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絕不能丟了鄉村這一頭。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創新監督方式方法,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在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上開闢新途徑,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上邁開新步伐,在促進農民增收上尋求新突破,讓履職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主戰場。
精準聚焦,以法治之力推動鄉村改革
上海雖然農業體量不大,但農村集體資產總量不小。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集體資產也在不斷增值。2017年11月23日,上海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條例》(下稱《條例》),這是201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來,全國範圍內第一部規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條例》的出臺,推倒了擋在農民和集體資產間的「圍牆」,通過明晰產權,讓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走上了法治化軌道。
「這是鞏固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需要,是維護農民基本權益、創新農村社會治理的需要,也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需要。」上海市人大農村與農業委主任委員孫雷說。早在2013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便對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立法開展了前期調研;2014年,專題聽取了市政府關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情況的要情通報;2015年,對本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情況開展了專項監督;2016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全力推進立法進程,至2017年列為正式立法項目。
2019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專項監督調研組到奉賢區柘林鎮麗水灣生活驛站,就農村社區養老進行調研。攝影/杜洋域
《條例》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不僅要著眼長遠,還要規範未來,不僅要強化管理,還要注重監督,不僅要體現上海特點特色,還要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為做好此項立法工作,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通過舉辦立法研討會、赴京徵求專家意見、赴涉農區及基層鎮村開展調研等方式,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研究提出了設立人大監督、政府農經管理部門監督、監事會內部監督、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民主監督「四位一體」監管框架。2018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對施行半年的《條例》開展執法檢查,深入全市14個有農村集體資產的區開展實地調研,根據檢查情況列出問題清單並送交相關區鎮,為農村集體資產築起堅實的法治「屏障」。
「新時代人大立法工作面臨新形勢。」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說,過去人大立法是成熟一件立一件,現在更注重立法針對性和有效性,只要黨中央和市委有要求、現實有需求、群眾有期待,就要在深入調研、反覆論證、廣泛聽取意見、保證立法質量的前提下,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進度。
2020年3月,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辦法。通過地方立法,積累形成符合上海實際、具有上海特色的經驗做法,激勵和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可持續發展;5月,為了中華鱘這個瀕危物種,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為一條魚立一部法,這在地方立法史上尚屬首次。這是全國率先對長江流域特定物種保護的地方性立法,開創了國內特有物種立法的先河;10月,《上海市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該條例的制定和實施,將明確家庭農場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保障,為進一步促進和提升家庭農場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可以看到,這些與鄉村振興相關的立法實踐透著一股務實之風:準確把握「三農」問題最關鍵、最迫切的法治需求,深入全面開展調查研究,看清楚哪些是關鍵問題、難點問題、瓶頸問題,搞清楚提出的措施是否能解決這些問題,最大限度地用好立法資源,制定出管用、有效的法規條文。
力求務實,用實踐監督助力鄉村振興
什麼問題的解決能提升群眾獲得感,什麼樣的檢查能促進解決問題,什麼樣的監督能跟蹤落實整改……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按照黨中央和市委的重要決策部署,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連續多年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情況列入市人大常委會的專項監督項目,項目涉及新農村建設、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等多個方面。
上海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視察上海現代農業園區。攝影/倪永成
2017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把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於推進新農村建設情況的報告列為年度重點監督項目。在調研中,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三塊地」改革、村莊改造等問題浮出水面,基層呼聲強烈。為解決農民建房、環境整治等「短板」問題,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與各涉農區人大常委會開展市區聯動專題調研,以問題為導向,既了解本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好的經驗做法,更關注存在的問題和基層幹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一些基層幹部普遍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簡報形式報送市委,如針對「郊區農民建房需求得不到解決」這一問題就專門編發相關簡報,得到了市政府的重視;對一些個性化的困難和意見建議,經常委會批轉,送市政府相關部門研究處理。例如,奉賢區柘林鎮上海化工區農民集中安置基地推進困難,經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批轉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後,得到了有效的推進和解決。在調研中,市人大常委會也及時與市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推動相關困難問題的逐步解決。
2019年,生態宜居專項監督聚焦上海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在田間地頭、宅前屋後,上海市人大代表關切詢問農民集中居住、綠色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情況。結合本市鄉村生態宜居工作實際,專項監督明確了三個方面的重點:村莊規劃及農民建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在實地視察中,代表們充分肯定了上海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生態宜居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堅持目標導向,分階段按規劃穩步推進,有序實施集中居住;在各類項目建設中充分聽取農民意願,滿足宜居需求。專項監督後,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積極協調市級層面,著力排除破解各個區鄉村振興過程中的問題,為審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生態宜居情況的報告提供了現實參考。2020年,產業興旺專項監督持續進行。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走進浦東、松江、嘉定、寶山等區,詳細了解家庭農場發展新情況,農民觸網直播帶貨新勢頭,「組團式」謀劃鄉村振興示範片區新思路,為產業「金鑰匙」解鎖鄉村振興路建言獻策。
上海市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青浦區金澤鎮蓮湖村。攝影/倪永成
「梳理這些專項監督工作,會發現有一個共同點,即『全鏈條閉環監督』」。孫雷表示,「通過專項監督,人大形成問題清單,及時反饋給政府職能部門,再通過『閉環』跟蹤,發現一個問題、答覆一個問題,推動解決問題。」為做好人大監督工作,每個監督項目都由常委會分工聯繫的副主任擔任監督調研組組長,深入基層鎮村一線開展調研,精準聚焦問題,明確整改事項,有的監督調研報告還列出具體的問題清單、整改清單,推動政府相關部門改進工作、解決問題,切實增強了人大監督的精準性和剛性。
主動介入,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繫
「鄉村所到之處驚喜連連,令人耳目一新。」一次次實地調研,上海市人大代表深刻感受到上海各級幹部在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中是有力的、積極的、有創造性的。立足超大城市的需求,上海整合資源、推進產業發展,讓鄉村功能不是簡單的空間拼湊,而是跨界融合;上海發揮比較優勢,將空間、生態、政策、鄉愁「變現」,讓農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針對「一個宅基、兩個老人、一個夢想」,上海努力補齊治理短板,解決「小農民」「小產證」、資金「小循環」、社區「小配套」問題,以組織「牽引力」激發「內生力」,變「抱著農民走」為「讓農民跟著政策跑」。
近年來,通過持續開展本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情況專項監督,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深入了解上海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掌握基層幹部群眾的迫切需求以及意見建議。
在2020年度「鄉村振興」專題相關建議辦理方面,市農業農村委督辦17件,已全部辦復。市規劃資源局辦理相關建議7件,其中主辦1件,主要涉及宅基地確權登記,會辦6件,主要涉及農業設施用地使用、農民相對集中居住、鄉村振興發展和長效管理、家庭農場、鄉村產業和都市農業等方面。
新形勢下,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人大職能,察民情、聽民聲、聚民智,把鄉村振興戰略的安排部署與郊區實際相結合,逐步建立能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良好社會環境,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推動「三農」工作走向制度化、法治化軌道,切實提高了鄉村振興的進度和實效。2021年,上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情況專項監督將聚焦「生活富裕」主題。
策劃:於浩、王萍、李小健
記者:歐陽蕾暱、張鈺釵
責編:舒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