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資醫院大陸匍行

2020-12-21 華夏經緯網

臺資醫院大陸匍行


2006-11-09 14:47:54   華夏經緯網


或許2007年將是臺資醫院「搶佔大陸醫療市場」的重要年份,因為從近期各地透露的消息來看,多家來自臺灣的醫療大鱷投資的醫院均計劃在2007年開門執業,其中包括擁有多年醫院管理經驗的長庚醫院,以及在上海深耕多年的聯新集團。但對於很多對大陸市場抱有強烈熱情的臺資企業來說,投資醫院,或許仍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項目執行時間長

   

    臺商希望100%控股,但政策規定持股上限為70%

   

    在大陸準備大幹一場的長庚醫院,給外界的印象總是「只見樓梯響,不見玉人來」。自2001年開始,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就有在大陸投資醫院的計劃,最初選址北京、廈門、福州,後又有意向選擇上海、鄭州等地。可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到2005年5月,長庚醫院才得到國務院審批,5月23日國家衛生部核發批覆文件,同年7月才取得商務部外商投資批准證書。

   

    王永慶對到大陸投資發展一直懷有很大的抱負。1989年,王永慶首次大陸行,引起海內外巨大轟動,掀起臺商赴大陸投資第一波高潮。此後,王永慶在大陸陸續進行了多項投資,尤其以漳州火力發電廠的投資規模最大,而其集團旗下的南亞等公司在大陸的投資也累計達數億美元。在我國開放醫療市場後,王永慶又看好這一巨大商機,先後到北京、廈門、福州、上海等地考察、投資醫療事業。2001年,王永慶計劃在福州、廈門與北京同時投資3家長庚醫院,總投資達4.5億美元,引起外界極大關注。其中,廈門長庚醫院以現代化的大型醫院為藍圖,設計床位3000多張,佔地1.2平方公裡,2001年底動工,計劃於2003年完成。但這家醫院一直遲遲未能開業。而王永慶在北京則以「北京長庚醫學中心」的名義建設,由長庚醫院行政中心主任莊逸洲負責,計劃設立3000~5000張床位,相當於兩家中日友好醫院的規模,原計劃2002年5月動工,後因多種原因亦延後。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專家分析:「王永慶在大陸醫療領域的發展採取的策略之一就是以醫院基金會或非營利性醫院切入,通過高於大陸醫療人員數倍的薪水吸引人才。然而,醫療機構投資本身較敏感,涉及許多法律與規範問題,加上高薪挖本地人才,對當地醫院形成強大的競爭壓力,因此引起爭議,導致王永慶的一些投資計劃進展不如預期的順利,但目前仍在進行當中。」其焦點之一就在於持股比例,王永慶一直希望長庚醫院是100%獨資,但根據目前的政策規定,大陸以外商家持股的比例上限只能達到70%。

   

    同樣經歷漫長過程的還有深圳、東莞臺商醫院的興建。

   

    在經過兩年多的徘徊後,2004年8月前後,東莞臺商醫院選址最終確定下來,2005年進行了隆重奠基,當時宣布在2006年可以交付使用。但是據記者了解,目前該院正在籌建中,尚未動工。當時,東莞臺商協會輔導會長張漢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東莞臺商醫院的整體籌備規劃已呈送有關部門審批,預計在2004年9月底可望得到回覆,醫院將在2004年11月動工,2006年營業。此前,東莞臺商協會堅持建立一家完全由臺灣人投資經營的醫院,謝絕當地政府資金投入。早在去年就有媒體報導稱,東莞臺商醫院工程將分三期建成,計劃總投資為7000萬美元,由臺協會務幹部投資50%,臺協會員投資30%,臺灣振興醫院投資20%,當時首期籌資目標300萬美元已基本完成。整個醫院設計住院床位共500張,主要醫療對象為臺商及其眷屬。

   

    儘管東莞臺商醫院堅持獨資的籌建原則與大陸現行的法規不一致,但東莞臺商協會及東莞市政府方面都希望有關部門能夠以「特例」「特批」,即參照當初東莞臺商子弟學校(該學校是臺商在大陸投資創辦的第一所學校)的創辦模式,給該醫院放行。在這種背景下,臺商醫院選址工作的完成以及到位的資金,讓不少人樂觀地認為,內地首家欲突破政策底線的臺商醫院之運作似乎駛上了「快速道」。

   

    但最後,臺商協會還是不等「特批」,選擇了「合資」道路,但是東莞臺商醫院至今仍未動工建設。有業內人士認為,或許他們尚處於觀望中,等待2006年外資醫院的全面開放。

        

    投資周期也不短

        

    當地市場需求得考慮,若只想做外國人和臺商生意,市場規模絕對做不大

   

    聯新集團總執行長張煥禎耕耘十年,拿到第一個150張床以上規模的合資醫院執照,開辦了辰新醫院,擁有600張床位的上海聯新國際醫院也將於明年完工。

   

    張煥禎經營的辰新醫院,最早投資人民幣2000萬元,經營第一年虧損300萬元,以後虧損額逐步遞減,直到最近才收支平衡。他在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說:「要在大陸賺錢,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張煥禎強調,除了適應社會環境和政策環境,資金更是後盾,也要考量醫療市場定位,若只想做外國人和臺商生意,市場規模絕對做不大。而當地醫療市場的需求不容忽視。

   

    長庚廈門醫院預計今年10月底完工,12月啟用,初期鎖定癌症、慢性病和器官移植三大領域,還有內、外、兒、婦、眼耳鼻喉、口腔、腫瘤、復健、皮膚、醫療美容、麻醉、病理、檢驗、影像、全科以及中醫科等將近42個科室,初次招聘一口氣就招了400名員工,目標直指規模效應。

   

    長庚的野心不只廈門,但長庚內部評估「十年內不容易損益兩平」。

   

    想蓋大醫院,就少不了大集團。大型醫院更需要資本高度集中,有人算了一筆帳,大陸的三甲醫院,每一床經營成本約為10萬美元,以1000床規模計算,至少要新臺幣30多億元。因此,建中小醫院或許是最合適的。

   

    最近,國共經貿論壇發出大陸對臺灣開放醫療市場的訊息後,不僅臺灣大型醫院躍躍欲試,也引起管理輸出者的興趣,欲從小醫院著手選擇商機——如來自臺灣醫療諮詢業的駿緯醫藥科技公司,看準兩岸小型醫院診所合作的機會,正規劃在大陸舉行「鄉鎮衛生院院長評選」活動,希望促成臺灣醫生與大陸農村醫生的合作。這項活動將從大陸各鄉鎮的4.5萬名一線院長中,評選出2005年度優秀院長126人,並通過舉辦論壇方式,討論如何提升大陸鄉村醫療品質。

   

    駿緯醫藥科技2003年起和大陸的醫師協會合作,去年5月曾率領臺灣中小型醫院、診所及相關負責人到大陸考察,並向衛生部提出建立「院中院」的醫療業務的商討,希望大陸有關部門解決對合資醫院的管理、定價及保險等問題。

   

    該公司負責人許武慶指出,過去受到人民幣2000萬元的準入門檻、換證資格、市場環境不熟及法律保障不周全的影響,許多小醫院及診所經營者不敢貿然前往大陸投資。但近年來沿海一級城市的大型醫院相繼成立,農村醫療環境也開始有所改善。以中央補助農村醫療費用逐年升高來看,2001~2002年補助金額達人民幣1.4億元,2002~2003年補助10億元;2004~2005年補助37億元;今年起補助200億元。而大陸幅員遼闊,目前只有4.5萬名醫院院長,其中縣級醫院院長僅1萬多名。依衛生部今年目標,至今年底,農村醫院覆蓋率將達到40%,大陸農村的醫療人員需求仍有很大空缺。

   

    許武慶說,鄉村型醫院的需求須靠基層醫師去填補,不是只靠大財團建構醫院就能解決;臺灣現有醫療人力受到健保制度(即「臺灣全民保險計劃」)衝擊,關門倒閉的都是地方小型醫院及診所。許武慶強調,如能讓臺灣小型醫院、診所和大陸農村醫院進一步合作,當大醫院無法兼顧大陸的社區醫療時,大陸的個體醫師開診所作補充的機會就很大。(江沂)

   

    醫藥經濟報2006年 醫院周刊第24



相關焦點

  • 從南京明基和廈門長庚管窺大陸臺資醫院的生存之道
    2010年6月29日在重慶江陳會中簽署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早收列表中,包括了大陸開放在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海南等五個地區設立完全臺資的醫院,接著馬上傳出第一家純臺資的醫院已在廣東批准設立。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幾年中,臺資醫院在中國大陸會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矗立起來。
  • 臺資南京明基醫院成為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新華網南京3月19日電(記者石永紅)臺資南京明基醫院日前掛牌成為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這是首家臺資醫院與大陸高等醫學院校共建的附屬醫院。    明基醫院董事長雷輝表示,未來雙方將在臺灣特色服務模式上展開深入合作,共建南京醫科大學明基臨床醫學院及南京醫科大學明基護理學院,拓展南京醫科大學的臨床教學基地。     雷輝說,明基醫院希望此次通過與南京醫科大學的合作,「將明基醫院打造成一個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醫院,造福南京民眾。」
  • 大陸臺資醫療機構發展報告 多元渠道開拓醫療市場
    不過,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辦醫也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醫生資源短缺、醫保報銷政策等。這些不僅制約臺資醫療機構,同樣也束縛了其他社會辦醫機構。1.對臺醫療政策尺度:更快、更廣、更深中國大陸向中國臺灣開放醫療市場,至少已有長達十五年的時間。
  • 臺資愛群醫院在深圳登陸
    臺資愛群醫院在深圳登陸 2006-11-09 14:31:19   華夏經緯網   臺「經濟部投審會」近日核准多位深圳臺商合資成立的「愛群醫院」,這是第一次有大陸臺商協會成員集體出資成立醫院,由於初期投資金額不大,全案並未進入項目審查程序。
  • 臺灣長庚醫院在大陸設立的第一個醫院正式開業
    5月6日,大陸最大臺資合作醫院——廈門長庚醫院正式開業運作。這也是臺灣長庚醫院在大陸設立的第一個醫院。圖為臺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親臨剪彩。    5月6日,大陸最大臺資合作醫院——廈門長庚醫院正式開業之際,受贈人工耳蝸獲得「新生」的大陸兒童,為臺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表演詩歌朗誦等節目,表達感激之情。
  • 學習筆記11-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獨資醫院管理暫行辦法
    第二條 臺灣服務提供者依法經大陸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在大陸設立獨資醫院(以下稱臺資獨資醫院)。 第三條 申請在大陸設立臺資獨資醫院,適用本辦法。 第五條 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臺資獨資醫院,可自主選擇經營性質為營利性或非營利性。 第六條 臺資獨資醫院必須遵守大陸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臺資獨資醫院的合法經營活動及出資方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 臺資蘇州明基醫院架起兩岸醫學交流橋梁
    新華社南京6月26日電(記者劉巍巍)被新生兒家庭稱為「天使媽媽」的婦產科主任陳璐敏、擅長腫瘤外科治療的普外科主任梁子豪、有著「口腔衛士」美譽的口腔科主任宋志豪……蘇州明基醫院成立5年來,吸納了全市85%以上的臺灣醫師,為兩岸民間醫學交流架起橋梁。
  • 國臺辦經濟局局長:臺資企業在大陸投資持續增長
    他表示,臺資企業在大陸的生產經營總體是平穩的,臺商在大陸投資持續增長。張世宏說,根據大陸商務部統計,今年前八個月,大陸新增臺資項目(不含經第三地轉)達2392個,同比上升23.93%;實際使用臺資14.91億美元,同比增加33.09%。他指出,廣大臺商朋友都非常關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走向、兩岸經貿合作的趨勢。近期,各地主辦的兩岸經貿活動不斷,臺商反響熱烈。
  • 國臺辦: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沒有任何政策障礙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25日在北京舉辦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沒有任何政策障礙,享受和大陸企業完全一樣的同等待遇。  朱鳳蓮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
  • 【讀者來信】大陸臺資的六大相對優勢與六大相對劣勢
    在2010年,短短10個月內,富士康大陸工廠發生十四連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此類製造代工廠長時加班、生產環境惡劣等消息披露後,新型「血汗工廠」的帽子便扣在了部分臺資的頭上。但此次崑山中榮事件,對帶血GDP的爭論確實相當激烈。@評論員楊禹認為不能一棍子把整個崑山的發展給全盤否定;@王志安持類似立場:對於農民來講,這些工廠沒有血汗,有的是希望。
  • 大陸首家臺資旅行社臺灣燦坤廈門掛牌
    大陸首家臺資旅行社臺灣燦坤廈門掛牌 2009年03月18日 08:10:00來源:廈門日報    你好臺灣網3月17日消息  臺灣燦坤設立的「廈門燦星國際旅行社」昨天亮相,市旅遊局表示,作為目前祖國大陸惟一的一家臺資旅行社,燦星已獲得國家旅遊局的審批。
  • 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沒有任何政策障礙
    本報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孫立極)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25日在北京舉辦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沒有任何政策障礙
  • 大陸臺資企業最密集地區 崑山以「臺」起家
    8月2日,江蘇崑山開發區內臺資企業中榮金屬製品廠發生重大安全事故,一時間,引發了對臺商這一群體的廣泛關注。  崑山,以「臺」起家,自1990年第一家臺資企業落戶後,臺資企業紛至沓來。崑山,這一位於上海和蘇州之間的縣級市,實施「以臺引臺」戰略,給予臺商大量土地、稅賦等優惠條件,利用十幾年的時間,迅速發展成為大陸臺資企業最密集的地區之一,獲稱「小臺北」。
  • 務實舉措帶來實在幫助,臺資企業借力拓展大陸市場
    【兩岸快評第1011期】「臺資企業拓內銷」線上推介對接廣東專場活動今天(29日)上午在廣東東莞舉行,200餘家臺資企業和大陸企業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推介與對接。今年疫情發生以來,大陸各地各部門出臺一系列措施幫扶臺胞臺企,有關部門和地方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助力臺商臺企同等享受大陸紓困惠企政策,儘快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7月3日在首場對接會上指出,大陸營商環境持續改善,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將為臺資企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我們支持臺資企業拓展內銷市場,深化兩岸經濟融合發展。
  • 國臺辦: 大陸大力協助臺資企業保持穩步復甦態勢
    本報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張盼)從國臺辦獲悉,過去9個多月,大陸各地區各部門想臺商所想、急臺商所急,採取包括出臺助力臺企「11條措施」在內的一系列紓困舉措,大力協助臺資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保持了穩步復甦態勢,一些積極變化正在增長。
  • 大連臺企參展首屆大陸臺資企業產品展銷會
    大連臺企參展首屆大陸臺資企業產品展銷會 2017年11月14日 13:1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14日大連訊 11月7日,大連神州紡織有限公司、大連信東高技術材料有限公司、常順家具(大連)有限公司和大連安心幸福農業有限公司攜產品參加了大陸臺資企業產品展銷會。
  • 大陸首家臺商獨資醫院 上海禾新醫院義助貧困生
    (記者許曉青)大陸首家臺商獨資醫療機構——臺灣聯新集團上海禾新醫院6日宣布:醫院開業一周年之際舉辦的「希望未來,相約助學」活動共募集到13萬元人民幣善款,全部用於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初升的太陽」助學項目,資助43名大陸貧困生高中一年的學費。
  • 臺資險企進軍大陸熱情不減
    有消息稱,「臺灣地區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近期正在對於大陸經營的多家臺資保險公司進行調研,其中原因不乏部分臺資保險公司在大陸經營情況不如預期。  儘管如此,臺灣保險機構仍舊難掩對大陸保險市場的熱情。新光海航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股東方變動,但臺灣新光人壽仍舊看好大陸市場。
  • 東莞臺心醫院將引進臺灣管理系統服務大陸民眾
    東莞臺心醫院將引進臺灣管理系統服務大陸民眾 2011年04月26日 08:47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東莞臺心醫院將引進臺灣管理系統服務大陸民眾
    東莞臺心醫院將引進臺灣管理系統服務大陸民眾 2011年04月26日 08:47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