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運河,從先秦流淌至今,因為不斷的「傳」與「承」,其蘊藏的中國文化歷久彌新:有枕水而居的江南、曲巷裡弄中的市井古韻,還有綿延1700多公裡的運河所折射的盛世藍圖。
百府有百意,沿京杭大運河向北,覓一處難得,兼運河古韻與城市繁華,筆走龍蛇如大河濤濤,精雕細拓印江南韻味,中國之意,一越千年,又銘今時。
△杭州·京杭府實景圖
這是京杭大運河流經杭城,在兩岸形成的獨特文化,深藏於水鄉巷弄間,而京杭府正是傳承這一水一岸所積澱的文化,用一種充滿靈性的方式,再次讓我們感受到運河意象如何在今日煥新奪目。
離開拱宸橋,沿著京杭運河往北幾分鐘的路程,就是被杭州市政府給予厚望的「大運河新城」,祥生「百府中國」的卷首大作即在大運河新城之中,這個處於世遺大運河保護黃線的項目,正是「京杭府」。用gad合伙人、京杭府首席設計主筆蔣愈大師的話來說,項目與運河保護黃線的關係,讓gad在傾注最大的誠意和靈感。
△杭州·京杭府實景圖
站在居者角度,如何創造一種不負運河底蘊的生活方式?
站在建築角度,如何最大化一線運河的價值優勢?
站在城市角度,如何保護運河?
這是祥生京杭府面對的3個核心命題。
在設計產品之初,京杭府力邀gad、香港PAL、朗道國際三大設計團隊,以大師角度汲取運河傳統居住建築靈感,輔以蘊含江南傳統園林風韻的景觀營造,塑造出承接運河意象的當代煥新之作。
△杭州·京杭府售樓處實景圖
「傳統街巷的鄰裡溫度可以消減城市的冷漠感。」蔣愈大膽地將「十字水巷」置入項目中軸,曲巷、流水、淺岸、白牆,意境場景,自在其中。
△杭州·京杭府實景圖
所以,中正融合的「中」,是中國傳統人居文化的溯源,是中軸上的靈感之筆。而京杭府便在傳統與經典之中,汲取靈感。而此靈感煥新之處,也將融於這千年運河風景中,形成獨具一格的韻味。
不同於錢江新城那些高聳巍然的「強建築」,京杭府不刻意追求象徵意義,不刻意追求視覺的衝擊力,在項目立面與項目天際線的考量上,採用自西向東的建築高度階梯,最大化地融會運河天際線,整體材質色彩是更易突出水墨風情的「高級灰」。這種與河共「融」的展現,也是京杭府站位城市的深度思考和負建築的一次踐行。
△杭州·京杭府實景圖
有高層、洋房、別墅的項目在規劃上總是有一種「路徑依賴」,就是沿著既定成熟的方式,慣性地採用經驗主義。不過這一次,京杭府要做「吃螃蟹的人」。
京杭府打破高層、洋房、院墅嚴格分區的慣例,三大產品實現有機的聚落排布。而這一次對慣例的「斧正」,出乎意料地實現了「三贏」。
△杭州·京杭府沙盤實景圖
一方面,院墅用戶告別了「千墅一面」的尷尬,每一套別墅,景觀、視野、格局不盡相同,但又「美美與共」;另一方面,錯落的排布,解決了高層用戶的一個核心痛點——遮擋,極為友好的樓間尺度,讓採光、通風迎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強調親地居住感的洋房產品更是有運河一線景觀加持,場景感十足。
要將這種「三贏」的局面價值最大化,景觀園林無疑成為關鍵。如果僅作填充式的景觀布局,園林就只能稱作「植物園」,所以京杭府開發團隊最後選擇了在業界頗具美譽度的「朗道景觀」。
△杭州·京杭府實景圖
朗道的設計方案,統籌了功能性、觀賞性與人文性,街巷-院落-公園-山林的園林層次,融合傳統生活情趣和現代生活方式。細節上,在大運河、傳統街巷、中式園林中提取典型元素,並在園區的8大核心節點上,塑造飲馬溪邊、清風竹影、聽泉橋下等「江南八境」,讓景觀與建築實現共振與合鳴。
△杭州·京杭府實景圖
來源:祥生集團自媒體,第一時間發布祥生集團品牌故事、各類活動、慈善公益、行業乾貨、祥生觀點、社會熱點。
RECOMMEND
推薦閱讀
#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