現焦麗津因為飛得太高,臉部已被氧氣面罩擠壓出了一個青色的痕跡。
南海艦隊某師原師長田俊清說:「這裡,是守衛祖國海疆的第一線。官兵始終心無旁騖潛心研戰備戰,幾乎天天正面迎『敵』,每天都在戰鬥!」
一次,我軍某大型飛機受到某國先進戰機跟蹤威脅。這個團飛行員聽聞這個消息後,紛紛主動請戰。接到戰鬥起飛命令,這個團6架戰機火速升空,直撲目標空域。
儘管某國戰機比這個團戰機領先不止一代,但飛行員沒有絲毫膽怯,反倒更加激起了敢戰的血性。我戰機群在領海上空荷槍實彈,呼嘯著來回穿梭,嚴陣以待。
外軍戰機自恃性能良好,又有大型水面艦艇編隊撐腰,主動上前與我機群纏鬥交鋒。「想鬥,奉陪到底!」長機金曉湘指令機群編隊迅速擺開陣勢,一波又一波地同外機進行著空中「車輪戰」。幾番較量,外軍戰機被迫返航……
「讓每一滴航油釋放出最大戰鬥效能」
2015年8月,某機場,雨急似箭。一場諸兵種實彈射擊演練在某海域拉開戰幕。作為此次演練的重要空中突擊力量,這個團兩架戰機擇機而起。
「屬於極限氣象條件,建議取消飛行!」
面對猛烈的疾風勁雨,飛還是不飛?團長吳鄭軍和政委張冠增帶著大家緊張研判:「如果這就是戰爭,我們別無選擇!」
他們改進戰法、調整戰術,冒雨起飛、低空穿雲……成功鎖定「敵」艦。最終,兩架戰機如猛禽般從不同方位梯次俯衝攻擊,兩枚飛彈如離弦之箭,拖著長長的尾焰直撲目標……
海上超低空飛行,不易被雷達發現,是航空兵部隊的「殺手鐧」,極具實戰價值。為飛出「一樹之高」的絕技,這個團飛行員向「低」發起衝擊。
戰機以高速掠海飛行,氣流極不穩定,操縱難度相當大,稍不留神就會撞礁或墜海。加上夜間海天一色,艙外漆黑一片,沒有可供參考的地標,容易造成飛行員視覺疲勞,發生迷航或飛行錯覺,安全壓力極大。掌握這門高超的技術,需要極大的毅力、勇氣和膽量。
那天,某機場戰機轟鳴。一場大作戰半徑突擊突防訓練拉開帷幕。
接到起飛命令後,時任團長張健率先駕機升空,雷霆出擊。
「壓杆,蹬舵……」
「低點,低點,再低點……」
戰機急速下降,直撲海面。「5分鐘,10分鐘,20分鐘……」
經過超長航時飛行後,伴隨著最後一架戰機的大角度躍升,最終,這個團飛行員突破心理障礙,攻克技戰術難點,一舉刷新同型機海上超低空突防的紀錄。
突破,突破,再突破……無論是單機訓練還是編隊出動,他們都力求把氣象飛到臨界、強度飛到飽和、低空飛到掠海、性能飛到極限,讓每一滴航油釋放出最大戰鬥效能。
技戰術實現精準操控
2016年以來,這個團積極利用訓練協作區展開多兵種聯合對抗演練,打破軍兵種界限,經常與雷達、艦艇、特種機部隊開展聯合對抗演練,完成了一系列高難度、大強度的突擊海面目標等戰術課目,飛行員在複雜條件下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2016年,這個團4架戰機擔負突擊「敵」艦艇編隊任務。
讓人意外的是,飛彈竟然脫靶!
「問題出在哪兒?」「飛彈為什麼打不上?」復盤會上,團長吳鄭軍一個個反問讓現場鴉雀無聲。
「電磁幹擾太強烈,目標難以鎖定!」領航員尷尬回應。
「戰場上敵人根本不給你失誤的機會!要想打贏,技戰術必須實現精準操控。」吳鄭軍說。
為吃透裝備性能、飛行戰法,這個團建立全時學習制度,開展結對互助活動,進行演訓檢討式深鑽細研,確保所有飛行員實現上千組數據「一口清」、上百個按鈕「一摸準」,把全部操縱動作變為「肌肉記憶」。
不久前,這個團3架戰機千裡轉場參加諸機種合同突擊演練,參演機組均在強電磁幹擾條件下,克服氣象複雜、空域陌生、機場陌生等不利因素,在無備份機、備份彈的情況下一擊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