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公Stefan Mandel
來源: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
買彩票中頭獎的機率至少在百萬分之一,這個概率比被閃電擊中還要小的多,但在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間,羅馬尼亞人StefanMandel卻曾經14次中得彩票頭獎。在他背後,人們發現了一個彩票史上最奇怪、最不可能的故事——一個包含了上千投資者、複雜的計算機系統,以及充滿了驚險與意外的故事。
十幾個監管機構曾經對他進行過調查,卻未發現違法之處。澳大利亞、美國的彩票管理規定不得不因此做出調整,以避免更多人的模仿。在Stefan Mandel看來,他之所以能贏得14次頭獎,只是利用了一個簡單的高中數學公式。
第一次嘗試
20世紀60年代,年輕的Stefan Mandel是羅馬尼亞礦業集團的會計,每個月的工資只有88美元,這不足以支撐他與妻子、兩個孩子的生活。為了快速賺到一筆錢,他想到了買彩票。
也許這是一個很多人在腦中幻想過千百次的想法,但很少有人真的認為這個大餡餅能砸到自己頭上。畢竟,能中得彩票頭獎的機率比被閃電擊中的概率還要小。
不過,Mandel天生就喜歡數字,所有的空餘時間,他都用來分析由13世紀義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LeonardoFibonacci)撰寫的論文。經過幾年的研究,他寫了一個「數字挑選算法」。當他接受羅馬尼亞一家雜誌的採訪時,他說道:「我是一個周末數學家,是一個沒有受過太多教育的會計。但是正確應用數學確實可以帶來財富。」
Mandel自己聲稱,利用這個算法可以準確預測六個中獎號碼中的5個,將彩票中的數字組合數量從數百萬減少到幾千個。他召集了他身邊的朋友,冒著巨大的風險,依據他所設計的公式,選擇了最有可能的組合,購買了大量彩票。
神奇的是,他中了頭獎,他獲得了78783羅馬尼拉列伊(羅馬尼亞官方貨幣),相當於19300美金,相當於他當時18年的工資總和。除去成本,他個人賺得了4000美金。
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他沒有披露自己的算法,「可口可樂也不會公開他的配方。」Stefan Mandel說。
當然,考慮到彩票的中獎號碼理論上應該是完全隨機的,Mandel所謂的「數字挑選算法」究竟有沒有起到作用,還是很值得懷疑的。Mandel只中過這一次大獎,之後他就拋棄了此種算法,可能他自己也發覺那一次的中獎也許只是因為幸運。
將買彩票變成一門生意
後來,Mandel在澳大利亞定居了,他開始用新的方式來買彩票。在一種典型的彩票玩法中,人們可以在一定的數字範圍內隨機選擇數字(比如,1~40),如果公布的數字與你選擇的完全一致,就會贏得頭獎,若頭獎無人中,獎金將進入下期並可一直滾存,在獎池中積累,直到有人中獎為止。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就可以算出,比如,一種從1~40中選擇6個數字的彩票,總共會有3838380種可能的數字組合。
如果獎池中累計的獎金達到1000萬美金,那麼,從理論上來看,Mandel可以以每個組合1美元的價格,買下所有組合的彩票,這樣就能保證百分之百中頭獎。交了稅之後,依然會獲得可觀的利潤。「這是一個只要學過高中數學的人都可以計算出來的組合。」Mandel稱。
但是,問題來了,怎樣將一個一個數字填寫進幾百萬張彩票中?購買這麼大量彩票的第一桶金從何而來?
這難不倒Mandel,他說服了上百個投資者,建立了一個資金池,專門用於購買彩票。接下來,他開發了一個自動化系統:放滿整間屋子的印表機和運行算法的電腦,不停地列印每一種數字組合。電腦解放了Mandel的雙手,如果靠手寫這上百萬個數字組合,那麼任何一個錯誤都可能毀掉將近8個月的工作。
在20世紀80年代,Mandel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時機出現,只要獎池中積累的頭獎金額高於購買所有組合的成本,他就會出手。在澳大利亞,他一共贏得了12次頭獎。「每個人都在跟我說:你這樣做是行不通的,」Mandel那時候在接受羅馬尼亞報紙的採訪時說,「現在,那些說我是做白日夢的人都安靜了。」
在澳大利亞的Mandel
但是,沒過多久,Mandel就碰壁了。澳大利亞彩票管理機構注意到了他,並對規則進行了修改——禁止用計算機列印彩票,禁止個人批量購買彩票。中了12次頭獎之後,Mandel在澳大利亞已沒有彩票投資的空間,這使得Mandel不得不將眼光轉向其他國家。
驚險的美國夢
隨後,Mandel開始在美國尋找機會,他希望有這樣的機會存在:彩票頭獎累積的金額至少是購買所有組合的成本的三倍。他考慮過麻薩諸塞州,在那裡頭獎獎金一度達到3700萬美金,彩票的所有組合有900萬。亞利桑那州他也計算過,1100萬美金的獎金,510萬種組合。不過,最終他選擇了維吉尼亞州。
對於Mandel來說,維吉尼亞州有很多優勢,它允許不限量購買彩票,可以在家中列印彩票,最重要的是,它的數字是1~44,其他州大部分都是1~54。這意味著,在維吉尼亞州,從44個數字中選出6個數字,只有7059052種可能的組合,而在其他州,所有的組合數量高達2500萬以上。
為此,他創辦了一家公司,建立了一個「國際彩票基金」,吸引了2000餘名投資者,每名投資者至少投入數千美金,募集的資金足以購買所有彩票組合,並支付其他費用。
在澳大利亞的一個倉庫中,Mandel放置了30臺電腦、12臺雷射印表機,並僱傭了16名全職僱員,開始列印已經計算好的700多萬張彩票,僅這一過程就花費了3個月的時間。接著,他花了6萬美金,將這超過一噸重的紙運到了美國。
然後,就是等待。等待獎池中的頭獎積累到令人滿意的額度。
1992年2月12日,維吉尼亞彩票頭獎到達了2700萬美金,Mandel給出了一個簡單的指令:Go。他們籌劃的是三天後的開獎,這三天,對於Mandel和他的美國合作者而言,可以用三個詞來描述:夜不能寐、驚險和幸運。
在這72小時中,他們需要將列印好的彩票運到便利店、加油站等可以購買彩票的站點,站點的工作人員需要一張一張彩票進行處理,從早到晚,所有人馬不停蹄的來往彩票站。到了最後關頭,意外卻發生了,幾家便利店的彩票用光了,很快,所有的便利店都停止了彩票銷售。
準備了幾個月,花費了巨大成本的努力可能將功虧於潰:還剩下超過100萬個數字組合尚未購買。在現實面前,完美的理論顯得那麼脆弱。Mandel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幸運之神的降臨,已經花費了600餘萬購買彩票,再加上運輸費、人工費、倉儲費等等,一旦失敗,不僅Mandel將傾家蕩產,而且跟隨他的投資者也將血本無歸。
在美國彩票史上曾經有過幾次批量購買彩票的投資者,但是沒有人獲得過成功:1990年,一個人買了3萬張彩票,卻連一個小獎都沒中。還有一個計算機工程師,購買了8萬個組合但是只獲得了幾個末等獎。而且,即使Mandel真的被頭獎「砸」中,他也不一定能收回成本——一旦有其他中獎者存在,頭獎獎金也將被稀釋。
Mandel忐忑不安,如坐針氈,等待著開獎的那一刻。
2月15日晚上11點20分,終於開獎了。好消息傳來:他們贏了。
在澳大利亞的家中,Mandel給他的2524名投資者發了一條簡訊:「我們的一個彩票中了頭獎,我們贏了。」27036142美元的頭獎以及幾個二等獎、三等獎和末等獎,扣除稅費之後,獎金應該按照20年,每年103萬美元,分期支付給他們。
羅馬尼亞媒體對Mandel的報導
最具爭議的中獎者
雖然Mandel的中獎並沒有違反美國和維吉尼亞州的法律,但是他們的這種作法被認為是「欺騙」了傳統彩票體系。
維吉尼亞彩票管理部門的Ken Torson說:「我們應當記得Thomas Jefferson關於彩票的觀點,彩票應當是給普通人一個機會,給他們帶來花一小筆錢獲得更高獎金的可能性。」管理部門認為,雖然他們沒有違反法律,但是他們的這種行為會讓普通人對自己獲獎的機率產生懷疑。
「我們從來都沒有預料到,會有一個團體大規模購買彩票,」Ken Torson說,「據我所知,這是我們國家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情。」他計劃提出限制彩票購買的規定。
Mandel在美國中獎後,各方媒體的標題
自此,維吉尼亞要求彩票站不得向個人大規模出售彩票。在之後的四年時間中,14個國際組織對Mandel展開了調查,包括CIA、FBI、澳大利亞證券委員會……最後,什麼都沒有查出來。Mandel和他的基金並沒做錯什麼。
解決了法律問題,投資者們是不是該獲得巨額回報了?2000多名彩票投資參與者都在翹首以待。他們沒想到,最終他們的回報是這樣的:每4000美金的投資,給予1400美金的回報。如此算來,投資回報率只有35%,回報周期包括了接受調查的四年以及運籌帷幄的一年。
對於Mandel來說,回報是很可觀的,他首先一次性付給自己了170萬美元的顧問費,刨除付出的各項成本,Mandel把剩餘的獎金全部收入囊中。
這是Mandel第一次在美國投資彩票,也是最後一次。
美國經營彩票的各州相繼頒布法律,禁止類似於Mandel這樣的購買彩票行為。這使得Mandel成為美國彩票史上唯一一個,通過購買所有數字組合贏得大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