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21號線終於趕在2019年結束前全線開通了,21號線起於廣州員村,止於增城廣場,整條線路貫穿廣州東部新城區域。地鐵線路穿增城過山隧道、又回到地面高架線上,部分路段可以通過列車車窗欣賞增城風貌,乘客無需全程做地鼠。
廣州至增城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我決定走一趟探探路。
21號線終點站 - 增城廣場站,出口就是萬達影城,F出口為增城廣場,寬闊的增城廣場依次為市政廣場、歷史文化長廊、雕塑廣場,休閒活動區域,整個廣場綠化帶覆蓋率高,園林式設計,最吸引我眼球是中央廣場兩旁種植的鐵青冬樹。
增城廣場
鐵冬青,別名又叫救必應、熊膽木、過山風、羊不食、七星香等多個名稱,有藥用價值,可清熱利溼,消腫止痛的作用。鐵冬青的結果期在秋冬季節,密密麻麻長滿枝頭的鐵冬青果實在太陽映照下特別豔紅,特別搶眼,非常漂亮。
鐵冬青
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遊,除了之前做好攻略外,我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當地打開手機上的導航,看看自己正處於什麼位置上,然後輻射周邊範圍,你就可以根據地圖顯示去選取,再點擊查看距離所需時間,有江河必有沿江步道,美景一定不缺。
先往最近的雁塔大橋看看,雁塔大橋是增城廣汕公路增城段必經的一條橋,是增城國道的交通大動脈。雁塔大橋於1989年建成,到現在已有30年歷史了,雁塔大橋是四孔拱形跨江大橋,從橋底看大橋橋墩,以及橋面護欄杆上的花朵圖案,就可以看出它已經歷經了不少風風雨雨。現在雁塔大橋被列為危橋部分,正在維修當中,只開通一半的橋面路段通車,所以到了上下班尖峰時間段,車輛通行會非常緩慢。
雁塔大橋
雁塔大橋的西面有雁塔公園,公園正在圍蔽建設,雁塔大橋橋墩下有很多當地人在垂釣,附近江邊上有個划艇俱樂部。
過了雁塔大橋轉入左手邊的沿江路段,步行增江邊,近距離觀賞增江水,江邊兩岸很多當地人在此垂釣,更有一家大小在此野餐活動。
沿著小路一直走到西山村,西山村歷史悠久,布局極具嶺南特色,南山古勝就位於西山村。
南山古勝
南山古廟依江屹立在南山,建於明朝,現在古廟依然保留著初建的模樣,廟內有觀音大士、北帝、太歲等佛像,未入古廟已經聞到香火的味道,入廟先拜神,合十雙掌拜一拜後步入古廟。
南山古廟
穿過古廟,見一個登山步梯,坡度不高,沿石梯而上拐幾個小彎就到了,山之巔上屹立的就是南山鳳塔。南山鳳塔始建於1578年,1856年因當時西山村人支持洪秀全起義,而被毀,1899年增城知縣丁墉集資重建,後因歷經風雨,再倒下,於1998年西山蔡聯社集資再重建。新鳳塔建有7層,高38.8米,呈八角形,瓷磚牆、琉璃瓦、花崗巖地,紅黃塔頂。
南山鳳塔
可以登頂的高塔實屬難得,這也是我慕名而來的原因。沿著鳳塔的旋轉樓梯一直登上塔尖,增江、荔城鎮、韓塘、濱海路盡收眼底。
登頂塔尖是觀日落的好地方
增城地貌以低山為主,山脈呈東北與南西走向,其間形成了東江與增江。增城河(又名增江)是珠江水系東江的一條支流,發源於新豐縣七星嶺,自北向南流經從化、龍門、增城,在增城官海口附近匯入東江。
增城河從增城市區東部自北向南繞城而過,河兩岸的雁塔和鳳塔遙相對應。
雁塔
鳳塔
鳳塔的東面可遠看增城人民橋、新橋路,兩座大橋之間有一條相當有民間色彩的橋梁,就是東門橋。重建的東門橋趕在了2020年元旦正式開通,東門橋全橋採用景觀長廊式設計,分為人行橋和車行橋雙幅布局,人行橋觀景長廊活動空間很寬敞,更有提供遊人休息的長凳,橋梁兩邊的風雨亭成為遊人駐足觀賞增城河的最佳觀景臺。
東門橋
東門橋剛好處於增城人民橋、增城新橋路之間,東門橋無疑成為了一江兩岸三帶的重要景觀帶。
依次是人民橋、東門橋、新橋路
人民橋
東門橋
新橋路
一路沿增城河兩岸走,一岸是新城區,一岸是舊城區,舊城區依然可見很多騎樓區,橫街口還可以看到村民的圍屋,部分還保留著原有的面貌,圍屋後面還保留著農田,當地的一位村民阻止了我再往農田方向走,勸說農田水深,不建議我再繼續走,我唯有退出,沒能拍到照片。
在鳳塔上看橫街口
對岸是橫街口水社
橫街口牌坊
橫街口的居民圍屋
牆上依稀還保留著畫像
89歲的婆婆向我述說著她的故事
在增江邊洗澡的金毛犬
愛犬的人都不會太差
增江畫廊乘船碼頭
一江兩岸隨處可見垂釣者
乘達地鐵21號線,從廣州至增城,遊覽南山古勝,一直步行到東門橋,然後從東門橋再繞回到雁塔,路途說遠不遠,說近不近,若想節省時間的,可以打車直接到南山風景區,再步行至東門橋,也可以打車直接到東門橋,然後返程步行到南山風景區。
增城是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亦是生態旅遊示範區,除了荔城,還有派潭、龍門、小樓、正果,都是生態旅遊的好去處。遊覽城區小鎮,我認為徒步是最適合的,只有用雙腳丈量,深入每個街區每條小道,你偶遇美景的機會就會越大,你所體會得更深刻。
——
隨筆:我們渴望著安逸舒適,又渴求腳步能永不停駐,我們擁抱著現在,夢想著未來,其實,我們都在追求永不止步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