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Dareltech,LLC」(簡稱Dareltech)起訴大疆侵犯專利權案有了進一步進展,美國法院將於5月8日召開和解會議。一個微博名為「Dareltech智慧財產權」發文稱,大疆必須在2月22日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專利無效,否則Dareltech自動獲勝。
不過據相關媒體報導,這家名為Dareltech的公司,疑似一家NPE公司。
所謂NPE,是英文Non-Practicing Entity的縮寫,中文名稱為「非專利實施實體」或「非生產專利實體」。簡單來說,NPE是指代那些擁有專利但不從事專利產品生產的機構。
對此,大疆方面目前並無官方回應,不過在2月13日,大疆公關總監謝闐發了一篇有關「NPE」的文章,疑似是對此次事件的回應。
面臨的專利困擾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跨出國門、走向世界。在這個過程中,難免遇到專利案件,比如此前一家美國企業Uniloc曾將微信告上了美國德克薩斯州東部聯邦地區法院,認為微信的語音群聊、視頻群聊功能,侵犯了其持有的與電話會議系統相關的兩項專利。另一家美國企業BlueSpike也曾向馬歇爾分院起訴小米大量產品侵犯其專利。
據國外媒體報導,這次Dareltech起訴大疆,是跟大疆提供自拍杆的「手持終端手柄」相關專利有關。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疆之外,Dareltech還起訴了三星三項專利侵權,這些專利通常涉及管理手持計算設備(包括手機)顯示器的功耗,以延長電池壽命。另外記者發現,在「Dareltech智慧財產權」的微博介紹裡,把自己稱為全面屏、自拍杆、超級省電發明人。
智慧財產權律師趙佔領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在國內遭遇專利侵權案件,常規有效的應對策略是首先向專利覆審委員會申請專利無效,然後訴訟會終止。如果專利無效的話,官司就不用打了。如果專利有效,但是不代表一定會敗訴,有可能不構成侵權。在國外,流程一般相同。
對於「大疆必須在2月22日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專利無效,否則Dareltech自動獲勝」的說法,趙佔領表示,這種觀點並不正確,專利案件沒有在某個時間點提出無效的話,案件會繼續審理,不會自動獲勝。
多地出臺政策限制專利投機
在這次被起訴侵權之後,大疆方面並沒有做出過多的解釋。不過記者發現,在2月13日,大疆公關總監謝闐發了一篇有關「NPE」的文章,疑似是對此次事件的回應。
謝闐在文章中寫到,「客觀的說,大部分的NPE都是通過合理運營智慧財產權,既獲得可觀的經濟回報,又活躍了智慧財產權交易市場,幫助更多的商業機構提升創新能力。但某些機構和個人,利用NPE這種形式,試圖投機獲利」。
所謂NPE,是英文Non-Practicing Entity的縮寫,中文名稱為「非專利實施實體」或「非生產專利實體」。簡單來說,NPE是指代那些擁有專利但不從事專利產品生產的機構,可以大致將其分為科研型NPE、投機型NPE和防禦型NPE三種類型。
這次起訴大疆的Dareltech是否為投機型NPE並不好下定論,不過從整個行業來看,濫用NPE這種形式試圖投機獲利的行為確實給社會創新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美國哈佛商業期刊曾以《證據確鑿:專利流氓的確對創新有害——The Evidence is in:Patent Trolls Do Hurt Innovation》為題撰文,文中引用了美國聖克拉拉大學法學院的一份研究,該研究指出,41%的美國初創公司聲稱曾經收到「專利流氓」的訴訟騷擾,其中55%的被訴公司每年花費的應訴成本大於1000萬美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最高法院在2014年的Octane Fitness,LLC.v.ICON Health&Fitness,Inc案中,建立了不合理訴訟的律師費轉移規則,也以此和歐洲「敗訴者承擔訴訟費用」規則互相呼應。在2017年,美國最高院更是通過TC Heartland LLC v.Kraft Foods Group Brands LLC案,對專利侵權案的起訴地進行了限制。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