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2020-12-14 半日娛樂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文|閒雲

友情提示:有劇透。

久負盛名的諾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爛番茄《信條》在豆瓣的口碑下滑到了7.8分,在imdb的口碑也不怎麼樣,7.9。雖然成績也不錯,但用諾蘭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你會發現《信條》的差距顯而易見。

值得一提的是,《信條》的爛番茄指數也只有74%,情況看起來異常的糟糕。

畢竟這才剛剛上映不到一周。

大多數人對於諾蘭的電影,抱著崇高的敬意和期待。

以至於即使沒有看懂《信條》,也會出口成章:「太燒腦了,諾蘭牛X」

那麼《信條》很難懂嗎?

當然

但是

如果脫下那些快速剪輯和細節這些外套後,你會發現,《信條》的內核,其實非常簡單。

單從表面故事線來說,講的就是一個患了癌症的boss,要毀滅全世界,而男主(無名)拯救世界的故事。

暗線則是講述男主和男二尼爾的信條約定。尼爾則是女主和boss的兒子,兒子長大後成為了尼爾,尼爾在時間穿梭中,幫助男主完成信條約定的使命。

然後套上了時間旅行的外衣。

而男主無名氏一手導演了這場時間旅行。

so,就是這麼簡單。

本來故事並不複雜,但諾蘭用高超的剪輯和敘事手法,再加上逆熵、逆轉子彈、逆轉時間、時間鉗形攻勢、九種算法,這些非常非常唬人的名詞之後,《信條》就變成了你現在看到的、不太喜歡的樣子。

為了解釋這些名詞,讓《信條》的邏輯看起來,非常的可以理解。

諾蘭不厭其煩地用臺詞對話手段,來向觀眾進行半遮半掩地傳達。

男主在與男二尼爾的對話,男主與女配蘿拉的對話等等,都是在為這部電影做註解。

然而時間旅行概念,豈是一兩句臺詞,能夠解釋明白的?

所以,諾蘭偷懶了,如果無法自圓其說,諾蘭就祭出了最關鍵的臺詞:

「別試圖去理解它,去感受它」

潛臺詞非常明顯,不明白不要緊,看就完了。

關於時間旅行,無數的電影人已經探討了很多遍。

經典電影包括《回到未來》《十二猴子》《環形使者》《原始碼》《前目的地》《蝴蝶效應》《恐怖遊輪》《彗星來的那一夜》,甚至包括《復仇者聯盟34》,也可以算在其中。

這些經典電影,已經創造了比較成熟的時間旅行概念,要麼改變未來(比如《蝴蝶效應》,你的每一次在過去的行為,都會產生不同的未來),要麼創造平行宇宙(比如《彗星來的那一夜》),要麼任你掙扎,也無法逃脫宿命(《前目的地》《恐怖遊輪》就是最好的代表作)。

諾蘭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拓寬,從而提出了一種新概念。

首先,《信條》是一個閉環。

其次,諾蘭也認為:一切已經發生的,將一定會發生,並且一定發生了。

這些都是以前電影人玩過的梗了。

於是諾蘭劍走偏鋒,創造了新概念:空間不變,時間逆流。

一個人回到過去,不是跟隨正向的時間流發展,而是以逆向狀態前行。

簡單來說,就是高速公路上其他車輛都正常行駛,而你在逆向穿行。(逆向行駛怎麼處罰2020?罰你200,扣你12分。)

但不管怎麼創新,時間旅行總是存在悖論的。

比如電影裡反覆提到的祖父悖論,其實也是祖母悖論。

為了避免悖論的發生

於是,諾蘭又提出了一個新概念:

自己不能和過去的自己碰面,否則正逆粒子相遇,會灰飛煙滅。

為了區分未來和過去的自己。

諾蘭給穿越回去的人戴上了一個呼吸器或者面罩。(哈哈,是不是很照顧觀眾?)

諾蘭並沒有交代,不能碰面的距離到底是有多近?

實際上電影裡,男主和男主自己有過遭遇,只不過都帶著面具,不知道對方而已。

女主和女主也都有過目視對方的行為,天知道,她們之間是否認出了自己。

新概念,一直是諾蘭電影賴以大獲成功的不二選擇。

不過《信條》裡的這些概念,並不是太新,對於時間旅行的影迷而言,屬於老生常談,過多科學名詞的穿插,又影響了普通觀眾的觀感。

這就像是李安的《雙子殺手》,在克隆羊多莉誕生後的23年,才拍攝一部關於複製人的電影,再怎麼玩技術,觀眾也沒有新奇感了。

更何況《信條》和《雙子殺手》一樣,並沒有深刻的刻畫人類的感情。

觀眾沒有感同身受,自然對影片的評價就不會太高。

反觀諾蘭之前的作品《星際穿越》,無論是茫茫宇宙還是微觀宇宙,不同的維度隔開了兩個世界,一個父親眼看著女兒,卻不能溝通,是一種什麼樣的共情?

《盜夢空間》裡的小李子,到底能不能回到現實,見到自己的孩子?網友到現在還在爭論。

《致命魔術》到底誰是反派,誰是正派?

《蝙蝠俠:黑暗騎士》中人性的兩面,小丑和蝙蝠俠,包括雙面人究竟是怎麼共存的?

都是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是諾蘭電影最重要的核心。

而這次的《信條》,核心過於簡單了。

最後來說一下,為什麼叫《信條》。

什麼是信條?信條是不能改變的信仰,信條是遵循時間和空間本來的現實和意義。

一切已經發生的,將一定會發生,並且一定發生了。

你一定要相信這個公理。

公理是不可以改變的,你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

影片最後的時間鉗形戰鬥,就是如此,雖然派出了紅藍兩隊在一個戰場進行攻擊,藍隊也早已知道了戰鬥的結果如何,但他們出現的作用不是改變結果,而是幫助紅隊順利的完成這個結果。

所以,男主無名,男二尼爾,都是在遵循信條,即使是死,也要去做一些事情。換句話說,世界本來就沒有毀滅,男主只不過是回去去重複這一過程,尼爾則相信自己的死亡能幫助男主實現這一過程。

這就是信條。

相關焦點

  • 《信條》算什麼「燒腦」片?諾蘭的套路沒有那麼深!
    不喜歡的人要麼不明覺厲,要麼直接在影院看睡著了…不過,今天條姐最想聊的,不是《信條》。而是拍出了《信條》的傢伙——克里斯多福·諾蘭。《信條》之所以爭議頗多,正是因為這部電影太過偏重於奇觀展現了,忽視了人物情感的表達,以至於整部電影看起來非常自嗨,觀眾們自然會不買帳。很多人對電影的暗線有所解讀,比如男二尼爾為了保護主角必定會慨然赴死,而主角又不得不在明知如此的情況下親手送他上路。
  • 《信條》成諾蘭「滑鐵盧」?對比《盜夢空間》《星際穿越》
    《信條》成為諾蘭最受爭議的一部長片。自9月4日上映四天以來,《信條》一直屈居於已經上映三周的《八佰》,未能奪得單日票房冠軍。口碑也一路下滑,豆瓣評分從最初的8.4分下降至7.9分,成為諾蘭少數不上8分的作品。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因為它,人的存在,人的思考,有了更深層次的東西。一則是愛,二則是因果。愛與因果,是不以時間的變化而轉移。他電影的難懂燒腦,從來不是刻意為難觀眾,而是他自我對時間的思考。在網友們看來:其他導演的電影看不懂:是部垃圾。諾蘭導演的電影看不懂:你是垃圾。
  • 諾蘭新片《信條》發布燒腦預告,《美麗人生》依舊觸動人心!
    一眨眼就到了年底,從2019年1月19日到今天,影視情報局用46期視頻,跟大家共度了604分鐘,36240秒。 《鐵達尼號》 不過,不是所有老片重映都能賺大錢。上面提到的《2012》3D版,票房就不太好。而2011年重映的《倩女幽魂》,因宣發出問題,也沒怎麼賺錢。 所以說,儘管老片有口碑優勢。
  • 不要因為是諾蘭就可以吹,電影《信條》真的沒看頭
    他來了諾蘭導演今年帶著他的又一部燒腦神作《信條》來了,講真的看諾蘭電影有點累,真的太燒腦了。就像前面兩部我最喜歡看的電影一樣,《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這兩部我不下看了三次上才算看明白了,而這次的《信條》前幾天在網上下載看了一次,直接覺得自已智商不在線上根本就看不懂,前面至少有那幾十分鐘的電影看得我想睡覺挺無聊且無趣。
  • 《信條》的問題不是難懂,而是不好看
    伊莉莎白·德比茨基鎮樓諾蘭是當代最容易被過度解讀的導演。《信條》的問題不是難懂,而是難看諾蘭的作品,幾乎全都曾被主流媒體過度解讀。他的目標,從來都是「拍個你們沒見過的奇觀」,而不是「拍一個好故事」。這一點,在《信條》中體現得尤為顯眼。看《信條》,就像在看一輛黑科技打造的卡車,但卡車上原本應該裝載的故事、人物、內核、情感,卻好像忘了搬運,只有空載的卡車孤獨地橫衝直撞——所以,《信條》的問題從來不是「看不懂」,而是「不好看」,是空洞。看不懂其實不會影響觀眾的喜愛,我初看《穆赫蘭道》、《妖夜慌蹤》也沒懂,但就是很喜歡,因為好看。
  • 《信條》不僅燒腦,還能帶你全球旅遊!揭秘諾蘭取景七大國家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信條》正在熱映中。電影裡,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是惟一的線索與武器,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力求解開「信條」之謎,利用時空逆轉拯救世界。看信條不僅能體驗刺激震撼的動作追車場景,一起「燒腦」解密,還能夠不出門就跟隨主人公走遍世界各地,欣賞美麗風光。
  • 克里斯多福·諾蘭:「燒腦」的英國鬼才導演
    作品數量並不是太多,卻幾乎是部部經典,票房大賣,而且他一直堅持自己的電影風格,成為好萊塢獨樹一幟的知名導演。然而,擅長利用時間空間關係拍出燒腦大作的諾蘭導演卻遭遇褒貶不一的評價,究竟這位英國鬼才導演有哪些過人之處呢?提到那些在好萊塢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導演,很多人有幸欣賞了他們多部電影作品,卻不一定記住他們本尊的廬山真面目。
  • 諾蘭的《信條》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前方倒序警告!
    ↓3.總結:人性與救贖影迷們翹首以盼的《信條》於9月3日登陸內地,遺憾的是,本片未能如願「救市」:口碑兩極分化、票房不如預期,如果諾蘭重新回到影片上映前,不知他是否會選擇修改劇本或是推遲上映?但正如影片中展現的那樣,回到過去並不會改變未來,我們只能接受註定產生的結果。
  • 《信條》深度解析:諾蘭的時間詭計(上)—劇情拆解
    雖然諾蘭新作在北美地區口碑也只評到B,依然阻止不了諾粉們瘋狂解讀這部科幻電影。 事實上,看不懂並不是智商有問題,而是幹擾太多。 《星際穿越》我們還能看懂,因為編劇裡還有諾蘭的弟弟,《信條》編劇諾蘭一手掌控,完全放飛自我.....
  • 《信條》深度解析:諾蘭的時間詭計(上)——劇情拆解
    》內地上映,首周末票房破兩億,不敵《星際穿越》(9.3)的號召力,口碑也從8.5下跌到7.8。雖然諾蘭新作在北美地區口碑也只評到B,依然阻止不了諾粉們瘋狂解讀這部科幻電影。昨天菌寫了一篇無劇透文章,被小夥伴啐了一臉口水,這也叫影評?儘管菌已經在文章中指出大部分觀眾看不懂《信條》的原因,還是有看過的觀眾,希望能進一步了解劇情解讀。
  • 《信條》電影的主人公是誰? 影片信條細思極恐的細節解析
    羅伯特·帕丁森演過的電影《迷失Z城》《好時光》《信條》《神棄之地》凱特(主角)演員:伊莉莎白·德比茨基凱特的扮演者:伊莉莎白·德比茨基伊莉莎白·德比茨基演過的電影《信條》影片信條細思極恐的細節解析《信條》的「難懂」,其實並非在劇情複雜程度之上,也不是在基礎設定依託的原理複雜程度之上,而是在其反常規和反邏輯的敘事方式上
  • 《信條》音量過大引爭議,諾蘭為何熱衷於吵鬧音效?
    #近期在全球院線火熱放映中,燒腦的情節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討論熱潮。有觀眾表示,「有塊天花板突然掉下來砸在了我身上,我心跳加速到現在都還沒冷靜下來。現場太混亂了,因為我們以為爆破的聲音是電影裡的音效。」
  • 諾蘭這20多年中拍攝了11部電影,每一部都堪稱精品
    所以,從1998年的《追隨》到正在熱映的《信條》一共11部電影中,全球電影250名的榜單中,就佔據了7個席位,「諾神」這個尊稱,對他來說,的確當之無愧。《追隨》1998年,8.9分排名第241位26歲的諾蘭自籌了6000美元,編劇、導演、攝影、剪輯等等全是自己獨立完成,就這樣一部「粗加工」的作品,卻在當時的電影節上引起了轟動,燒腦、反轉、雜耍般的敘事構架,將諾蘭這個名字一炮打響。
  • 諾蘭導演的電影《信條》,英文原名「TENET」究竟什麼意思?
    2020年慘澹的國際影壇卻有一部石破天驚的大作橫空出世,諾蘭導演為2020年幾乎空白的人類電影歷史濃墨重彩地寫下一筆,一部《信條》讓多少人為之驚嘆。電影《信條》再次證明不用試圖去理解諾蘭導演電影複雜的內涵,就連電影的名字「TENET」都是一個值得琢磨的事情。
  • 諾蘭執導最貴電影來了,國外口碑已炸裂
    然而《信條》最令人稱奇的還是點映以後,全球幾十個專業影評人,沒有一個人能夠一句話概括出這個電影到底講了什麼。看過的人最普遍的感受是「懵」「腦炸」,有人說這部片子根本不怕劇透,因為其實你「無法劇透」。這提示我們,《信條》裡的所謂「時間逆轉」,絕不是那種早已淪為俗套的時空穿越。諾蘭自己也在採訪中強調,這絕不是一部關於時空旅行的電影。也許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回到這個電影的標題和海報。「Tenet」,中文翻譯為「信條」,這是這個單詞的本意,但是卻沒有辦法翻譯出這個單詞左右對稱的形式感。以「n」為中心,單詞同時向左右兩個方向延伸出等長的距離。
  • 【BBC News精讀】諾蘭新電影《信條》口碑不如預期?
    諾蘭的《信條》是近六個月來電影院上映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令人高興的是這部電影規模宏大,電影中滿是各種具有異國情調的外景,時髦的服裝,還有各種槍戰和爆炸場面,你可以在兩個半小時內獲得這六個月的電影娛樂。顯然,諾蘭從沒想過要低調一點。諾蘭曾執導過《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和《黑暗騎士》三部曲,他不是那種會讓你把他和那種安靜,私密的獨立電影聯想到一起的導演。
  • 諾蘭《信條》沒看懂?看完這篇文章,解答你心中的所有疑問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是屬於科幻影迷的節日,在《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復映過去不久之後,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最新的燒腦電影《信條》又登上了大熒幕,如果你同時還是諾蘭的影迷,那簡直不要太幸福!
  • IMAX:諾蘭《信條》採用史上解析度最高攝影機拍攝 每一幀2.16億像素
    近日,由傳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最新原創科幻動作大片《信條》正在全國熱映,首周末票房突破兩億。雖然,影迷的觀後感大多為「看不懂」和「沒看夠」,但依然擋不住諾蘭影迷的吹爆:「諾蘭最佳作品之一」「絕對是諾蘭電影中動作戲最佳的一部」。
  • 諾蘭執導的「最貴」電影來了,國外口碑已炸裂
    看過的人最普遍的感受是「懵」「腦炸」,有人說這部片子根本不怕劇透,因為其實你「無法劇透」。諾蘭跟全球觀眾玩了一個巨大的智力遊戲,「一刷全懵逼,二刷是基本,三刷才敢出門討論」。這提示我們,《信條》裡的所謂「時間逆轉」,絕不是那種早已淪為俗套的時空穿越。諾蘭自己也在採訪中強調,這絕不是一部關於時空旅行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