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抉擇
很多人不理解,還怪怨,包括我們的父母。即使她是教工子弟,在我們這所重點中學裡可以隨便選班級。我們也沒讓孩子進重點班。這是孩子今年上初中時,我們倆做的一個很大的人生抉擇。是的,抉擇。
這位已經從教21年,既是省重點中學的優秀教師又是一位12歲女孩的媽媽,給我們一人剝了一個桔子,
繼續說:就在報名的最後一刻,我還問過我們領導,我家孩子不去重點班,好嗎?我還和孩子她爸說,咱們這樣做對嗎?我當時真的很慌。
此時的媽媽,已經完全沒有當時做選擇時的那種焦慮。
言語,表情,一切都是淡淡的,猶如窗外初起的暮色。
「現在已經過去三個月了,那你現在回想對你當初的選擇,還認為正確嗎?」我放下桔子,很想知道這個答案。
「我現在很慶幸當時做了那個選擇。因為孩子現在每天學得很快樂,上學自己去,從不讓我們催;有不懂的地方,會主動讓我給她補課或者是上補習班;而且她能看到希望,在成績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看到孩子的變化,我們知道自己選對了,沒有讓孩子去重點班做倒數的學渣,我們知道自己孩子的學習水平。」
——了解孩子,教育孩子——
昨晚的一席談話,讓我感受頗深:
這兩年來,我見到了太多的家長急迫地、甚至不顧一切地花費大量的資源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最好的班級,找最好的老師,什麼都要好的。
卻從來沒有深入思考和了解自己的孩子適不適合這樣的環境。
這種盲目和低認知,反而是害了孩子,嚴重打擊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自信和自尊心。
想獲得好成績,那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很多家長達不到這位老師的認知水平,不能充分評估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
如果,既不學習,又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只憑自己的經驗,那結果可想而知——人財兩空。
——尾聲——
在談話結束時,這位老師推薦了2本書給我們,這也是她要求她的學生家長們必讀的2本書。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不抱怨的世界——【美】威爾.鮑溫著》。
在回去的公交車上,我已經下單買了。
期盼著
遇見更好的自己
PS:
★「我們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為愛,而是出於害怕。」
★「我們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滿足自己,而不是孩子們的需要。」
★「教育子女不是要我們去書寫他們的人生,而是為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父母成長了,就意味著他們能放開手腳去愛孩子,欣賞孩子,不再糾結於「如何做才會讓孩子成功」等問題。
——摘自《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