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影片《少年的你》在國內爆火,網絡上關於未成年人霸凌犯罪的申訴不絕於耳。若干年前的幾樁未成年人殘忍犯罪卻判處極輕的案件也被重新扒了出來,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起當初震驚全日本,二十餘年過去熱度依然不減的【酒鬼薔薇聖鬥事件】
酒鬼薔薇聖鬥事件(神戶兒童連續殺害事件)是1997年發生在日本兵庫縣神戶市須磨區的連續殺人事件。
事件的主角被媒體稱為「少年A」,年僅14歲。
此事件中,他將2人致死,3人重傷,被殺害者都是小學生。他的行為血腥殘忍,進行包括分屍、破壞屍體、向警察寄送挑戰書…這起事件衝擊了整個日本社會。
此後,日本進行了與少年犯罪事件相關的法令修正,並且在媒體上加強對預防少年犯罪的宣導。
接下來,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起精彩程度好比影視劇的案件。
犯罪的開始
1997年2月10日,下午4點半左右,在日本神戶市平靜安寧的街道上,兩名小學女生被人從後用槌子攻擊,其中一人重傷。
女童目擊犯人穿著西裝校服外套,手持學生用的書包。於是女童的父親向對應校服的中學要求提供學生的照片,以讓女兒指認犯人,可學校卻通過警察拒絕了這項要求。
由於學校對學生的保護,少年A逃過了一劫。
第二起犯罪事件
或許是出於犯罪逃脫的僥倖心理,少年似乎不再滿足於重傷受害人
3月16日中午12點25分,他開始了蓄意殺人——
他向國小女童(山下彩花)詢問廁所的位置,在女童帶領他到學校的廁所後,他對女孩說「把臉轉過來吧,我要謝謝你」,隨即用鐵錘攻擊女童之後逃逸。
彩花因此慘死於廁所門口,死因正是頭部受鐵錘重擊,導致腦挫傷而死亡。
而在少年A的逃跑過程中,他又遇見了另一名由此經過的女童,由於被撞見面容,情急之下他便用一把長約13cm的小刀,刺向了女童的腹部,導致女童受傷住院。
即使,有人已經因為這起連環犯罪事件死亡,但由於受害者年齡過小,無法明確指認兇手,以及學校對少年A的保護,警察一直難以鎖定兇手的身份。
這直接導致了第三起案件的發生——
前兩起案件的被害人都是女子小學生,這一次少年A膽子和自信似乎都變大了,他開始選擇更為強壯的「獵物」
1997年5月24日,下午約1點半過後,第三期案件的被害人少年B(土師淳)在前往祖父家途中,與認識的少年A偶然相遇......
少年A認為比自己年少的少年B(11歲)比較好騙,也容易殺害,於是他接近少年B,誘導道:「
我知道有一個地方有藍色的烏龜,你要不要去看?"
少年A成功將少年B誘拐至附近的高臺上,用繩子將少年B勒死,並將少年B的遺體隱藏在該處後離開。
命運似乎格外眷顧少年A,當日遺體並未被發現。
次日,少年A再度返回案發現場,將少年B的頭部割下,並放入事先準備的膠袋帶走隱藏。
他要把少年B的腦袋帶到哪兒去 ?
1997年5月27日上午6點多,神戶市某中學的管理員像往常一樣,起床後開始巡視學校內外的情況,一圈巡視下來,發現沒有什麼異樣後,管理員便準備回去自己的辦公室,往回走的路上正好路過學校的大門,離大門口不遠的地上有一個類似「包裹」一樣的東西
是什麼呢 ?
好奇的管理員走上前去,想看個清楚,還沒走到跟前,他便被眼前的東西驚呆了,地上哪裡是什麼包裹,而是一個恐怖的人頭——
這正是少年B的人頭。
另外,在發現的頭顱上,還有兩張兇手的親筆信,兇手在信中以「酒鬼薔薇聖鬥」自居,言語中充滿了挑釁的意味:
好了,遊戲開始了。各位警察先生,來試試阻止我吧。我不想看到人類的死亡,可是沒辦法,殺人的愉快感讓我停不了手了。這常年積累下來的怨氣,就讓我用流淌的鮮血來制裁吧。
——SHOOLL KILL
學校殺手酒鬼薔薇
此舉一經報導,引起社會譁然,大家紛紛感到恐慌,附近的居民,不敢晚間出門,出門時也是要三五成群。警方高層下令,一定要速破此案。
隨後,警方根據兇手寄來的信件做字跡比對,在國中的學生中找到了嫌疑人「少年A」,結合目擊過兇手背影的女童指認,警方鎖定了年僅14歲的疑犯「少年A」,並立即上門對其實施抓捕。
少年A終於成功落網。
但這個事件的處理方式遠比人們想像中要棘手。
首先,少年A後來的精神鑑定報告指出,根據當時少年A曾對被害人的遺體做出不當性行為,及將被害人的面部割開傷口以飲其血可以推斷出——少年A具有反社會人格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其次,由於兇手還是未成年人,日本少年法保護法是他最堅實的後盾!
即使如此變態虐殺的行為引起了受害者家人極度的悲傷和憤怒,日本的媒體也對此案進行大幅報導,在大家都自認兇手應該被判處死刑的時候——
法院給出的判決結果僅僅是:送入少年感化院進行治療。
受害人的家屬連兇手的名字都無法獲知,官方也只是用「少年A」代替。
「少年A」被捕後,對所犯的罪行供認不諱,但他並沒有覺得自己是在犯罪,對自己的罪行沒有感到絲毫懺悔。
在7年的感化院治療後,2004年3月10日,兇手從感化院退院,以正常人身份重新步入社會。少年A更換身份,重新開始生活。
可是事情並沒有結束,2015年,他以「元少年A」署名的圖書《絕歌 神戶兒童連續殺傷事件》出版了。
這本書是他的自傳。
詳細描述了14歲時他的作案經歷,和當時受害者的情況。
此書一經問世,就引起大賣,少年A因此賺得一大筆版稅,剛剛出獄便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此舉自然遭到了受害人家屬和社會人士的聯名抗議,譴責,他們圍攻負責出版該書的出版社,要求其回收圖書,停止出版,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受害人家屬們的抗議毫無用處。
這本書首刷 10 萬本迅速銷空,讓出版社無視被害家屬,繼續 2 刷、3 刷賣下去。出版社無視了家屬全面回收此書的要求,甚至加印了第二版、第三版,銷量突破了 25 萬。
不僅如此,「少年A」還開設了自己的網站,為自己的圖書做宣傳。
上面有自己的繪畫作品和自畫像等。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個畫風
(網站上少年 A 發布的圖片,無比噁心…)
在網站上,他還放了接近兩萬字的親筆信。信中描述了《絕歌》的出版歷程,其中完全沒有表露出絲毫對被害者家屬的歉意。
日本社會譁然一片,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口誅筆伐,世間震怒。
部分網友評論
」買書的人最可惡,明知他出版這本書就是為了賺出版稅的為什麼還要買?這個絲毫沒有反省之意的人...買了的人應該和犯人同罪。受害者家屬一分錢都沒有得到賠償,而犯罪者卻成了有錢人。」
有追蹤報導此案的記者通過調查蹲守,找到了兇手的住處,並拍下了兇手現在的樣子。
記者形容他們的跟拍被發現時,少年 A 憤怒地說:「你這傢伙想死嗎?你的名字和臉我都記住了!」
報導以此做為標題,發表後再度引起了對於當年法庭判決和少年法的討論——
到底該如何防治這樣的少年犯罪者 ?
未成年人為什麼犯罪?怎麼會去犯罪?
儼然這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 。
很多人都表示感到憤怒和恐懼,因為下一個少年 A 可能就生活在自己的周遭。
還有人根據圖片推測出了少年A的現住所,此前有人舉報這片區域此前發現過頭被砍去的鴿子......
少年犯罪者當初的罪行真的是出於無知犯下的嗎?
後期的教化是否有用?
根據法律將罪大惡極的殺人犯釋放,法律真的站對了陣營,保護了正確的一方嗎?
未成年人犯罪無可避免,但是人必須為自己做出的錯誤行為付出代價。
未成年人首先得是「人」,接下來才是「未成年人」。
法律如果一直在事件之後才後知後覺,少年A的事件想必將會在世間不斷重演。
以上です。
如果喜歡我們的作品,請持續關注日本物語,並動動您的小手給我們加星標,以及文章右下角的「在看」!
以下是星標的添加方法,在這裡要感謝各位讀者,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一所懸命的動力!
別忘了點「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