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看古裝劇或者古代小說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堂堂七尺男兒」的說法,而在先秦時期的《呂氏春秋》一書中,還把身高是否超過七尺作為衡量男子是否成年的標誌。那麼這個七尺到底有多高呢?跟現代人的身高相比,又算不算是高個子呢?
先秦時期的一尺,大約相當於現在的23釐米,那麼七尺大概就是161釐米,也就是說,當時男生的平均身高大概只有一米六多,這和現在的男生平均身高相比,實在不算是什麼高個子。當然,這和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低下,物質資源匱乏有著很大的關係,後來,隨著各朝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平均身高也逐步增加。
當然,不管在哪個朝代,中國還是有很多的「巨人」的。
比如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史記》中曾記載孔子「長人而異之」,說明他的身高遠高於常人,根據出土的魯國摺疊銅尺推算,孔子身高約為197CM,這個身高放在現代,也是運動員級別的了。
到了漢朝,人們的平均身高又增長了不少。根據《漢書》記載,當時的宰相霍光身高7尺3寸,約為168釐米,但是記載中卻說他是中等身高,可見漢朝時期,男子的平均身高已經增長到168釐米左右。而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項羽,身高更是達到八尺二寸,也就是現代的1米89。
三國時期的武將們可以說個個身材魁梧,關羽、呂布、魏延身高都達到了九尺,也就是兩米多,趙雲、張飛都是八尺高。而曹操還不到一米六,如果曹操和關羽、呂布這些人站在一起,恐怕要出現最萌身高差了。
看到這裡有的人可能會奇怪,古代人的物質水平那麼低,為什麼這些武將的身高卻不低呢?其實,科學研究表明,除了遺傳因素以外,空氣中的含氧量也會對身高產生影響。古代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要比現在高出很多。加上這些武將經常運動鍛鍊,也會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促進身高的增長。所以,想要長高的人們不妨經常去戶外做做運動!
其實,就算沒有令人羨慕的身高也沒有關係。三皇五帝之一的大舜,身高只有1米41。春秋時期的名相晏子,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身高只有1米39。就算沒有身高優勢,他們也同樣能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