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D生意經|原創 首發
家樂福退出中國
前幾天無意中看到了這個消息,家樂福即將退出中國市場,張近東一口吃下中國區家樂福。由於筆者初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就與家樂福有關,於是近年來對於KA大賣場相關的信息還是會多多留意一些。
記憶中的家樂福
記得2009年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要走訪至少5家家樂福門店。記得那個時候家樂福是何等的風光,川流不息的人流,數不盡的商品堆頭,補不完的貨品,賣場內永遠都是一番熱鬧的景象。仿佛任何產品只要在家樂福等大賣場裡面陳列銷售,那麼就根本不用擔心銷量的問題。事實也是如此的。人多到什麼程度?怎麼一個火字了得啊!至今我頭疼的毛病就是那個時候每天沉浸在家樂福喧鬧的人群以及各種各樣的廣告叫賣聲中烙下的病根。
記得剛剛參加工作的第一周就是參加入職培訓,培訓內容沒有像其他企業一樣過多的講解自己公司的發展史和產品,而是分析研究中國的KA大賣場布局以及具體操作細節。知道的,我們是搞產品銷售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是某個知名大賣場招進來的苦哈哈的勞動力呢。
如果沒有記錯,家樂福應該是世界級別的賣場了,雖然1959年才成立,比世界零售業巨頭沃爾瑪晚了一些時日,但是至從1995年開始進入中國之後仿佛找到了適合的土壤,家樂福一路高歌猛進,一舉拿下各大中城市優質地盤,一路狂飆到200家門店之多。英國的樂購,韓國的樂天,美國的沃爾瑪,德國的麥德龍、荷蘭的萬客隆、泰國的易初蓮花、包括同宗來自法國的歐尚等一水外資KA大賣場都十分羨慕家樂福的發展,可謂在中國境內無論外資還是本土商超都視家樂福為老大哥。可謂是風光至極。
記得2010年那個時候每天都需要一大早就跑到家樂福超市等待門店開業,在門口等候的不光是我們苦哈哈的快消品業務,還有眾多等待去購物的人。當時我非常不理解,誰會一大早去超市買東西呢?9點整,一群大爺大媽瘋狂湧入,為了手中DM傳單上面的特價大米,特價蔬菜蜂擁而至。記不清是哪個城市的家樂福開業竟然還發生了踩踏事件,可笑可嘆。
家樂福的人多是出了名的。家樂福員工的牛氣也是出了名的。我有生以來受的氣99%都是來自家樂福。訂貨員可以讓你的產品無法及時地補充庫存,課長可以讓你產品的排面縮小或是堆頭消失。採購、店總就更不用說了。雖然我們廠家怨聲載道,一邊奉承著,一邊唾罵著,但是依然沒有退出還是依然抱緊家樂福的大腿,繼續所謂的逢場作戲。
嬌生慣養的家樂福等等KA賣場們
有人會說,你這不是有病嗎?人家那麼刁難你,那麼不待見你,你竟然還熱臉去貼人家冷屁股?是啊,我也在想這是為什麼呢?換一個說法應該說,到底是誰嬌生慣養的他們呢?
客流巨大
節省是中國民族的一大傳統美德。在我們國人看來,同樣的東西明明可以花3塊錢買,為什麼要花4塊錢呢?這就是勤儉持家的良好習慣嘛!可是不知道是國外哪位營銷大師或是心裡學專家研究出一個理論,說這不叫勤儉,這叫愛佔小便宜。於是消費者心理學,市場營銷學等等一切與產品營銷相關的理論應運而生。家樂福恰恰利用了咱們國人愛佔小便宜的心裡,直接拿下了我們國人的心。「便宜」、「特價」等等宣傳噱頭幾乎天天充斥著整個賣場。這也就有了前面提到過的大爺大媽蜂擁而至,甚至發生踩踏事件。咱們今天不討論勤儉的美德,只講家樂福通過價格吸引了客流,在中國站穩了腳跟。
KA賣場,快消品廠商兵家必爭之地
商場如戰場。快消品之間競爭的激烈程度堪比戰場,有過之而無不及。2000年以來,中國國內從產品供應短缺轉化為商品供應過量,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大同小異的快消品廠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商品生產完了,怎麼賣成了一個最大的難題!以往的銷售都是流通到各地的批發市場,快速的搶佔各省市的不同批發網點,流遍全國。不管大牌子還是小作坊都可以去批發商哪裡獲得一個銷售機會,但是KA賣場給了中國快消品廠家一個巨大的機會。那就是建立強大的品牌形象。誰家的產品要是在某個區域的家樂福銷售或是拿下了全國的統購合同和全國的陳列協議,那麼恭喜你,你可以非常牛氣的在任何一個地區很容易找到經銷商和你合作。因為你是牌子,所以家樂福等全國知名的賣場就是我們快消品廠商必爭之地,於是筆者也有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某某品牌KA業務主管。
膨脹到頂端的賣場
就是這樣,客流源源不斷,廠家、品牌商不斷地擠破頭來搶佔原本就有限的排面和堆頭資源,原本是一個服務行業,單純的零售平臺竟然慢慢覺得自己是山大王了。就是這樣家樂福們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竟然高過他們本土的市場,儼然中國市場成了世界最大的市場。這樣讓外資商超賣場一度驚喜過頭,當外商資本正在切切歡喜的時候,殊不知,環境正在慢慢變化。這正驗證了毛主席那句經典名言,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被家樂福們輕視的中國發展最快的10年
可能家樂福們本身自命清高吧,或是認為我們就是一個普通的發展中國家。大賣場零售這麼新的商業業態在全世界可以說是一路高歌,預計商業模式可以延續至少20年。在中國延續30年也沒有問題呀。可笑的思維往往都是來自高估自己,低估對手。
電商快速發展的十年
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應該是家樂福們走向衰敗的一個起因。2003年開始,淘寶掀起了中國電子商務之風,隨後京東,蘇寧易購,國美,一號店,噹噹等等數以千萬記的電子商務平臺在這10年飛速發展。中國人對待新鮮事物接受程度還是很不錯的,那麼通過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勢必就會對線下購買力產生一定的分流。家樂福們的客流減少只是一個表象而已。
快消品廠商有了新戰場
可以這麼講,沒有任何一個快消品廠商沒有受過家樂福們的欺負的。那麼這10年的時間出現了大量的,靈活的,有效果的線上平臺,這無疑給飽受摧殘的廠商們帶來了希望。入駐天貓超市,進駐京東全國8個分倉,更有甚者直接對接當地的垂直電商直接做to B,to C。渠道多了,效果也好了,那自然就要減少在家樂福們的投入。筆者原來的企業現在早已經突破年銷售額30億大關了,但是在家樂福們的貨架上卻沒有那麼容易看到了。這是家樂福們驕傲自滿的結果。
細分領域的不斷誕生
對於一個大賣場來說,第一要素是產品品類要全,要覆蓋生鮮,副食,食品、洗化個護、日雜百貨甚至家電、服裝等品類。那麼對於喜歡追趕風口的中國人來說,對於喜歡打拼創業的中國人來說,開個大賣場和家樂福去PK可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但是細分你的領域還是很容易做到的嘛。黃光裕的國美,張近東的蘇寧兩大巨頭直接吃掉大賣場家電數碼的細分領域;地利生鮮,新隆佳等具有中國特色的生鮮水果連鎖超市吃掉了家樂福門店生鮮副食份額;京東超市、天貓超市用最低的價格,最快的速度直接分食了家樂福食品領域的一部分份額。用一句玩笑話說「留給家樂福們的時間不多了」。
剋扣廠家、剋扣品牌商費用,對待顧客也不是那麼細心了。價格也不是經常打折扣了,甚至也學會了提價之後再特價的把戲。家樂福等大賣場慢慢就不是便宜的代名詞了。
徒子徒孫的逆襲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家樂福們進入中國之後確實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好處,無論是新模式的引進,還是給人們提供便捷的購物方式,這個方面還是要值得誇獎的。這也是招商引資的重要戰略意義。那麼家樂福們的商業模式難道不能複製嗎?本土的商超業態難道是不堪一擊的嗎?
大潤發,胖東來等等眾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各地大賣場也伴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壯大。學習、模仿,做的不論好壞肯定是要分食市場份額的。中國地大,人也多,有想法的人更多。徒子徒孫學成出師肯定是要操練操練的。這也是給外來的和尚當頭一棒吧。
新零售的湧現
隨著馬爸爸一句新零售時代到來,中國仿佛隨著支付寶、微信的發展一下來到了零售更高的境界。社區電商,微商團購、短視頻直播帶貨等等全新的商業模式飛速發展。原本只能去家樂福大賣場裡面推著手推車才能選購商品的行為一下子被徹底改變了,也許正是公域流量逐漸轉變為私域流量的改變才是壓倒家樂福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閉關鎖國,不思進取,註定是要落後挨打的。以前打人的,現在是被人打的。世界上的事兒就是這麼奇怪的。
不過,暫且不去探討蘇寧易購是否可以好好發展「本土」家樂福,畢竟人家有人家的玩法。我們老百姓還是本著我們的勤儉節約的美德就可以了。
最後祝家樂福們往後餘生,一切安好。我們吸取教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與君共勉。
本文為GD生意經百家號原創首發,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關注我,時刻分享生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